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通用12篇)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通用12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通用12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篇1
最近閱讀了《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聽名字就讓人感覺到了暢快,教育確實需要點“自由”了。
細細地品讀了李希貴老師《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參加工作時間不算長,經常會思考一些關於教育的問題,韓愈說的“傳道、授業、解惑也”,常常在耳旁響起,可時代發展到今日,教師不能只是“教書匠”,更應是心靈的“引路人”,“授人以魚,更應授人以漁”,諸如此類至理名言,更是隨處可見,可是,現在的學生到底要的是怎樣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著。
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曾經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
書中,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複雜了。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裡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裡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表揚學生要鋪張,批評學生要吝嗇。”多麼樸實的語言,將教育這個讓人覺得漫無邊際的概念,用寥寥數言解釋的淋漓盡致,我不由的為李老師的觀點鼓掌。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
反思幾年來的教育歷程,重新審視教育,我感覺教育應該像農民種莊稼一樣,春天播下一粒種子,缺少水份為它澆水,長滿雜草為它除草,遭遇病蟲害為它灑藥,缺少營養為它施肥,讓它能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下一天一天長大,直到秋天收穫果實,這期間我們不能拔苗助長。
而我們在實施教育的時候,總是希望學生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長,更希望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成熟,不斷地把自己的養分無私地輸送給他們,希望他們全部吸收並強壯起來。但是肥胖並不等於強壯,孩子們不一定會你給什麼就吸收什麼,他們總是挑自己喜愛的零食去吃,他們才不管有沒有營養,營養均衡,協調搭配的問題,只要口感好就行。
書中提出,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
我們沒有挖掘學生的潛力,反而盡力把他們塑造成另一個我們。我們要所有的孩子都朝著同一個目標發展,把本來一個個鮮活的個體雕刻成千人一面的喪失個性的木偶,把本來豐富多彩的世界變成一個個塑像。書中說教育無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隱藏起來的教育,是不動聲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並不需要什麼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係,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寬容、仁愛,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長的最適宜的土壤,失去了它們,任何教育都將是徒勞的。
當一個孩子感受到來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時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開始的時候,也就是一個人的心智自覺開啟的時候。一個孩子對一門課程的喜愛,有時並不是基於課程本身的什麼價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們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細節,當孩子從細微之處感受到了老師真誠的愛,當孩子同樣愛上了自己的老師,也就是孩子熱愛這門學科,熱愛學習的開始。
放開孩子的手腳吧,讓他們自己走路,也許他們能夠更快地奔跑起來!讓我們走出為了教育而教育的誤區。其實教育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篇2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由衷地佩服李老師的智慧與努力。這些都讓我感覺到,作為一名教師,最可寶貴的並不是他的教育技術、教學手段,而是有一個健全、發展的人格。這種人格的力量會使教師成長出一種愛和責任,正是這種愛心和責任心,才能夠在專業上不斷的促成教師的成長。在李老師的書中,我們所讀到的他關於“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信念,正是他的人格魅力在教學活動中的真實體現。在我看來,《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這本書不僅僅是李老師教育思想和教學技術的總結,更是教師個人發展與人格成長的典範。
現代社會的許多作者在著述立說中不免有些浮華,很少能看到李希貴這樣的作者寫出來的東西都源自自己的切身感受、生活點滴小事。也許正是因為此,此書的內容才顯得有血有肉,給人毫無造作之感。比如他寫道“愛書的爺爺”、“父親和母親”以及童年、青年時代的經歷都給人一種親切感!其中他總結給他的家庭環境給與他的影響總結道“美好人性的塑造,並不需要什麼高超的教育方法、融洽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係、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寬容、仁愛,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長的最適宜的環境。失去了他們任何教育都將是徒勞的”。想一想我們每個長大成才的人無不得益於良好的家庭社會氛圍的影響。這給我的啟發是在班級管理上一定要營造一個和諧、團結的班集體,這樣才能讓每個學生得到健康的發展。
李希貴老師說“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李老師做到了。“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李西貴老師的這句話更道出了我們教育的真諦。
很多來濰坊四中參觀的人,問李希貴校長四中的“真經”到底是什麼?李校長實在想不出什麼“真經”,但有一點他還是蠻有體會的,就是“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
一位同行聽了,若有所思地叫了出來:“噢,那就不簡單!”
