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兒》讀後感初三作文(通用12篇)
《月牙兒》讀後感初三作文(通用12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月牙兒》讀後感初三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月牙兒》讀後感初三作 篇1
我國著名的藝術大師老舍先生的中篇《月牙兒》,以高懸於空中的月牙兒為主旋律,透過主人公對它的不同感受,譜寫了一曲天上人間哀怨的悲歌。其情之感人,藝術技巧之精湛都令人歎為觀止。
月牙兒本是自然之物,然而在作家筆下它卻成了主人公孤獨寂寞時唯一而又不可缺少的伴侶,成了主人公向黑暗社會控訴的代言人。總之,它變成了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全文中月牙兒出現了達十幾次之多,其中有三處是說沒再看見月牙兒,而這又恰恰劃清了主人公性格發展的三個不同時期。
“那第一次帶著寒氣的月牙兒確是帶著寒氣”,“它那一點點微弱的淺金光兒照著我的淚”。小說中此時的主人公還只是個七歲的孩子,這時她感覺到那月牙兒是帶著寒氣的是因為飢寒和喪父的巨大不幸正降臨到這個只知道冷、餓和沒人理是悲慘的事的女孩子身上。或許此時她還不懂得那裝著爸爸的木匣被埋到城外的哪個地方是件多麼值得悲哀的事,她只是因為冷、餓和沒人理而感覺到那月牙兒是帶著寒氣的。接下來作家又寫了月牙兒的第二、三、四次出現以及它在不同情境下出現時帶給小主人公的不同感受,進一步揭示了她的內心世界和悲慘命運。當“我”拿著媽僅剩得惟一不可當的東西--銀簪,坐在那嚴嚴關閉著的大門前時,月牙兒在天空中歪歪著照著“我”的淚,當媽哼哧哼哧給人洗髒衣服時“我”更愛這個月牙兒,愛它給地上的那點小影子。 由上可見,此時的主人公還只是個孩子,她是那麼的天真、可愛、孤獨、寂寞、可憐和不幸,她對自己所遭遇的不幸還沒有任何準備和認識,每當她孤獨寂寞時,她便去看月牙,因為只有它還能給她些許的安慰。
“我”再一次看見月牙兒是在“媽坐了一乘紅轎”,“被抬到城外去”,一個陌生的男人扯著“我”走時,此時的月牙兒“象個要閉上的一道大眼縫”。這時,媽為了不餓死“我”再嫁了,她不知等待她的會是什麼,此時她的腦海裡一片迷茫混沌,這個世界也是迷迷朦朦看不清楚的,這月牙兒的形象恰是“我”心靈的折射,至此作家已完成了對主人公童年形象的塑造。
接下來文中寫道“我”在三四年裡似乎沒再看見月牙,這是文中第一次提到“我沒看見月牙”,此時她有了她的小屋,好久沒去噹噹,有吃有喝甚至還上了學,生活似乎變得美好了,她已不再需要月牙的陪伴與安慰了,因而這次月牙的出現成了主人公性格發展過渡期的標誌,從此作家便進入了對少年主人公心理的揭示。
“它無倚無靠的在灰藍的天上掛著,光兒微弱,不大會兒便被黑暗包妝,這是“我”在三四年後再一次見到的月牙。因此時“新爸爸忽然走了”,之後“媽”屋裡常有男人來,儘管她還不大懂這些事,但已是“要在小學畢業”的她已猜到那不是好事,因此她不得不恨媽。可後來媽也走了,只剩下了她自己,在這種無倚無靠的情況下,她又看到了月牙,感覺到它是那樣“無倚無靠的在灰藍的天上掛著”,它“只能亮那麼一會兒,而黑暗是無限的。”月牙兒的形象正是主人公心裡的感受,此時的她孤苦無助,但她還是努力地同命運抗爭著,沒有喪失做人的尊嚴,她不願象媽那樣,雖然她也理解媽。然而將來對她來說是渺茫的。“我又老沒看月牙了,不敢去看,雖然想看。”從此作家又開始了對主人公由掙扎到最終被黑暗的社會吞噬的敘述。
