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訊化發展規劃方案(通用6篇)

教師資訊化發展規劃方案(通用6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紮實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內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檔案頭”形式下發。方案應該怎麼制定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資訊化發展規劃方案(通用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師資訊化發展規劃方案1

  一、實施目標

  以大連市中小學教育資訊化環境建設為契機,充分發揮全市教育資源庫和中小學資訊化環境設施的作用,創設良好的教育資訊化校園環境。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我校將以資訊科技的運用促進教育資源的建設和使用;以資訊科技的運用促進教與學的轉變、加強課程整合實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和教師資訊素養;以資訊科技的運用促進教育管理的現代化,從而整體提升學校管理水平,進而推進學校向現代化教育的轉變,建立新型的現代化學校。

  二、實施保障

  1、各級政府在裝置的配備和技術指導方面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2、以大連市中小學資訊化環境建設的精神為指導,以各級政府的支撐為動力,學校建立、健全各項資訊化制度,保障實驗方案的順利實施。

  三、學校現狀特點分析

  學校基本情況簡介:學校現有學生數527人,班級數15個,教師數36人。學生來源為本學區、外區和外來民工子女。其中以本學區學生的比例居多。由於學校外區和外來民工子女家長自身的文化層次較弱,大專以上學歷的只佔到10%左右。家庭電腦的擁有率和上網率都偏低,不過隨著資訊化程序的推進,和學校教育資訊化應用實驗的實施,家長的資訊化意識也會隨著學校實驗的進行而提高。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我校長期以來,堅持德育為先,關注教育均衡發展,以人為本,注重學生的自主發展。同時,校園辦公系統不夠齊全,需要繼續完善和開發。

  數字資源應用情況

  1、學校建有專題網頁。

  2、教師自制各類教育教學資源。

  3、部分學科購買了教學光碟資源。

  4、市、區等教育資訊資源庫。

  現有的資源少,對校外的資源的蒐集和使用少,教師之間教育資源的交流與共享較少,並且使用率較低。

  除了量的增加,更需要質的飛躍,資源的型別要擺脫單一化,向多樣性、實用性過渡,這樣才會改變和日常教育教學脫節,使用率低的窘境。

  四、主要任務

  1、創設符合千山路小學特色的教育資訊化德育環境,促進學生和諧發展,提升校園文化內涵。

  2、建設並完善學校應用平臺,建立相應的推廣應用機制。

  3、基於校本培訓,開展多元培訓,加速學生、教師資訊化應用能力的提高。

  4、開展資訊科技和課程整合實踐,提升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高教育教學效能。

  5、開展課題、專題研究,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教育資訊化應用成果。

  6、透過教研組特色網站的建立,為教師、學生提供、充實教育資訊資源。在實踐反思總結中推廣教育資訊化應用做法和經驗,由實驗點逐步鋪開。

  7、建立教師電子榮譽手冊,完善教師成長電子檔案,構建資訊科技支援下的評價體系。

  五、實施策略:

  立足學校,區域性推進,總結經驗,帶動全體。

  教師資訊化發展規劃方案2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面向全體學生,以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為宗旨,結合縣教育現代化的建立工作積極開展資訊化教學實踐,突出重點,整體推進,以資訊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打造大屯中學校數字化校園。

  二、總體目標:

  在推進學校教育資訊化的過程中,大力推進資訊科技的應用,逐步達到三個轉變,即:轉變學校管理方式、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努力構建學校教育資訊化平臺。

  三、具體工作落實:

  (一)硬體環境建設

  良好的硬體環境是學校資訊化工作的基礎,目前學校已有的硬體要用好、用足,同時,還準備添置多媒體裝置,做到平均每個班級都有一臺多媒體教學裝置,以滿足教師的需求。在課餘時間開放學校的微機室,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使用計算機,保證學生的上網時間。為進一步鼓勵教師在教學中使用計算機,每個辦公室擺放一臺電腦,供教師備課、教學使用。逐步購置部分正版軟體,推進學校的軟體正版化工作。

  (二)資源建設

  教學資源是教師教育、教學必不可少的內容,因此學校的教育資源建設是學校資訊化工作的重要一環,本學期將逐步完善學校的教學資源庫建設,鼓勵教師將好的教學資源上傳至校園網路資源庫,使學校內所有的教學資源得以共享。同時將學校現有的較優秀的教學課件上傳教育網,為推進區域內的資源庫建設發揮我們的一些作用。逐步按學科、年級購買教學資源軟體,不斷充實學校的教學資源庫。