聽完此話,我頗有同感。作為一位教師我們天天做著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事情。每天督促孩子們遵守紀律,注意安全,走路要靠右邊走……這些簡單瑣碎的小事構成了我們一天的教學生活。但是我們如果天天能夠把這些小事遊刃有餘地做好,那我們就是一位稱職的老師。
透過我們所做的這些簡單的事情,我們就發現簡單的工作中透射出的意義與不平凡。
我們讓孩子們撿起隨意丟棄的一張紙屑,看似一件小事,但是卻讓孩子拾起了一個美德,還大地一份整潔;讓我們的孩子,工工整整地寫好每一份作業,看似一件小事,卻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為自己的未來增添了一份希望;讓我們的孩子學會禮讓,看似一件小事,卻弘揚了我們的中華美德……一件件的小事,一個個顯而易見的道理,無不詮釋著這樣一個道理:把簡單事情天天做好,那就不簡單!
其實這本書給予我的感動與觸動是難以一一例舉的,我認為人在年輕的時候,特別是年輕老師真的要多看書、多讀書、多思考、多實踐。我想時間久了年輕教師自會不斷成熟起來,更快的掌握教育規律,為園所發展貢獻自己一份力量。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篇3
這學期我們教研組共讀的是李希貴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我趁閒暇的時候,翻了幾頁。但感觸頗深。
書看到一大半,我已經被李老師那博大的胸懷、深邃的思想、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而深深感嘆了。在拿到這本書之前,還以為不過是一個教育者為自己立傳罷了,讀著讀著就不由自主地被他的理智的成熟的工作熱情所鼓舞,為官能如此深入地大刀闊斧地改革,不客氣地說,我周圍還沒見一個。敢想敢做,而非凡成就的取得都緣於一顆誠摯地熱愛教育的心靈。
尤其當看到“語文實驗室計劃”時,不由怦然心動,“語文教學原生態”彷彿一股清泉從我思索的荒原中流淌而來。這項實驗最大的改變是課程安排:每週只用2課時完成教材規定的學習任務,而把4課時拿出來,讓學生到自修室去學習。想到今天的語文課,由於很多學生已經對複習厭倦了,可是下週2就考試,我很想讓學生去讀課外書,可對考試成績又有點擔心,於是雖然課本複習味同嚼蠟,我依然按部就班地領著學生複習。學習沒有樂趣,沒有自主性。追究原因,還是沒有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最好的教育應當是著眼於孩子一生髮展的教育,應當是關注孩子心靈的教育,應當是使師生感受到自由、幸福和快樂的教育。”我不禁自問,我的學生在課堂上自由呼吸了嗎?下學期我要在學生課外閱讀上動動腦筋,完全可以把課外閱讀引入課堂,“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藉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沒有閱讀,就沒有帆,也沒有風。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篇4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部輕鬆愉快的書,是一部教育智慧積厚流廣的書。它很豐盈,內容上到處洋溢著教育的美和對教育的反思,濃濃的教育美學與教育哲學兩者一同把這本書滋養得豐富厚實。翻開它、心頭湧起暖流、有如沐春風之感,這部書明晰了我頭腦中活躍而紛亂的教育思想。它摒棄了我對教育硬傷所在的錯誤看法,讓對教育生活充滿理想之美,產生一種新的體驗、想象,與追問。透過那一個個活生生的案例文字結構,我看到了生命化教育的迴歸,看到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在校園的每個角落悄悄流淌。它安靜地召喚我回到教育的源初、回到童心的居所、回到感動發生的地方。是它、讓我重新想起並懂得尊重那些常常被我遺忘的一切。
李希貴老師之點睛妙語:
1、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
2、對一個人的成長而言,情感的種子總是播下的越早越好。
3、美好人性的塑造並不需要什麼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係、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寬容、仁愛,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長的最適宜的土壤。失去了它們,任何教育都是徒勞。
4、當一個孩子感受到來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時候,依舊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開始的時候,也就是一個人心智自覺開啟的時候。這樣的成長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的成長。
