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文要籍敘錄》讀後感

《古詩文要籍敘錄》讀後感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古詩吧,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又稱古體詩或古風。什麼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詩文要籍敘錄》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今天上了文學院開設的第一節《中國古典文獻學》課程,原本認為艱澀的課程,在吳浩軍教授的精心備課和個人例項講述下被上得妙趣橫生,學生心底也激情澎湃,對中國古典文獻及其儲存、保護有了更為崇高的理解和體會。

  課後,為完成考察作業而拜讀了葛兆光先生為《古詩文要籍敘錄》寫的再版序言。還未讀過的舍友問起來:“你讀完有沒有千思萬想洶湧出來的感覺?”我的回答是“沒有”,因為我的感受就是沉澱後的娓娓道來,而不再那般頂禮膜拜。

  葛先生的這篇序言可一分為三。第一部分,提起中華書局重印舊著的事,十七八年後再版寫序,自然回想起了當年的種種艱辛。為了給導師金開誠先生編寫教材而接下撰寫《古代文學要籍介紹》(後定書名為《古詩文要籍敘錄》)的任務,當年還心高氣傲的葛兆光先生決心拋開講義,徹底推陳出新,這必然要面臨巨大的考驗。嚴寒酷暑、精力與時間的投入,除了這些都還烙印在葛先生的記憶中外,還有的`,就是從故紙堆裡發現資料的喜悅感。

  第二部分,葛先生開始介紹《古詩文要籍敘錄》,其體例有三:一是梳理文獻的成書、刊刻和流傳;二是考察內容的缺佚和真偽;三是討論選本和注本的優劣。葛先生在考察古籍成書、對比校勘、註釋討論的過程中,收穫頗豐――不可人云亦云,要“在不疑處有疑”。

  第三部分,也是要細讀的一部分――文獻學的意義。葛先生認為,他與導師金開誠先生的這次合作,是他後來做學問的基礎,有了這些打底夯實,才有了後來的巨大造詣。目錄學讓人迅速查詢資料,校勘學使人發現新知,“小學”用以判斷學術,於是,葛先生重提了古典文獻的意義。

  讀過葛先生的再版序言之後,似乎原本崇高而不可捉摸的文獻與文獻學,變得親切了許多。對我們個人來說,揹負著巨大的民族責任去學習文獻學,雖是動力,卻也是束縛。正如葛兆光先生所說的,對這一學問的學習,不像百米賽跑般激動人心,而更像馬拉松――後半程見功力,學習文獻學時所下的苦功夫、笨功夫,是積累,也將是本錢。

  意義,在於個人的追尋,而不在於他人的灌輸。用自己最真切的感受來說服自己,“為什麼”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我們一定要做下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