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未來學校》讀後感

關於《未來學校》讀後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未來學校》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未來學校》讀後感1

  《未來學校》是我今年寒假閱讀的一本書,出自新教育實驗的發起人朱永新教授。當時買這本書的初衷是被其中關於“學習中心”的論述所吸引,並沒有想到給我帶來那麼大的精神震撼。

  20xx年來勢洶洶的疫情,讓教學和學習都面臨巨大的挑戰,中央教育部緊急部署,停課不停學,教師居家辦公、學生居家學習成為應對疫情不得不採取的方式。在很多教師、家長來看這是下下策,當然包括我在內,起初都覺得這樣能行嗎?可是不包括學生,我覺得學生還是很開心的。不禁我們會問許多問題,網路裝置能行嗎?老師能夠用好線上教學的技術嗎?線上教學能保證效果嗎?學生的眼睛和體育鍛煉怎麼保證?……

  可是執行起來慢慢發現,線上教學也沒有想的那麼可怕,當然有的老師並沒有這麼快的意識到。

  首先我們看看教師,網路問題可以說已經不成為現在的主要問題了,智慧手機和光纖網路,手機的4G網路,讓線上教學更流暢。老師們經過學校的培訓,各個都成為線上教學的高手,轉發資源、直播答疑、視訊會議、連麥互動、作業佈置、打卡任務、智慧問卷、投票活動、作業批改、優秀作業評比、紅花獎勵……這真的是我想都不敢想,資訊科技問題是老師們的大問題,有很多老師還是比較排斥,存在畏難情緒,認為資訊科技可有可無,或者說簡單的會一點就可以了。這就導致學校的培訓多半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這次不同,真的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老師們真實主動學,互相研討,私下反覆嘗試。在短短的一兩天的時間裡,講這個網上教學平臺的相關功能嫻熟掌握,保證了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再看教學過程,市區選擇優秀的骨幹教師錄製影片資源,教育專家把關,將知識和方法最精華的部分錄製成影片資源,讓學生們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資源。老師們也加大了研討力度,不但本學校的研討,跨學校的研討組也自然形成,與此同時老師們從來,沒有這樣隨時隨地都能夠線上面對面進行溝通交流,即時解決問題,共商對策。上課的時候老師們推送市區資源的同時,還可以根據本班級學生的特點,進行直播點撥重點,課堂互動。課後佈置作業,可以分為日常習慣作業和學習反饋作業。老師可以透過佈置朗讀,聽寫,背誦進行日常打卡,養成良好的預習積累習慣。課後反饋作業,老師精心設計學案,針對於不同層面的學生選取不同程度的練習,學生可以自主選擇。為了考慮到同學們的眼睛,老師們會斟酌再三,不斷精簡,避免學生老師低效勞動。對於批改有很多老師採取了不同的形式,有的還買了手寫板輔助,大家利用軟體功能,對於學生的作業逐一批改講解,學生可以進行訂正,如果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看老師的直播回放,以及老師給進行的作業點評。老師的輔導也更精準,可以單獨與有問題的學生連線,一對一講解。也可以透過系統的智慧問卷設計核心基本問題進行檢測,利用大資料分析學生錯誤原因,知識掌握的短板,以便有針對性進行答疑輔導。老師的鼓勵和線上活動也豐富多彩,優秀作業評比,創新設計展評,老師還會與同學們互動,送上一朵小紅花,以示鼓勵。測評問題也可以解決,召開直播會議,提醒測評開始和結束時間,自然隔離,不用擔心互相抄襲,時間到,迅速上交試卷,最擔心的評價問題也迎刃而解。

  以上這些老師們可能自己都沒想到,教學還可以這樣。

  最後來看看學生,學生很開心,因為自由。沒有了集中組織,整齊劃一,學生可以按照規定的課表,完成基本的課程學習之後,自由的選擇學習內容、學習進度、學習時間。學生還自行組建學習小組,進行線上研討。還能夠單獨@各科老師進行問題諮詢。當然也有的學生是因為終於沒人管著了,可以想幹什麼幹什麼了?但是我想這一部分學生就是把他們整天圈在教師裡,他們的人在,可能心也不在了。

  還有的人考慮到學生的眼睛和鍛鍊問題,學校按照上級的要求計劃的都非常周到,要求線上教學的時間,教學的內容,作業的佈置都要適合,不能盲目照搬線下教學模式。學生集中在一起學習,視力也未見得就一定有保證。對於體育鍛煉,體育老師制定了詳細得周計劃,學校採取直播得方式進行眼操和間操,保證了學生居家體育鍛煉得時間。

  當然也存在問題,比如缺乏情感得溝通,學習活動得設計,學生之間面對面得互動交流,有得家庭裝置成就影響學習效果,有的孩子自控力差,導致學習效果降低……但是無論如何,線上教學得優勢,真得讓人刮目相看。

  面對應對疫情得特殊措施,起到得特殊效果,我對於現象的本質是沒有清楚得認識,只是單純的覺得線上線下相結合真的可以,而且還可以更好,讓我整個人變得興奮起來。

  當我看完《未來學校》好像一切都有了答案!

