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悟《西遊記》
頓悟《西遊記》
每當我翻開《西遊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它是四大名著中最活潑生動的。那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一直吸引著眾多的青少年去看它,覺得既過癮又有趣。
小說以孫悟空的人生歷程為線索,透過描寫唐僧師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去求經的種種磨難,最終取回真經,各歸本位,共享極樂的故事,表現了豐富的社會內容,曲折地反映了現實社會中的種種矛盾,表達了人民的願望和要求。文中的孫悟空,他積極樂觀,勇敢無畏,不怕困難,敢於鬥爭,他是一個英雄的形象,是富有鬥爭傳統的中國人民的象徵,是廣大人民心中美好願望的寄託。
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一本具有強烈的想象色彩的書能流傳至今,甚至被推崇為四大名著之一?今天,我打開了書,再次品味其中的點點滴滴,突然頓悟:書中的每一個人,都是社會人物的縮影。
孫悟空,這個過於理想化的英雄人物。他大鬧天宮,遊地府,奪定海神針……以至最後的保佑唐僧西天取經,都是為了追求那種遙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自由。他破土而出,不服從管教,這一切都是為了自由。當他被壓在五指山下,迫不得已而答應觀音菩薩保佑唐僧西天取經,這也是為了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鬥爭也是為了自由。可是世界上沒有完全的自由。最後的他雖被封為鬥戰勝佛,可多年的磨難早把他的性格磨平。在《寶蓮燈》中,當沉香尋到孫悟空時,他靜靜地坐在蓮花座上,默默地念著佛經。他早已沒有當年那顆熾熱的心。但我相信,他的內心深處,仍在洶湧翻騰著對自由的愛。
唐僧,在書中他是一個帶有濃厚封建士人氣質的人物,作者對他的.批評多餘肯定。但是唐僧獨有一個徒弟們沒有的優點:信仰。他自小喪父,被方丈收養,是個苦命的孩子。他一心向佛,意志堅強,被唐太宗派去西天取經。在取經的路上,無論有多大困難,多大磨難,唐僧從來沒有動搖過。豬八戒一吃虧就口口聲聲地要分行李散夥,各路妖魔鬼怪用盡心思要把唐僧送到嘴邊,耳根如此之軟的他竟從來沒有打過半途而廢的念頭。曾看過一個笑話,唐僧為人處世最失敗,因為不論是徒弟還是妖魔,都想方設法把他送西天。我覺得唐僧就像是一個武林高手,沉著地化解一個又一個招數,借力卸力,換化為前進的動力。
沙僧,他好像有些木訥,有些呆滯,、。可就是這些“缺點”,讓他任勞任怨,埋頭苦幹,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不像豬八戒,遇到困難從不想著散夥。他也會恪盡職守,守衛師父,儘管總是失敗,被妖魔擄了去,但是他的老實,他的忠心,仍會熠熠生輝。
豬八戒,一個可恨又可愛的人。他貪婪自私,十分偷懶,嫉妒心強,撥弄是非。當我們在批評他身上的種種缺點時,我們可曾想過這不正是我們內心的真實寫照麼?當我們看到他偷偷地在耳朵裡藏私房錢時,我們又會會心地一笑。而他又憨厚淳樸,能吃苦耐勞,不正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好幫手麼?
當這四個各有優劣的人來到一起時,他們就成了一個整體,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他們的成功也就在於此。他們就像一個完整的人,一個人不能缺少信仰,不能放棄自由,不能不學會去“大智若愚”,更不能缺少缺點。一個完整的人,才能學會去奮鬥,去追求,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最終到達閃光的終點。
我們在人世上,每天奮鬥的目標就是成為一個完整的人。當然,這個目標又遙遠又很難實現,但是,在一次次奮鬥的過程中,我們會一次次的鳳凰涅槃,完成人生的蛻變。
頓悟《西遊記》,為吳承恩的匠心而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