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爾戈王后》讀後感-讀後感-高二

《瑪爾戈王后》讀後感-讀後感-高二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瑪爾戈王后》讀後感-讀後感-高二,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事實證明,縱然是一部以宗教紛爭為背景,皇室人物關係錯綜複雜的書,在大仲馬的筆下寫出來,也依舊引人入勝,想要一口氣讀到結局的。

  在大仲馬的筆下,瑪爾戈實在是把一名皇室貴族女子的絕代風華演繹到極處。她美麗,聰明,極具才華,有情有義,但是愛情卻從來沒有把她拉扯到脫離理智的境地,她深知自己的地位所需承擔的責任並且勇於承擔。

  從故事的開始,她就明白1572年8月18日在盧浮宮舉行的這場婚禮是一場政治演出,但是瑪爾戈絕不是為愛情而心碎的普通女子,她沒有仇恨這段無愛的婚姻,反而與納瓦爾國王在第一時間結成同盟,因為她深知如果他在王室的陰謀下喪生,她也將成為無權無勢的寡婦,而如果納瓦爾國王順利繼承了她王兄的王冠,她則將成為法蘭西的王后。享利·納瓦爾的生與死,就成了這則故事裡主要衝突。

  大仲馬為這個故事織了一張厚厚的網,人物的愛恨情仇就在這張網中苦苦掙扎,陰謀像潮水一樣不肯停歇的湧過來,高潮迭起,看得人心驚肉跳。

  來自佛羅倫薩的凱瑟琳·德·美第奇,法蘭西的王太后,陰狠冷酷,直到最後毒死自己的親子;在世的法國國查理九世生性軟弱,但是在故事的末梢卻做了最激烈地掙扎;享利·德·波旁,納瓦爾國王,卻是極其的擅於把握時勢,深知如何見機行事,幾次逃過鬼門關,終於笑到最後成為歷史最著名的“亨利四世”,法國波旁王朝的首任國王。

  不過若是沒有瑪爾戈,只怕這個亨利四世早就死在了王太后的手上。生於王室,瑪爾戈天生就學會了非同一般的政治思維能力。她在乎的倒不是天主教和新教徒誰勝誰輸,她只是不甘於成為瓦盧瓦王朝為了確保王座永世不變而獻上的祭品,母兄手中操縱的政治傀儡。

  對於納瓦爾的亨利來說,孤立無援地被軟禁在盧浮宮的那段時間,如果沒有熟知家族品性陰謀套路的瑪爾戈如明燈般在側指引,恐怕在獲得王冠之前就化做了一屢冤魂。

  這對夫妻,雖然在感情上無法共鳴,但是在政治途上倒是攜手共進。他們可以對對方的情夫和情婦孰視無睹,甚至樂於玉成其美事而互相包庇,同時又能夠為了不給政治敵人以陷害的機會,共同假裝情投意合。

  瑪爾戈對於拉莫爾的愛情的確是刻骨銘心,但是任何花前月下的時刻,她對自己的政治抱負都沒有過片刻鬆懈。即使如何沉浸於情愛的歡娛,都不忘睜著一隻眼警惕守候在周圍的陰謀。

  拉莫爾和亨利的情婦索弗夫人,都被捲進了這場政治紛爭,當歷史的`馬車在迷茫的森林中左衝右突尋找前進方向的時候,他們為了自己的愛情而不幸被輾在了車輪下面。

  瑪爾戈也並不是冷血如凱瑟琳可以坐視愛人的犧牲。她說,“愛一個人就要愛到底,哪怕他死了。”她坐在臨終的查理九世面前苦苦哀求,她為了挽救拉莫爾的生命情願傾家蕩產;只是查理九世說,妹妹,他不得不死——只有拉莫爾做了替死鬼,才可以成為遮掩住“母親親手毒殺兒子”這樁骯髒的醜聞,擦拭掉所有可能會玷汙皇室光輝的汙漬,如此才可以繼續讓那頂王冠明亮耀眼,為萬眾景仰。

  最讓我感慨的是故事行至尾聲,拉莫爾死後,瑪爾戈把他的頭顱裝進了“飾有珍珠、散發出香味的口袋”裡,然後回去參加盛大的宮廷舞會,查理九世說“你胳膊有一點血跡”,瑪爾戈說,“沒有關係,只要我嘴角上掛著笑容”。

  因為位置太高,因為是法蘭西的公主,納瓦爾的王后,所以連如凡人一般悲傷的權利都沒有。所以她那麼羨慕同時失去情人的昂利埃特:“她是幸福的,她可以流在這兒,她可以流淚,她可以隨心所欲地去痛苦。”

  對她,政治與愛情,如同水火般無法共存。

  留不住情人的生命,就只能留住他的頭顱。在政治面前,她的愛情到底還是輸了。

  故事裡沒有說過瑪爾戈的結局。

  但是這個瓦盧瓦王朝最後的公主,並沒有給新王朝留下前王朝的血脈。她與亨利四世一無所出,並在亨利繼位法國國王之後不久與之離婚。

  他們或許曾共同歷經困難,卻沒有一同共享榮華。

  瑪麗·德·美第奇成為亨利四世的第二個妻子,生下了路易十三,成為了法國另一個攝政王太后。又開始新一輪的謀殺,叛變,權力的傾軋一如前朝。

  而1615年,瑪爾戈死去,並葬在了瓦盧瓦的教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