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絲瓜讀後感(通用9篇)
神奇絲瓜讀後感(通用9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神奇絲瓜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神奇絲瓜讀後感 篇1
國學大師季羨林老先生有這麼充滿智慧的文章《神奇的絲瓜》,全文推薦如下。
今年春天,孩子們在房前空地上,斬草挖土,開闢出來了一個一丈見方的小花園。周圍用竹竿紮了一個籬笆,移來了一棵玉蘭花樹,栽上了幾株月季花,又在竹籬下面隨意種上了幾棵扁豆和兩棵絲瓜。土壤並不肥沃,雖然也鋪上了一層河泥,但估計不會起很大的作用,大家不過是玩玩而已。
過了不久,絲瓜竟然長了出來,而且日益茁壯、長大。這當然增加了我們的興趣。但是我們也並沒有過高的期望。我自己每天早晨工作疲倦了,常到屋旁的小土山上走一走,站一站,看看牆外馬路上的車水馬龍和亞運會招展的彩旗,顧而樂之,只不過順便看一看絲瓜罷了。
絲瓜是普通的植物,我也並沒有想到會有什麼神奇之處。可是忽然有一天,我發現絲瓜秧爬出了籬笆,爬上了樓牆。以後,每天看絲瓜,總比前一天向樓上爬了一大段;最後竟從一樓爬上了二樓,又從二樓爬上了三樓。說它每天長出半尺,決非誇大之詞。絲瓜的秧不過像細繩一般粗,如不注意,連它的根在什麼地方,都找不到。這樣細的一根秧竟能在一夜之間輸送這樣多的水分和養料,供應前方,使得上面的葉子長得又肥又綠,爬在灰白色的牆上,一片濃綠,給土牆增添了無量活力與生機。
當然讓我感到很驚奇,我的興趣隨之大大地提高。每天早晨看絲瓜成了我的主要任務,爬小山反而成為次要的了。我往往注視著細細的瓜秧和濃綠的瓜葉,陷入沉思,想得很遠,很遠……
又過了幾天,絲瓜開出了黃花。再過幾天,有的黃花就變成了小小的綠色的瓜。瓜越長越長,越長越長,重量當然也越來越增加,最初長出的那一個小瓜竟把瓜秧墜下來了一點,直挺挺地懸垂在空中,隨風搖擺。我真是替它擔心,生怕它經不住這一份重量,會整個地從樓上墜了下來落到地上。
然而不久就證明了,我這種擔心是多餘的。最初長出來了的瓜不再長大,彷彿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長。在上面,在三樓一位一百零二歲的老太太的窗外窗臺上,卻長出來兩個瓜。這兩個瓜後來居上,發瘋似地猛長,不久就長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這兩個瓜加起來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細秧怎麼能承擔得住呢?我又擔心起來。沒過幾天,事實又證明了我是杞人憂天。兩個瓜不知從什麼時候忽然彎了起來,把軀體放在老太太的窗臺上,從下面看上去,活像兩個粗大彎曲的綠色牛角。
不知道從哪一天起,我忽然又發現,在兩個大瓜的下面,在二三樓之間,在一根細秧的頂端,又長出來了一個瓜,垂直地懸在那裡。我又犯了擔心病:這個瓜上面夠不到窗臺,下面也是空空的;總有一天,它越長越大,會把上面的兩個大瓜也墜了下來,一起墜到地上。
落葉歸根,同它的根部聚合在一起。