5、人在特定的年齡階段就應該讀特定的名家名作,一旦錯過了這個閱讀階段,我們不但會失去閱讀的願望,而且也難以收到特定成長階段所需要的“精神營養”。
6、把教師當作學校的主人。
7、可見,一個孩子對一門課程的喜愛,有時並不是基於課程本身的什麼價值,而很可能是一些常常被老師們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細節。當孩子從細微之處感受到了老師真誠的愛,當孩子同樣愛上了自己的老師,也就是孩子熱愛這門學科,熱愛學習的開始。
8、其實,一個人的成長除了同齡的夥伴互相影響之外,一定要有那麼一兩位亦師亦友的長者,用他們的人格,用他們的精神智慧,用他們寬闊的胸襟,用他們對後生真誠的欣賞和尊重,來引領年輕人開始漫漫的人生之旅。對一個成長中的生命來說,這無疑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與學生、教師、學校的零距離共呼吸中,李希貴先生逐漸生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信仰亦或追求,那就是“自由呼吸的教育”。在書中,李希貴先生曾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複雜了。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裡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裡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
如此睿智的分析,真讓人愛不釋手!與此書作伴,從閱讀中我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活力與動力、心裡好象開啟了一扇朝向原野的窗戶。閱讀的同時自己也享受著良好的教育,感受人性光輝的沐浴。心靈因細膩而偉大。
要多讀書,不僅要讓學生多讀書,作為老師更應多讀書。李希貴老師在他的人生感言部分曾經談到:我真正的學習生活是從讀書開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從讀書開始的。讀書,使我頓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頓悟了人生。閱讀不但可以改變教師匱乏、勞累、繁瑣的人生狀態,而且閱讀積累得越多,越是給孩子們攀爬的階梯搭建得更結實,更長遠。多讀教育理論書籍,廣泛閱讀名人著作,豐富自己的知識,歷練自己的語言,使課堂教學更加精彩。是啊,一個老師如果沒有豐富的知識,那麼他的課一定非常的乏味,那如何去吸引他的學生?讀到這,不禁想起自己,上學的時候,還經常讀讀小說,散文。自從畢業工作後,每天忙於工作,即使有些時間,也只是翻翻報紙,雜誌,再無心去認真讀書了。因為所教的科目是體育,有時也自認為讀不讀書無所謂。讀了李希貴老師的書,想
想現在的體育教學,其實很多的考題並不只是侷限於書本。體育教學的很多方面都是和我們的生活,文化思想密切相關。而要及時的全面的瞭解這些,就需要我們多讀書,不斷的擴充自己的知識面。這樣,在上課時,老師就不用總是枯燥的講知識點,這其實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好方法。
感謝李希貴老師的這本書,它讓我更好地領會了教育哲學,教育美學和教育之詩!作為教師,一定要自己對自己負責任,把精力放在提高自身專業水平上,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多讀書,多研究,保持對教育的熱情和幹勁,這樣才會使自己的教育生命長青!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篇5
一個多月前,學校為我們每位教師購買了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剛開始讀也沒覺得太特別,隨著讀的越多,越來越被吸引。這就是名家的魅力吧,更是讓我認識到:用心做教育才是我們教師最好的選擇。
李希貴老師就是真正地在用"心"做教育,真正為了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和未來發展著想。他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我想我們很多老師也一定遇到過,只是我們通常的做法無非是心不在焉、草草了事,本來應該多想想再採取行動,卻可能沒有為學校、為孩子真正解決過。
相信讀過這本書的都還記得一則名為《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的故事,它對我的觸動很大。故事是這樣的:在課間有學生用手機播放音樂排練舞蹈,一名學生在飛快跑過時順手牽羊,把手機撿起來揣兜裡走了。正好被李老師看見,現場抓住還是假裝沒見呢?最終在操場見到了真人,並完美解決了此事。學生丟東西,這樣的事情我也經歷過,不過是費了很大周折才解決事情,卻又丟了師生之間的信任和感情。雖然知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對孩子要多一份寬容,我卻在遇到事情時解決的依然是不那麼完美。