畢業後她只能自己掙飯吃了,她懷著希望四處奔波,然而沒有事情給她做。“我的心就好像在月光下的蝙蝠,雖然是在光的下面,可是自己是黑的”,她沒有了任何希望,可是她要活著,終於她認識到“羞恥不是我造出來的”,殘酷的現實已把她純淨的心靈無情地塗上了汙點,竟致使她在黑暗中看到那“月牙是清亮而溫柔的,它把一些軟光輕輕送到柳枝上”,並感到“這個月牙是希望的開始”,於是善良、單純和美好的希望使她陷入了愛的迷夢,她從“他的笑”“他的頭髮”上看到了那也在微笑的月牙,使她忘了自己、沒了自己,而當月牙兒忽然被雲遮住時,她也失去了自己,她的精神即將崩潰了,然而此時的她還善良,還有同情心,直到為了別人,她又沒飯吃了。
“我早知道我沒希望,一點雲便能把月牙遮住,我的將來是黑暗”。果然,為了活著,她曾努力找事做,可最終殘酷的現實使她徹底絕望了,尤其是她還得養活已完全失去了掙錢能力的媽。媽的失而又歸無疑給她的心靈以更沉重的打擊,她從媽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將來,“我至好不過將變成她那樣,賣了一輩子肉剩下的是一些白頭髮和抽皺的黑皮”,是無情的現實使她“不願為誰負著什麼道德責任”而墮落下去,就這樣一個曾經純潔善良、正直倔強的女性失去了自己,然而不幸的命運也使她對這個地獄般的世界有了清醒的認識,“我所做的並不是我自己的過錯”,這是對自己行為的最好詮釋,更是對黑暗社會的無情揭露。
然而更為耐人尋味的是文章的結尾,正當她打算嫁人不再繼續墮落時卻被送到了監獄裡。此時在心靈經歷了長期的摧殘後,她深刻地認識到“獄裡是個好地方,世界比這並強不了許多”,於是她甘願在此了結一生,也就是在這種心境下她又看見了她的好朋友--月牙兒。
縱觀全篇可知,女主人公有文化,有個性,善良正直,聰敏倔強,不遺餘力地執著著飄渺的希望,她本該有著美好的一切,然而最終她還是被黑暗的社會吞噬了。
總之,全文“我”與月牙兒形影相弔,構成了小說中的景與情,使作品具有詩一般的意境和低迴婉轉的抒情性。首先用月牙兒為題象徵女主人公那隻能亮那麼一小會兒而黑暗是無限的生命,而作品前半部分月牙的頻繁出現暗示著主人公雖屢遭不幸的打擊,但其生命還有希望存在,儘管那希望渺茫的象月牙的微光;而後半部分月牙的不再出現卻暗示了主人公已被黑暗的社會吞沒了。至此,中國文壇乃至世界文學長廊中一個不朽的藝術形象便誕生了。
《月牙兒》讀後感初三作 篇2
在泛讀老舍先生的作品的時候,月牙兒給我的印象就格外的深。可能是因為描寫的是女人的生活吧,這篇文章讓我覺得格外難受。
月牙兒,似乎在生活中忽隱忽現。那一鉤月牙兒,有時候清涼,有時又有一點朦朧的安詳。但那一點點美好,連影子都看不到。更多的時候是像一條冰一樣紮在天上,藍瑩瑩的光,沒有希望。這月牙兒就像主人公的生存環境一樣不給人希望,但她稱它為好朋友。生活中每一次變動都令她有一段時間的不安,身邊沒有始終陪伴的物件,抬頭就看到月牙兒,只有它老是戳在那兒。
在巨大的生存壓力之下,母女倆,在那個似乎只能靠男人生存下去的年代掙扎。沒有男人天就塌了。那個社會就是這樣的。爸爸去世時這樣,新爸爸離去後更是這樣,最後母女倆先後為娼等於還是靠男人才得以活下去的。在那個年代,女人天生就是男人的附屬品,是男人的玩物,沒男人就沒女人。這讓我這個生活在現在的人看得心裡很難受,尤其是主人公已經上過學了但是又改變了什麼呢,在那種黑暗之下知識又算得了什麼呢。
在一層一層的生存壓力之下,母愛變得那麼的渺小。為了活下去,媽媽可以拋棄女兒,即使可能這一輩子再也不見面。為了活下去,母女倆在抱頭痛哭之後連一句哄騙式的安慰都沒有。其實不是母愛不強大,生活太殘酷了。之前媽媽在洗牛皮似的臭襪子的時候還不讓主人公插手,在新爸爸剛剛離去的時候還是堅持讓主人公去唸書——她希望唸書可以改變女兒的命運,可是結果呢?!生活啊生活,強勢得連這樣兩個弱女子都不肯放過。都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不是沒有母愛,是隻有這樣才能活下去。
