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未來學校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

關於未來學校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未來學校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未來學校讀後感 篇1

  當我看完《未來學校》好像一切都有了答案!

  書中指出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希望透過本書能夠引起更多人對未來學校,未來學習的重新認識。“行時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網際網路對未來學校的改變,進而引起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的改變。教師是自主學習的指導者、陪伴者。

  現代學校制度最根本的毛病就是,它強調效率優先,用工廠化的生產方式“生產”人才。而以慕課為代表的網際網路教育的興起,已經為解決傳統學校模式的各種缺陷提供了可能性,因為它既可以完成現代學校教育制度要求的大規模教育的效率問題,也可以滿足不同學習者對教育選擇的基本要求。

  今天的每個學校在一定意義上講師孤島,封閉性內迴圈,未來的學習中心是網路型或者實體型,成為彼此連線的環島。學習中心全天候開放,沒有周末、寒暑假,也沒有上學,放學的時間。也沒有固定學習時間,上下課時間,沒有固定的班級和教室;沒有學制,可以8歲入學,也可以12歲入學;沒有學習者年齡的限定,10歲的孩子可以跟70歲的老人在同一個課堂上課,一切都根據學習者的需求進行選擇。未來學校解決了教育公平問題:機會公平、過程公平、結果公平。

  那麼書中也回答了未來教室會不會失業的問題。必須做到兩條,意識學會做智慧機器人做不到的事情。二是學會與智慧機器人共處,讓它為我所用。未來教室,既是學生的指導者,也是學生的陪伴者;既是教練,也是陪練。他們不以學生的導師自居,而是與學生一起成長。注重於學生的情感溝通,注重既是發現和幫助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注重學生成長的內在需求,讓學生更有獲得感,這是未來教室的重要特點。  未來學習中心的基礎課程體系是:生命教育課程,落腳點在“拓展生命的長寬高”。讓每個人成為最好的自己。智識教育課程,落腳點在於“真”。包括大科學與人文課程。公民教育課程,落腳點在於“善”。社會公德、責任感等。藝術教育課程,落腳點在於“美”。還有超過50%的針對學生個性選擇的“特色課程”。

  學習中心其實無非就是線上線下相結合,個人與團隊相結合,時間和空間被打破。未來的學習方式:突破時空限制的泛學習。泛學習,顧名思義就是指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學習,是一種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用任何方式獲取所需的任何資訊的學習方式。也有人將之稱為無縫學習、普適學習和無處不在的學習等。學習遊戲化,遊戲是人類的天性,正確認識遊戲的意義,讓它為學習所用。用虛擬現實技術,實現沉浸式學習。專案學習,專案學習和問題式學習相對,老師帶動學生尋找真實的、有意義的、連貫的專案中的問題,讓學生圍繞專案,深入瞭解相關知識內容,涉及熟悉而的問題,用數學知識去解決,涉及化學的問題,用化學知識去思考。專案學習需要合作探究學習來實現,混合學習(人機結合)也將成為未來學習中心的主要學習方式。

  學習永遠離不開評價,未來學習中心,可以建議學分銀行制度,給每個學生建立學分賬戶,以此評價學習結果的好壞。

  那麼未來學習中心不僅是學生與教師的事情,與每個家庭、每位父母的關係也非常密切。因為父母本身就是兒童最初的世界,他們不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實際上也是孩子終身的老師、最長久的老師。而家庭不僅是人生最重要的場所,也是兒童最初的學校。兒童成長最關鍵、最迅速的時期,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兒童的行為習慣、認知風格、個性品質,大多數也是在家庭中形成的。

  更重要的是家庭本身就有可能成為一個真正意義的學習中心。對於家庭教育的過去:從“中心”走向邊緣。王者歸來:家庭再次稱為“學習中心”。對於未來的學習中心,父母是發現者、創造者、管理者、參與者、施教者、學習者。

  跟隨《未來學校》的作者泰德.丁特史密斯一起來了解了現代的美國教育、及對教育的啟示。 在《未來學校》中,我隨作者走進了美國現代教育,體會感受教育困惑及變革,在教育長征中,教師打破傳統教育、為新型教育方式方法努力變革,雖然道路艱辛的,但最後結局的是完美的。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激發學生興趣,開發自身的能動性,快樂學習。印象最深刻的是《警察變身幼兒園教師》章節內容。Jared knipper曾經是一名警察,他覺得自己要是成為一名老師,一定會帶出不一樣的學生。他不願意接受呆板的教育規定和管理,他想到自己班級以動手為主,作出一些不一樣的東西,他有幸獲得了園長的支援,開始與孩子們一起動手做事情。他讓孩子們一起設計機器,在看說明書、設計造型、程式設計中,開發孩子們的動手、動腦、閱讀能力。

