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課程與教學讀後感
資訊科技課程與教學讀後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資訊科技課程與教學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資訊科技這門課程從最早的“微機課”改為“資訊科技課”,從課程名稱可以看出,學習內容從“計算機技術”變成了“資訊”和“技術”。現在我們常說資訊科技課程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的能力”。這就把“資訊”作為核心,把計算機為作為技術的主要工具。我有幸參加學習了熊章教授的在西安的課程培訓,在年底和20xx年春兩次課程培訓中熊章教授都特別指出,已經向教育部提出將“資訊科技”課程名稱改為“資訊科學”,並重點強調“由知識向素養”的轉變,這兩點讓當時的我印象特別深刻,但又似乎沒有完全理解。
在《資訊科技課程與教學》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句話:“資訊科技教育起源於計算機教育,正在經歷著資訊科技教育,最終將走向資訊教育”,這句話概括了這門課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原來在十多年前這本書就給我們指明瞭發展方向。
隨著資訊社會的發展,資訊產品越來越多,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也越來越離不開資訊網路,這就讓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變的尤為重要。資訊科技課程的學科體系從計算機教育,到資訊科技教育,再到資訊素養教育,這是不斷擴充套件的過程。資訊科技包含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資訊教育包含了資訊科學,資訊科技和資訊社會等多方面。這就揭示了課程名稱為什麼由“資訊科技”改為“資訊科學”的原因。這本書還對“資訊科學”下了定義:“資訊科學是以資訊為主要研究物件,以資訊的'運動規律和應用方法為主要研究內容,以計算機等技術為主要研究工具,以擴充套件人類的資訊功能為主要目標的一門新興的綜合性學科。
在課程內容方面,資訊科學應該更關心學生的生活。現在資訊科技課面臨的一個現象是:學生喜歡上資訊科技課,卻不喜歡課堂中的學習內容。這跟老師的上課形式有一定的關係,但也不可否認的一個原因是,資訊科技課程的大多數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絡不大。很多學生喜歡資訊課是因為可以上網,有家長指責資訊科技課程只是教會學生上網,而上網的主要活動是聊天和玩遊戲,這對他們的生活沒有積極意義。在四年級下冊學習QQ號碼,班級裡有一半以上的同學沒有完成任務。問及原因時,學生說家長不願意幫忙註冊,因為家長擔心註冊後會讓學生沉迷於聊天。所以我們的課程應該聯絡學生的實際生活,而不是獨立的學習課程內容。透過學習,讓學生能夠體驗到用學習成果確實可以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都將學生看做“完整”的人,希望透過資訊科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面臨未來社會挑戰,形成資訊能力並能負責任地、安全地應用到實踐生活中的問題解決和終身學習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