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讀後感範文

山居秋暝讀後感範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山居秋暝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山居秋暝讀後感1

  王維的那首《山居秋暝》,我早已成誦。早先我只是覺得這首詩對仗工整,朗朗上口,近日再讀,卻別有心得。

  同為唐代詩人,王維相比於李白的氣勢磅礴、杜甫的沉鬱悲歌、白居易的直抒胸臆,風格迥然不同。他的筆觸清新自然,恰似一幅恬淡的寫意山水,宛如一款崇尚淡雅的宋瓷,宛如一片崇尚隱逸的山菊,宛如幾支崇尚獨立的清荷。

  開局是平實的"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歲值初秋,雨後初霽,青山如洗,氣溫微涼。頷聯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明月行走天空,松林影落溪澗,清泉奔湧,濤聲訇訇。頸聯是"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竹林喧鬧,因為浣女歸來,荷葉搖動,因為漁舟往來。最意味深長的是"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春芳落盡,無怨無艾,心懷真意,瀟灑自在。空山、明月、清泉、竹林、浣女、荷葉、漁舟,都是一些普通而尋常的'景物,那麼漫不經心地塗抹在一起,亦詩亦畫,如夢如幻,達成超然的境界。

  每讀這首詩,卻會讓我感慨萬分。此詩手法上字字珠璣,動靜有序,技巧上抑揚頓挫、頗合音律,就像一支舒緩的竹笛和著此起彼伏的松濤,與此類似的還有他的"松含風裡聲,花對池中影"(《林園即事寄舍弟》),"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轉黃鸝(《積雨輞川莊作》)".他的詩歌巧妙地將繪畫的精髓橫穿詩歌的字裡行間。蘇軾嘆到:"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再從這首詩細細品味,我們彷彿在這平實的詩句裡看到了這樣一幅圖畫:閒來靜處時,一位峨冠博帶的文人,漫步山溪邊,看月照赤松,聽泉過苔石,聽竹林鳥喧,看舟分青蓮。他從不豔羨世間繁華,他只願留住眼前美景。在王維的眼中,世上的萬事萬物都是美好的,同時也構成了他美好的心情。用哲學的思辨來看,這正是詩人內心對自然的感觀和自然對內心的反觀。王維由眼前之景表達灑脫之情,由灑脫之情而入飄逸之境,無需豪言壯語,一首五言律詩足矣。

  查閱王維的背景資料,才知道他是一位與佛結緣的居士,有"詩佛"之稱。這讓我想起"清晨入古寺,紅日照高林"的唐代詩人常建(《遊破山寺後禪院》)和"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北宋詩人蘇軾。他們都是經常進出寺廟並與高僧大德為友的居士。自從唐宋文學與佛結緣,文壇風氣為之驟變,主張清新靈動、超凡脫俗,追求內心的寧靜,淡泊功名利祿,讓人感到與此前大不一樣,清冷幽邃、遠離塵世、充滿禪意,似乎是換了另外一副肚腸。

  王維也曾戎馬征戰,他的邊塞詩也極具表現力,鏡頭感十足。"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許是到了晚年,才發現山水間的真意,悟透了生活的真諦。

  山居秋暝讀後感2

  (今天讀了一首王維的《山居秋暝》),詩中寫到:剛剛下過雨,山谷裡空曠清新,秋日傍晚,涼爽的風吹拂著,明月的光映照在松林的每一個角落。輕盈的泉水在長滿苔蘚的石頭上緩緩流過。竹林中傳出了笑聲,幾位可愛的少女拿著洗好的衣服歸來了。河面上的荷葉晃動著漁船,漁船輕輕地搖著。春天的美景雖然已經逝去,不過詩人王維卻對眼前秋天的美景流連忘返。

  王維已經離去了1000多年,但寂靜的山谷彷彿還浮現在我的眼前。我多想走入王維的一生,想和他一起結伴走在寂靜的山谷裡,我想看看秋景是不是如同詩中寫的一樣?那輪明月是否還映照在松林之間?我是否還能見到那幾位可愛的少女?

  我想和王維坐在山頂聊聊天,我想知道那個時代的詩人是否想過1000多年後的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也許1000多年後的世界,再也沒有這座寂靜的山谷,也沒有他們嚮往的寧靜。

  最後我還想知道一件事:如果王維來到現代世界,他會對現代世界有何看法呢?我相信王維的那片寧靜世界依然會存在於世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