不斷地閱讀,我明白了十多年來,學習過遠處的揚思中學、杜郎口中學、白潭中學,近處的學校也去了好多,其結果都不盡如人意,那是因為看到的聽到的只是別人的成果、經驗,而我們沒有過多地關注、體驗教育的過程,感悟名師的內在文化底蘊。
這本書我還沒有讀完,但是一定會堅持用心讀下去,最後借李老師的一句話:“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來激勵自己:作為教師必須善於發現,有一顆敏感的心,而這種敏感來源於我們內心的愛和責任感。教育事關千家萬戶,關乎國家未來,作為老師我責任在肩。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篇6
早就聽說過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這本書,剛好辦公室集體閱讀的書目正是此,這正符合我願。
看書前,我一直在想什麼樣的教育是自由呼吸的教育?李希貴老師又是用什麼神奇的力量塑造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呢?懷著幾分疑問,也懷著幾分求知的迫切,我認真暢讀了這本珍貴的教育專著,從中感悟到教育的自由原來是這般不易和美妙,李希貴老師就是這樣用心、用情、用愛、用智慧創造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在《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這本書中,字裡行間充滿了教育的智慧,沒有空洞的理論,也沒有呆板的說教,李希貴老師用樸實而真摯的語言,創造了一部教育專著,從題目到內容,無不折射出一位教育家、改革家教育教育智慧的風采。
書中又這樣一句話“最大限度的尊重學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學生的學習差異,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這是教育的永恆!”每一個學生都有與眾不同的地方,尊重了孩子的個性,也就意味著為孩子提供了自由廣闊的發展空間,也就意味著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夠自由呼吸。李希貴老師的“語文試驗計劃”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他充分尊重了學生的選擇。對孩子多一份尊重,我們就不會讓生動活潑的孩子,按我們老師的想法做他們根本不喜歡做的事;對孩子多一份尊重,當我們老師有錯時,是完全可以向學生道歉的;對孩子多一份尊重,我們就不會剝奪學生自己的時間,侵佔學生自我發展的空間。尊重是相互的,你尊重孩子了,孩子心又怎麼會不尊重你呢?
教育本來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只是我們人為的把它搞複雜了。如果把孩子們當做一個個生動活潑的人來看待,讓孩子在校園裡自由呼吸,教育就不會有多少問題了。
一本書的容量是有限的,但李希貴老師的教育理念給我的啟迪卻是無限的,作為一名小學教師的我,在享用他先進的教育理念的同時,最重要的是繼續嘗試,在嘗試中反思,在反思中昇華,用心讀書,用心做事,用心做人,使自己成為一名真正做教育的人,一個珍重懂教育的人,一個在教育中“自由呼吸”的靈者!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篇7
再次將《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翻開來,一頁一頁地讀下去,如同讀小說般欲罷不能的感覺。讀罷,不僅想:一本教育類的書籍,何以有此魅力?在我看來,書中最吸引人的,應該是發生在李希貴身上的一個個鮮活的教育故事!李希貴的教育魅力之一在於他把教育中最常見的也最棘手的問題推到我們的面前,然後用自己的智慧將這些問題變成了精彩。讀一個個案例,就像在品一場場思想的大餐、一次次精神的美味,不斷讓你進入一方新的天地,產生一種新的期待。細細品之,書中所包含的思想便會化為豐富的營養,深入心靈,引你深思。閱讀中,你會不由自主地開始思考和審視——思考自己,審視自己,思考教育,審視教育,並且會逐步內化為一種行動的力量——向著“以人為本”的教育靠近。因此,掩卷之餘,我想說,這是一本既適合一線教師閱讀,更值得管理者細細品味的好書。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走進《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也就走進了李希貴。在我的.眼中,李希貴的精彩,不是因為他有高深的教育理論,也不是因為他是一個頭頂上罩滿了光環的教育名家,而是因為他不是靠空洞的說教,強迫式地讓你認同或執行,而是以自己的行為深深地打動你,讓你不由得感動和佩服。李希貴的魅力在於他的探索和實踐,一個個精彩的教育案例,就是對一位智慧的教育行者行走歷程的最生動詮釋。隨著閱讀的深入,深深的敬意也油然而生,李希貴堪稱當代一位真正的教育大家!