然而今天早晨,我卻看到了奇蹟。同往日一樣,我習慣地抬頭看瓜:下面最小的那一個早已停止生長,孤零零地懸在空中,似乎一點分量都沒有;上面老太太窗臺上那兩個大的,似乎長得更大了,威武雄壯地壓在窗臺上;中間的那一個卻不見了。我看看地上,沒有看到掉下來的瓜。等我倒退幾步抬頭再看時,卻看到那一個我認為失蹤了的瓜,平著身子躺在抗震加固時築上的緊靠樓牆凸出的一個臺子上。這真讓我大吃一驚。這樣一個原來垂直懸在空中的瓜怎麼忽然平身躺在那裡了呢?這個凸出的臺子無論是從上面還是從下面都是無法上去的,決不會有人把絲瓜擺平的。
我百思不得其解,徘徊在絲瓜下面,像達摩老祖一樣,面壁參禪。我彷彿覺得這棵絲瓜有了思想,它能考慮問題,而且還有行動,它能讓無法承擔重量的瓜停止生長;它能給處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擔重量的地方,給這樣的瓜特殊待遇,讓它們瘋狂地長;它能讓懸垂的瓜平身躺下。如果不是這樣的話,無論如何也無法解釋我上面談到的現象。但是,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又實在令人難以置信。絲瓜用什麼來思想呢?絲瓜靠什麼來指導自己的行動呢?上下數千年,縱橫幾萬裡,從來也沒有人說過,絲瓜會有思想。我左考慮,右考慮;越考慮越糊塗。我無法同絲瓜對話,這是一個沉默的奇蹟。瓜秧彷彿成了一根神秘的繩子,綠葉上照舊濃翠撲人眉宇。我站在絲瓜下面,陷入夢幻。而絲瓜則似乎心中有數,無言靜觀,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彷彿含笑面對秋陽。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老先生從小小的絲瓜中發現了奇蹟,領會了生命的奇妙,參悟出了人生的道理。大師就是大師,智者不愧為智者!
反思我們的教育,我們充滿善意,滿懷期待學生能夠全面發展,希望學生個個成績優秀。併為之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且可不計回報大量付出,但結果如何呢?我們的做法考慮學生的差異了嗎?我們的做法考慮我們的服務物件的想法和要求了嗎?我們的做法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嗎?
假如我們的服務物件是“最初長出來了的”“ 懸垂在空中”的瓜,我們期待、呵護、培養越多,它長得越大則危險越大,結果不言而喻,這瓜死定了。
所以,教育必須摒棄一刀切。教育需要考慮學生差異,鬍子眉毛一把抓,象沒一個學生要成績必定會讓學生受罪,讓老師痛苦。
神奇絲瓜讀後感 篇2
古人曰:“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在閱讀季羨林寫的《神奇的絲瓜》後,我又得到了新的啟示。
全文主要講訴了作者在竹籬笆下種了兩棵絲瓜,在細心觀察中發現絲瓜是有思想的,會考慮問題,還有行動。它能讓無法承擔重量的瓜停止生長;給處在有利地形的瓜找承擔重量的地方,讓其猛長;讓懸垂的瓜平身躺下。
作者還在對絲瓜仔細觀察中悟出了生活的哲理:要明白適可而止,在無法改變環境的時候要懂得改變自己,適應環境。同時還要學會克服困難。
