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資訊科技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通用6篇)

學校資訊科技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通用6篇)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通常會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為某一次行動所制定的計劃類文書。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校資訊科技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通用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校資訊科技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1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打造具有較高資訊素養的新時代高素質教師隊伍,經研究,決定組織實施全省中小學教師(含幼兒園、中職學校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簡稱“能力提升工程”)。現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一、總體目標

  採取“以點帶面、分類實施、整校推進、學用融合”的推進策略,到20xx年底,完成全省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全員培訓,構建以校為本、基於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資訊素養髮展新機制,基本實現校長和管理團隊資訊化領導力、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和培訓指導團隊資訊化指導力顯著提升,全面促進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創新發展。

  二、主要任務

  1.培訓全體中小學教師,提升資訊化教學能力

  緊緊圍繞多媒體教學、混合學習、智慧學習3種環境下的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和學業評價4個維度30項資訊科技應用微能力(以下簡稱能力點,詳見附件2),分層分類開展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全員培訓。到20xx年底,三年內每人培訓不少於50學時,其中線上課程不少於20學時,實踐應用不少於30學時。

  加強深度貧困縣鄉村教師、民族地區教師、村小(教學點)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精準幫扶。依託“四川雲教”,透過“三個課堂”等開展線上協同研修、協同教學,探索“雙師教學”模式陪伴式教師培訓改革,提升鄉村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助力教育脫貧攻堅與均衡發展。

  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和學校應用大資料、虛擬現實、人工智慧等新一代資訊科技,探索跨學科、智慧化教育教學改革,打造資訊化教學創新團隊,開展個性化教學實踐探索,提升教育教學創新能力。

  2.培訓校長及管理團隊,提升資訊化領導力

  組建由校領導擔任資訊長(CIO),校長領銜、相關管理人員構成的學校資訊化管理團隊。依據《中小學校長資訊化領導力標準(試行)》,結合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目標,以學校資訊化發展規劃的制訂與落實為主線,分級開展面向所有學校管理團隊的專項培訓,提升資訊化領導力。

  3.培訓指導團隊,提升資訊化指導力

  建立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培訓團隊遴選與管理機制,組建三級資訊化培訓指導團隊。採用專題研修、分類培訓與學習共同體建設等模式,以縣(市、區)為重點開展培訓指導團隊專項培訓。推動培訓指導團隊開展應用資訊科技促進學科教育教學研究,探索基於“網際網路+”的教研組織形式,提高指導學科教師資訊化教學的能力,以及應用資訊科技進行培訓設計、管理、評價等的能力。

  4.建好培訓資源,保障融合創新發展

  依據應用能力標準和教師資訊科技應用實際水平,以資訊化教學方法創新、精準指導學生個性化發展為重點,面向一線名優骨幹教師、優質企業等匯聚精準適用的教師資訊素養提升教育大資源。依託各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遴選優質培訓資源,探索建立靈活、開放、終身化的教師個性化學習空間,推進資源共建共享和精準推送。

  三、推進辦法

  (一)省級加強統籌規劃,組織示範引領培訓

  省上主要負責統籌能力提升工程實施,組建省級培訓指導團隊,建設培訓資源,開展示範引領培訓,培育一批“整校推進”試點學校,指導督促各地分層分類開展全員培訓。

  1.做好統籌規劃管理。結合國家目標任務、措施要求和四川實際,統籌設計培訓專案、資源建設、應用考核等工作,研製規劃、方案、指南等。

  2.建強培訓指導團隊。制定省級培訓團隊遴選與管理辦法。遴選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突出的一線校長、骨幹教師,教研、電教等部門專業人員及相關領域專家,組建省級培訓指導團隊。

  3.建設適用培訓資源。依據30個能力點,透過遴選高質量的國家慕課課程資源、自主研製培訓資源、整合一線教師優秀實踐案例資源、購買服務等,建好省級資訊化教育教學培訓課程資源庫,為全省教師線上不少於20學時研修提供託底保障。

  4.開展示範引領培訓。

  一是開展管理者領導力提升高階研修。組織培訓各市(州)教育行政、教研培訓、電教部門負責能力提升工程2.0的管理人員,提升組織實施能力。

  二是開展培訓團隊資訊化指導力高階研修。以縣(市、區)培訓團隊骨幹為重點,兼顧省市級培訓團隊骨幹,開展三期培訓(每期200人),提升培訓團隊規劃設計、組織教研、指導校本研修、開展校本應用考核等能力。

  三是開展學校管理團隊和骨幹教師高階研修。面向資訊化基礎較好的中小學校,開展三期(每期200人)學校管理團隊和學科資訊化教學骨幹教師培訓,提升跨學科融合教學和實施智慧教育的能力,打造智慧化教育領航名師名校長。

  四是開展以“四川雲教”為主的“三個課堂”應用骨幹研修。依託“四川雲教”,遴選“三個課堂”應用骨幹教師,開展三期(每期400人)培訓,提升“三個課堂”常態化應用能力。

  五是開展整校推進“樣板校”專案培訓。採取“省級統籌,以市為主”模式,一體化設計學校資訊化管理團隊、骨幹教師和全體教師培訓,開展“樣板校”整校推進省級試點,為全面開展能力提升培訓探路子、出經驗。