不是沒有努力。在上學的時候開始攢點心錢用來以後“逃跑”,被好心的校長收留後給學生們做活掙一點錢,可那點錢能做什麼呢。後來也做女招待,但是做不來。不是沒享受過美好時光。新爸爸沒走之前,有吃有喝有學上;甚至後來迷醉在春天裡,也算是過得相當滋潤——或許也應該感謝這個春天?因為他那個小磁人的出現,讓主人公最後還是走進了那一直躲著的黑影裡,走到了可以活下去的路上。
老舍先生的文筆總是很乾淨,但卻讓人感受到無盡的絕望。或許那個年代就是這樣讓人絕望。可貴的是老舍先生拿捏得很到位,就寫到那個不多不少的關卡,生生把人放到文字所營造出的環境中,讓人跟著主人公走,看到她看到的一切,感受到她的感受。
對於月牙兒這篇文章的任何讚頌都是多餘。因為它就是那麼完美的印在了紙上,每次看的時候就又回到文中走一遭。讓人能有這種感受的文章,我找不出什麼詞彙去讚頌它。只是每讀一遍就多一層感觸,從文字中感到文字應該有的力量。月牙兒就像是老舍先生寫的那樣,帶著點寒氣的一鉤淺金,讓讀的人有寒冷的感覺。
《月牙兒》讀後感初三作 篇3
讀老舍先生的小說,其中京味兒和詼諧幽默的句子會整使個小說的基調讀起來很有意思。不過《月牙兒》我總覺得是個例外。在我覺得有一種不得不向命運低頭的哀傷的情調一直存在在小說的每個角落細節。也許我的比喻並不恰當,但確是讓我有種讀現代傷痛青春讀物的感覺(我曾經讀過一本小說叫瀾本嫁衣,或許是情節或許是基調總能讓我想起。)文章題目叫月牙兒,全文也一直都有月牙兒就那麼貫穿著。就像是作者所說:“我心中的苦處假若可以用個形狀比喻起來,必是個月牙兒形的。它無依無靠的在灰藍的天上掛著,光兒微弱,不大會兒便被黑暗包住。”如此說來以“月牙兒”為題,和整篇小說中不明朗的悲傷地基調也就有著他的原因了。
“那第一次,帶著寒氣的月牙兒確是帶著寒氣。它第一次在我的雲中是酸苦。它那一點點微弱的淺金光兒照著我的淚。那時候我也不過是七歲吧,衣蛾穿著短紅襖的小姑娘。”他是大家,文章中的語言所描繪的精準淺顯的不必用語言誇耀。在感慨詞形容的真好的同時我詫異,這次寫“我”是個姑娘?老舍的作品雖未全部拜讀過,不過也知曉其作品中是很少有以女性為主人公的作品,幾乎全是男人。而同茅盾陰柔的南方氣的感官經驗下細膩的女性描寫不同。至此讀此書的興趣又大了起來。
小說一開始“是的,我又看見月牙兒了”喚醒了“我”的記憶:第一次看見月牙兒,父親的病和去世。是整個故事中“我”和母親悲慘命運的基礎,家裡掙錢男人的去世使整個生存的擔子落到了女人的身上;後來同母親出城看父親的墳,母親的哭泣,在我的理解中她除了對自己的丈夫的懷念外更多的也許是對她們母女未來無措的發洩吧,那晚“我看見了月牙兒。四外漆黑,沒有聲音,只有月牙兒放出一道冷光”;後來母女為了生存當掉值錢的東西,當簪子那晚的經歷“我看著天,啊,又是那月牙兒照著我的淚”;後來母親洗起襪子,“我”也在看月牙兒,此時的月牙兒的光的照耀對她來說是乾淨,可愛的;後來母親改變主意,她又給“我”找到一個爸,“多麼湊巧呢,離開我們那間小屋的時候,天上又掛著月牙兒。這次的月牙兒比哪一回都清楚,都可怕。”;“我在三四年裡似乎沒有再看見月牙兒。”沒有了餓肚子的切身的苦處,月牙兒便沒有時時看到了。可處在這個時代的女性,沒有學歷文憑,又不甘勞動力除了依靠男人還能怎樣呢,也許是命運只能如此,不過母親讓“我”學習讀書,是不是也有想向命運反抗的意思呢?但諷刺的是,也是在讀書的地方瞭解到母親的事情,甚至會想要恨她。“在這些時候,即使是白天,我也有時望一望天上,找我的月牙兒呢。”;“我”明白自己身上有什麼東西吸引著,後來母親讓“我”選擇,我住在了學校。此時“我又老沒看月牙兒了,不敢去看,雖然想看。”;再後來,“我”完全明白了母親,“媽媽所走的路是唯一的。學校裡交給我的本事與道德都是笑話,都是吃飽了沒事幹時的玩藝……這麼一想,我好像已經找到了事似的。我敢在院中走了,一個春天的月牙在天上掛著……這個月牙是希望的開始,我心裡說”此時的“我”做出了選擇;後來遇到了他,“他是那麼溫和可愛……月兒忽然被雲遮住,我想起自己來,我覺得他的熱力壓迫我。我失去那個月牙兒,也失去了自己,我和媽媽一樣了。”;後來他的妻子找他,“我早知道,我沒有希望;一點雲便能把月牙遮住,我的將來是黑暗。”;也許是這樣,後來的“客人”“上市”接受起來也都變得無所謂了。“我”忘記了愛,再後來新官掃清暗門子,被帶到感化院,到獄中。“在這裡,在這裡,我又看見了我的好朋友,月牙兒!多久沒見著它了!媽媽幹什麼呢?我想起來一切。”
