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鐵生我與地壇讀後感1000字
史鐵生我與地壇讀後感1000字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史鐵生我與地壇讀後感10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史鐵生是我最喜愛的作家,沒有之一,我深刻地記得他是2020年的最後一天去世的。聽到他去世訊息的那一刻,我彷彿感覺像是失去了親人一樣,眼淚在眼圈裡打滾。這個暑假重拾他的一系列作品,眼睛再一次模糊,不僅僅是感動,更是感同身受。是啊,作品就是讀者與作者的心靈對話。
史鐵生的每一部作品幾乎都充滿著對生命的叩問,對命運的思考貫穿其所有創作。史鐵生毫不避諱對生、死、命運、信仰、苦難、愛進行終極探索,他的作品以對生命的熱愛和對人生應有的信念深深地觸動了每一位敬愛他的讀者的心。
史鐵生先是雙腿殘廢,然後又患腎病並發展到尿毒症,兩三天就要做一次透析來維持生命,一生受著病痛的折磨。在史鐵生看來,殘疾和愛是人類的重要組成部分,愛也是史鐵生的寫作主題之一,愛也讓史鐵生去思考生命的意義。史鐵生的苦難是從延安插隊開始的,但他並沒有一直怨憤,反而學會了感恩。怨憤在史鐵生的生命裡逐漸減少,直至沒有;愛,卻在史鐵生生命裡逐漸地增強。
在史鐵生那裡,感受到最強烈的應該是母愛了吧!母愛是普遍偉大的存在但又是獨特的。正如但丁所說:“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無論是在《合歡樹》中想盡一切辦法醫治兒子的雙腿的母親形象,還是在《我與地壇》中,在偌大的地壇裡艱難地尋找兒子的母親形象,在史鐵生那裡,都已定格成苦難的母親,活得最苦的母親。因為“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裡總是要加倍的。”在散文《我與地壇》中,史鐵生用他那最清新、最樸素、最乾淨的文字表達了最深切、最感人的母愛之情,更表達了他對母親的深深懷念和無限的自責與後悔。“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在史鐵生那裡,母親已成了他生命中的結,他這樣寫道:“多年來我頭一次意識到,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在散文《秋天的懷念》中,母愛讓那個心境狂躁的兒子,那個從未真正理解母親的兒子,那個最終在母親一去不復返中得到活的啟示的兒子,最終決定遠離死亡嘗試活下去,正如作品中所說的.那樣要好好活。”母愛是史鐵生在面對殘疾的路上感受到的最深刻的愛。正是因為這種深刻的愛,堅忍的母親,讓史鐵生體悟到了生存的意義,即要好好兒活,好好兒活。堅強的拼搏下去就是在成就生命的意義,就是在回報母親。
此刻,我又想起了我的婆婆,因為意外在2019年去世。在重症監護室裡,我知道她很想活下去,她緊緊拉著我的手,不願我離開。她也是個苦難、一生沒有享過福的母親。也讓我想起了因飛機意外墜毀而留下妻子和3個女兒的科比。還有暑假期間的河南大暴雨以及持續的疫情,讓我們明白,平安健康比什麼都重要,就是好好活著。其實我們還可以讀到史鐵生要傳達的另一層意義:時間不等人,我們要好好珍惜眼前人,對於父母親人,更是要好好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