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列奧納多達芬奇》有感
寫讀《列奧納多達芬奇》有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體會,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寫讀《列奧納多達芬奇》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世人皆知達·芬奇。不管在他所處的那個時代,或是在他逝世幾百年後的今天,他都被認為是一個不容置疑的天才,但實際上他只比凡人多了一樣東西,無窮的好奇心。
啄木鳥舌頭的構造,你知道嗎?它可以伸出超過喙長三倍的距離,在不使用時,穿過下頜,環繞頭部,在鼻孔固定,以緩解衝擊。若非書中提出這個問題,也許我們的一生都不會知道這種奇奇怪怪的冷知識,因為它對我們的生活沒有用,但它就出現在達·芬奇的待辦清單上,一切只是因為好奇。因為好奇,所以求知;因為求知,所以強大;因為不斷好奇,所以不斷求知,所以不斷強大。但若是為了強大而求知,你的想象便限制了你的強大,只有不斷好奇,不斷求知,強大才會無限大。
《蒙娜麗莎》一個世界上最著名的微笑,迷離的眼神中彷彿透露著笑意,細細看又捉摸不透這貴婦人的心思。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本是用來形容林黛玉的句子,用來形容蒙娜麗莎竟也如此恰當。跨過時間與地域,美得恰如其分。在這樣一幅充滿人文氣息的畫作中,所有的美都平衡得,似乎看不出一絲現代科學的冷冰冰的影子。但在每一個角落細細把玩,所有的細節都經得起科學的推敲,科學在藝術中推展到極致,又與其完美平衡,綻放出恰到好處的美妙。
達·芬奇對光線的射入與反射的規律瞭如指掌,連光線對畫作中人物瞳孔的影響都有考慮,衣物褶皺刻畫得細緻入微,連層疊衣物上的花紋都隱約可見,背後的風景與人物融為一體,畫作中處處都體現著達·芬奇哲學思想的核心:從宇宙到人類,自然中模式的重複與重複之間的'聯絡。
蒙娜麗莎的微笑,神秘又引人入勝,她動人的眼波能夠在所有所見之處傳遞於你,輕微上挑的嘴角讓人著迷。不禁使人聯想起達·芬奇早年對與人體肌肉的解剖,與其視網膜與光傳播的深刻研究。畫作中人物的每一個動作,都帶有肌肉的捲曲、拉平、伸展達·芬奇手下,每一筆都充滿了對於美的追求與對科學的應用,《蒙娜麗莎的微笑》的誕生是必然的,在多年前就已經開始醞釀。難道達·芬奇是為了作畫才去進行的研究嗎?並不是!在他為自己寫推薦信時,他極力推銷他的工程師,專長包括設計橋樑、水道、大炮、裝甲車輛以及公共設施,到最後他才提到他還是一個藝術家,他是這樣寫道的在繪畫領域,我也無所不能。列奧納多·達·芬奇,他是一個全方位的天才,除藝術外,他還對眾多領域進行創新性的研究,解剖學、化石、鳥類、心臟、飛行器、植物學、地質學、水流以及武器,他都廣泛涉獵,但每一項都並非淺嘗輒止,他皆為精通。他的發明充滿奇思妙想,他的筆記中也有著創新性的研究與發現,但他並沒有將圖紙付諸實踐,將筆記整理成書,他享受的是隻是這個將想法付諸實踐從而求知的過程。求知對他來說,更多是出於愉悅自身的本能,並非通往成功的道路,如果是為了求成而求知,達·芬奇憑他的聰明才智,在任何一個方面都應該會成為一個成功者,但他絕不會成為今天這個久負盛名的達·芬奇。對於知識的渴求,對於求知的慾望,在創作與工作時都會成為源源不斷的靈感來源,用孔子的話來形容他,朝聞道,夕死可矣。似乎也非常貼切,對於達·芬奇而言,神秘就是一抹陰影、一個微笑和一根指向黑暗的手指。有神秘的地方就有達·芬奇求知的身影。
達·芬奇雖然是天才,但他並非是天神,在性格上,他有著這樣或那樣的缺點,耽於幻想、缺乏自律與勤奮、半途而廢、完美主義。但沒關係,他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樣旺盛,它的光芒掩蓋了他的缺點,而且如太陽般璀璨。誠然,我們絕非天神,也不是什麼天才,我們只是凡人,芸芸眾生裡的一個。我們不可能因為一閃而過的念頭去放棄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放棄我們求生的途徑。即使你不屑一顧,你就能成功嗎?你就能成為下一個達·芬奇嗎?冒著極大的風險去追一個不切實際的夢,絕不可行!那就意味著放棄嗎?當然不是!在一閃而過的瞬間記錄下這個美妙的想法,在完成本職工作工作過後去發展自己的愛好,這不正是我們所提倡的事情嗎?也許又有人會丟擲那個經典的知識無用論,並非知識本身無用,而是那些知識對我沒用,知道了又能怎樣,當飯吃嗎?這樣的人生未免太過無趣,你多久不曾像個孩童一樣對這世界的萬物都抱有強烈的好奇心,放棄了好奇,快樂,便消失不見了。
為了求成而求知並非錯誤,事實上我們每天都在做著這樣的事情,在學校,在職場,為了生活,為了成功,我們不得不去增強自己的生存能力,這樣的求知是被動的,也是痛苦的。即使有了主觀求知的慾望,求知的過程也依舊痛苦,同時還給自己設了限。目的性強,功能性也強,事實上也約束了自己的發展空間。但無可厚非,我們必須生存。被慾望填滿的人生太過無趣,身體需要食糧,精神也需要食糧,在空閒時間,偶爾也需要放下課本,放下工作,放下要備考的各種證件。這一次,單純地為了愉悅而求知,為了求知而求知,也給這枯燥的一生增添一劑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