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思《潛規則》讀後感
吳思《潛規則》讀後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吳思《潛規則》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吳思的《潛規則》講述了明清時期的各種社會弊端現象,這些社會的潛規則直至今天也部分存在著。看這本書的過程中,一顆心總是緊緊的繃著,想著這些人怎麼就能夠這麼任由上層欺辱呢!迫不及待的看完了書,從中受到一些啟發。
這些悲劇性的 故事 現在想來也是社會的必然性。為什麼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封建王朝制度一直停滯不前?雖說這種封建主義制度在十五世紀前是世界上最為先進的社會制度,但是經過了幾千年,還是沒有向著更好的制度上發展。歷朝歷代,只是在迴圈著這種統治制度,最終都逃不了滅亡的命運。十五世紀後,歐洲的新制度已經慢慢成形,而明清王朝還禁錮在舊制度的迴圈之中,以至於最後被人用武力開啟國門,中華人民經歷了百年屈辱才痛定思變,想著用新制度來救國救民。
我們來看看這種迴圈是怎麼形成的。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都習慣了老一套的制度,每朝每代在崛起的時候,都是在被壓迫得無以覆加的時候,它們想著給人們帶來較為“公平”的社會關係。但是每次的改朝換代都只是換了一撥統治和被統治的人,根本沒有從根本上想到如何走出這種迴圈。可以說,每個朝代開始的時候,統治者的確是想治理好國家的,他們想治理好國家只是想要永遠掌控著這片土地,沒有想著把權利還給人民。這也是這種迴圈的根本原因所在。但只有你最高的統治者想著如何將國家治理好是沒用的,關鍵是如何平定好各階級的利益關係。那時候山高皇帝遠,交通、通訊也沒有現在這麼方便,皇帝是很好糊弄的。即使是現在,國家領導人不也被最底層村官糊弄嗎?要想糊弄皇帝,相對於現在來說,那太容易不過了,只要打理好了關係,無論你老百姓怎麼鬧也是鬧不起什麼勁的',只能被地方官任意欺榨、碾壓。況且當時政府官員的工資是萬萬不夠花銷的,這種制度上的缺陷,無論如何也控制不了這樣的官場弊病,皇帝看了也是無可奈何,有心無力,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別把老百姓逼反了就行。
老百姓是不會輕易就反的。人有一種思想限制,不想嘗試新鮮事物。新的東西接受起來太過於麻煩,而且不一定比現有的東西好。現有的東西拿來也方便,也不用廢著勁兒去想一些說不定摸不著的東西。這種思想限制在我們現在看來也是普遍存在的,這是人的本性,想要超越這人的本性實在是有些困難。想要嘗試新鮮東西也會付出相當大的代價,一種新的理論的提出以至踐行,往往是需要用生命作為代價的。中國人民都喜歡算一筆利益得失賬,與其付出生命來謀求福利,這種福利也不是我一個人的,是為大家謀求福利,別人可以什麼都不做,靜觀其變,我為什麼要付出這種昂貴的代價去為別人爭取利益呢,不如自己也跟著靜觀其變。人們這時候算的不是自己的得失,算的是自己多付出了什麼,還有別人佔了自己多大的便宜。要是別人什麼都不用做,最後與我所得沒有兩樣,當然不會有人奮發向前,衝在死亡的最前線。就像南京大屠殺的時候,曾經出現兩千多人只由五個日本人押送往屠殺場的慘狀。可以說這個時候的國民是這種思想的極致體現者。我們可以想象,兩千多的活生生的人呀!就說是沒有多少智力的動物在被人這麼殘忍地屠殺時也會反抗。就算是兩千多頭牛或者是羊,你五個人是萬萬不能這樣輕易地殺完它們的。在被屠殺時,人們就在想,如果我第一個衝出去,絕對是死路一條,但如果我等等,看有沒有人先衝出去,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但是,那裡站著被屠殺的人都是聰明人,沒有人去冒這種險,結果被日本人毫不費力地屠殺完。所以,老百姓不容易反,地方官就是土皇帝,說什麼是什麼,百姓是有口莫辯,有苦難說。
這種“不作出頭鳥”的心理是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要是細火慢熬,在你不知不覺中幹掉你,以至於你自己都不知道,比起以嚴厲的打擊,效果好像更好。封建王朝時期,統治者只是想著如何不至於將老百姓惹怒,而老百姓是知道自己受壓迫、受剝削的,但是與他們的利益賬比起來,這種受壓迫、受剝削還是能夠容忍的,只要老百姓能夠生活下去,他們就不會作亂。但一旦超過他們能夠容忍的限度,誰能保證這樣的“出頭鳥”一個沒有呢。只要有了這樣的“出頭鳥”,其他人也會奮不顧身的站起來,與你廝殺到底。
說起來還是制度不合理,要是制度合理了,還會出現這樣的是嗎?就比如說買東西,以前經濟相對落後的時候,買東西要看賣家臉色,花了錢還要受冤枉氣。現在呢,你不賣我還不買呢!制度好了什麼都變的可行了。
雖說現在社會上還有吳思說的那些潛規則,但是我們也能看見這些社會弊病在慢慢地消失。有改變就是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