  5.開展考核認證。根據校本考核方案,依託能力提升工程管理系統,開展市(州)培訓情況考核,併為全省中小學教師提供培訓結果查詢、學時認證、證書列印等服務。

  (二)市州加強區域指導,組織線上研修

  各市(州)主要負責做好區域規劃,組建市級培訓指導團隊,開展本級示範引領培訓,承擔省級“樣板校”共建任務,建好地方課程資源,統籌組織各縣(市、區)開展不少於20學時的線上研修,指導各縣(市、區)開展全員培訓並開展質量抽檢。

  1.制定市級實施方案。對照省級實施方案、指南等加強區域統籌規劃,制定符合本地學校應用環境和教師發展水平的區域推進實施方案、縣域考核實施細則、培訓質量抽檢制度等,並報省上備案。

  2.建好市級培訓指導團隊。參照省級標準,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市級培訓指導專家遴選與管理辦法,組建市級培訓指導團隊。

  3.建好地方課程資源。結合本地實際,豐富培訓課程資源。鼓勵參照30個能力點,拓展、研製地方特色能力點及資源,為本地教師培訓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

  4.實施“打樣”培訓。根據學段、城鄉、資訊科技應用環境等推薦5-7所學校,作為省級“樣板校”。將有省級“樣板校”的一個縣(市、區)作為“樣板縣”。在省級統籌指導下,組織實施“樣板校”“樣板縣”整校推進試點,並做好經驗總結和推廣。

  5.組織線上研修。根據區域教育發展實際,重點做好各級各類學校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不少於20學時的線上全員培訓。

  (三)縣(市、區)分批推進,抓好線下實踐

  縣(市、區)根據實際需求做好“整校推進”全員培訓。緊盯30學時的實踐應用分批推進。

  1.做好落地方案。按照省市實施方案和指南等,建立“縣-片-校”三級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實施的責任執行機制和責任清單;研製整校推進落地詳案、學校考核辦法,指導學校制定校本研修方案等。

  2.建強兩支隊伍。要建優縣級培訓指導團隊,打造“素質好、教學優、懂技術、會應用、善指導”的縣級資訊化培訓指導團隊。要建強學校管理團隊,指導學校組建由校長領銜的資訊化管理團隊。組織開展專項培訓,提升培訓指導團隊資訊化指導力和學校管理團隊的資訊化領導力。

  3.分批整校推進。借鑑省市“樣板校”“校板縣”經驗做法,按照分類指導、傾斜鄉村的原則,遴選不同型別、不同資訊科技環境、不同發展水平的學校,打造一批試點校。分批實施、整校推進,形成推進有效機制。

  4.指導校本研修。指導學校建立“骨幹引領、教師選學、團隊互助、學校指導”的研修共同體,形成“學校指導有研修方案,教研組互助有專題研修計劃,教師選學有任務清單”的研修機制,確保到20xx年底,全體教師完成不少於30學時的實踐應用。

  5.組織考核評估。要加強對學校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作的過程督導和質量評價。進行學校資訊化發展規劃、校本研修方案稽核備案。依據省級校本應用考核方案和市級校本應用考核實施細則,分層分類組織實施校本應用考核及整校推進工作績效評估。

  (四)學校整校推進,突出學用融合

  學校根據自身資訊化應用發展現狀和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實際,組織開展教師全員培訓、教學實踐和應用研修,總結實踐經驗,推進應用創新。

  1.研製校本培訓計劃。根據學校資訊化教學條件,確定能力點方向,研製學校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研修計劃、教研組研修計劃、教師選學任務清單等。

  2.組建學校管理團隊。組建由校領導擔任學校資訊長(CIO),校長領銜、學校相關管理人員構成的學校資訊化管理團隊,指導教師開展校本研修、應用創新和考核測評。

  3.開展校本研修實踐。學校從30個能力點和地方特色能力點中選擇至少2個維度(智慧教育建立學校選擇3個維度)的能力點供教師選學。教師從中選擇至少3個能力點(每個維度不少於1個),開展不少於50學時的專題培訓、校本研修、應用實踐。其中實踐應用30學時建議分配如下:完成3個能力點實踐應用認證材料15學時,參加能力點的校本教研10學時,完成綜合應用能力點課堂實錄5學時。

  4.實施校本考核測評。堅持成果導向,依據教師選擇的能力點,組織開展自評、教研組成員互評、學校考核小組考核等,全面開展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測評。

  四、進度安排

  第一階段(20xx年上半年):規劃引領,機制保障。研製規劃、實施方案等,成立領導小組,明確責任分工,建立省級工程辦核心團隊和培訓指導團隊,啟動引領性培訓等工作。

  第二階段(20xx年下半年):試點先行,形成經驗。研製整校推進指南和考核方案,開展引領培訓,啟動省級試點學校培訓工作。各市(州)建立本級管理和培訓指導團隊。全省20%的縣啟動能力提升工程。

  第三階段(20xx年):示範引領,全面推進。總結推廣試點經驗成果,輻射帶動各市(州)學校實施能力提升工程。全省60%的縣啟動能力提升工程。

  第四階段(20xx年):攻堅克難,總結提升。針對存在的問題,開展重點督查和指導幫扶,力爭全省在20xx年底全面完成能力提升工程培訓任務,全面總結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成效與經驗。