是否能稱得上教育家,我想最重要的莫過於他是否有主見的思想,是否有開闊的眼界。而李希貴的可貴之處是他不僅僅擁有這兩點,相對於某些只有理論研究而無實踐教育的教育專家而言,他更有獨屬於專家的一筆無比寶貴的財富——作為教師,作為校長,作為局長,他一路走來的銳意改革,大膽探索,他充滿教育智慧的教育行走歷程,在我們面前編織出了一道別樣的教育風景。
非常欣賞肖川教授的觀點,他說:“眼界決定境界,你的思想就是你的生活。”對於教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李希貴認為:“教育的本質就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一切制度必須從關注人本身的需要出發,脫離人文關懷的制度只能成為束縛手腳的鐐銬。”
我想,也正是有了這種思想作為做一切工作的核心和支撐點,李希貴才演繹出了一個又一個的精彩。不論作為一個校長還是局長;不論是對待學生,還是老師,他都懷有一種尊重,一種對所有人的都是生命的個體平等視之的尊重。他所有的改革,也無不是被這一根線所貫穿著的。他的改革,是改“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為“解放人”的。所以他在高中這個無人敢涉及的“雷區”,帶著鐐銬舞蹈,也同樣收穫了一個又一個的成功。對他所言:“素質教育真正搞好了,沒有理由不成功!”
閱讀中,最令我敬佩的是李希貴一次次的大膽創新和改革。改革就意味著風險,意味著隨時就會有失敗的危險。所以,打破舊有的模式,建立全新的格局,若非有超出常人的膽識和魅力,絕對不敢為之。而李希貴卻一路敲著改革的鼓點,踏出了一串串精彩的足印,堪稱為智慧的教育行者。
做為教育工作者,無論你是哪種角色,有一種努力可以相同——我們奮鬥,是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篇8
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曾經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我被其中的教育理念、觀點、方法、做法深深吸引了。使我受益匪淺。
讀完這本書,我想用前言中的一段話來表達我讀後的感想,“教育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崇高事業,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而且是思想與思想的交流,情感與情感的溝通,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教育是造福於他人同時也使自己獲得幸福的偉大事業。”李希貴老師用他二十多年教育實踐向我們詮釋了怎樣使孩子獲得有幸福感的教育和教師怎樣從辛勤勞動中體驗工作的快樂。
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孩子也是如此。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尊重全體學生,讓課堂響著不同的聲音。讓孩子敢於打破權威,具有批判精神,是尊重生命,發展個性的價值取向。
新的學生觀、育人觀逐步形成。老師的心目中不應該有壞學生,拿起表揚的武器,機智地面對得意忘形的孩子,多一把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協商促進發展,用“比值”衡量成績……這些新思想、新觀念,成為老師們的共識,成為李希貴堅定的教育理念。
只有把學生當成活生生的人,深入他們的精神世界,像朋友一樣與他們同歡樂共憂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才能喚醒、張揚學生的潛能,使他們的潛能發揮到極致。正如李希貴老師所說:“學生的潛能就像空氣,可以壓縮於斗室,可以充斥於廣廈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篇9
