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百年孤獨》的讀後感範文300字
關於《百年孤獨》的讀後感範文300字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百年孤獨》的讀後感範文300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百年孤獨》的讀後感300字1
——這是一本飽含孤獨的書,厚厚的書頁承載著厚厚的孤獨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孤獨是一開始就註定好的,在那本羊皮手稿中,從第一代人傳至第七代,一直沒有被研究透,而正因為家族中無人,也就不能知道家族的命運走向,我覺得這是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一個獨具匠心的安排。一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並不知道作者採用倒敘的手法,被一連串看似一樣的名字弄得眼花繚亂,再去看作者著此書的目的,是要透過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充滿神秘色彩的坎坷經歷來反映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個社會現實。
雖然我並不太瞭解拉丁美洲的歷史,但是透過這本書,我能夠感受到在那個年代,那片土地,那一群人類的內心。我想我是難過的,因為能夠確確實實地感受到那份孤獨與無奈。我想我又是幸運的,透過這本書,我學到的是該如何把握自己的命運,過好自己的生活。
《百年孤獨》的讀後感300字2
《百年孤獨》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世進行了瞭解,於是,我被深深地震憾了,為作者,為書本,為拉丁美洲。20年來,我在孤獨中體會其中的孤獨,並飽受折磨。為了排遣孤獨,我不斷地向我的朋友推薦《百年孤獨》,分享孤獨,理解孤獨。
孤獨是可怕的。自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多世紀,拉丁美洲幾乎都處在軍人獨裁政權的統治下。政客們的虛偽,統治者們的殘忍,民眾的盲從和愚昧,拉丁美洲百年的歷程不斷重複著怪圈,不是前進,而是徘徊。在《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接受專訪時對孤獨的解釋意味深長:孤獨就是不團結。作者著書的目的是希望拉丁美洲的民眾要團結起來,走向文明,走向開放,走向繁榮。
《百年孤獨》的讀後感300字3
《百年孤獨》是一本措辭簡單的書,甚至簡單到帶一點冷酷的`味道。幾個字就能殺死一個人,幾句話就終結了一段愛情。馬爾克斯能如此不動聲色地,把那麼多紛繁的故事自然的、毫無痕跡的連結起來。
這裡沒有政治,沒有宗教,不諷刺也不批判,就光講著一個村莊的故事,卻能字字珠心。有時候我甚至感覺是故事裡的任務自己在講故事,因為每個人物都是那麼鮮活,而這份鮮活,賦予了這本書另一種魅力,那就是每一個故事都隱隱的帶著對歷史的嘲弄,或蘊含著讓人會心一笑的哲理;有時候我也會覺得每個人物都是那麼的孤獨,這種孤獨不是因為一個人想另一個人,而是一個人,沒有人去想。
世界上最孤獨的事情,莫過於此。我想世界上也有那麼一個地方,孤獨到沒有人去談起,也有那麼一群人,孤獨到沒有人在意。這種鮮活的孤獨感,是每一次翻開這本書的我和馬爾克斯的共鳴,一種無以言表的孤獨,一種靈魂深處的寧靜。
《百年孤獨》的讀後感300字4
上一篇談到,《百年孤獨》是第二次開始閱讀,這次讀《百年孤獨》首先感覺到它情節的荒誕,但是荒誕之中又格外引人入勝,一下就是幾年的大雨,家族中重複的名字,相同名字間相似的性格,還有這個家族中每個人都相似的孤獨。
這個故事從一對近親結婚的夫婦開始,因為害怕“生出長豬尾巴的孩子”,逃離故土,開拓新的家鄉,在這個家族的7代人中,每一個成員都有其不能為人所知的“秘密”,他們或守著自己的秘密,或執著於自己的興趣,總之都深藏著自己,別人同樣不能理解他們荒誕的行為。
故事的結束呼應了開頭,第6代的外甥與第5代的姨媽結婚了,最後一個長著豬尾巴的孩子出生,這個孩子被螞蟻吃掉。
感覺這個家族的命運是從第一代的夫婦結婚時就註定的,最終“遭到懲罰”的不是某一對夫婦,而是這個家族。這個家族延續了這個“詛咒”,也延續了百年的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