  五、推進保障

  (一)組織保障

  教育廳負責統籌規劃與管理,執行辦公室(簡稱工程辦)設在省電化教育館,負責組織實施和支援服務的具體工作。各市(州)、各縣(市、區)要明確領導機構、責任分工、完善制度、健全機制,整合資源,因地制宜設立工程辦,配備核心團隊人員,確保工程辦核心團隊穩定。要科學遴選試點區(學校)和培訓指導團隊成員,以任務驅動,推動示範引領取得實效。要結合區域發展情況和學校需求,建立激勵學校與教師主動應用資訊科技的制度機制,確保教師真培訓真應用。

  校(園)長是能力提升工程的第一責任人,要組織帶領資訊化管理團隊,科學制定培訓計劃,組織好教師線上學習,抓實線下校本應用實踐;要為教師創造良好條件,促進每個教師在日常課堂教學中主動應用資訊科技。要強化學科教學應用實效,確保校本應用考核結果客觀公正並納入學校教師績效考核。

  (二)經費保障

  教育廳統籌專項經費,重點支援“三州”、民族地區、深度貧困地區、試點區(學校)教師培訓,以及省級培訓資源開發,管理系統建設運維等。各市(州)、縣(市、區)要進一步完善培訓經費保障機制,加大投入力度,將培訓經費納入預算,保障本地能力提升工程按進度推進。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和社會機構積極參與中小學教育資訊化建設及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培訓。

  (三)監管評估

  按照“一網管理、分網學習”的要求,最佳化升級能力提升工程管理系統,實現與各級各類培訓系統無縫對接和資料適時匯聚,探索伴隨式採集教師培訓資料的精準監測評估。採取專家評價、參訓教師評價和第三方評價等方式,開展培訓專案質量監測,提升培訓實效。

  建立省、市(州)、縣三級督導考核機制,將培訓進度和實施效果納入對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評價內容。要將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的成效,納入學校辦學水平督導評估和校長任職考核。研製激勵教師開展資訊科技應用實踐的措施和管理辦法,將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培訓納入教師培訓必修學分,按有關政策納入教師年度考核、職稱評聘、教師資格註冊等。

  學校資訊科技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2

  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是服務國家“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慧等重大發展戰略,推動教師主動適應資訊化、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透過教育資訊化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根據《安徽省教育廳關於實施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實施意見》(皖教〔20xx〕23號)檔案要求,現擬定金寨縣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簡稱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進實施方案。

  一、目標定位

  到2022年,構建以校為本、基於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資訊素養髮展新機制,採用整校推進和線上線下混合式研修模式,透過試點學校示範引領,以點帶面,對全縣中小學(含幼兒園、普通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下同)教師開展不少於60學時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培訓(網路研修與實踐應用各30學時),並在校本應用考核中獲得不少於20學分。透過培訓基本實現“三提升一全面"的總體發展目標:校長資訊化領導力、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培訓團隊資訊化指導能力顯著提升,全面促進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

  二、主要任務

  (一)建強兩支隊伍

  1.建優培訓團隊。切實提升由教研員和一線骨幹教師組成的培訓團隊進行規劃方案設計、組織教研、指導校本研修、開展校本應用考核等能力。

  2.建強管理團隊。切實提升校長領銜的資訊化管理團隊制訂並落實學校資訊化教育教學發展規劃、組織教師開展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培訓、領導全校教師應用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的能力。

  (二)提升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利用線上線下資源,結合線下實踐,透過打造“技術創新課堂”,提高教師應用資訊科技進行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和學業評價的能力,破解教育教學重難點問題,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助力學校教育教學創新發展。

  (三)推動校本應用考核。指導教師透過30個微能力培訓課程的選學,熟悉校本應用考核的設計思路、特點及評估方式,推動校本應用考核。

  (四)落實學校監測與考核。為突出學校整體推進主體責任和明確學校整校推進工作內容,對學校進行監測與考核。

  三、推進措施

  (一)成立組織

  為加強對能力提升工程2.0管理和培訓工作的引領指導,確保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順利實施,經研究決定,成立金寨縣能力提升工程2.0執行辦公室、組建管理團隊和培訓團隊。

  1.成立執行辦公室

  成立以金寨縣教育局局長領銜的能力提升工程2.0執行辦公室,負責全縣能力提升工程2.0推進、專案設計並報市級工程辦審批,組建並培訓縣級培訓團隊和管理團隊,督查評估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應用考核、實踐應用和學校整校推進情況。人員分工如下:

  主任:徐浩

  副主任:

  成員:

  2.組建縣級管理團隊

  組建以教師發展中心主任領銜的,教師培訓科、教學研究科、電化教育科等部門全員參與的管理團隊,引領教師全員參與整校推進工作。人員分工如下:

  組長:盧萬勝縣教育工委委員、金寨縣教師發展中心主任

  成員:

  3.組建縣級培訓團隊

  組建以教師發展中心教師培訓科、教學研究科、電化教育科全體成員和資訊科技骨幹教師為成員的培訓團隊,指導全縣整校推進工作。

  (二)分步實施,以點帶面,輻射全縣

  第一步提前謀劃。20xx年11月召開啟動會,成立能力提升工程2.0執行辦公室,組建縣級管理團隊和培訓團隊。

  第二步開展培訓。20xx年12月—20xx年6月依託“國培計劃”完成部分省、市、縣級管理團隊和培訓團隊培訓,提高對能力提升工程2.0的認知。

  第三步試點先行。20xx年6月—20xx年5月,完成我縣6所試點學校能力提升工程2.0網路研修、實踐應用和校本應用考核、校級監測與考核任務。將試點校打造成全縣示範校。