“任何一個房子,都不能沒有窗戶。書之於人,猶如窗之於屋。而讀書猶如開窗。”畢業後,很少拿起書本的我終日忙於工作,直到有一天看見這樣一句話,心靈那股激流奔湧而出。身為一名教育者,如何能丟棄讀書這一習慣?作為學校的領頭人,我深感慚愧,於是重新拿起墨香書本,開始了我的讀書旅程。《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書名一看就很吸引人,“自由”、“呼吸”,萬物生靈之本也,難道無生命的教育也須如此嗎?如何讓教育自由呼吸?李希貴老師用自己在教學中的實踐感悟告訴了我們其中的答案。用心讀完,真切感受到了李老師知識的淵博,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因此想談談幾點體會:
一、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學習,善於在實踐中思考總結,常動筆頭寫體會。
我想李希貴老師也正是這樣才有了今天的博學,才成為了一名教育專家。他善於學習,真正的學習是從讀書開始的,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從讀書開始的。讀書使我領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領悟了人生。“教育是與讀書連在一起的,書是最重要的教育資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養成,民族素質的提高,乃至學習型社會的構建都離不開書。一個人在他相應的年齡階段,如果沒有讀過適合他的書,那將是終生無法彌補的缺憾。”多麼有哲理的話語!在與作者產生共鳴的同時,心靈被洗滌被陶冶,也是一種人生樂趣!不光要讀,還要把讀來的知識內化到我們的教育行為中,寫反思和總結經驗,李希貴老師正是這樣做的。這讓我很容易聯想到一個人,蕭山銀河小學的章建平校長,在一次校長論壇交流中我有幸聽了他做的報告,對我震撼很大,從他身上可以看到有股文化底蘊以及深厚思想上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名師之所以成為名師,無一不是他們具有豐富而深沉的文化底蘊,有底蘊才有底氣,有底氣才有靈氣,有靈氣的話語才能給人心靈上的震撼與吸引。我也許不能達到如此之高的境界,但我至少在不斷追求,也常常提醒我的團隊要這樣做,有了有效率的行動必然會有一些成就,哪怕成就如蟻般渺小。
二、要讓學生幸福地學
新的課程改革讓教育本身越來越人性化,老師的尊嚴與威嚴早不是從戒尺與嚴厲的訓斥中而來。“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如今的教育已不僅是對孩子進行知識的傳達,更重要的是對孩子身心的培育與關注,教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快樂地學習,要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創新能力從而達到利於其終身發展的目的,要把學生當成活生生的人,深入他們的精神世界,像朋友一樣與他們同歡樂共憂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才能喚醒、張揚學生的潛能,使他們的潛能發揮到極致。正如李希貴老師所說:“學生的潛能就像空氣,可以壓縮於斗室,可以充斥於廣廈——就看我們給他們提供什麼樣的空間”.然而在一切教育行為中,我們都不能忘記要給孩子幸福的體驗,有的學校開展了以幸福教育為學校的特色或是亮點工程,或許正驗證了幸福感教育的重要,讓孩子在幸福的情緒中成長才是健康的教育模式。舉個李老師的教學事例:他在高密四中時,為了搞好成績對學生“嚴”字當頭。但學生對老師的“好心”、“苦心”並不買賬,在老實聽話的背後,隱藏的是怨憤和叛逆。以致幾個學生在週末偷偷爬牆外出打乒乓球被老師逮住訓斥時,學生憤怒地喊出:“老師,除了學習,你到底還允許我們幹什麼?!”學生的反問,對李希貴老師觸動很大。是啊,除了學習,我們還要那些活潑好動的學生幹些什麼?為什麼我們總是做些學生不喜歡的事情?恰在這時,李希貴老師讀到了那本《給老師的一百條建議》,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學大綱、教科書規定了給予學生的各種知識,但是沒有規定給予學生最重要的一樣東西,這就是:幸福。我們的教育理念應該是:“培養真正的人!讓每一個從自己手裡培養出來的人都能幸福地渡過自己的一生。”
曾經聽過一節公開課,老師在下課前問了一句:“同學們,這節課你們學的快樂嗎?”當時覺得很有啟發,是的,學生在學習的同時應該是快樂的,這也是一種幸福吧!