《月牙兒》中並沒有提“我”的名字,即便是一個代號也沒有。起初讀的時候,看到母親為了她們的生計屈服時讓我想到了美國的著名的電影《阿甘正傳》,為了孩子母親是可以做出一切的。這兩位母親的做法不近相同,結果也大抵相似——都接受了教育的兩個孩子的命運卻大不相同。也許是文化上的差異,也許是兩個孩子心智上成熟的水平的.不同。同那個最後幸福生活的阿甘相比,在獄中的月牙兒便顯得悲慘了些。一位沒有名字的“月牙兒”,在社會中的生活,就那樣一步步的被逼迫著。不知是否是因為自己也看過這樣的事情新聞,總覺得老舍筆下揭示的社會也就應該是這個樣子。黑暗,壓抑,濃郁的悲情。不過,有黑暗才能突顯出陽光的美好。如果你看到月牙兒,也不要忘記黑暗的天空也會出現圓月的。
《月牙兒》讀後感初三作 篇4
老舍筆下的那輪月永遠只是月牙兒他喚醒了主人公的記憶像一陣晚風吹破一朵欲睡的花月牙兒彷彿以為有血有肉的女子向無情黑暗的社會作無聲勝有聲的暗訴。
孩童時代月牙兒帶著寒氣用他那微軟的光映照著我的淚。
飢餓與喪父的巨大不幸降臨到知道冷餓和沒人理的主人公此時的她雖然知道在城外某個地方埋著父親的棺木可又像落在地上的一個雨點似乎永難找到當我拿著母親金剩的唯一不可擋的銀簪坐在地上的嚴嚴關閉的大門前月牙兒在天空中歪歪照著我流淚月牙兒的出現揭示這主人內心淒涼的世界的悲慘命運為全文鋪出冷親寂寞的情調。
少年時代的我很少看月牙兒不敢看雖然想看畢業後的主人公之呢過為自己掙錢了。
《月牙兒》讀後感初三作 篇5
什麼能使我們給自己的健康與安全加一道保障?什麼又能解開我們生活中實實在在的問題?什麼更能讓我們擁有七彩人生呢?——智慧,那麼智慧又從哪裡獲得呢?——書本。
書本把我的世界包圍,我細細品味的是“茶”;我靜看著的是一個“世界”;心裡想的更是那活潑可愛的人。從小我對老舍很敬佩,他有著“人民藝術家”的稱號,我走著走著就走進了《月牙兒》。
月牙兒主要寫了一對母女的生活,開頭就很不幸,這個女兒的爸爸因重病而去世了。全家的人都圍著爸爸哭泣,而她卻坐在外面呆呆地望著月牙兒,又餓又渴,可是沒人做飯。他們家很窮,連死去的爸爸都把家中唯一的地方給佔了,連棺材都是破破爛爛的,衣服全是補丁。不久女兒學會了去當鋪當東西,家裡的鍋乾淨的像平靜的湖面,女兒又抱著鏡子老早向當鋪跑去,可是當他上氣不接下氣地跑來時,老闆卻不肯當,要多添幾個東西,回了家,母親將媽送給她唯一的首飾,叫女兒拿去當,女兒氣喘吁吁的跑到當鋪時,已黃昏了,上鋪的門嚴實的關上了。女兒就坐在那裡哭泣,恨她不該長出這要飯的嘴,不久月牙兒就出來了,母親溫暖的手使它緩過神來。母女倆的生活靠母親一天到晚洗著別人的臭襪子來生存,母親的手變得粗糙,臉色也蒼白了。母親實在撐不住了,又找了一個爸爸,女兒清楚:棺材裡已經睡了一個爸爸了,所以不敢叫他爸爸。但是有了這個爸爸情況確實有了好轉,當了新的家,有了食物,女兒還上了學,母親粗糙的手也光滑了,臉上像充了血又紅起來了。可是老天不公,那個爸爸不知怎的又走了,母親還天天等著他,盼著他歸來,她六年級畢業了,也有那麼大了,媽媽讓她選擇:一是母女倆一起受苦,二是各走各的兩不相干。可是很不幸,一個饅頭鋪掌櫃的看上了母親,母親跟他走了。女兒很傷心無奈,女兒不得不早早地謀生,她去學校求了求校長,校長經她紅著臉苦苦哀求之後,露出了同情之心,願意幫助她。給她一個住處和兩頓飯,但其他的要靠她自己想辦法。她有了住處和飯菜之後,又開始幫同學編織東西來賺幾個小錢。