  書中指出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希望透過本書能夠引起更多人對未來學校,未來學習的重新認識。“行時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網際網路對未來學校的改變,進而引起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的改變。教師是自主學習的指導者、陪伴者。

  現代學校制度最根本的毛病就是,它強調效率優先,用工廠化的生產方式“生產”人才。而以慕課為代表的網際網路教育的興起,已經為解決傳統學校模式的各種缺陷提供了可能性,因為它既可以完成現代學校教育制度要求的大規模教育的效率問題,也可以滿足不同學習者對教育選擇的基本要求。

  今天的每個學校在一定意義上講師孤島,封閉性內迴圈,未來的學習中心是網路型或者實體型,成為彼此連線的環島。學習中心全天候開放,沒有周末、寒暑假,也沒有上學,放學的時間。也沒有固定學習時間,上下課時間,沒有固定的班級和教室;沒有學制,可以8歲入學,也可以12歲入學;沒有學習者年齡的限定,10歲的孩子可以跟70歲的老人在同一個課堂上課,一切都根據學習者的需求進行選擇。未來學校解決了教育公平問題:機會公平、過程公平、結果公平。

  那麼書中也回答了未來教室會不會失業的問題。必須做到兩條,意識學會做智慧機器人做不到的事情。二是學會與智慧機器人共處,讓它為我所用。未來教室,既是學生的指導者,也是學生的陪伴者;既是教練,也是陪練。他們不以學生的導師自居,而是與學生一起成長。注重於學生的情感溝通,注重既是發現和幫助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注重學生成長的內在需求,讓學生更有獲得感,這是未來教室的重要特點。

  未來學習中心的基礎課程體系是:生命教育課程,落腳點在“拓展生命的長寬高”。讓每個人成為最好的自己。智識教育課程,落腳點在於“真”。包括大科學與人文課程。公民教育課程,落腳點在於“善”。社會公德、責任感等。藝術教育課程,落腳點在於“美”。還有超過50%的針對學生個性選擇的“特色課程”。

  學習中心其實無非就是線上線下相結合,個人與團隊相結合,時間和空間被打破。未來的學習方式:突破時空限制的泛學習。泛學習,顧名思義就是指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學習,是一種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用任何方式獲取所需的任何資訊的學習方式。也有人將之稱為無縫學習、普適學習和無處不在的學習等。學習遊戲化,遊戲是人類的天性,正確認識遊戲的意義,讓它為學習所用。用虛擬現實技術,實現沉浸式學習。專案學習,專案學習和問題式學習相對,老師帶動學生尋找真實的、有意義的、連貫的專案中的問題,讓學生圍繞專案,深入瞭解相關知識內容,涉及熟悉而的問題,用數學知識去解決,涉及化學的問題,用化學知識去思考。專案學習需要合作探究學習來實現,混合學習(人機結合)也將成為未來學習中心的主要學習方式。

  學習永遠離不開評價,未來學習中心,可以建議學分銀行制度,給每個學生建立學分賬戶,以此評價學習結果的好壞。

  那麼未來學習中心不僅是學生與教師的事情,與每個家庭、每位父母的關係也非常密切。因為父母本身就是兒童最初的世界,他們不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實際上也是孩子終身的老師、最長久的老師。而家庭不僅是人生最重要的場所,也是兒童最初的學校。兒童成長最關鍵、最迅速的時期,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兒童的行為習慣、認知風格、個性品質,大多數也是在家庭中形成的。

  更重要的是家庭本身就有可能成為一個真正意義的學習中心。對於家庭教育的過去:從“中心”走向邊緣。王者歸來:家庭再次稱為“學習中心”。對於未來的學習中心,父母是發現者、創造者、管理者、參與者、施教者、學習者。

  成長,中文的意思很明確,即長大、成熟,就是一個人自身不斷變得更好、更強、更成熟的一個變化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人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成長的過程。但是長期以來,我們往往把成長看成一個階段性的任務,誤以為一旦離開了學校,就可以不學習了。其實,這是教育最大的失敗,因為成長本身也是一種習慣、一種能力。生命不息,成長不止,才是一個人生命最美的`姿態。

  孩子的成長也會促進父母的成長,優秀的父母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將是未來學習中心的重要特徵,在一個學習中心,或者學習同一種課程的父母,彼此之間都是天然的最佳學習夥伴。父母成為學習者,與孩子一起成長,才是教育最美好的人生狀態,更是未來教育最顯著的特徵。

  我眼前展現著多美好的人生畫卷啊,未來學校就是一把讓人通向幸福完整人生之路的鑰匙。這本書透過大量的經典論述,事實論據,生動的案例……讓我們看到這一切都是可行的,點燃了心中的希望,描繪了一副美好的教育願景。也讓我們看到當前的教育改革和教育變化都是時代進步,大勢所趨,必然結果。讓我們充滿信心,去擁抱新教育時代的到來,大膽去做新教育的嘗試,為了成全學生、老師、家長,每個人幸福完整的人生。