作者季羨林是因為留心生活,用心體會、思考,從平常的絲瓜的生長中獲得做生活的啟示。就如曾經看到的一句話“仔細觀察生活中的事物,用自己的慧眼,自己的心智去領悟生活。”就連古代著名的發明家魯班發明傘也是從荷葉中的得到啟示。
據說很久以前沒有傘,遇炎日天氣、下雨時人們出行就不方便,魯班就像發明一個能遮太陽又能擋雨的東西。
一日天氣酷熱無比,魯班路過池塘,見一群孩子盯著荷葉。就急忙抓起一片荷葉,仔細一看,荷葉圓圓的,有些經脈,罩在頭上輕巧又涼快。
魯班茅塞頓開,經過一番努力,終於造出現在大家用的傘。
其實生活與自然的萬物都蘊含著生活的哲理,為人之道。賈平凹就從幽谷蘭花中讀出了:我們要為自己活著,不在意他人目光。達爾文觀察鳥獸蟲魚,花草樹木,敢於探究,成為一代偉人。
所以只要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一顆願意去聆聽,感受生活與自然的心,就能發現生命的奧秘,成功的秘訣,做生活的智者。
神奇絲瓜讀後感 篇3
樓前有塊空地,孩子們開闢了一塊花園,種上了絲瓜。不久,細細的瓜秧慢慢往上爬,爬到了二樓。後來瓜秧上面長出了一個瓜,越長越大。
老先生很擔憂這個瓜會掉下來,因為細細的瓜秧怎麼能承受這樣的重量呢?可是,過了幾天,他發現那瓜越長越大,並沒有掉下來,因為他把軀體彎了下來,神奇地躺在了二樓的窗臺上,再沒有要掉下來的危險了!然後它接著長大。後來瓜秧的下部又長出一個絲瓜來,掛在秧上,懸在空中,讓人又開始擔心瓜秧會被這個瓜一起扯下來。季老每隔幾天就去看看,結果發現從中部又長出來一個瓜,下面的絲瓜竟然會神奇地停止生長,而讓中間那個瓜越長越大。又過了幾天,季老又驚訝地發現中間那個的瓜變得彎曲起來,又幾天,這個越來越大的彎著身子的瓜竟然倚靠在了牆壁的一處凸出的小臺子上!
那個小臺子離地面和二樓窗臺都很遠,絕不會有人能夠得著,那麼是誰幫這個彎著身子的絲瓜穩穩當當地靠在這個小臺子上呢?!中間的和上面的絲瓜都放心地長大,而懸掛在瓜秧上的那個最下面的瓜卻彷彿停止了生長,一直就那麼大。季老先生圍著這神奇的絲瓜轉來轉去,怎麼也想不通。
上下數千年,縱橫幾萬裡,從來沒有人說過,絲瓜會有思想。我左考慮,又考慮,越考慮越糊塗。我無法與絲瓜對話,這是一個沉默的奇蹟。
瓜秧彷彿成了一根繩子,綠葉照舊濃綠撲人眉宇。季老站在絲瓜下面,陷入夢幻。而絲瓜則心中有數,無言靜觀,它怡然泰然欣然坦然,含笑面對秋陽。
神奇絲瓜讀後感 篇4
今天課堂上,老師給我們聽了《神奇的絲瓜》這篇文章,它細緻地構畫出一個普通絲瓜的生長過程,從種入、到發芽、爬藤、開花、結果,我聽了深受感觸,心潮澎湃。
作者和鄰居種了一個絲瓜種子,不久絲瓜慢慢長大了,它一天長一尺,吸引了作者的興趣。沒過多久,絲瓜已爬到三層樓上了,從那細細的藤上開始開花、結果。
絲瓜似乎有了思想,它總是敏捷地調節生長程序和位置。當旁邊有落腳的地方時,它便毫不猶豫地爬上去長出絲瓜;當附近沒有落腳地時,瓜藤或靈巧地“跑”到臺子上去,再“躺”下來,或停止生長,等待時機,它總能找到適宜的生長時機,使作者的幾次擔心都成為多餘。
絲瓜是多麼果斷!當四周無臺子時,它不會延誤時間,也不會拖泥帶水,立即停止生長,以免斷裂。
絲瓜是多麼智慧!智慧給它一雙無形的眼睛,思考結瓜的地點,推敲爬藤的路線,讓作者不會失望。