  抵擋家長、同事的猜測中,幼兒園孩子一個個驚豔的作品中粉碎了質疑。 這突然點醒了我“主題教育”的真實含義,設定一個活動主題,讓孩子們自由發散想出各種玩法,或者相關想知道內容,教師透過遊戲、共同參與活動,幫助、引導幼兒自主探索,激發幼兒求知慾、思維能力、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等。讓孩子參與教學設計,讓孩子成為課堂的主體。

  未來學校讀後感 篇2

  為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整體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充分調動教師們讀書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履行未來學校創新引領職責,經過一個多月的時間,各個科組的教師們都認真拜讀朱永新老師的《未來學校》,教師們都有不同的收穫和感悟,2019年10月12日,梅沙未來學校全體教師在一起開展了《未來學校》讀書分享會。

  語文科組代表李湘林老師借傑克·凱魯亞克《達摩流浪者》中的“永遠年輕,永遠在路上,永遠熱淚盈眶”來總括她的讀書感悟。李湘林老師對朱永新先生的這個觀點感悟最深,“教育應該讓人變得更幸福,更幸福的前提應該是更有學習的自信。”她結合自己日常教學中所遇到的具體案例來佐證,例如鼓勵書寫著一筆“活字印刷體”的自閉症患兒朝著書法家的目標努力,給抗拒寫作業的“怪才”專門設立班主任助理崗位,激勵他認真聽課。或許以未來照亮現實,正是我們這一代教育人的使命,讓教育因為愛而擁有生命的溫度。

  隨後,數學組代表梁海紅老師分享了自己的觀點,她認為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教育領域發生著深刻變化,“無處不在的學習”“沒有教室的學校”“一人一張課程表”等創新實踐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傳統教育的執行規則。那麼我們的教育,在這個科技化浪潮的影響下,要怎麼走,要走向何方,要怎樣才能免“穿新鞋、走老路”的尷尬境地,這些都是需要去深入思考的。

  “一個人的力量終歸有限,但是我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就能看得更高更遠。”梁海紅科組長提到教師只有不斷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才能對教育有更深刻的認識。當我們談論教有的時侯,不再拘泥於自己的“一前三分地",有了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眼光之後,才會真正地瞭解教育、理解教育。再回頭審視那個三尺講臺的自己,才會在那些閃光的眼晴裡發現星星,發現美,發現祖國的.未來。

  未來學校讀後感 篇3

  科學老師張佳楠由《未來學校》這本書引發了無限的遐想,對未來生活姿態的炫麗充滿了憧憬與嚮往。他認為書中的未來學校完美解決了教育工業化的流水線育人的弊端囧狀。為實現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個性發展、自由發展、終身學習的至高教育境界提供了完美平臺,但是我們還一定要注意優秀文化的傳承,教師除了傳授知識引導個體走向成功的作用,同等重要的是承擔起人格典範和精神導師的作用。他確信:“此時此刻我們每個人,不管是要退休的老將,還是和我一樣初出茅廬的小兵。一定都會在心裡告訴自己要努力,不只是心潮澎湃時努力,不止是一切看似合情合理順風順水時努力。而是即使在工作中被曲解受委屈、遇到失敗的沮喪、遇到小小的不公平時,依然不忘從教初心的堅持。我們可以因疲憊而休息,但絕不能因挫折而放棄。放手一博,大鬧一場!”

  劉敏佳老師仔細讀完朱永新的《未來學校》,從剛開始的無所謂,到逐漸理解;從應付閱讀任務,到帶著書中出現的新有名詞進行教育思考;從困惑掙扎,到逐漸豁然開朗。她認為書中的大膽設想,並不是憑空想象,而是對美好生活的積極追求,對以人為本的執著堅守。

  她認為如果朱永新教授構想下的學習中心真的能逐漸成型,對我們的生活將會逐漸產生潤物無聲的影響。或許到了那個時候,我們所處的懸崖,不單是危險地帶的象徵,還是映襯優美舞姿的最佳觀景臺,而我們作為教育戰線上的一員,悲觀氣質可能已經渲染出英雄氣概,焦慮擔心鍛煉出探險精神,不斷地撬動創新挑戰的支點,推動著時代的進步。

  正如朱先生在文中所說:“以未來照亮現實,是我們這一代教育人的使命。”因為任何事業都可以不談夢想,唯有教育不可以。任何人都可以沒有夢想,但孩子一定要有夢想。夢想是希望,夢想是創新,夢想就是未來。一個擁有夢想的孩子就有了無限可能性。一個擁有夢想的事業,也就會在未來有無限的希望和創新機會。

  未來學校讀後感 篇4

  近段時間,我有幸讀了朱永新老師《未來學校》一書,受益良多!