什麼是教育?教育的本質是什麼?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讓我們的孩子在愛與寬容下自由呼吸,幸福成長!願與老師們共勉!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篇10
一本書,打開了思維的空間,曾幾何時,未靜下心來完整地看完一本書了。也只有《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讓我好奇不斷,驚喜不斷。入行也有七八年了,對教育的認知還真是沒有過深入的思考,是你幫我打開了深思教育的窗。
是你讓我知曉,教育的真諦在於人的發展。人的發展,不是車間生產商品,每一個人都有其特性,沒有好壞之分、沒有優劣之分、沒有高低之分,因為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每一個人都有其個性,不能千篇一律地去評價一個人,不能拿一把成績的尺子去衡量每一個學生,有的學生善於學習、有的學生善於畫畫、有的學生善於設計、有的學生善於組織。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屬於他自己的人生,教育是為了讓每一個學生去發掘自己的閃光點,去發掘自己的獨有的人生潛能,掌握自我提升的核心素養,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培養考試機器。那麼在現實的德育管理之中,面對犯錯了的學生不是一味地批評懲戒,而應以平等的身份去處理,弄清來龍去脈,找到錯誤行為產生的根本原因,而不是表面原因,讓犯錯了的學生心服口服地接受教育。面對品困生,更應該要有耐心、愛心、細心,因為他們的發展更需要教師的關注與引領,更需要家校教育的結合,更需要設身處地地換位思考,只有平等的教育才能對應尊重的教育,只有尊重的教育才能發展為自由呼吸的教育。
是你讓我知曉,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只要肯給學生髮揮的舞臺,再難的問題拋給學生,總有意想不到的答案;再難的活動,只要交給學生,總有出奇的效果。在你的世界裡,我看到了校園裡整個都是學生的舞臺,學生自己設計考評制度、學生自己管理自己的班級、學生自己進行自修課堂,好生熱鬧,好生自由,就行擁抱自然的呼吸,舒暢省人。教育就是要回歸本位,以人為本,讓學生自己呼吸教育的內涵,讓學生自己去品嚐教育的酸甜苦辣,那樣的感受才是深刻的、那樣的思考才是深化的、那樣的收穫才是銘記的、那樣的成長才是自由的。回到我的世界,少點指手畫腳,多點你們自己來,膽子要大點,小學生也是完全可以探索自由呼吸的教育的,一次次親子活動,小學生的智慧就會迸發,一次次樹葉貼畫活動,小學生的美妙世界會讓我驚歎,只有讓學生的思維自由了,教育的發展才會百花齊放,自由不代表放縱,自由是為了更好的發展。
也是你讓我懂得閱讀真的很重要。很欣賞你對兒子的啟發教育,那麼小,已博覽群書;那麼小,已會洞察秋毫;那麼小,思維已深邃到不可及。透過看書,可以去到自己去不了的地方;透過看書,可以想到自己想不到的世界;透過看書,可以與古人對話,與未來暢聊。讀書需要大腦的深入思考,比其它資訊傳遞對於人的思維深度都要高,讀了再寫,那就更好了,它可以活化為自己的思想,讓我們一起閱讀下去吧。
為了自由的呼吸,願解開思維的枷鎖,放飛思維的空間,讓我們一起在教育的路上越走越自由。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篇11
本書是山東省濰坊市教育局局長李希貴的嘔心之作。全書共分四個篇章,由三條主線貫穿始終。一條主線是教學線,主要寫語文教改的起因和過程。第二條主線是教育線,主要寫作者的學生觀的變化。第三條主線是管理線,主要寫作者從管理一所學校到管理一個縣的教育,進而到管理一個市的教育。這三條線都體現了人文化的管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在與學生、教師、學校的零距離共呼吸中,李希貴先生逐漸生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信仰亦或追求,那就是“自由呼吸的教育”。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裡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裡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
把能夠交給學生的活動組織權,全交給學生做,充分相信學生的潛能,結果學生把各項活動都搞得有聲有色,老師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欣賞學生,欣賞他們的創造,欣賞他們的成果。
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除課本、教學用書和練習冊外,更應該博覽群書,心中沒有淵博的知識怎麼能夠在課堂上旁徵博引,引領學生進入知識的殿堂。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中有《尋找語文教學的原生態》一節。讀罷該節,感觸頗深,對我的語文教學很有啟發。
“語文呀,你千萬不要上語文老師的當,語文課上搞的那一套統統不頂用。”這是一位剛考入大學的學生給正在上高三的朋友寫的一封信中的話。這封信深深刺痛了語文教師。我們整天忙忙碌碌,備課、批改作文、試題訓練等,到頭來瞎忙,淨做的是無用功,有時還起反作用。這讓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要會感到沮喪。為了改變語文教學,為了說服老師,身為校長的李希貴讓兩個初中生參加高三的語文考試。結果讓教師們大吃一驚,他們的成績接近或超過高三學生的平均水平。為什麼初中學生和高三學生考分相差不大?原來是他們有自己的大量是閱讀。中外名著,著名童話等都在他們的閱讀範圍,有了深厚的文化積澱,當然他們的語文成績很好了。