但是命運的悲慘使她無能為力,沒幾年,校長換了,她明白,不是每個校長都願意幫助她。所以不久她拿著所賺的兩塊多錢去另謀事情做。開始,一個酒館的老闆聘了她,但酒館裡的人們好色,她不久就辭了工作在找事,可是一個月後,她還沒找到工作,手裡僅剩的錢也花完了。現在她什麼也沒有,為生活所迫,她什麼都賣,只要有錢就行,把自己的一切都賣了,賣身這生意又搬到以前的家裡去了,上這兒來的人漸漸多了。一個早晨,她坐在床上發呆,門外突然有一雙眼睛看著她,她知道了門外的人是誰,正是飽經風霜的母親!原本母親和饅頭店掌櫃的生活得好好的,可是突然有一天饅頭店掌櫃的拿走了家裡所有有用的東西回了孃家,母親很傷心,賣了家裡的一切,把房子也辭退了,在大街上流浪,她沒有辦法,只能來到這裡碰碰運氣,看看能不能見到自己的女兒,果不其然,母女倆再次相遇了。現在他們又生活在一起,小時候母親照顧女兒,現在女兒照顧母親。每天她都任憑人家蹂躪他,因為人家有錢呀,錢就是他們的膽子,而母親總得占人家便宜,喝醉的扔出去也要把什麼值錢的柺杖、鞋子拿回來,可是也奇怪,這些人也不上門算賬。儘管這樣卻又遭遇了不幸,巡官們把她趕到感化院去了,這裡專感化婦女們,已經感化了十八人,可是沒人能感化她,巡長官來了,被她吐了一臉唾沫,便把她送進了窄小的牢獄裡,她口裡唸叨著,這牢獄便是她命運的歸途。在黑暗中,她又看到了那熟悉的月牙兒……
我只恨老天不公,給予了她災難性的結局。我覺得這黑暗中的月牙兒也孤獨的可怕:她的爸爸去世時他看到的月牙兒;她去當鋪時擠破黑暗微微亮起的月牙兒;還有漆黑牢獄裡伴著她的月牙兒……這一切顯得月牙太神秘,三個月牙兒都顯示了她不幸的遭遇。這個社會怎麼這麼黑暗,她們母女倆為了生存不得不早早謀生,命運的不公,更是老天的不公!她走進了黑暗的牢獄,她活著也沒有意義,在裡面受著折磨卻不能看看自己的母親。她們為了生活都走上了同一條路,卻有著不幸的結局。人家想著穿什麼衣服,吃什麼食物,而她無吃無穿的望著月牙兒想著自己的母親。
知識是我們的鞋子,讓我們邁著步向前走去;知識是夜裡小路上的路燈,為我們照亮前方的路,讓我們穿過黑暗;知識是結實的雨傘,為我們擋住狂風暴雨,讓我們勇敢前行。
《月牙兒》讀後感初三作 篇6
《月牙兒》,老舍著,書中以各個行業的人為出發點,描寫當時人們生活水平質量普遍低下的狀況,描述人民痛苦的內心,筆法細膩,情感真摯,讀來令人感慨萬分。讓讀者看到每一行業的人所遭遇的事,看這本書,我懂得了為何惜時,也懂得了生活的不易。
書中還有些令人反思的事,收藏家向日本人妥協的原因是祖國不夠強大、令兒媳婦產後死去的老大娘是因為無知、海歸報國的科學家無奈離開是因為沒有堅強的後盾。對當時的社會來說,這些人的故事只是社會的縮影,極大程度上反映了人們思想的停滯不前。故事的波折發展,人物的悲劇命運,暗示當時的中國改革開放艱難前行。傳統的舊思想束縛,舊思維的禁錮,阻礙了先進知識分子改革的腳步。從底層到高層,老舍將人物描述得栩栩如生,突出了人物的形象。
作家以敏捷的觀察力,發現和揭示社會的弊病,從而起到令人反思的作用,這是作家的責任,也是擔當,也是每個人都該有的意識。書中也體現了老舍對底層生活的人民的深切同情和關懷,值得鑑賞。
《月牙兒》讀後感初三作 篇7
《月牙兒》,老舍著,書中以社會各界人物為主,重現了當時社會的普遍面貌,描寫當時人們生活水平一致低下的普遍狀況,體現了描述人民痛苦的內心,也體現了人民痛苦的內心。筆法細膩,情感真摯,讀來令人感慨萬分。真實寫出人物的心裡活動,活靈活現。其語言風格也獨有個性。
故事中,無論是為了生存之道身陷囹圄的母女倆,還是年輕時得意,晚年遭受喪子之痛的大爺,不願聽醫生的話而致使兒媳婦產後死去的老大娘;還是滿懷一腔熱血的海歸科學家無奈離開經自己改造的農場;描述了整個社會上空瀰漫烏雲的危險,人民陷入深深的泥潭之中,無法逃脫的情況。對當時的社會來說,這些人的故事只是社會的縮影,極大程度上反映了人們。故事的波折發展,人物的悲劇命運,暗示當時的中國改革開放艱難前行。傳統的舊思想束縛,舊思維的禁錮,阻礙了先進知識分子改革的腳步。