  (三)網站建設

  學校網站是學校對外宣傳、師生交流的重要途徑。本學期加強學校的校園網路的網站維護。逐步實現學校的無紙化辦公。在網站建設的同時,將網站的內容新增、維護落實到人,保證校園網站資訊的更新速度及質量。

  (四)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資訊運用的主體,近期學校一要加強教師的資訊化理論和實踐的培訓,重點落實於學校網路的建設和應用。二要加強提高教師的計算機水平,進一步加強學校網路管理員和資訊科技專職教師的培訓,使學校的資訊化工作有序開展。為進一步達到教師計算機培訓的成果,鼓勵各教研組結合各自學科特色建立教師主頁,使網路成為師生之間、教師之間溝通的橋樑。

  (五)課題研究

  以學校課題為引領,積極開展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整合的研究,使計算機及網路的運用滲透到各科的教學之中,鼓勵教師參與整合課的研究,學校定期開展整合課的教學評比,並形成制度,常抓不懈,使學校的資訊化工作落到實處。

  (六)學生應用

  以學校的資訊科技課為抓手,平時進一步加強學生的資訊素養的培養,注重學生的網路道德的教育,能抵制不良的資訊,利用課題研究的方式提高學生收集、篩選、處理、應用資訊的能力。學校還將開展資訊科技與學生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活動,透過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資訊能力和資訊素養。

  四、措施保障:

  1、制度保障:進一步健全學校資訊科技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並有網管教師具體負責,確保學校資訊化工作有效開展。同時建立學校資訊化發展的評估制度,對於推動學校資訊化工作開展得好的教師予以獎勵。

  2、經費保障:學校加強資訊科技的軟硬體投入。

  3、資訊化環境保障:對學校網路裝置定期維護,確保暢通、建立網路管理制度,明確管理人員的職責和許可權。防止計算機病毒的危害。

  教師資訊化發展規劃方案3

  一、背景分析:

  未來社會要求學校教育學生學會學習,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目前很多發達國家教育領域都已相繼建成了覆蓋全國的以教育為服務內容的計算機網際網路絡。這種資訊化網路以先進的應用技術,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加快了學校之間資訊傳遞速度,為廣大教師學生以及管理人員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網路應用環境,有效地促進了資訊交流、資源共享、科學計算和科研合作,成為這些國家最重要的教育基礎設施,推動了本國教育事業和科學研究的迅速發展。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資訊化是培養幾代新人的長遠大計,也是六小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

  透過對教師的調查,我們發現六小教育資訊化工作目前存在認識上的問題是:

  1.大部分教師雖已認識到教育資訊化建設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希望以此為突破口,快速提高教學業績,但對如何建設和發展,認識比較模糊。

  2.對現代教育技術理論缺乏深入瞭解,對教育媒體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還沒有確立發揮各種教育媒體作用的觀念。對教育媒體如何跟課堂教學和教室環境設計三者相適應的研究相當膚淺。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是: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理論指導。

  2.適用於校園輔助教育的軟體資源太少,軟體建設思路不明,課件製作問題上認識有偏差,受上級各種評比活動的導向影響較大。

  3.骨幹學科帶頭人對資訊科技指導和組織作用沒有充分發揮,缺乏相應的教科研活動帶動應用的開展。

  4.學校資訊化工作的評估、教學管理及激勵機制等方面的相應配套政策沒跟上。

  二、發展目標:

  第一,繼續全面推廣應用視聽傳播技術,積極探索研究網路資訊科技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並將計算機網路技術引入教學、科研、管理和學習等各個領域。

  第二,在推廣應用物質技術的同時,推廣應用教育資訊科技理論和方法。

  第三,加快資訊化師資隊伍的建設,促進資訊科技教育與學科教學的整合。

  第四,建立教育教學資訊管理、教育教學資源庫,實現學校資源共享。

  三、實施策略:

  在組織、技術層面上,實施策略要點如下:

  1.教學結構策略設計

  教學結構設計模型框圖

  教師在整個教學結構中必須掌握教學開發系統設計即6個教學策略過程的設計。

  (1)教學準備策略,

  (2)教學組織策略,

  (3)教學指導策略,

  (4)教學管理策略,

  (5)教學資源開發策略,

  (6)教學評價策略;要求把課堂教學、小組教學、活動教學、個別化教學等方式密切結合起來,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對這6個策略進行設計。

  2.教育教學資源建設

  教育資源中心的建設要考慮人力資源的合理安排,根據教學和個性化學習的需要,蒐集和整理學習資源,可以從光碟和網路上搜集或下載資源,創造出功能齊全,適合師生學習和使用簡便易行的多媒體網路創作編輯系統。

  3、教育資訊科技應用

  (1)追求資訊化教育的過程:

  透過多媒體技術將教學內容結構化、動態化、形象化表示;利用網路,Internet使全世界的教育資源連成一個資訊海洋,供廣大師生共享;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構建的智慧導師系統能夠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需求進行教學和提供幫助,實現個性化教學;利用虛擬化教育環境開展自主的合作伙伴方式學習;利用電子文件支援實現面向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

  (2)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

  從被動的知識容器和知識受體轉變為知識的主宰,成為教學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和知識的積極建構者。教師由原來處於中心地位的傳遞知識的權威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開發者和合作夥伴,更多關注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研究、評價。不是隻為教師提供了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手段,而是為師生提供了一個共同活動的環境,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創造性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獲得良好的條件。

  (3)注重應用的創新與突破:

  教師要以全新的觀念和理論去重新審視和指導教育教學活動的各個領域和環節。克服以傳統的教育思想來應用資訊科技,追求教學電子化,資源數字化。今後應用的重點要從傳統的課堂上的教學輔助課件製作,逐步轉移到在各學科的學習中應用資訊科技,在教學設計、傳遞教學的途徑、虛擬現實、整合技術等方面運用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4)組織新一輪的全員培訓:

  隨著網路的健全,管理平臺、軟體開發應用平臺的成熟,對交流課件、教學資源積累的需求量上升,對教師的要求又提高了一個層次。學校要配合、組織好更高層次的師資培訓工作,重點是如何運用網路組織教學。

  (5)開展新型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學習研究:

  今後要安排一批骨幹教師先參加有關的學習和培訓,以研究的態度去了解、借鑑一些新的理念,調整思路、掌握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的內涵,更好發揮對教改的組織指導作用。

  (6)加強各學科的資訊科技教育,開展教科研工作:

  加快校本教研課題的立項,並就已立項的科研專題進行教研。引導廣大師生在各學科中廣泛應用資訊科技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建設具有學習管理化的網路平臺

  (1)與INTERNET網連線;實現國內外計算機系統的互連,為國際間的資訊交流和科研合作,為學校快速獲得最新教學成果及技術合作的資訊創造良好的通道。

  (2)務求實用、經濟、高速、可靠、安全,為教師、學生提供一個先進的計算機網路環境,並將計算機引入教學、科研、管理和學習等各個領域。

  (3)在財力可及的情況下建立遠端教育系統。

  四、組織領導與管理:

  (一)教育資訊化管理與領導:

  1.學校建立以校長為首的教育資訊化領導小組,由各相關負責人組成。

  2.教育資訊化領導小組的職責為制定發展規劃、計劃、籌措經費,制定有關政策、措施、協調各部門共同工作,檢查、評估、督促教育資訊化工作的開展。

  3.成立學校教育

  資訊化技術教研組,指導學校教育技術工作。

  (二)教育資訊科技應用管理:

  1加強網路管理,加強師生網路德育教育,同時建立必需要的管理制度。

  2.課堂教育資訊科技應用率,採用課時覆蓋率納入教師的課堂教學評估管理。

  3.三支隊伍建設管理:

  ①學校分管教育技術工作的負責人,是學校教育技術工作的領導者和決策者,也是學校教師開展教育技術工作的支持者;

  ②學校網路管理員,是學校教育技術工作最直接的承擔者,是教師和管理層之間的中介;

  ③學校骨幹教師,是學校教育技術學科帶頭人,是教育技術課題研究、專題研討的骨幹力量。

  五、教育資訊化建設專案評價指標:

  評價是工作反饋調整的重要工具與手段之一,透過自評、互評和機構認定,可以及時調節我們的工作,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益。評價的內容有:

  1.教學環境設計評價。

  2.資源建設評價。

  3.教師資訊科技水平評價。

  4.工作落實評價。

  5.教育資訊化績效評價。

  教師資訊化發展規劃方案4

  教師的職業物件是人,教師的`職業是複雜的腦力勞動,具有極大的創造性、靈活性、鮮明的示範性,具有長期和長遠的教育效果。根據教師的這一特點,在職業發展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人的職業特點制定職業發展規劃。

  一,教師專業發展的有利因素

  1.當今“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呼喚教師的自我發展意識,這要求教師首先是全面發展和完善人格的,應該努力成為自覺創造自己職業生活的主體。教師的自我發展需求和意識是自我專業發展的內在主觀動力,使教師在專業發展中的積極作用發揮巨大作用,使終身教育思想的實踐成為可能,促進自我專業發展能力的形成,成為促進專業發展的新因素。

  2.提高全民族素質就是建立人力資源。提高全民族素質是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基礎。這項任務在很大程度上落在農村教育身上。因為掃除青壯年文盲和提高義務教育水平主要在農村。長期以來,城鄉二元結構導致的農村教育落後需要我們在今天改變。老師的任務更重要,更辛苦,更光榮。由此看來,教師肩負的歷史使命也為自身的專業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3.第一,注重創新。改革現有的教師教育課程,將課程體系從單一學科發展成為完整、全面、系統的課程結構。讓音樂教育達到美育的效果,而不僅僅是學彈學唱。第二,注重實用性。加強實踐課程與教育實踐的聯絡,突出現代教育技術的培養。教育實踐是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環節。因此,迫切需要改革傳統的教育實踐,賦予實踐新的內涵

  二、教師專業發展中的不利因素

  1.教師專業技能發展不足。

  教師需要有不斷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不斷學習,終身學習,不斷創新。在工作中善於不斷反思和學習,成為一名研究型、自我發展的教師。教師應該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豐富和更新自己。在某種程度上,學生的全面發展取決於教師文化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開展《教師專業化發展策略》培訓對教師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2.教師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不足。

  教育專業是指教育學科的專業素質,是教師教育的體現,是教師工作的特殊性,是本專業對從業人員有別於其他專業的特殊要求。教師的專業發展要求教育機構從只注重專業知識的培養轉變為專業態度、專業技能、專業價值和專業精神的綜合培養。教育的發展在於改革,教育的改革在於創新,教育的創新在於學習。教師的發展在於專業技能的不斷髮展。創新型教師在適應社會發展方面尤為重要。現代教育不是簡單的傳授知識,而是培養學生的能力。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要求教師具備深厚的專業知識。因此,掌握現代教學方法也是促進教師轉型的重要策略。

  3.教師專業技能滲透不足

  教師發展的有利因素為教師專業發展創造了巨大的發展空間。教師要從自身特點出發,審時度勢,明確發展方向,確定發展目標,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創造良好的發展空間和條件。結合教師發展的有利因素,應確定以下發展規劃:

  1、強化自身學習。

  教師的發展應適應社會的發展,真正做到與時俱進。教師的發展依賴於自身知識水平的不斷提高才能適應複雜的腦力勞動。教學生“半桶水”,自身必須有“一桶水 ”。教師可以透過各種學習方式,不斷提高研修水平。

  2、明確責任,提高認識。

  教師的職業發展是促進全民族素質的不斷提高,人力資源的不斷髮展必須依靠教育的發展與提高,站在這一歷史發展的基礎上,教師要明確自身所肩負的使命,提高認識,明確責任。

  3、強化職業道德修養。

  教師職業道德的素質的不斷提高,與全社會尊師重教是有機聯絡在一起的。教師職業道的關鍵是愛崗敬業,愛生是體現教師職業道德的重要環節。教師愛生的主要內容,是傳授知識,教會學生做人。為此,教師應盡最大能力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掌握先進的教育理念,不斷更新教育觀念,適應社會發展需要,不斷進步,做合格人民教師。

  教師資訊化發展規劃方案5

  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我縣關於“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實施,打造數字化學校,以資訊化促進我校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推進我校教育的現代化程序,努力實現我校辦學質量的跨越式發展。根據我校實際,特制定《富裕縣二道灣鎮中心學校資訊化發展規劃》。