  第四步全面推進。20xx年12月底之前,完成除試點學校外的所有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網路研修、實踐應用和校本應用考核、校級監測與考核任務。

  第五步總結推廣。20xx年12月—2022年12月,專案覆蓋全縣所有教師,舉辦教育教學技能大賽、智慧學校評比活動等;對“整校推進”學校進行監測與考核,開展合格校、典型校、示範校評選活動,並對全縣能力提升工程2.0進行總結推廣。

  四、實施路徑

  (一)分級分層培訓

  1.縣級培訓團隊與管理團隊培訓

  開展以政策解讀、規劃方案設計、組織教研、指導網路研修與實踐應用、指導校本應用考核等為主要內容的培訓。

  2.學校資訊化培訓團隊培訓

  開展以規劃方案設計、組織教研、指導校本研修、開展校本應用考核等為主要內容的培訓。

  3.學校資訊化管理團隊培訓

  開展以學校資訊化教育教學發展規劃及年度工作計劃、學校資訊化校本研修主題及本校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培訓計劃等為主要內容的培訓。

  4.試點校教師全員培訓

  按照學校資訊化發展規劃、研修主題及任務,自主選擇測評能力體系中的能力點,按照省教育廳統一安排,選擇安徽廣播電視大學網路研修平臺進行網路研修,並同時進行線下實踐應用(共60學時,網路研修和實踐應用各30學時)。

  5.試點校以外的教師全員培訓

  根據省市安排,計劃於20xx年下半年啟動全縣除試點校以外的教師全員培訓。

  (二)探索培訓模式

  1.“三位一體”混合式研修。構建“集中+遠端+校本”三位一體混合式研修模式。集中培訓轉變思想,提高認識,營造氛圍;遠端培訓學習技能,完成微能力學習任務,明確考核要求;校本研修將資訊科技與學科融合創新,透過豐富多彩的研修形式,落實校本應用考核、促進實踐應用。

  2.建立“統籌+自主”考核模式。學校可以參考《金寨縣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進實踐應用學時認定的意見》(見附件)推進實踐應用,根據《安徽省校本應用考核微能力認證規範》中“提交指南和評價標準”進行校本應用考核,也可以選擇自主設計的實踐應用和校本應用考核方式,確保校本應用考核和實踐應用落到實處。

  (三)組織實施校本應用考核

  圍繞《安徽省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校本應用考核微能力認證規範》(皖工程辦﹝20xx﹞2號),4月底試點校教師完成校本應用考核,5月迎接省市縣抽檢。

  1.考核內容

  以多媒體教學環境、混合學習環境、智慧學習環境下的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和學業評價四個維度的30項微能力為校本應用考核重點,教師根據自選的微能力(合計不少於20學分),提交能體現不同微能力的教育教學成果參與考核。

  2.考核標準

  主要依據《安徽省校本應用考核微能力認證規範》中“提交指南和評價標準”提交證據為標準。

  3.考核流程

  (1)學校規劃。學校發揮規劃與指導作用,基於學校資訊化環境特徵制定學校資訊化教育教學發展規劃,引領教師資訊科技應用培訓及校本應用考核的方向。

  (2)教研組協同。教研組發揮統整和協調作用,依據學校資訊化教育教學發展規劃與學科研修計劃,幫助教師結合實際制訂個人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目標,在此基礎上明確校本應用考核申報點(微能力)。

  (3)教師實踐與申報。教師圍繞學科資訊化教學創新目標,找準能力短板,主動參與研修,積極實踐應用,形成資訊化教育教學實踐成果,按照《安徽省校本應用考核微能力認證規範》中“提交指南和評價標準”建立備考檔案,提交給學校並申報參與校本應用考核。

  (4)學校評審。學校管理團隊組建校內外結合的評審組(或委託縣級培訓團隊),依據校本應用考核規範(30項微能力測評表),對教師提交的實踐證據進行評估稽核,反饋評估結果並提出實踐建議。

  (5)縣級監督。縣級管理團隊、培訓團隊採取抽查的方式,檢查驗收各校校本應用考核結果,確保考核的客觀公正。

  4.考核結果

  (1)考核結果分為合格、不合格兩個等級,所選微能力點評價全合格時,考核結果為合格。所選微能力點有一項不合格,視為此次培訓不合格。

  (2)考核合格後,承認修滿20學分,認定資訊科技2.0校本應用考核合格。

  (四)試點校監測與考核

  根據《安徽省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進校級監測指標與考核規範(試行)》(皖工程辦〔20xx〕2號),對試點校進行學校資訊科技2.0整校推進量化考核。

  (五)試點校以外的教師校本應用考核、學校監測與考核

  在2022年底完成教師全員校本應用考核以及學校監測與考核,完成全縣整校推進任務。

  五、保障機制

  (一)教師激勵機制。每年舉辦一次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優秀教師評選活動,每年舉辦一次校級優秀培訓團隊評選活動。

  (二)學校激勵機制。開展合格校、典型校、示範校評選活動。

  (三)利用國培經費、地方培訓經費、學校培訓經費保障培訓專案的落地實施。

  學校資訊科技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3

  指導思想:

  為了進一步推進學校在“網際網路+教育”背景下的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確保教育資訊化2.0提升在我校的順利實施,特制定本方案。

  研修主題:

  校本創新課堂教學實踐體驗

  研修方式:

  以教研組為單位結合課堂教學實踐開展研修,採取“新”帶“老”的辦法,即新教師帶老教師,開展幫扶活動,結合學科實際開展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融合研討,同課異構等活動。

  研修方法:

  線上學習加線下活動的辦法。

  研修步驟:

  1、教研組成員制定好計劃。

  2、做好人員分配和安排。

  3、利用日常課堂教學和組內公開課、校級示範課、彙報課等平臺開展活動。

  4、適當開展校內大型公開課,組內研討,學校評定的辦法,將資訊科技整合傳統教學的典型課例,展示推廣。

  保障措施:

  1、成立以教導處主任為組長,副主任為副組長,各教研組內成員的活動領導小組。

  2、學校定期調取進展情況,適時檢查和指導。

  3、微機室電腦裝置、辦公室和教研組辦公裝置在正常上班期間開放。

  4、教導處做好考勤和統計工作。

  學校資訊科技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4

  為落實檔案精神,提高我校教師資訊科技素養,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決策部署,根據《教育資訊化2.0行動計劃》和《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xx-20xx年)》總體部署,大力提高我校課堂教學效率,進一步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有效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全面提高我校教師的教學水平,實現學校跨越式發展。特制訂如下方案:

  一、學校總體介紹

  我校有教職工149人,其中40歲以下教師60人,40至50歲82人,50歲以上教師7人,年齡結構趨於老齡化;任課教師中,大學本科66人,專科62人,中專學歷18人。教師應用資訊科技輔助課堂教學能力較弱。一部分老教師對資訊科技應用興趣不大,平時在教學當中很少使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學校全體任課教師全部參加了中小學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提升1.0的培訓並考試合格。

  二、學校資訊化建設情況

  現在學校現有錄播教室一間,計算機教室2間,任課教師配備臺式電腦,班班配備一體機,網路全覆蓋。

  三、實施目標

  1、制定切實可行的資訊化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學校(20xx-20xx)規劃、年度校本研修方案、考核方案

  2、開展“智慧校園”建設,出臺促進教師資訊科技應用提升的各種規章制度及獎勵措施。

  3、整體推進,完成線上學習與線下成果提交。

  4、結合研修課題有效開展線下教研活動,以學年組、教研組為單位開展集體備課、課堂教學展示、評課、等活動,提高教師將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有機整合。

  5、結合研修課題,開展相關資訊科技培訓,分層次、分學科、分年齡落實培訓任務,並進行考核。

  6、將教師研修成果分類彙總。

  7、逐步探索混合式、智慧型課堂教學,嘗試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教學形式最佳化學生的學習環境

  8、進一步提高學校資訊化硬體水平和教師資訊科技素養,逐步使學校由多媒體教學環境向混合型教學環境、智慧型教學環境轉變。

  四、具體安排

  1、成立學校教育資訊化2.0網路研修領導小組

  組長:曲書記(黨支部書記)李芳(校長)

  副組長:

  成員:

  2、成立學校教育資訊化2.0網路研修培訓輔助團隊組長:王燕(資訊科技教研組長)

  成員:丁麗(語文大組長,語綜組坊主)

  王翠傑(數學大組長,數綜組坊主)阿依古麗(資訊科技教師)阿布力提甫(資訊科技教師)瑪依拉·葉盛悅冉娜王洪軍全體特崗教師(資訊輔助組專幹)

  3、20xx年3月1日前召開全校資訊科技提升工程2.0部署大會,制定學校20xx-20xx資訊發展規劃方案、20xx年2.0校本研修計劃、考核方案,佈置各教研組制定本組研修計劃。

  4、20xx年3月1日-3月6日,以新疆中小學教師研修網為平臺,進行線上課程學習。指導教師根據任務清單內容,選擇2個不同維度的適合自己的能力點進行自主研修,集中學習,完成線上的課程學習任務。

  5、20xx年3月6日-4月15日,將線上學習課程與線下教學有機整合,結合教學實踐,拓展教學成果,透過集體備課、磨課、上課、評課等形式,引導教師在活動中接受集體智慧的滋養,提升把握教材、駕馭課堂的能力,熟練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形成個性化的教學風格並上傳的教學成果

  6、20xx年4月16日-5月15日,結合研修課題成果開展競賽活動,並根據成績計算學分(滿分10學分)

  7、整理成果。

  8、參加人員:在職全體教師

  學校資訊科技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5

  為貫徹落實《福建省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應用考核實施方案》、長樂區關於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相關檔案要求,基本實現“三提升一全面”的總體發展目標,真正達成技術與教學的融合創新,破解教學難點問題,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按照《教育部關於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教師[20xx]1號)》和《福建省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應用考核實施方案》的要求,構建“一校一案,以校為本,立足崗位,邊學邊用,學為所用”、以微能力課程學習為載體的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新路徑;探索整校推進、試點先行、示範引領、有序推廣的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新模式,建立以學校發展目標為引領的資訊科技應用長效機制。