從底層到高層,老舍將故事中的人物身世寫得清清楚楚涵蓋了人物對自己人生經歷的看法,折射出社會的普遍現象,老舍將人物描述得栩栩如生,突出了人物的形象。
老舍透過書中人物的悲劇命運來抒發自己對現實的不滿,喊出了對那些空喊口號而無作為的抨擊,嘲諷那些坐吃空山的官僚主義。老舍以敏銳的洞察,揭發社會的種種弊病,警醒世人。發現和揭示社會的弊病,從而起到令人反思的作用,這是作家的責任,也是擔當,也是每個人都該有的意識。書中也體現了老舍對底層生活的人民的深切同情和關懷,極大的體現了一個文人的胸懷,值得鑑賞。
《月牙兒》讀後感初三作 篇8
前幾天,去書店借了本著名作家老舍的小說《月牙兒》。
小說採用倒敘的手法,故事發生在軍閥混亂的時代背景中。開篇運用對比的寫法。一個被抓的是處於生活底層的暗娼張小月,一個被抓的是羅家大小姐羅燦陽。兩個地位懸殊的女人同樣被抓,讓我們順著這兩個主人翁的回憶。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對生活充滿了幻想,卻一次一次被生活逼迫至出賣肉體的底層女人張小月;一個成了父親升官發財,官場勾心鬥角的犧牲品,但又不屈從於命運安排的羅家大小姐。
張小月這個出生在貧民家的女孩,在很小的時候,去當鋪當家裡所有值錢的來換取幾包救命的藥。但還是沒能挽救住父親的生命。一貧如洗的家,借錢勉強把父親安葬了。讓人看了不能不感到生活的沉重。母親靠給羅家做僕人來維持這個風雨飄搖的家。隨著小月的上學,母親在羅府複雜的人際關係中,被迫辭工。為了生存,母親又嫁了人,好心的繼父,給她們母女帶來了生機和活力。雖然繼父沒多大的本領,但日子總能勉強支撐下去了。父母竭盡所能來供用小月上學,把希望寄託在女兒的身上,也許在他們的心中,知識是能改變他們窮苦的命運的唯一途徑。小月是一個要強的女孩,每次考試都是班裡的前幾名。然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在小月差一年就要考師範的時候,繼父竟意外身亡。這樣的打擊對他們家來說是致命的。家裡的經濟支柱又一次倒塌,學費的增長,錢罐裡的錢一點一點變得越來越輕。母親的心情一天一天的變得暗淡。在舊社會里,女人幾乎是沒有出路的,更何況對於一個目不識丁的女人。為了空空的糧袋,為了不得不交的女兒學費,母親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做暗門子。然這最終還是被敏感的小月發現了。同學們的嘲笑,鄙視,家長們對學校的逼迫,使月兒把這所有的恥辱都歸咎於母親身上。豈不知母親正是為了女兒美好的前途才犧牲了自己的啊!不諳世事艱難的月兒怎麼能夠理解的呢?被迫輟學,這條改變命運的路就這樣被堵死了。堅強,追求上進的月兒想在生活中創一條生路。因為她的美麗,又因為她的倔強,不幸又被牽涉進官場鬥爭之中。最終又被命運逼迫到“以之為恥”的“暗娼”之路。
她也有過許多美好的夢想,追求上進,想透過知識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卻因家境的貧窮而落空。美麗的容貌,滿可以傍上譚局長過上好的生活,但因看不慣他的陰險,狡詐而不與之為伍。出眾的外表,出於泥而不染的高潔的品性,不僅沒給她帶來幸福,反而給招來許多禍事。她也曾擁有美好的初戀,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憧憬,卻又因被生活逼迫做了暗娼的經歷,讓她無法面對昔日的戀人而破滅……追求美好結局竟是靠出賣肉體而活,而那些陰險狡詐,心底殘忍,為非作歹的人結局卻過著錦衣玉食,風光體面的生活。這到底是為甚麼?
淒冷的夜空,那高懸著彎彎的月牙兒,是否能告訴命運多舜月兒呢?
