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2022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常常需要提前進行細緻的方案准備工作,方案是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方案應該怎麼制定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校本課程實施方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校本課程實施方案1

  一、跳繩簡介

  跳繩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一項體育活動。據記載,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有跳繩活動,那時稱跳繩為“透索”或“跳白索”。可見,跳繩作為我國的一項民間傳統體育活動,已有悠久的歷史。

  隨著跳繩活動的廣泛開展,跳繩技術也得到了提高。如有人一分鐘能跳二百七十多次(個),有人能做五搖跳(起跳一次,搖繩五迴環)。目前世界上有許多國家開展跳繩活動,日本也把跳繩列為小學體育課教材。日本有個跳繩能手叫鈴木勝己,七歲開始練習跳繩,堅持跳繩四十多年,能跳一百六十多種花樣,能一氣跳六小時十五分鐘,還能完成五搖跳,經常到國外去表演。

  跳繩運動在各項民俗體育運動中是最普遍的專案,一人一繩、多人一繩、多人多繩均可開展,其動作可簡可難,變化多樣,趣味無窮。更不受年齡、性別、場地的限制,人人可行,校校可做,家家可玩。這項運動特別適合於人多場地小的中小學校開展,其普及性、可行性、健身性都很強。

  二、跳繩的功能

  跳繩是基本運動的教學內容之一,它是以四肢肌肉活動為主的全身運動專案,具有很好的鍛鍊價值。跳繩動作矯健、優美,富有節奏和韻律。易於學習教材簡便,不受場地、季節限制,也不受年齡限制。跳繩種類很多,有跳短繩、跳長繩;有單人跳、雙人跳、多人跳、花樣跳、有單搖跳、多搖跳;有一般性跳繩鍛鍊,也有跳繩比賽,等等。由於跳繩的鍛鍊效果好,也是廣大兒童喜愛的活動,所以跳繩已列為小學體育課教學內容。

  經常參加跳繩活動能夠增強上下肢肌肉、關節、韌帶的力量,促進兒童骨骼的生長;增強內臟器官的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神經系統得到很好的訓練,提高身體的靈敏、協調性和快速反應能力;培養意志力和節奏感等。有句順口溜比較簡練地概括了跳繩活動的功能:“搖繩練腿勁;快搖練速度,多跳練耐力;反應慢的長繩上不去,不靈活的根絆腿。”就是說,透過跳繩可以發展身體的靈敏性、協調性、彈跳力,以及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質,使身體得到全面鍛鍊。

  三、跳繩的要求及注意事項

  跳繩運動是一種極安全的運動,絕少有運動傷害的發生,即使跳躍失敗或停頓,也不會有墜落、跌倒、衝突或被用具所傷的危險。況且跳繩者又能隨自己的身體狀況、體力及方法來自由調節跳繩的速度及次數,因此同學們可以放心的來練習。以下幾點是同學練習跳繩時的要求和應注意的事項:

  1擇適當的場地

  2穿著適當的服裝

  3充分做好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

  4要有正確的跳繩方法

  ①跳繩方法是用前腳掌起跳和落地,切記不可用全腳或腳跟落地,以免腦部受到震動,當躍起在空中時,不要極度彎曲身體,而應成為自然彎曲的姿勢。

  ②握繩的方法是兩手分別握住繩兩端的把手,通常情況下以一腳踩住繩子中間,兩臂屈肘將小臂抬平,繩子被拉直即為適合的長度。

  ③搖繩的方法是向前搖時,大臂靠近身體兩側,肘稍外展,上臂近似水平,用手腕方力作外展內旋運動,使兩手在體側做畫圓動作,每搖動一次,繩子從地經過身後向上向下,迴旋一週,繩子轉動的速度和手繩的速度成正比,搖動越快,則繩子迴旋越快。

  ④停繩的方法是向前搖時,一腳伸出,前腳掌離地,腳跟著地使繩停在腳掌下;向後搖時,則一腳伸出,後腳跟離地,前腳掌著地,使繩停在腳底。

  5要循序漸進練習

  6活動時間

  7嚴防事故

  以下是幾種因跳繩引起的常見事故:

  1相互間拿著跳繩追逐打鬧,用繩子當“鞭子”抽打同學。

  2將繩子掛在器械當吊繩,做“千秋”蕩,易出事故。

  3從高處將繩子甩下擊打同學的頭,有時一不小心,也會造成自己受傷。

  以上種種,應加強教育防範,杜絕事故。

  四、跳繩的方法

  1、怎樣學跳繩

  跳繩是簡便易行的一項運動,尤其適合於冬天。跳繩不但能夠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能力,增大肺活量,促進幼兒生長髮育,還能夠健腦。

  透過觀察發現幼兒跳繩時,不是繩到了腳邊還沒起跳,就是繩還沒到腳邊就先起跳了。這是因為幼兒沒有掌握跳繩時的節奏。因為跳繩不但需要身體各部位動作的協調配合,還需要良好的節奏感。因此,需要分步訓練。