  一、總體目標

  透過校園網的設施建設和教育應用功能的開發,構建一個集教學、辦公為一體的數字化教育環境,最終實現學校教育過程的全面資訊化。

  二、具體任務與推進計劃

  (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資訊化裝備水平

  1.計算機教室建設:2024年前,完成計算機教室升級建設任務。

  2.教師辦公室配備電腦,辦公室師機比達到5:2,接入1000mb光纖上網,實現教學與辦公的高速。學生微機室也達到1000mb光纖。

  3.2022年前實現班班通裝置更新迭代。

  4.2021年新建一個多媒體錄播教室。

  5.軟體建設相配套

  (1)基礎建設資訊化:科學設計、合理佈局我校資訊化教育環境,建設一個功能比較完善的含網路通訊系統、資訊服務系統、教育管理系統為一體的資訊化通用校園教育平臺。

  (2)資源建設數字化:

  ①充分發揮“齊齊哈爾教育資訊公共服務”平臺功能和齊齊哈爾網路學習空間平臺,逐步將教師備課、課堂教學、反饋練習、課後輔導,線上考試等教學環節連線進來,形成大容量、開放式學習環境。

  ②最佳化組合學校現有教育資源,授課教師把自己的現有相關教育教學資源分享到”個人網路空間”,方便共享。除此以外,資訊化管理團隊帶動各學科教師開發課程資源,包括校本課程,利用多媒體資訊科技手段,錄製示範課、微影片、製作PPT等,為師生提供多種類,多形式、多規格和多層次的教育教學服務。

  (3)依託“齊齊哈爾教育資訊公共服務”平臺,做好家校聯絡溝通,加強對學生的監管,逐步實現教學的有效延續。

  (二)加強資源整合建設,提高應用教學質量

  1.加快校本資源庫建設。加快學校教育教學資源開發,建立具有校本特色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庫。一是大力開展優秀教學案例、設計、課件的評選交流活動,不斷充實校本資源庫;二是利用相關教育資訊網共享便利,不斷充實校本資源庫;三是加大投入,購置優質教育資源,不斷充實豐富校本資源庫。

  2.加強校本研修整合應用

  開展學科課程與資訊科技融合的研究。靈活運用多媒體和網路資源進行學科課堂教學,探索學生掌握知識、提高技能、擴充套件思維,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方法與途徑。

  教師資訊化發展規劃方案6

  一、思想政治

  始終如一地熱愛祖國,擁護黨的領導,熱愛本職工作,關心國家大事,堅持政治學習,記錄政治筆記,提高覺悟和意識。注重個人道德修養,為人師表,嚴於律己,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加強團結,與同事相處融洽,合作愉快,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組成一個團結協作的大家庭。

  二、個人業務

  作為一名教師,除了要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還需要具備較高水平的業務技能。本學年我將注重開拓視野,訂閱專業雜誌,瀏覽教學網頁,隨時記下可借鑑的教學經驗、優秀案例等材料,以備參考。不斷為自我充電,每一天安排必須的時光紮實提高基本功,努力使自我成為能隨時供給學生一杯水的自來水。

  三、後進生轉化方面:

  1、培養後進生的自信心。只有樹立起後進生的自信心,我們的轉化工作才找到了起點。要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後進生。

  2、對後進生多寬容,少責備。要做到“三心”:誠心、愛心、耐心。

  3、老師的輔導要及時,當然家庭的配合是轉化後進生的外部條件。父母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影響是很明顯的,也是極為重要的。教師可透過家長學校、家長會議、家訪等多種形式與家長相互交流,溝通訊息。

  4、在考勤制度上要嚴格遵守,特別是嚴格落實學校的規章制度和中小學教師行為規範,嚴格自我的行動,有事要請假,做學校教師的表率,做學生的表率。嚴格遵守各項針對教師的法律法規,嚴格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和義務教育法的有關檔案規定,爭取做到行動有法可依。

  5、關心和愛護學生,小學生在家長心目中是未來的期望,在我們的教育培養中是祖國的未來和希冀。加強師德建設和修養的提高,爭取讓師德水平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四、自我分析:

  1、個人優勢分析:

  (1)熱愛教育工作,對學生有一顆愛心,多年的教育教學工作,積累了較豐富的教育教學管理經驗,能關注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