《月牙兒》讀後感初三作 篇9
那帶著點寒氣的一鉤兒淺金在碧雲上斜掛著,給那個七歲的穿著短紅棉襖的小姑娘帶來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徹骨寒夜,從次以後,月牙兒和悲涼便緊緊跟隨著她。
那是我們難以想象的人生。從小便學會了捱餓和聽話,漸漸學會了當東西和順從,再長大一些,看見了生活黑暗的一面,在反抗和逃離中卻還是一步步陷入絕望的境地。
貧窮兩個巨大的字壓在她身上,讓她無論如何也無力翻身,無法逃脫。如果可能,她也想像其他女孩們一樣,把自己打扮地漂漂亮亮的出去玩,而不是在漆黑的小屋裡用自己的身體換取下一頓晚餐。花花世界的誘惑沒有使她動心,母親的發難也沒有使她投降,但飢餓卻還是讓她在與命運的搏鬥中敗下陣來——空著肚子的人沒有資格談論尊嚴,羞恥不是她造出來的,是生存。
“我遇見幾個同學,有的升入了中學,有的在家裡作姑娘。我不願理她們,可是一說起話兒來,我覺得我比她們精明。原先,在學校的時候,我比她們傻;現在,“她們”顯著呆傻了。她們似乎還都作夢呢。她們都打扮得很好,象鋪子裡的貨物。她們的眼溜著年輕的男人,心裡好象作著愛情的詩。我笑她們。是的,我必定得原諒她們,她們有飯吃,吃飽了當然只好想愛情,男女彼此織成了網,互相捕捉;有錢的,網大一些,捉住幾個,然後從容地選擇一個。我沒有錢,我連個結網的屋角都找不到。我得直接地捉人,或是被捉,我比她們明白一些,實際一些。”
我沒有嘗過餓到頭昏眼花的感覺,也沒有試過冬天穿著薄薄的單衣在風裡索瑟,更不知道回到家裡看到家徒四壁時候的絕望……我和那些傻姑娘一樣,吃飽了卻只會做著不切實際的夢。現實的環境暫且還容許我安穩地做夢,而她卻不行,她必須精明,必須實際——這無關乎所謂女孩的虛榮或自尊,這關乎生存。人鬚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而對於她來說,溫飽尚且無法保證,情愛便更毫無立足之地了。她並非不需要愛,她需要,比任何人都更需要一個真真切切愛她關心她的人,可是她沒有資格。情愛對她來說是奢侈品,只能被拿來當做換取食物的籌碼。在麵包面前,愛情真的無足輕重,所謂的“有情飲水飽”不過是生活富足的人們一廂情願的幻想罷了。
“他若是要你,你得給他相當的好處;你若是沒有好處可貢獻呢,人家只用一角錢的冰激凌換你一個吻。要賣,得痛痛快快地。我明白了這個。”
世界在她眼中是一個等價交換的市場,沒有什麼是不能拿到天枰上稱量的。一個吻等於一個冰激凌,而一頓飯呢,就要用整個身體來交換。就是這樣簡單明確的條件,冰冷冷的讓人不寒而慄。錢是無情的,哪怕是母女之情也會在它面前俯首折腰,體面和尊嚴都是虛的,只有有錢的人才有閒暇去想到這些。
她的生命就像閃爍飄忽的燭光,似乎隨時都會熄滅,卻始終堅持著燃盡最後一絲氧氣。月牙兒陪著她,從七歲那年的冬夜到十幾年後的獄中。生活對她來說是一場磨難,一個人的磨難終將過去,但其他人的呢?
月牙兒依舊在夜幕下,閃著幽幽寒光。
《月牙兒》讀後感初三作 篇10
今晚原計劃是到自習室去補補課本的,卻拿著手機看電子書到下課,一口氣便看完了老舍的短篇<<月牙兒>>遲遲的出來腦中便回想和咀嚼著文字。
特地抬頭看了看天,頭頂的一圈黑暗寂寥地撒著幾顆星,黑暗的邊緣是城市的燈火——看不見冷冷的月牙兒,這幅圖景放在書中大概就是看不見又懼又愛希望兒,人便像黑夜中的蝙蝠,徹底的融入迷醉黑暗,一步步邁向深淵…
雨後的大地和夜晚的校園都是靜謐的,白日裡偌大熱鬧的校園此刻彷彿歸自己所有,只聽得到自己小心翼翼磕在地上腳步聲,空氣冷而清新,這冷在此刻的南方大概是很少的,這彌足珍貴的冷氣直竄進腦裡,精神便也跟著振奮了,撲撲地湧出來直觀自己和雨後的校園。
水窪大大小小地散落,長途奔徙之後團在那歇息著,無風的夜裡鏡子似的,仰在那兒,動也不動,呆看著頭頂上這片離開後卻已不認識的鬼覷覷的天。
兩棟主教學樓的確是被這連天灌醉了,一塊青磚一條紅磚地橫在那裡,趴著也一動不動,死死的——雖然白天裡裝著鬧哄哄的人,此刻卻像死屍般冷寂,厭惡得叫人不敢多看兩眼,便匆匆地移到光亮之處——
主幹道的路燈悠悠地投下一輪鵝黃的溫暖,彷彿要憑著這副幽幽明亮,應著那空中點點寒星,讓整個黑夜的幕都罩上這層朧黃的紗似的;他們排列連成線又像箭,直射向這漫無邊際的暗黑的夜。
不遠處另一條路上的燈卻孤零零的慘白的亮著,光亮映在燈下一汪彎水窪中,像極了平日那微弱的冷冷的月牙兒裡生生地蹦出一顆眼球,猙獰地怒視著這無風的夜,彷彿要憑著這副慘白,嚇走這黑暗的夜似的,叫尋常人看得怵慄。
