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孔乙己讀後感

初中生的孔乙己讀後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中生的孔乙己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中生的孔乙己讀後感1

  《孔乙己》這篇文章真實地反映了清朝末年最底層平民的生活。在那個時代,有很多像孔乙己一樣的窮人,他們受封建社會的剝削壓迫卻不敢反抗,命運十分悲慘。我覺得魯迅先生文中表達了對他們的同情,同時對腐敗的清政府進行了批判。

  魯迅先生的文章都很深奧,這篇文章我也不是很懂。不過有的描寫我覺得還不錯,我多讀幾遍就能慢慢理解一些了。大家也可以試一試,讀一讀。

  這篇文章是看了好幾遍了,這印象卻是不可磨滅的。

  一位衣髒不洗,滿口“之乎者也”的酒鬼—孔乙己,就是這篇小說的主人公。在魯迅先生的`筆下,其形象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他身無分文,卻長衫終日,這是要面子,還是自欺欺人,是地位低下,還是自命清高。

  他在人們的諷笑中度過了那昏暗的時光。

  在人們的眼中,他是一個可悲、可笑、可憐、可氣、可有、可無的人。

  作為當代中學生,一名青少年,應該從這裡去吸取教訓,不能碌碌無為而終生,更不可見他人之不幸,而成自己的樂活。孔乙己被科舉制而迫害,成為當時社會的犧牲品。在現在這個社會中,中學生正是最容易接受那些新事物的時候,而社會卻又如此的複雜。中學生—稚氣未脫而又渴望長大。在這個社會中,更得有一雙慧眼,去尋找正義與前進,也就是要在接受資訊時,控制好心靈小窗的敞開大小,理性選擇資訊,取其精華而又要棄其糟粕。

  放眼21世紀這個社會,不正之風無時無處地不在如傳染病似地肆意傳播。而這一類的“病人”也有著很多。

  因此,全社會更應該聯合起來,掃除一切不正之風,排除一切隱患,淨化空氣,淨化人類的心靈。

  既來之,則安之。來到世界上就要奮鬥,奮鬥就要精彩,精彩了才會感到幸福。人生道路何其漫長,而又何其短暫,時有“飛來橫禍”阻擋大道,而成功了,也就是奮鬥向前了,爭氣了,心中的夢想也就觸手可及了。

  讀了一遍又一遍,不會再為孔乙己的身世而悲哀,也不再為孔乙己的不爭氣而憤怒。現在,卻是要看向未來。中考即將臨近,教室裡的倒計時板每天都在更換著新的數字,並且越來越小。我們是初三的學生,要的是奮鬥,是拼搏,更是要大聲喊出:“我一定要贏!”

初中生的孔乙己讀後感2

  知道魯迅先生的人,多少對他的作品有些瞭解,多少也知道一點兒先生作品中的人物,想必也該知道孔乙己。

  孔乙己這個名字,出於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然而這並不是他的真實姓名。一個連真實姓名都沒有的人物,無疑是可悲的,而故事的背景也就註定了孔乙己命運的“可悲”。

  從孔乙己出場,整篇小說就帶上了些諷刺和悲劇色彩,而且越往後,這種諷刺和悲劇就越明顯。一部優秀的小說,它的意義和價值是要靠讀者細細品出來的。孔乙己的“悲”也是讀者悟出來的。有人初讀這篇文章時,是笑出聲來的,所以全文一定會有一個“誤導”讀者的地方。《孔乙己》中,這個地方已經被提示得很明顯了:一個悲劇小說中,從頭到尾,各行各業人的笑聲。悲劇裡的笑,顯然有那麼些不自然,又是那麼刺耳,卻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我們不知道孔乙己年輕時的樣子,但至少,他現在是悲慘的。在無情的科舉制度的毒害下,孔乙己真正做到了“一心只讀聖賢書”,而且書的數量還是有限的,也是由於科舉,導致孔乙己只重視課本,輕視勞作,甚至是排斥勞作,也滋生了他“好吃懶做”的惡習,於是錢越用越少,小偷小摸的行為越來越多,被人們嘲笑的次數也越來越多,使他的生活陷入一個死迴圈,最後困死在這個漩渦裡。我也無法判斷究竟是該斥責他,還是同情他。他的一生是一曲悲歌,只是這首歌,以笑聲開始,又閉幕於笑聲之中。“孔乙己總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麼過。”

  回過頭,看看悲歌中的笑聲。老闆打趣孔乙己時,戳其軟肋,以尋求自己的快樂。由此,看來這個老闆並不高尚。而圍觀的群眾,也是一個勁地起鬨。在這個勢利、冷酷的年代,是不會有人站出來主持公道、宣揚正義的。他們的良知跟著笑聲灰飛煙滅。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孩子們是天真無邪笑鬧無心的。這也是小說給人些許溫暖的幾個地方之一。孩子們是可愛的,孔乙己也是有其善良的一面的,他把善良用在孩子們的身上。而敘述者“我”,也是一個孩子,同樣不乏同情之心。

  再讀這篇文章,我再也笑不出來。因為雖然孔乙己的悲劇有他自身的原因,但根源是因為冷酷無情的社會和罪惡的科舉制度。但願這種笑聲我們永遠不再聽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