  二、總體介紹

  我校創辦於xx年,為省一級達標學校、省文明學校、首批省示範性高中建設學校。學校始終關注教師發展、學生髮展與學校發展。學校現有兩個校區,資訊化條件完善,這為學校資訊化教學提供了有力保障。學校現有91個教學班,學生近4600人,教職工327人,高中部教師平均年齡38.5,群體較為年輕,有活力,資訊科技應用能力較強;初中部教師平均年齡46.3,老教師佔據主導,資訊科技應用能力較為薄弱。

  三、學校資訊化建設情況

  優勢:

  1.學校為每位教師都配備了辦公電腦,全校所有教室都安裝了電子白板(希沃白板),校內千兆有線網路覆蓋到所有的教室及功能室,這為資訊化教與學創造了基礎條件。

  2.學校另有兩間創客空間(配備VR、3D列印等裝置)、4間機器人相關活動室、1間3D列印活動室,吳航校區高二高三年級38間常規教室還安裝有高密度AP裝置,高二高三年級絕大部分學生配有個人敏特平板電腦。

  3.全體教師均參加過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1.0工程培訓,有一定資訊科技應用基礎。

  4.高中部教師平均年齡38.5,群體較為年輕,有活力,資訊科技應用能力較強;近年來,新教師也不斷加入,這為我校教師資訊科技能力應用提升輸送了新鮮血液。

  不足:

  1.老教師還是較多,特別是是我校初中部教師平均年齡46.3,老教師佔據主導,資訊科技應用能力較為薄弱。

  2.很多教師思想觀念還未轉變,對技術的使用僅停留在製作ppt和希沃白板技術等淺層應用;個別教師怕改革會影響教學質量,對於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融合有一定牴觸情緒。

  3.教師對校園資訊化平臺的教學資料分析不夠透徹深入,資料使用價值不大。

  4.學校智慧教室環境建設還不夠,辦公經費不足。只能逐步改善和提高學校資訊化硬體環境,硬體環境建設步驟與學校發展規劃不一致,制約學校發展。

  四、研修績效目標

  基本的績效目標:每個教師完成50學時的培訓,其中實踐學時25學時,並透過三個微能力點來實現實踐測評,學校提交兩個教研活動簡報。

  可選的績效目標*

  面向教師:完成3個微能力點的研修任務並有實踐成果;結合學科特點,能熟練掌握常用的資訊科技工具;完成優質教學設計、資訊科技融合微課程等資源建設;

  面向學生:提高學生利用大資料分析診斷自身學習狀況的能力,精準把脈學習問題,提高學生成績;

  面向學校:全面提高教師資訊科技能力,培養造就一支現代資訊科技素養的高素質師資隊伍,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促進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推動我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教師在教學技能大賽、“三優聯評”等活動中取得一定成績。

  五、研修主題

  資訊科技助力精準教學,打造高效課堂

  六、研修內容

  理念與模式學習:

  1.人人發展,人人提升,即整體提升全校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和資訊科技素養;

  2.線上與線下混合式學習研修,資訊科技應用重在熟練性、實用性、發展性。

  3.差異化推進和個性化指導相結合。

  七、研修形式

  採用線上與線下混合式校本研修方式,即微能力線上課程學習+線下校本教研活動;研修結構單位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全員研修。具體如下:

  1.邀請區指導組專家對學校資訊化管理培訓團隊進行指導。

  2.赴外校參觀學習,借鑑校本研修成功經驗。

  3.邀請省內專家到校對全校老師進行指導。

  4.教研室對教研組長、骨幹成員集中指導。

  5.各組的教研組長、骨幹成員對組員的集中指導。

  6.集體研討,成果提交,應用教學,評比展示推廣。

  八、研修安排

  第一階段:組建團隊,集中培訓(20xx年6月-7月初)

  1.達成共識。學校領導團隊與教師一起研討制定學校整體發展規劃,明確共同願景,達成學校、教研組、教師個人全方位發展的共識。

  2.組建團隊。遴選教研組長、優秀教師、資訊科技骨幹教師及有強烈意願參與專案的教師組成研修團隊。

  3.培訓先行。對研修團隊進行微能力課程的理論培訓,交流研討,明確學習內容及需要完成的任務。

  4.選擇能力點。召開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活動啟動會,解讀學校方案,進行研修活動安排與部署,公佈學校確定的微能力點;教研組制定教研組研修計劃,選取符合本組情況的微能力點;每位教師確定研修的3個微能力點,個人制訂研修計劃,開展研修活動。

  第二階段:線上研修,跟進督促(20xx年7月中旬-8月底)

  1.培訓跟進。以學校為單位進行全校性線上研修培訓,確定研修主題“資訊科技助力精準教學,打造高效課堂”,努力做到主題化、系列化,持續推進,為教師研修保駕護航;以教研組為單位進行線上專題培訓,梳理存在的問題,明確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確保研修的實效性。

  2.交流研討。以教研組及教師個人為主體進行案例研發,交流研討,學校加強指導,跟進督促。

  3.活動推進。結合能力點研修主題,圍繞“四學”(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和學業評價),完成線上25學時的課程學習。

  第三階段:線下實踐,交流成果(20xx年9月—12月)

  1.交流取經。教研組老師進行相互交流研討,以課堂教學為載體,紮實開展學情分析、教學設計、資訊科技融合課、大資料分析與應用等研討活動,在活動中總結經驗、發現問題,及時改進,努力實現資訊科技支援下的課堂教學環節的不斷最佳化;邀請專家入校進行講座或與省內高校培訓機構聯合開展全校教師的專題培訓(具體待定)。

