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之死讀後感800字

蘇格拉底之死讀後感800字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蘇格拉底之死讀後感8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看完《蘇格拉底之死》一書,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兩個問題:虔誠是什麼?死亡是永恆的嗎?

  虔誠是什麼?蘇格拉底的朋友尤息弗羅給虔誠的定義是:神喜歡的東西就是虔誠的。蘇格拉底告訴他,神喜歡只是虔誠的結果,是表徵,而不是虔誠的東西的共性,畢竟那麼多神,也會有分歧的時候。這的確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就好像在職場中馬屁精都會把“領導說的都是對的”,在夫妻關係中懦弱的丈夫把“老婆說的都是對的”奉為圭臬一樣。一件事情對不對,不是因為出自領導或老婆之口,而是因為它們具備了正確的性質,符合了正道、正義,也就是普世的價值觀。虔誠是什麼?到文章最後,蘇格拉底也沒有給出答案,但透過他與尤息弗羅的一問一答之間,尤息弗羅的答案顯然是錯誤的。可見追問事情的本質,是一種非常啟迪智慧的思考方式。

  死亡是永恆的嗎?蘇格拉底在赴死之前與他的朋友們有一番長談。他的答案是:死亡即是重生,靈魂是不死的。辯論的過程很長,也很繞,讀起來也有些令人費解。所以我對這個答案是存疑的。簡單來說,蘇格拉底的論據是世間萬物都有對立面,就好比美與醜、正義與邪惡、大與小、強與弱,還有生與死。這兩個對立的東西間存在著互相產生的`過程,正如較弱的東西一定來自較強的東西,較快的來自較慢的……並且由於它們是互相產生的,所以存在的過程有兩個,所以活的對立面是死,死的對立面是生。活著的人,以及活著的其他事物都來自於死亡,而靈魂會在另一個世界中存在。這真是一個讓人無法反駁的“詭辯”。在我看來,這更像一個面臨死亡的人給自己的一個精神安慰。因為他在辯論的最後還提到了善的靈魂將達至天庭,而惡的靈魂將在煉獄徘徊,這個就很宿命論了。

  回答完這個問題後,蘇格拉底留下一句“現在已經到了要離開的時候了。我將要去死,而你們會繼續活著,哪一個更好呢?只有神知道。”隨後便欣然飲鳩而亡。是啊,都說人生就是道場,活著就是修行,哪一個更好?誰也給不出答案,畢竟誰都沒有死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