  (2)有較高的語文教學素養,較紮實的語文教學基本功,語文教學中教學理念日益更新。

  (3)已初步養成在實踐中思考的習慣,有必須的反思潛力。

  (4)工作認真踏實,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歷,從而使我的課堂教學潛力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2、提升個人修養,做有品位的教師。培養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及職業道德修養,用自我的人格魅力,深厚的人文素養,廣博的知識積澱,真摯的博愛以及對學生高瞻遠矚的職責感影響教育學生,使之構成高尚的品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3、做一名業務上、教學上都過硬的教師。"為了適應明天的需要,我們這天就就應儲備能量,增長潛力。"養成善於學習、樂於學習、主動學習的習慣,為自我營造一個學習的心境,認真學習學科專業知識及系統的教育理論知識,廣泛閱讀教育教學的報刊、雜誌及專著,提升對新課改理念的認識。使自我具有綜合的科學文化素質,掌握多層交、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我能科學、系統的駕馭教學資料成為一個具有多元化知識結構的人。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教—學—研"一體化,理會生活化、情境化課堂教學的精髓。工作中要善於積累,勤于思考,做到教學中既有理論依據,又有實踐創新,提高自我的科研潛力,使自我的教育教學水平再上一個等級,爭取機會參加區級、市級優質課評比。

  4、做一名簡單快樂的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向身邊優秀的老師學習管理經驗,學習掌握教師工作必備的專業知識及工作藝術,掌握兒童心理學及生理學等系統的科學知識,提高自我的管理潛力。把對學生的做人教育放在首位,樹立為學生的一生負責的理念,培養人,塑造人,構成自我獨有的工作風格。

  5、作一名"善於反思,勤於積累"的老師。對自我的教學活動進行反思,及時積累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成功與失敗,總結經驗、教訓。

  每一天要做的事:

  1、讀書一個小時,寫一篇讀書筆記,寫一篇日記,每一天都要瀏覽網面一次,給有興趣的課題回帖。

  2、日常工作,備課,上課,批改作業。

  3、加強基本功訓練,根據自我的特長,把毛筆字作為主要練習的資料。

  每週要做的事:

  1、寫一篇讀書筆記,要有必須的思想內涵。發部落格上

  2、寫一篇深刻的反思教學反思

  3、和個別學生進行一次交談

  4、建立自我的部落格,以網路為平臺,傾聽各種聲音,和同行交流。

  每月要做的事:

  1、至少看完一本書,並養成做好筆記的習慣;

  2、寫一篇文章發給發展中心;

  每期要做的事:

  1、不斷總結,積累經驗;

  2、寫2篇以上較高質量的教育教學隨筆;

  3、建好自我的文字檔案和電子檔案。

  每年要做的事:

  1、至少寫一篇教科研論文

  2、寫教學案例、隨筆。要有頭有尾、善始善終。

  3、在電腦上發新聞稿件,不少於10篇。

  五、兩年發展規劃:

  “多做”、“多想”、“多聽”,在未來的二年時光中,不斷改善自我的課堂教學;改善自身的壞習慣,將自我改變成一名主動學習者,使自我成為學生心目中具有親和力、簡單、快樂的老師,並逐步將自我打造成吃苦耐勞型的教師,使自我的課堂成為詩意的課堂,是學生嚮往的精神家園,滿足學生成長和走上社會的實際需要。

  (1)提升個人修養,做有品位的教師。用人格魅力和深厚的人文素養,廣播的知識積澱影響學生,實質性成高尚的品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多做”、“多想”、“多聽”。

  (2)做一名業務上、教學上都過硬的教師,養成善於學習、樂於學習、主動學習的學習習慣,為自我打造一個具有多元化知識結構的人。善於思考,使自我的教育教學水平再上一個臺階,爭取機會參加區、市級優質課評比。

  (3)做一名簡單、快樂的受歡迎的老師,向優秀班主任學經驗,使自我具有必須的管理班級的潛力,做到時時處處以班主任的標準嚴格要求自我。

  (4)做一名“善於反思、勤於積累”的老師,對自我的教學工作的失敗與成功注意積累,對自我的教學活動進行反思。

  在今後的教學生活中,我會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我,不斷提高充實自我,踏實勤懇的走好每一步!爭取在收穫的季節,有著屬於自我的豐碩成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