  2.研討實踐。各教研組教師,圍繞研修主題“資訊科技助力精準教學,打造高效課堂”,完成線下25學時的課程實踐,以集備組為單位進行“兩討論”、“兩實踐”、“兩研磨”。

  第一輪討論:結合學科實際,討論如何藉助常用資訊科技工具最佳化教學環節,打造高效課堂;

  第一輪實踐:結合討論結果利用資訊科技工具進行課堂教學最佳化,提高課堂效率(如教學設計、課堂匯入、微課程展示、思維導圖構建等);

  第一次研磨:對實際授課資訊科技與學科融合情況進行組內研磨。

  第二輪討論:如何進行大資料分析與使用,助力精準教學;

  第二輪實踐:結合討論結果懂得利用大資料分析學生存在問題並應用在教學中,實現精準教學(如學情分析、資料視覺化呈現與解讀、基於資料的個別化指導、應用資料分析模型等);

  第二次研磨:依據大資料的分析,對學情的科學診斷,如何改進教學。

  3.研磨成果。教研組老師開展優秀教學設計、資訊科技融合課等備課磨課和競賽活動,推薦1-2名教師展示優秀實踐成果展示,各組相互觀摩借鑑。

  4.提交成果。各位教師提交初步成果至研修平臺,爭取優秀。

  5.階段反思。教研組和教師個人對研修情況進行階段性總結反思,開展自評與互評,在交流研討中共同提高。

  第四階段:考核評價,展示推廣(20xx年1月—4月)

  1.成果分享。提交成果,並收集教師研修案例,開展微能力測評,組織教學設計、資訊科技融合課課堂展示等評比考核活動,鼓勵教研組及教師個人進行特色化、個性化展示。

  2.多元評價。對研修成果實行多元評價,採用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現場評價與學生問卷、家長問卷相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等,對研修效果優秀的教師予以表彰獎勵。

  3.總結提高。學校、教研組、教師分別對研修情況進行全面總結,力爭實現理念上的轉變及教學過程的最佳化,進而實現課堂效率的提高及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九、保障措施

  1.組織保障

  (1)成立研修專案領導組

  總負責人:鄭其強、潘雲朋(負責專案的稽核、指導、管理)

  專案負責人:宋家旺(負責專案的策劃、方案制定、管理)

  成員:林昉、林潔、劉盼盼、董良錦、黃支斌、汪信進(具體負責專案的組織實施、過程管理、考核);

  各教研組長(負責教研組研修活動組織與實施);

  (2)成立校級培訓指導團隊

  劉盼盼、蔡玉雲、林方東、鄭高枝、吳雲燕、林秀英、林詩琴和各教研組長(負責專案的技術培訓與支援)。

  2.經費保障

  在學校公用經費中安排專項資金,為本校教師學習和應用資訊科技開展教育教學創造良好的'條件。計劃於20xx年完成增加一間多媒體教室的錄播教室,加大對智慧教室改造建設,打造數字校園、智慧校園。

  3.制度保障

  完善資訊科技管理人員培訓學習制度、崗位責任制度,計算機網路多媒體教室資源庫等專用教室和專用裝置的管理制度、資訊化教學教研製度、資訊化校本研修等制度。

  4.以評促學

  加大考核評比,完善激勵機制。結合崗位大練兵,開展優秀教學設計評選、資訊科技融合課展示等評比考核活動,推動優秀實踐成果展示交流,透過評價和激勵的雙向措施鼓勵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主動運用資料分析技術進行學情分析、課後檢測;運用現代資訊科技手段最佳化課堂教學;評比考核中獲一等獎教師直接認定為校骨幹教師,並在評優評先上予以傾斜。

  教務處、教研室調整教師年度考核教學教研工作評價方案。進一步調整《長樂一中教師年度考核教學教研工作評價方案》的內容,在教學設計、教學效果、集備教研、校本研修等評價指標的制定及權重設定上,增加資訊科技運用的內容,加大其權重,促進研修工作落到實處。

  學校資訊科技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6

  根據《教育部關於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寧夏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自治區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測評實施辦法》,結合我縣“網際網路+教育”達標縣建設與發展需求,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總體目標

  到2022年構建以校為本、基於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資訊素養髮展新機制,透過實施能力提升工程2.0,帶動全縣中小學(含幼兒園、特殊教育學校、中等職業學校)開展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培訓,基本實現“三提升一全面”的總體發展目標:校長資訊化領導力、培訓團隊資訊化指導能力、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顯著提升,全面促進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

  二、測評標準

  參照《自治區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測評實施辦法》和教育部《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發展測評規範》執行。

  三、主要任務

  (一)加強資訊化管理團隊建設,提升資訊化領導力。

  一是教育局建立局長牽頭的縣級資訊化管理團隊,組建由資訊化專家(外聘)、教研員、名校長、名師等8-10人構成的資訊化管理團隊。二是各學校建立校長牽頭的學校資訊化管理團隊,由校領導擔任學校資訊長(CIO),組建由校長領銜、主管教學副校長、教學主任、教科室主任、資訊中心主任等相關管理人員、教研或學科組長、資訊科技教師等5-8人構成的學校資訊化管理團隊(各鄉鎮小學以中心學校為單位組建)。三是透過短期集中、網路研修等混合式培訓和跟蹤指導,提升資訊化管理團隊的息化發展規劃、教師研修計劃的制訂與落實能力,提升校長組織和指導教師實施資訊化課堂應用的能力。

