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聖陶教你學語文讀後感1000字
葉聖陶教你學語文讀後感1000字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葉聖陶教你學語文讀後感1000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在永恆的歷史長河中,湧現出了無數追逐知識的身影,他們沉思、佇立,燃燒自己、傳遞真知,葉聖陶先生就是其中一抹高大的身影。
近日我拜讀了葉先生的《葉聖陶教你學語文》,這本書涉及的面很寬,有商討語文教育的理論原則的;有隻談論一篇文章或者評議一兩個詞語、某一句話的;有對教師談寫作和修改文章的,也有對學生談改正字風和端正文風的。一詞一句都讓人受益匪淺。
什麼叫語文?我相信,每個語文教育工作者都有過這個疑問。我也無數次問過自己,簡簡單單的問題,似乎很難說明白。而葉聖陶先生甘為人梯,用他幾十年的經驗,道出了語文的真諦,“平常說的話叫口頭語言,寫到紙面上叫書面語言,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簡潔明瞭的一句話,包含著多麼深刻的涵義呀!我運用葉先生的知識原理激發孩子們表達慾望,教給孩子們表達方法,真正從語文二字入手,讓孩子們“我手寫我心”,從而創造出更美的文字。
陶行知先生曾說:“教育不能創造什麼,但它能啟發兒童創造力以從事於創造工作。”因此,在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培養、發掘學生感受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美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表達能力。
如:在執教《媽媽睡了》這篇課文時,讓學生先從細節出發,觀察媽媽的手、睡夢中的媽媽臉龐、呼吸、頭髮等。從這一個個細節中發現不尋常之處,再畫一畫,最後看著自己畫的圖用文字表達出對媽媽的`愛。學生透過這一系列活動,關注生活中尋常卻又不尋常的細節,運用課文中的美妙的詞語,鍛鍊表達,感受語言美妙的同時為寫作創作鋪墊。
在寫話評價環節,我一直鼓勵讚許學生的表達,幫助學生樹立寫作自信,培養學生對寫話的興趣,讓學生樂於表達,樂於分享自己的作品。我也會讓學生同伴評價,讀一讀,說一說,利用朗讀讀出同學寫話中的精彩之處,同時也能讀出一些寫話中出現的“小笑話”,利用這些“小笑話”幫助學生鍛鍊寫話表達能力。
閱讀不限時間與地點,校內時間短暫,我就與家長溝通,設定了家庭親子閱讀時間。透過親子閱讀,讓孩子們從閱讀中獲取知識與快樂,更與父母進行良好的閱讀交流,積累好的語言文字,擴充語言知識。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過一段廣為流傳的話:“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育之路漫漫,靈魂喚醒亦是任重而道遠,我將不斷前行探索,為教育之路鋪滿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