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螳螂的巢讀後感600字

昆蟲記螳螂的巢讀後感600字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昆蟲記螳螂的巢讀後感600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昆蟲記螳螂的巢讀後感600字1

  朋友,你看過《昆蟲記》嗎?

  《昆蟲記》是由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動物行為學家法布林所著。他有著“昆蟲界的荷馬”“科學界的詩人”以及“昆蟲之父”的美名,達爾文還稱讚他是“難以效法的觀察家”。

  法布林的《昆蟲記》從出版後,就譽滿全球,先後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數十種版本,橫跨幾個大洲,縱貫兩個世紀,至今仍是一座無人逾越的豐碑,被譽為“昆蟲的史詩”。

  在我看來,《昆蟲記》是一本描述昆蟲習性、產卵、捕食、勞作與死亡等方面的科普書。它的文字樸實而又生動,敘述幽默而又風趣,讓我看到一個毫不保留的昆蟲大世界。它的內容詳盡細緻、通俗易懂,文章自然、親切,具有很強的可續性,讓我體會到了昆蟲世界的豐富多彩、妙趣橫生。另外,作者還多次引用希臘神話,歷史事件以及《聖經》中的典故,時而穿插著普羅旺斯語或阿拉丁的詩歌,語言優美且富有詩意。“蟬和螞蟻的預言”“大孔雀蝶的晚會”“花金龜”“隆格多克蠍的家庭”……平日裡,在人們眼中渺小的.昆蟲們透過這本書變成了一個個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先生會把《昆蟲記》稱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我心中也明白這個有趣的昆蟲世界不是作家創造的,它是真實的,是存在的,這其中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法布林眼中的昆蟲世界是那麼美妙,可我卻為何沒有看到那一面呢?

  透過《昆蟲記》,我彷彿看到了烈日炎炎的夏天,太陽好似要把大地烤熟,法布林不畏炎熱還在草叢中觀察昆蟲,冰天雪地的冬日,寒風刺骨,法布林不懼寒冷,還在尋找昆蟲……這本書飽含了法布林幾十年如一日,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與艱辛,更蘊藏了他不斷探索真理,一絲不苟的科學精神。

  法布林的這種精神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學習和生活中,我也應該像法布林那樣堅持不懈,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奮鬥!

昆蟲記螳螂的巢讀後感600字2

  在這個暑假裡,我讀了《昆蟲記》這本書。

  這是一部描寫昆蟲們的科普書。他們有的兇殘,有的溫柔;有的堅強,有的軟弱。法布林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到放大鏡、潮溼、星辰、昆蟲氣味的存在。

  我從小就喜歡昆蟲,而最喜歡的昆蟲還是蟋蟀。

  四月剛過,春回大地,萬物復甦,蟋蟀在田野裡歌唱,那動聽的歌聲使任何人都陶醉,連法布林也想把春天歌唱家的榮譽給蟋蟀。蟋蟀為什麼能彈出那麼動聽的歌聲呢?別以為蟋蟀的“樂器”有多複雜,其實蟋蟀的樂器很簡單,蟋蟀的弓上的一百五十個齒,嵌在翅膀對面的梯級裡,使四個發聲器同時震動,下面的一對直接摩擦,上面的一對是擺動摩擦的器具它只用其中的四隻發生器就能將音樂傳到幾百米以外的地方,可以想象這聲音是如何的洪亮!蟋蟀有著鋼鐵般的意志,法布林曾經想把蟋蟀的左翅膀蓋到右翅膀上,讓蟋蟀變成左撇子。可是第二天,法布林發現這昆蟲竟有著堅強的意志,實在不可低估。蟋蟀它們陪伴著我,讓我感到了生命的活力。它們從來不訴苦、不悲觀,他們對於自己的住所及那把簡單的四絃琴都非常滿意。

  我小的時候,最喜歡捉的昆蟲就是蟋蟀了。每次去南崑山,我都會帶回幾瓶子的蟋蟀。可當時我只是感覺蟋蟀的聲音很好聽,跳起來好玩而已,並沒有去探尋原因。而《昆蟲記》這本書卻告訴了我,是法布林用他的探索精神給了我答案。在這一點上我要向他學習。

  《昆蟲記》這本一部記載著各種昆蟲習性的書,是生物學之中的一顆明珠!

昆蟲記螳螂的巢讀後感600字3

  讀完《昆蟲記》後,我輕輕地合上書,回想書中的情節,不免感觸頗深。

  該作品是一部不朽的亂世佳作,它不僅滲透了對生命的敬畏,而且蘊含著一種追求真理的精神,是一部概括了昆蟲的種類、特徵、習性和婚習的昆蟲學鉅著,作者法布林將昆蟲多彩的生活和自己的人生感悟融為一體,在他樸素的文筆下,每一種昆蟲都如同人類般有靈性,會說話,會唱歌,有歡喜,有悲傷。黑胡蜂、紅螞蟻、麻雀、蒼蠅等這些在我們眼裡微不足道的昆蟲,在法布林的細緻觀察下,無不透露出作者對生命的尊敬與熱愛。

  法布林將自己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昆蟲研究中去了,因此,他發現了昆蟲的世界和我們的世界有很多相似之處,得知了昆蟲世界其實就是我們人類生活的縮影。一切自相殘殺的行為都是有違人類道德的,昆蟲世界如此,人類也如此,人類對昆蟲也更是如此。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不能違揹人性和道德去做一些悖於自然法則的事。

  其中,我對描寫逐蜂“守門人”的話還記憶猶新:“也許三個月以前,那時它還很年輕的時候,它曾經為了自己和後代們在這裡單槍匹馬地辛勤工作,每天都幹得筋疲力盡,一直到現在才得以休息。不,它仍然沒有停下勞動,它還在用它微薄旳餘力守衛著這個家。它已經不能再做母親了,可是它依然能夠為家人守衛大門,抵擋不速之客。”這不禁讓我聯想到我們自己,我們的母親又何嘗不是如此?即使她們老了,行動不便了,已經為我們做不了什麼了,但她們心中仍裝滿了對我們子女沉甸甸的愛。

  《昆蟲記》讓我明白了生命的意義,明白了生命從繁殖到死亡的過程,讓我有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讓我充滿了對生命的敬畏之情。在生活中,我們要學習法布林勇於探討、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學習他嚴謹的科學精神,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勇於朝著自己的目標不斷邁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