  (二)加強資訊化培訓團隊建設,提升資訊科技應用指導力。建立縣教育局、學校兩級資訊化應用指導團隊,選拔資訊化專家、教研員和學科教師,按照縣級8-10人、學校5-8人的標準組建資訊化培訓專家團隊,逐級研製培訓團隊的建設標準、管理辦法與動態考評機制。採取短期集中、網路研修、“做中學”相結合的形式,提升培訓團隊的頂層設計、方案研製、送培送教、指導校本研修、指導技術變革課堂、實施應用測評等能力。

  (三)實施全員教師培訓,提升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透過“國培計劃”支援,三年內完成對全縣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培訓。組織每名教師完成至少50學時的研修學時任務(其中線上研修25學時,線下實踐應用25學時),提升全體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

  線上研修:根據能力提升工程2.0要求,開展全員教師網路研修。

  線下實踐應用:構建縣教育局、學校、培訓團隊、教師“四位一體”的資訊科技應用共同體,以問題解決(任務驅動)為主線,進行線上線下一體化設計,確定研修主題,以成果為導向,實施“線上研修+線下實踐+跟進指導與研究”學用研一體化的能力提升新方式,實現邊學習邊應用邊研究;縣教育局可設立資訊科技應用專項課題,組織教師團隊申報,在培訓團隊的指導下,開展應用研究,以研促學、促用,形成本地應用案例和典型經驗以及可複製可推廣的成果;學校組織實施教師線下實踐應用和校本教研。

  (四)開展對口幫扶,推進鄉村學校培訓模式改革。縣教育局根據鄉村學校實際需求,多層次、多學科、多方式開展名師網路課堂和遠端協同教研相結合的“雙師教學”培訓模式改革,加強鄉村教師資訊化培訓精準幫扶工作。鼓勵城鄉之間、資訊科技示範校與鄉村學校之間的校際合作,發揮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創新示範校的引領作用。一是透過“1+N”線上互動課堂開展同步課堂、名師課堂、專遞課堂、名校網路課堂等教師協同教研共同體;二是透過“結對子”、“課程社群”、“名師工作室”、“伴隨式培訓”等模式,促進城鄉教師、優質校與薄弱校之間的交流互動,提升鄉村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

  (五)堅持成果導向,組織實施全員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測評。一是依據教育部《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發展測評規範》《自治區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測評實施辦法》,組建測評專家團隊,利用寧夏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管理平臺(學分管理平臺),透過線上線下、普查與抽查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教師成果導向的應用能力測評,完成全員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測評任務。二是加強教師網路學習空間、課程資源建設和應用,開展教學技能比賽、應用成果徵集等活動,遴選優質教學案例,不斷豐富課程資源。

  四、實施程序

  第一階段(20xx年):頂層設計,試點先行。一是縣教育局完成工作方案、測評辦法、相關制度等規劃工作,召開“同心縣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啟動會;二是各學校在縣級啟動會後完成工作方案、測評辦法、相關制度等規劃工作,在校內開展校級啟動會;三是組織縣教育局、學校兩級資訊化培訓專家團隊對各校開展線上線下應用指導、研究、總結提升等工作,形成一批典型經驗、應用模式與案例。

  第二階段(20xx年):示範引領,全面推進。一是實施第一批縣級應用能力提升任務。二是剩餘學校可依據自身實際繼續開展校級能力提升工作。三是組織“工程”相關資源成果的申報與評選活動。四是組織測評團隊完成本批次學校全員教師測評工作,年度內完成全縣約60%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任務。

  第三階段(2022年):成果導向,總結提升。一是剩餘學校全部進入能力提升工程實施中,開展全員培訓和所有教師測評達標,20xx年測評不合格的教師繼續測評,直到合格,全面完成兜底測評工作,完成能力提升工程2.0總體工作任務,基本實現既定目標。二是召開全縣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總結表彰大會,全面總結能力提升工程的成效與經驗,促進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

  五、管理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一是縣教育局建立健全縣級專家團隊,依據教育部能力提升工程2.0的目標和任務,統籌全縣專案規劃、過程質量監控、專案評估、應用測評、資源建設、制度建設等,指導做好縣級專案提升實施工作;教育局局長是能力提升工程2.0組織管理的第一責任人。二是學校建立由校長牽頭的學校資訊化管理團隊,結合本校實際、從教育教學、管理等真實問題出發,科學制定學校資訊化教學發展規劃、年度工作計劃和教師研修計劃,建立健全有利於教師應用資訊科技的各項制度,做好校本應用考核測評工作。

  (二)落實經費保障。採取“教育廳+教育局+學校”三位一體的專項經費支援模式,開展“能力提升工程2.0”專項培訓、資源開發、能力測評、研究跟進與成果推廣等工作。

  (三)加強制度保障。縣教育局將各校開展能力提升工程2.0的情況納入教育督導評價體系。將教師參與專案情況與教師職稱評聘掛鉤,將能力提升工程2.0學時納入教師繼續教育學時;遴選優秀成果,納入優質課專案評選範圍,充分調動教師參訓的積極性。各學校要圍繞廣大教師的實際需求和專案實施需要,制定和完善相關激勵機制和制度保障,確保能力提升工程2.0有效實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