  現有教育體系固化思維限制了孩子的發展;未來學習將會變成終身化的學習,以課程為王,與不同年齡段的人一起學習;能者為師,各個領域的專家引領學習;父母會成為教育的參與者和陪伴者;國家調控,自主預約學習時間,用有限的時間讀最好的書;學習力將比學歷更重要;學校將是彙集美好的中心!結合朱老師的觀點,我有幾點體會:

  一、學校的辦學模式將發生改變

  未來進入追求個性的時代,必然要求學校向更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只有更加具備個性的學校,才能夠滿足人們對更好教育的要求。

  二、資訊科技應用會更加廣泛

  教育資源從單一的專業教育機構提供,將擴充套件到網際網路企業和社會教育機構。擴大優質教育覆蓋面,促進教育公平,讓更多學生同時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學校和網際網路企業合作,對接線上、線下的教學資源,讓技術和教師的教學要求能無縫對接。

  三、教師角色和作用將發生變化

  教師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者,陪伴著,針對學生的需要進行指導,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未來教師的角色和作用將分化和遷移。

  四、學生的培養將更個性化

  人工智慧的發展使很多工作可能被機器人所取代,同時將出現許多新職業。教育應更注重培養人的思考能力,創造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業精神,以及人機合作的能力。

  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未來教育將打破傳統,更大的解放人的學習力。未來學校的暢想,非常有可能會實現。在未來,我們有機會選擇成為一個善於學習的人!

  未來學校讀後感 篇5

  未來的社會,很多知識不用記住,需要時可以網上查詢,甚至,很多工作都會由智慧機器人完成。人工智慧,攻陷了一系列人類智力的高地。目前,在醫學和法律兩個需要高智慧的領域,智慧機器人也出手不凡。河南人機教育大賽中,機器人完勝人類教師。作為老師,如果一如既往地教死知識,早晚會被機器人毫不留情地取代。

  美國教育界曾經廣為流傳一句話:谷歌上能夠查到的東西不需要再課堂上教。那能在百度上搜到的東西,也不需要在課堂上教了。

  老師到底要教什麼?怎麼教?我們的學生應該怎樣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順應時代的要求?我們必須能夠看清教育與學校變化的格局與趨勢,更加深刻地理解教育與教師的本質與特質。

  想要不被淘汰,要做到兩條:一是會做智慧機器人做不到的事;二是學會與智慧機器人共處,讓智慧機器人為我所用。

  我們優於機器人的是我們作為人類可以和學生進行感情交流,給學生提供人文關懷。我們要時刻記得學生是有血有肉的,把學生當成人來對待。我們要在教育中有情感,有互動,有親和力,能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

  此外,我們能優於機器人的是更善於處理各種偶發事件(需要修煉才可具備),平衡各種力量與關係。總得來說,作為教師,我們需要具有高度的創造性和藝術性。

  我們還要藉助機器人,讓自己變得更聰明、更強大。舉個例子:現在我們學校的計算機老師自主研發了一套軟體,可以詳細分析學生的各項資料,以各種圖文形式呈現出來,便於我們充分地、全方位地瞭解學生的情況,可以分析學生出現問題的各種原因。如果利用好這套軟體,勢必可以節省時間,並且高效地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指導。

  總得來說,傳統的以知識傳授為主體的課堂教學需要轉型,對老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們需要嫻熟地運用智慧機器人獲取各種教育資源,利用各種資料處理的方法與技術,及時分析教育教學中的各種案例與問題。

  未來學校讀後感 篇6

  剛拿到這本書,書的題目就吸引了我,未來學校將是怎樣的學校?今天的學校將有著什麼樣的未來呢?未來學習中心將重新定義教育,歸根結底不是描繪一幅藍圖,一定為了梳理一條行動的路徑。我們當下的行動,才是真正的未來。

  慢慢的,我翻閱它….

  今天以及未來的我們,的確會因為資訊科技的發展在潤物無聲的改變中發生巨大的變化,我們作為教育者,應認清並順應大時代的發展形勢,不斷學習,去探索新的教育世界。

  我最喜歡這本書的序言,真實的讓人連聲讚歎,表示一萬個“嗯,是。”這確實是我們平凡的教育生活:坐在教室裡,一節又一節,循規蹈矩,新生入校畢業生離校,翻來覆去的書本以及師生都喜歡的寒暑假,這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生活!