絲瓜是多麼勇敢!它無畏害蟲的侵襲,勇敢地面對爬藤時潛在的各種危險,迅捷地“跑”到臺子上。
我們要學習絲瓜這種在果斷中停止、在推敲中進步、在困難中面對的頑強精神。
神奇絲瓜讀後感 篇5
絲瓜是一種人人愛吃的美味,爽口、柔糯,可是從沒感覺到有什麼神奇之處。寒假中,讀了季老《神奇的絲瓜》這篇散文,我如夢初醒,油然對這常見的絲瓜肅然起敬,為它的精神折服、傾倒和謳歌。
是呀,這不顯眼的絲瓜憑著細弱的藤蔓,爬出籬笆,爬上樓牆,向著一樓、二樓、三樓攀登,給灰白的牆上帶來一片濃綠的生機,展示了發人深思的神奇。
絲瓜的神奇,在於它對生長的執著追求,達到永無止境的境界。它不為莖蔓的細弱自卑,而是憑著根系的強大,以每天都長出半尺的驚人速度,向上,向上,再向上。讓又肥又綠的瓜葉、黃花和綠色瓜攀上高樓,與東昇的旭日同輝。因為它渴望更燦爛的陽光,不斷地為生長拓展空間。它讓我讀懂了“學海無涯”,讀懂了成長道路上永往直前的真諦。
絲瓜的神奇,在於它對生長嫻熟的自控能力。當最初的那個小瓜剛把瓜秧壓墜的時候,它就不再長大,彷彿得到命令停止生長。而在它的上面,三樓的窗臺上,卻猛長出兩個瓜,加起來足有五六斤重。它讓我明白了生長過程中,得與失之間蘊藏著那博大精深的道理,明白了在成長的道路上,永遠要做一個頭腦清醒的理智人。
絲瓜的神奇,在於它的應變能力和高超的生長智慧。你看,那三樓的兩個大瓜不知什麼時候忽然彎了起來,把軀體威武雄壯地壓在老太太的窗臺上。而中間那個瓜則平著身子躺在抗震加固時築的一個凸出的臺子上。讓無法承擔重擔的瓜停止生長,給處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擔自身重量的地方,絲瓜高超的應變能力和化險為夷,轉危為安的生長智慧,令我折服。生物尚且如此,我們為什麼還常常為不屑的一點小事互不相讓?為什麼會為面臨的困難和險阻而止步不前?比比這神奇的絲瓜難道自己不覺得汗顏?
《神奇的絲瓜》是教科書,給我們成長的教誨;《神奇的絲瓜》是明燈,給我們大步前進照耀了方向。願絲瓜精神永遠伴隨我們成長!
神奇絲瓜讀後感 篇6
德國詩人荷爾德林說:“人生充滿勞績,但要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上。”其實生活與自然的萬物都蘊含著生活的哲理,為人之道。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一顆願意去聆聽、感受生活與自然的心,就能發現生命的奧秘,成功的秘訣,做生活的智者。
《神奇的`絲瓜》是季羨林季老記錄的自家院子裡兩株絲瓜成長曆程,再普通不過的植物,在季老筆下讓人們看到了絲瓜的聰慧睿智,讀過這篇文章之後,心中感慨頗多,遂推薦給各位。
生活的真諦從來都不在別處,就在日常一點一滴的奮鬥裡,放下手機,睜眼看看真實的生活,不難發現生活裡的詩與遠方。
如果你熱愛散文一定要去讀季羨林;如果你熱愛生活更要去讀季羨林。
神奇絲瓜讀後感 篇7
暑假期間,我看了許多令人賞心悅目的文章,其中有一篇叫《翻牆而過的絲瓜藤》,十分好看。
裡面講的是一條絲瓜藤翻牆而過,這條絲瓜藤又細又嫩,很脆弱。這幾天都是狂風暴雨,甚至還有颱風,但這條絲瓜藤竟然沒有枯萎掉,堅強地生長著,她現在已經長了兩個大絲瓜,這絲瓜看起來又甜又可口!