幾樹前些日還洶湧噴薄的桃花經不住連天的悽風冷雨的吹打,粉紅的瓣兒都摔落在地上,在微弱的光下照出受了驚嚇的慘白的臉,只把浮香溶在這漉漉的地面上;剩下那剝去了外衣的花蕊鋼針般的刺著,彷彿一根很攢動火柴,只等風過將他們擦燃,燎起滿樹的光焰,趕走這一隅裡的黑暗;身後那直挺挺的樹幹和虯曲的枝也瘋了似的突突地扎向這鬼覷覷的天。
那些他們身旁遲開的樹的花苞,也許害怕了連天的颯颯的悽苦風雨,瑟索地蜷著身子在這黑暗裡,但我相信不久他們就會掙脫著噴薄怒放,給明日的白日增添幾抹鮮豔。
更高處的柳枝兒高高地掛著,白日裡剛嫩綠的成對地抽著的芽兒,翅膀般地要衝向這空空的天,閃著柔和和高傲的銀白,像極了梨花,灰濛濛地遮住一片高高的天。地上的枯葉還未散盡,這些被秋風灼燒後留在大地上的斑痕,雖即將化為灰燼,卻還一面邁向地層,盡完長者未盡的事業,一面還深望著後來的人,看著這是怎樣的又一個春天…
將末的路上我又抬眼看了看這高高的天:它彷彿沒有什麼卻又一直沉沉的壓著;死死地盯時卻又只看見了虛空。我長呼一口氣,想著它化作一股風,吹走了黑暗,吹開那被黑雲掩埋的月牙兒,讓它投下哪怕微弱的冷冷的光,照亮這些大地上默默的英雄們和這樣的夜晚仍然踽踽獨行的人們。
《月牙兒》讀後感初三作 篇11
在張愛玲的筆下,是沒有什麼不可以用文字來講清楚的。讀老舍的作品時,我不由得也想起了同樣善於文字表達的張愛玲。善於表達,在任何時代,任何領域,都是一項重要的,然而並不是很多人擅長的技能。“能講清楚”是天賦、是藝術、是基礎、是財富。感謝“能講清楚”人們給我們帶來了文學、繪畫、建築、雕塑。。。
最喜歡老舍這部小說集裡的《新時代的舊悲劇》,他用了四行半的字,把一位飽讀詩書卻官運不通的大家長活靈活現的擺在面前,彷彿我就站在那陳家老宅的正廳上,隨著眾人一起小心的低垂了頭,卻分明感覺到端坐在紫檀透雕太師椅裡的這位陳老先生不怒自威的目光。想起子曾經曰過的“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氣派!
文人的酸容易生出這樣那樣的牢騷,在老舍看來正是好材料,“做一兩首詩正好是哀而不傷”。這“哀而不傷”有多麼雅,把“酸和牢騷”轉化成詩又是多麼的雅,但這話不能反著說,反著說則不雅了。有趣!
十幾年的發了福的太太,看著生厭,“卻得天天回來,而且得設法找話跟她說!”可這太太卻有她的聰明,“不哭不鬧,卻拿別的事來支應”。厲害!
孫掌櫃“眼角撩著面車,千層底躲著馬尿,腦瓢兒指揮著小徒弟去沏茶打手巾。一點不忙,而一切都作到了掌櫃的身份”,“胖笑臉向左向右,微微一抬,微微向後”帶著東家的眼把他想讓東家看的都看了一遍。幾句話能讓我聯想出半集電視劇。這掌櫃的誰來演最合適呢,又精又憨,時精時憨。商人嘛,該精時精,該憨時憨。佩服!
《月牙兒》讀後感初三作 篇12
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中國每一位堅強女性的影子。但在歷史的長河中,每個人的掙扎都顯得過於微不足道。文中月容的母親是底層的勞動婦女。她溫和、善良、吃苦耐勞,對生活的貧困和厄運逆來順受。她孤立無援,為了拉扯大孩子,當盡了全家的東西。給人洗臭襪子,燻得飯都吃不下。為了不餓死孩子,她頂著不忠的罪名改嫁。索幸的是新爸讓孩子上學,生活也好了些。命運似乎對她微笑了,卻又突降橫禍,改嫁的男人再次罹難。即使連遭不幸,這位母親還是不忘讓孩子上學的重要,一再囑咐孩子“唸書”識字,她的全部努力就在於養好這個孩子,讓她將來不過她自己這樣的日子。
但貧困迫使她淪為暗娼,又再嫁給了饅頭鋪的老闆。在生存的猙獰壓迫下,她終於拋棄了她相依為命的唯一的親人、女兒和朋友。骯髒和暗娼的生活腐蝕了她,她變得粗暴、貪婪,而且不知羞恥,甚至搶客人的“皮夾”、“手套”和“鞋”,完全變成為一個心比錢還硬的麻木的“活鬼”。
書中的母親愛女兒,那愛使她情願壓榨自己晝夜勞作。母女倆也都堅強、勤勞、上進,在連遭厄運的時候,拼盡全力掙扎、反抗。然而女人在那個時代是男人的附屬品,甚至地位更低。男人,喜歡你娶你,失去喜愛後就轉手賣給其他男人,沒有勢力和背景的女人就只有遭遇拋棄的命運,沒有自己的選擇權。讀完《月牙兒》,我深深慶幸自己出生在新時代。可以自由讀書,可以選擇喜歡的工作,可以與心愛的人過嚮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