  幸運的是,教育一直在革新,學校給我們許多學習和成長的機會,我們必須推陳出新,認清形勢,做能動者和創造者,以學生的發展和人格能力等塑造和提升為中心,不斷逼迫自己,快,跟上!

  未來學校一定是能者為師,誰能教誰教,不僅要教會,還要會教,學科融合,思想先進,獨立,清晰,明確目標…

  總之有三,第一是要活到老學到老,老了也得學,第二是學到的要落實,才能創造美好,才能有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及未來,第三要時刻牢記未來照亮現實這一使命,創新加行動!

  真的是“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要學習,才不會被淘汰。希望老了以後,公園裡我將是那個最潮的老太太,不是打扮新潮,而是見識廣,修養好,那種骨子裡散發著的教師的韻味。

  未來學校讀後感 篇7

  每天清晨,匆匆上學;每天傍晚,高興回家。教科書,翻來覆去;作業本,搬進搬出;教與學,你來我往;上下課,週而復始;大小考,輪番上陣;節假日,如期而至;寒暑假,各自安排;畢業季,各奔東西;老師們,辭舊迎新。以上場景是我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學校生活。這樣的學校生活,昨天是,今天是,那麼未來是否也會一直持續下去呢?寒假裡,我們學校推薦了朱永新教授的《未來學校》這本書,它開篇就真實得描述了現實生活,讓我迫不及待想知道未來的學校又會是怎樣的呢?

  朱永新教授在書中談到,網際網路為教育的變革提供了條件。恰逢疫情下我們的老師都有網路授課經歷,老師們對此也都有了更深的感觸。“停課不停學”活動開展後,網路直播課興起。這也是師生們有史以來第一次離開校園,老師在家教學,學生在家上課,這樣的形式與書中“未來學校”的學習形式很像。透過閱讀,結合近期的經歷,讓我更深刻的認識到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教會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同時網路課程的開展也對老師有了更高的要求,這讓我也意識到老師自身發展的必要性。書中提到“學習中心”的老師不再是一個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的陪伴者,指導者。“能者為師”,每一個掌握知識的人都可以成為老師,這讓今天的我有了職業的危機感,不學習不努力進步的老師終會被時代淘汰。同時這也給了我前進的動力,指引我朝著新時代老師的方向努力。

  未來學校與其說是在未來存在的學校,不如說是我們現在要去努力築造的學校。讓我們順應教育發展規律,活在當下,珍惜眼前,做好當下的教育,靜待未來學校。

  未來學校讀後感 篇8

  朱永新老師說,未來學校的模式要被學習中心所取代,學習中心的學生有教無類,誰來教呢?人工智慧的時代告訴我們:智慧機器人將取代一部分教師的職能,那麼,一部分教師將會被智慧機器人所取代,意味著一部分教師將面臨著失業,什麼樣的教師才能成為未來學校的教師呢?

  教師作為一個古老的職業,在未來是不可能被智慧機器人完全取代。教師要想不被未來社會所淘汰,朱老師告訴我們要做到兩條:一是學會做智慧機器人做不到的事情。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學不是冷冰冰地把知識從一個腦袋裝進另一個腦袋裡,而是師生間無時不在的情感交流。”所以未來教師應該具備親和力,努力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成為學生的成長夥伴,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

  其次是未來教師要學會與智慧機器人和平共處,讓智慧機器人為我所用。美國教育界廣泛流傳一句話:谷歌上能夠搜到的東西不需要在課堂上教。同理,在百度上可以撿索到的知識也不需要在課堂上教了。智慧機器人也可以讓教師從重複性的、簡單性的、煩瑣性的勞動中解放出來,不必要用大量的時間批改作業,不需要在課堂上喋喋不休地進行傳授知識等等。教師可以利用智慧機器人提高教學效率。

  隨著新的工業革命的興起和資訊化社會的到來,隨著新的學校形態的出現,隨著教育的個性化、差異化、定製化的需求的增長,完全從學校教育體系中的教師那裡獲得知識與技能的時代也將終結,新的“能者為師”的時代即將到來。

  因此,未來學校的教師,應該既是學生的指導者,也是學生的陪伴者,既是教練,也是陪練;不以學生的導師自居,而是與學生一起成長;注重與學生的情感溝通,注重及時發現和幫助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注重學生成長的內在需求,讓學生更有獲得感。未來教師就這麼幹!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