這就是絲瓜藤的故事。我覺得絲瓜藤,她特別的堅強,而且又努力。它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與敬佩。絲瓜藤面對風吹雨打不放棄,堅持下來,他還是一條剛長出來的細絲呢!就像剛生出來的小寶寶,正在學習走路一樣,他們摔倒了,再爬起來繼續走著。有些孩子他們從來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享受幸福的生活。我想對他們說:“你們應該學習絲瓜藤,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要努力,不要老是讓父母去幹你的事情,我們長大了,自己也要幹一些事情。”
記得一次,我去爬山,爬到了一半,就氣喘吁吁的休息了一會兒,身上都是汗。心裡想要不就下去吧,準備走時看到了幾顆正在成長的小樹苗,就想起來《翻牆而過的絲瓜藤》這篇文章。心裡就告訴自己要努力,要堅持下去,不要放棄,加油,你行的!我在心裡默默的喊,不知不覺就爬到了山頂。
我一定要切記這個道理,學習絲瓜藤不氣餒、不放棄的精神!
神奇絲瓜讀後感 篇8
思想,人有思想理所當然,動物可能有思想,那絲瓜呢?答案是有的。或許有人會問:絲瓜有思想幹什麼,它又不需要思考問題!可絲瓜有思想,並不是用來想東想西的,而是要努力向上生長,結出最好的果實。這就是它思想的用途。
這篇短文的作者從一開始擔心絲瓜生長的可能性,到後來卻驚奇的發現絲瓜的葉子每天長半尺都不為過。可令人詫異的是,它連根都找不到在哪,卻能夠長的如此之強壯,真的是不可思議哈!杞人憂天,庸人自擾的事就不必再去多餘的思考了,絲瓜把最大的一個瓜放在了最恰當的地方,使減輕自生的負重,所以,作者才會以為絲瓜有了思想,“瓜秧彷彿成了一根神秘的繩子,綠葉上照舊濃翠撲人眉宇,我站在絲瓜下面,陷入夢幻。而絲瓜則似乎心中有數,無言靜觀。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彷彿含笑面對秋陽。”的確,絲瓜的種種生命跡象就好似自己安排的一樣,令人以為它是一個有思想的,認為它是一個沉默的奇蹟。
絲瓜是個奇蹟,它有自己的思想,那我們為何不能像絲瓜一樣處之坦然呢?“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那麼,我們不必思考的太多,但也不能不思考,所以我們應當學著絲瓜那樣,把無形變成有形,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我們呢,所能做到的就只是一個有主見,有思想,有頭腦的人!
神奇絲瓜讀後感 篇9
“藕斷絲連,其實是不捨的羈絆。”今年暑假,我讀了《過牆絲瓜連著藤》這篇文章,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感悟。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江嬸是德雲的鄰居,她老誇德雲能考上大學,並以彩票中獎為幌子,暗中送給德雲5千元作為學費。後來,德雲才知道江嬸就是自己的親生母親。當年江叔不同意收養德雲,也不喜歡江嬸專門去看德雲。於是,江嬸總是利用絲瓜藤蔓爬到德雲家結瓜的機會去看孩子……讀完這個故事,我的心沉甸甸的:江嬸是無奈的,兒子就在眼前,她卻不敢承認;江嬸是聰明的,用自己的智慧創造種種機會看孩子。不管德雲走到哪裡,總如風箏一樣,線的一頭被江嬸緊緊地攥著……這就是母愛!
在每一位母親眼裡,最貴重的珍寶莫過於自己的孩子。母親願意掏心掏肺般地將自己的愛全部澆灌給孩子。在汶川大地震中,一位母親雙膝跪地,整個上身匍匐,雙手支撐著身體,使身下的孩子毫髮未傷;儒家學派的代表人——孟子的母親三次搬家,就是為了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母愛的故事太多太多,連說上三天三夜也講不完,它是世界上至真至善的,最無私的。
我也有一位非常非常愛我的媽媽。記得那一次,我開始學習搖指。沒練多久,我的手就酸得抬不起。媽媽看到後,輕輕地把我的手放在她的大腿上,輕握拳頭,緩緩敲打我的手臂,直到我舒服為止。
遊子孟郊說過:“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的,母愛高於天,讓我們心懷感恩,體驗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