這給我們語文教師一個啟示,語文課講得再好,那也只是教師的精彩表演,只有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多閱讀,擴大知識面,加深文化積澱,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
陶淵明曾說他的學習方法是“好讀書不求甚解”,“好讀書”就是廣泛博覽群書,多看書,勤讀書,讀好書。這是語文學習的必由之路。“不求甚解”就是不要鑽牛角尖,不要把文章搞得支離破碎,以設計習題,要從整體上把握學習。“好讀書不解甚解”是語文學習的正確途徑,然而現在語文教學恰恰走的是相反的道路:不讀書,求甚解。這或許是當前語文教學的最大弊端。
想一想我自己不也正是這樣教語文的嗎?對一篇課文不厭其煩的分析,一篇課文用上兩、三節課在所不惜,殊不知,學生寶貴的時光都被浪費掉了。學生的語文素養非但沒有得到提高,而且應試能力也不會提高多少。
於是,在李希貴校長的領導下高密高一中開始了“語文實驗室計劃”。讓學生從語文課堂上解放出來,進行大量的閱讀。這是一個冒險的計劃,有教師擔心起來。事實證明,這樣學習語文成效非常明顯,學生的語文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
李希貴說,“一項改革只要觸及了教育的真諦,只要接近了學生成長的規律,它沒有理由失敗。”
但願我們也能從繁瑣的分析講解中解脫出來,讓學生從繁重的作業堆裡解脫出來,把學生的閱讀當成重中之重,把時間還給學生,讓我們的學生享受自由呼吸的教育!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篇12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當代教育家李希貴在新課程背景下奉獻給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新作。書中把自己多年來教育實踐中的一些原生態的東西提供給讀者,主要寫了遇到的困難、解決的方法、自己的感悟,始終貫穿了教學、教育、學校管理三條線索。一切都是那麼實實在在、明明白白,言之有理又情有所依。讀完此文,我深深地被作者對教育的真誠、真摯,不懈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探尋教育教學規律的科學態度所感動。
讀完這本書,我想用袁振國在前言中的一段話來表達我讀後的感想,“教育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崇高事業,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而且是思想與思想的交流,情感與情感的溝通,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教育是造福於他人同時也使自己獲得幸福的偉大事業。”特別是最後這一句,李希貴用他二十多年教育實踐向我們詮釋了怎樣使孩子獲得有幸福感的教育和教師怎樣從辛勤勞動中體驗工作的快樂。
善於學習,是讀了《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後對李希貴的第一印象。李希貴的教育成功之路得益於對讀書的執著和自己教育教學工作的體驗、領悟和反思。家庭的影響使李希貴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結合自己的在教學中的經驗和自己孩子的成長過程,使他越來越認識到讀書對於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讀書,伴隨了他46歲人生,也影響和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所以,我們今天倡導教師多讀書。教師要在讀書中生存,要處在真正的“讀書狀態”。一個優秀教師首先是一個善於讀書,知識淵博,視野廣闊的讀書人。與教育名師相比,我們比較多的只是囿於操作層面的專業技能所表現出來的匠氣,而往往缺少一種基於文化底蘊和深厚思想上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名師之所以成為名師,無一不是他們具有豐富而深沉的文化底蘊,有底蘊才有底氣,有底氣才有靈氣。從李希貴的身上,使我們深知,真正熱愛教師這個職業的人,是不允許自己只在原有知識水平上,作低質量的重複。人生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它不會停留在一個地方,也不會停止在某一階段,它需要不斷超越,但不是超越所有的人,而是要超越自己,超越自己的過去。
什麼是教育?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李希貴20年如一日不懈探求的,正是這麼一條使教育迴歸本質、迴歸本源的成功之路。但他並不認為自己已取得了多大的成功。他在書的“後記”中引用瑪麗?凱的話說:“我誠摯地相信,生命是一連串的企圖和失敗,只有在偶然的機會中,我們才能體驗到成功,最重要的是繼續嘗試。” 這既是李希貴先生從教歷程的真實寫照,也是其成長為著名教育家的法門。
今天,作為教師的我們,在學習、享用李希貴先進的教育理念的同時,最重要的是繼續嘗試,在嘗試中反思,在反思中昇華,不斷豐富、拓展李希貴的教育理念,使自己成為一個真正做教育的人,一個真正懂教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