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心得後有感

讀論語心得後有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論語心得後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非常感謝機關團委能夠提供這個展示自我的機會。人生如書,書伴人生。每個人都有自己鍾愛的書籍,對待讀書的態度也不盡相同,有的人嗜書如命,有的人讀書為消遣,愉悅精神。宋代詩人黃庭堅認為“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現代文人林語堂則認為“如想真正得到享受,讀書必須出於完全自動。”因此,每個人對讀書的理解也是見仁見智。藉此機會,就我個人的一點讀書心得,向大家作個簡單彙報,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我演講的題目是《讀書、工作、生活》。

  可能在座的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感觸,現在的社會,面臨著競爭、就業、家庭等各個方面的壓力,焦慮、不安、彷徨像影子一樣始終圍繞在現代人的身邊。如何在這個全面加速度的社會里,合理釋放壓力,讓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變得豐富多彩,我認為靜下心來讀一本好書可以讓自己浮燥的心靈得到一次徹底地放鬆。古人云:開卷有益。英國學者科利爾曾說:書籍,在青年時代是引路人,成人之後就是娛樂。這句話,可以說將書籍的兩重身份說的十分透徹,書籍是人類文明的果實,每一本好書都是我們良師益友,它不但可以給人以愉悅,還能給人以啟發,讓人受益良多。因此,我們應該把讀書當作是人生的一種樂趣,快樂工作,快樂生活。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于丹的《論語心得》就是這樣一個良師益友。對於《論語》,學生時代曾學習過一些,特別是對一些經典章句也曾背誦過,但真正去理解、去感悟儒家思想卻很膚淺。作者緊扣21世紀人類面臨的心靈困惑,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用獨特的個性視角來解讀《論語》。透過讀《論語心得》,不僅讓我重溫了那些經典語句,而且瞭解了儒家思想在現代社會中的影響,更對如何運用《論語》面對工作和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正如於丹教授所說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讀者怎樣才能過上自己所需要的快樂的生活。

  時下,很流行測算幸福指數(或快樂指數)。所謂幸福指數是衡量人們對自身生存和發展狀況的感受和體驗,即人們的幸福感的一種指數。從《論語心得》我們可以感受到:幸福感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內心體驗,是一種感悟。你幸福,你快樂嗎?誰都覺得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可要認真思考和回答這個問題時,人們對快樂的理解卻各有不同。有的人認為升了職,做生意賺了錢,買了房,買了車,就快樂了;有的人則認為這世界變化太快,生活節奏,整天忙於生計,沒有時間享受快樂,認為只有今後賺了錢或達到某一個成功的目標後,自然就會很快樂了。這些理解,就是認為只有那些有錢人或成功人士,才是幸福快樂的。但據有關方面調查,財富和幸福沒有太大關係,經濟更為發達的北京、上海的居民,其幸福感比杭州、成都的'居民要低。于丹也總結到:人人都希望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因此,一個富翁不一定就會比一個擦皮鞋的幸福指數高。可能有些人會說,如今天天忙得團團轉,哪有時間讀書呢?想想,似乎確實這樣,但人們都在忙些什麼?沒時間讀書,卻有時間喝酒、打麻將,其實,忙只是個藉口而已。我們對讀書的理解,其實就是我們對生活的一種態度。因此,于丹教授說:我們無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讓內心的選擇能力更強大,一個人內心沒有了“憂”、“惑”、“懼”,自然就減少了對外界的抱怨和指責,也就增強了把握幸福的能力。

  工作,也應該是快樂的。談起工作,可能大家總是會感覺有許多的壓力與煩惱。那麼,我們該如何在工作中尋找到快樂的支點呢?《論語心得》告訴我們:並不是一個人志向越高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個人內心的定力與信念,一個人能否成就一番事業,並不在於他給自己定了多高的目標,而在於他內心是否有一種能夠淡定的理念,能否把握自己。在我們周圍,有很多人在每天默無聞地做著自己的本職工作,一點一滴的儘自己所能,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地做事,可能他們所做的事並不轟轟烈烈,但大家卻可以感受到他們內心對自己工作的熱愛,對生活的滿足,實際上他們是最快樂的。快樂工作並不難。有些人心隨所願,從事自己為之熱愛的工作,有些人可能為了生計和生存,從事一些和自己所愛偏離的工作。無論所從事的是什麼樣的工作,它都是我們每一天應該去做的事情,有時我們無法選擇工作,但我們可以選擇我們對這項工作的態度。只要懷著一顆熱情的心對待你的工作,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你就會發現工作會帶給你成就感以及這種感覺帶給你的快樂。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于丹把《論語》所帶給我們的感悟闡釋的淋漓盡致,從中,我們進一步加深了對人生的感悟,對生活的理解,更瞭解了怎樣做一個智慧的快樂人。讓我們在工作之餘,拿起書籍,在淡淡的墨香中,尋找快樂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