  《未來學校》讀後感2

  孔子說過:“君子不器。”也就是說,君子不願意成為一個只為謀生的小用之器,而追求晚成大用之器。

  而我們今天的教育就是“成器”。能夠學有所用,是知識教育、技能教育,就是為了混口飯吃,體面地混口飯吃。今天的教育,距離孔子的“成人、立人、達人、愛人”的教育目標很遠。我們現在的教育資源不知道比孔子時候要好多少倍,但是質量卻不可同日而語。不是現在大家不好學,不會學,相反,現代人的學習效率不知比古代人要高多少倍。主要是教育目標的問題,夫子的教育目標是“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用成長性思維終身學習,並且學而時習知,這樣才可能慢慢的溫故而知新,避免能力陷阱!讀書點亮生活!

  這種模式如果推行,會出現嚴重的斷層現象:

  第一,如果從小由父母培養孩子,這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孩子天性愛玩,父母為了家庭,為了生計不得不選擇工作,對孩子只有放任自由,從古至今嚴教出才人,對知識的研究是立足於有知識的基礎上的,因此不可行!

  第二,貧富差距是國內,乃至整個世界存在的問題,如果推行教育中心,廢除學校制度,將會出現學識淵博者孩子學識淵博,文盲者孩子文盲,因此走向兩端極化。

  第三,選擇學。這是站在二代的基礎上的,父母沒有資源,相比二代,孩子會有選擇的權利?只能隨著社會發展,放任自流。

  第四,人工智慧,雲,區塊鏈,只能輔助社會發展,提高教育能力,不是取代人的觀點。從王者榮耀遊戲可以知道,如果放任自流,利大於弊,科技的帶動有利有弊,如果一個孩子天天抱著手機玩遊戲,或者隨著5G發展,有更佳的方式來替代,孩子自由誠可貴的觀點依然值得考究。

  《未來學校》讀後感3

  近段時間,我有幸讀了朱永新老師《未來學校》一書,受益良多!

  現有教育體系固化思維限制了孩子的發展;未來學習將會變成終身化的學習,以課程為王,與不同年齡段的人一起學習;能者為師,各個領域的專家引領學習;父母會成為教育的參與者和陪伴者;國家調控,自主預約學習時間,用有限的時間讀最好的書;學習力將比學歷更重要;學校將是彙集美好的中心!結合朱老師的觀點,我有幾點體會:

  一、學校的辦學模式將發生改變

  未來進入追求個性的時代,必然要求學校向更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只有更加具備個性的學校,才能夠滿足人們對更好教育的要求。

  二、資訊科技應用會更加廣泛

  教育資源從單一的專業教育機構提供,將擴充套件到網際網路企業和社會教育機構。擴大優質教育覆蓋面,促進教育公平,讓更多學生同時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學校和網際網路企業合作,對接線上、線下的教學資源,讓技術和教師的教學要求能無縫對接。

  三、教師角色和作用將發生變化

  教師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者,陪伴著,針對學生的需要進行指導,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未來教師的角色和作用將分化和遷移。

  四、學生的培養將更個性化

  人工智慧的發展使很多工作可能被機器人所取代,同時將出現許多新職業。教育應更注重培養人的思考能力,創造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業精神,以及人機合作的能力。

  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未來教育將打破傳統,更大的解放人的學習力。未來學校的暢想,非常有可能會實現。在未來,我們有機會選擇成為一個善於學習的人!

  《未來學校》讀後感4

  今年,因為新冠肺炎,孩子不能如期到學校學習,只能在家上網課,昨天跟她影片的時候,用剛學的3R傾聽法,不急不躁的跟她溝通關於在家上網課這件事情,因為還需要持續挺長一段時間上網課,本想給她做一下心理建設,卻驚喜的發現,孩子對於在家上網課一點不排斥,反而非常喜歡,她說~可以自由的選擇先想學習的課程(可重播的),也可以選擇先寫作業在聽其他課程或者作業累計到一起寫,不用像在學校那樣,每天白天固定的時間上課,45分鐘後固定的課間休息,晚上回家後才可以寫作業,在家她可以自由分配時間。

  之前在抖音上看到一個影片,一位爸爸早上8點按時開啟電視裡的“雲學堂”,叫醒睡夢中的孩子上體育課,影片中體育老師一邊賣力的講解一邊做動作示範,爸爸轉身去廚房做個早餐的時間,回頭發現孩子還裹著被子睡眼朦朧的躺在床上看著老師在影片裡蹦躂,自己壓根不挪窩,氣的爸爸衝孩子囔囔:“你倒是起來跟老師一起練啊,你看老師都汗流浹背了,你跟著跳一下,動一下”

  類似的問題在其他學科肯定也有出現過,有一邊用手機上網課,一邊用電視機看小豬佩奇的,也有一邊擼貓一邊學習的,原本這些在學校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神獸”,現在在家全靠家長監督和協助教學,可把家長忙壞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