中央帝國的軍事密碼讀後感-讀後感

中央帝國的軍事密碼讀後感-讀後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央帝國的軍事密碼讀後感-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完這一章感觸最深的就是古代先人對地理和知識的理解並不比我們現代人少。當時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首先是必須是一個知識非常豐富的人。

  本書指關中時代是春秋戰國到秦朝漢朝的數百年。這個時代的地理特徵是以關中和中原這兩個地方為中心。

  為什麼秦朝能統一中國?為什麼漢朝劉邦能打下天下?為什麼他們的首都都建立在西安。關鍵原因就是除了關中之外,其他地區沒有任何可以防禦的封閉式結構。中原地區雖然非常富裕,但是沒有足夠的天險抵擋四面的攻擊。關中是一個四塞之地。它的四面都環山,東邊有函谷關,東南方向有武關,西邊兒大散關。北邊兒蕭關,這個四個關口保護著其土地,只要把守好這些關口,任何一方面進攻關中都是比較困難的。

  但是這個時代僅僅依靠關中,不足以全部與中原和江淮地區對抗。必須把兩個富裕的盆地拿下,那就是漢中盆地和四川盆地,一旦關中的政權同時掌握了漢中和四川,就擁有了足以與中原對抗的資源。而且漢中四川都處於上游,打擊中原更佔有地形優勢。秦朝就是藉著這個戰略統一了中國。漢高祖劉邦又按照幾乎同樣的方式利用漢中四川,以關中為基地反攻中原成功。

  但是關中模式有一個弱點。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江淮南方經濟的發展。關中,漢中,四川三地中的任何單獨一個所擁有的資源都無法與中原抗衡,只有三者統一的一個政權之下,聯手才可以對付中原。東漢光武帝的時候就利用這個弱點。利用關中漢中和四川分裂時以中原為基地反擊關中得手。這次反擊也預示著關中的優勢成為過去。

  春秋和戰國時期戰爭的最大區別是春秋的戰爭不以殺人為目的,它只是一種政治手段,戰爭雙方並沒有想要滅絕對方,而是點到為止,最終是為了簽訂條約獲得對方几座城池。而戰國的戰爭是以殺光敵方有生力量為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徹底的擊敗對方,所以戰國時期出現了像長平之戰的大屠殺。

  秦國的統一可以概括為以關中為基地,先取四川,同時擁有關中和四川,佔據上游再從北線中線南線三路依次打擊中原,這是秦漢時期最大的軍事密碼。

  古代對少數民族的統稱是西戎北狄。南蠻,東夷。

  在古代從關中平原,到漢中平原要翻越秦嶺,一邊有四個道路可以選擇。

  秦朝能夠統一中國除了在地理上佔有優勢之外,還有政治改革,主要是兩個方面,

  第一,從制度上建立一種能夠供養龐大軍隊激發士兵鬥志的財政和社會系統。這個系統必須比六國的更加持久,也更加能組織起龐大的軍事供給,也就是咱們現在所說的配給制。全部社會就是為打仗做準備。

  第二,多殺人消滅六國的有生力量,讓他們因為人員不足從財政和社會上出現總的崩潰。

  這種戰爭的財政和社會制度是有商鞅建立的,他在秦國社會打造成了一部專門為戰爭服務的財政機制,其對後世各朝各代包括現代社會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第一,在地方上推行中央集權制度。在商鞅之前,華夏各個國家流行的是分封制,國家並不能直接統治國家的所有土地。他把土地分封為下一級諸侯,均讓他們代自己進行統治。但是這些分出去的土地國君並不能直接插手經營,減少了國家稅收,但商鞅在全國建立了郡縣制,各縣有中央直接管轄官員,有中央統一指派。減少了下級反抗的可能性。他還在民間建立什保制度,五家為一保,互相監督,加強政府對社會的管控能力,政府的稅收也大大增加,可以組織更加龐大的軍隊。

  第二,控制糧食流通渠道,限制人口自由流動。農民不能擅自離開土地,把每個農民標準化,他們活著的意義就是生產糧食。這樣糧食都能夠送到秦國的戰爭機器當中。

  第三是軍銜制,將整個社會生活和軍事掛鉤。一個人只要在軍事上有所貢獻,就能得到爵位。爵位越高社會地位就越高。

  第四,秦國發展比較晚,但土地充足,山東六國土地不夠人口眾多,商鞅就鼓勵六國相秦國移民。讓移民種地,老秦人參軍打仗。

  秦國的統一。實際上就是將中原國家的人口資源消耗乾淨,是他們無力再反抗。在中國曆代戰爭中,以血腥消耗人口為代價獲得勝利的例子並不多,除了秦之外就只有蒙古人的對外擴張以及清朝對準格爾的人的鎮壓。是以殺光人口為目的,大部分的時候,戰爭是為了讓對方臣服,而不是消滅,秦的統一之所以如此殘暴,和中國第一次進入統一帝國模式有關。在進入帝國模式之前,每一個國家的人民都有地域歸屬感,哪怕暫時被打敗也記著自己是楚國人趙國人,不是秦國人,一旦進入帝國模式,人們自認為屬於一個國家就會隨時做好歸屬於勝利者的準備,在天下一家的心裡裝一下征服者不用做動員,人們已經做好了正確的選擇,這時殺人就變成了輔助手段,最重要的反而是人心。

  在秦國統一的歷史當中,最重要的一個是在位56年的昭襄王,昭襄王的戰略非常好。他採取的戰略是挑選對手,每一次都先認準最強對手的那個對手進行打擊。而與弱者相連和,當把強者消弱後,再從其他對手中挑出下一個最強的,如此反覆,只要所有的國家都疲弱不堪。在她的威逼利誘之下,其他的國家只能被動地接受秦氏和平或者被動迎戰。

  秦國能夠統一中國。最重要的幾個方面原因:

  第一,關中地區封閉環境。有利於守衛邊境,防止六國進攻。

  第二,戰略正確。秦國首先獲得了關中和四川后有足夠的糧食生產基地,保證了軍事供給。

  第三,秦國由於後起國家,國內的行政簡單便於商鞅透過變法將國家打造成一臺戰爭機器,民間壓榨出最大的能量用於戰爭。

  第四,關中漢中和四川地區的位置便於秦國包抄進攻楚國擊潰這個最大的敵人。

  第五,中原地區的碎片化讓秦國可以從容不迫地進行聯盟,各個擊破。

  在秦統一的過程中關中地區的優勢地位顯現無疑也為了那個時代提供了勝利的密碼,這個密碼就是同時佔領和四川就有了對抗中原的資源優勢。而對於中原地區的人來說,如果不想被觀眾打破,就要避免關中和四川掌握在同一個敵人手中。漢高總就是採用了第一點統一的天下。漢光武帝劉秀則是利用第二點挫敗了觀眾的敵人。

  秦統一過程當中很多戰略都被秦嘗試而定型,比如,對於楚地的打擊必須從上游著手並利用分路包抄才能取得結果。另外從四川進攻湖南長江三峽都是首次進入人們的視野。這些戰略思路摸索之後,歷代將軍們都可以隨著秦的足跡去排兵佈陣。加上人心的逐漸適應一統的局面,全國統一的難度在逐漸降低,這就是為什麼秦國花幾百年完成的統一到了漢高中時期只需五年就可以完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