  第一步,徒手聽節奏跳。先讓幼兒一邊拍手一邊跳,然後讓幼兒隨著節奏跳。

  第二步,按節奏模仿跳繩動作。幼兒仍空著雙手,按照在第一步訓練中已熟悉的節奏,雙臂和雙腳模仿跳繩的動作。

  第三步,單手拿繩(握住跳繩的兩頭),按正常的節奏模仿跳繩動作。左、右手交替拿繩,要求繩落地時雙腳跳動。

  第四步,雙手拿繩實際練習。

  以上四步訓練,分解了幼兒學跳繩的難度,強化了跳繩時的節奏感,幼兒學習跳繩就容易多了。

  2、跳繩的課堂練習

  應用跳繩進行校本教學,不僅能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豐富教學手段,而且能發展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跳繩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團結協作的能力,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能充實課堂教學內容。

  原地練習法

  (1)單人跳繩練習:在籃球場上。將全班學生分成兩組面對面站立,距離4—5m,每人左右之間相距2—3m。兩手分別執繩的兩段,持繩於身後,進行正、反單、雙足跳或單、雙足交替跳;正反夾花跳;單、雙足雙飛跳;蹲著跳(將繩對摺單手執繩的一端,蹲下單手貼地搖繩跳)等。

  (2)兩人同跳一根繩練習:一人搖繩兩人同跳(沒搖繩的人站在搖繩同學的前面或後面);兩人同搖同跳,(兩人同站一排,各執繩的一端,同搖齊跳);兩人同搖一人跳,(跳繩人外側手執繩的一端,沒跳者執繩的另一端,同時搖繩)。

  (3)夾物跳練習:雙踝夾物跳;雙膝夾物跳;雙腋夾物跳;雙踝、雙膝、雙腋同時夾物跳。要求:跳繩過程中要控制所夾物體不掉地。

  (4)自我展示跳繩練習:將學生分成幾組,依次進行,每組6—8人,讓學生自擇或自創跳繩方法進行表演。要求: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互相交流技藝。

  (5)牽繩練習:兩人一組,自由組合,繩子從腰間繞過,兩人分別各執繩子一端,透過牽、放繩子來較量,看誰腳下穩或移動來決定勝負。要求:要學會用巧勁來取勝。

  拔河練習:將全班分成若干組,4—6人一組,學生自行組織,將同組內的幾根跳繩並在一起,成一根拔河用繩,進行拔河比賽。要求:(1)每組學生自定裁判;(2)按規則進行,採用三局兩勝制。

  投擲練習:在場地上畫一條起拋線。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6—8人進行投擲跳繩比賽,看誰投得遠,每位學生將自己的跳繩織成團或其它形狀,只要自己認為它便於拋擲就行。要求:(1)拋擲方法不限;(2)不得跨越起拋線。

  跑的練習

  (1)你追我逃:在籃球場上進行。將學生分成4大組,分別站在4塊籃球場上,每組再分2小組進行:一組跳繩逃跑,另一組跳繩追,被追住的同學站到場外,直至最後一位同學被追住為止,然後,兩小組角色互換再進行練習。要求:A、逃得同學不能出界;B、追的同學不能停繩追,用手拍擊逃跑人的身體。

  (2)跳繩往返接力跑:距離10—15m,將全班分成人數相等的幾組,成縱隊站立,每組只用一根繩,比賽開始後,每組的第一位同學跳繩向前跑出,繞過終點標誌物返回,將手中的繩交給第二位同學,第二位同學重複第一位同學的動作,然後第三、第四、第五……,依次進行,看哪一組最先跑完。要求:用手交接繩,不得拋繩。

  (3)跳繩迎面接力跑:距離15—20m分別畫兩條平行線,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4組,面對面縱隊站立,每組用一根繩,準備好後教師發令,每組第一位同學跳繩跑向對面同伴,將繩交給同伴進行,看哪組最先完成判定勝負。要求:A、必須跳繩跑進;B、接繩之前不得跨越起跑線。

  (4)三人兩足跑:距離20—30m,分別畫兩條平行線,將學生分成多組,站於起跑線後,各組學生兩個、兩個一組,可自由組合,用跳繩將自己的一隻腳和同伴的一隻腳綁在一起,準備好後教師發令,各組學生快速走或跑向終點。要求:配合協調,步調一致。

  (5)蜈蚣賽跑:距離100m,分別畫兩條平行線,在田徑場上進行。將學生分成4組,每組10—12人,成縱隊站於起跑線後,每組用各自連線好的兩條長繩:一條用來繫住各人的左腳踝關節;另一條繫住各人的右腳踝關節,每人前後相距一臂距離,後面的人雙手搭在前面的人肩上,準備好後教師發令,各組學生快速走向終點線,以各組的最後一人先過終點線為勝。要求:(1)各組之間相距1—1.5m,注意安全;(2)協調一致,走成直線。

  跳長繩練習:在籃球場上進行練習。將學生分成2—4組,每組將短繩接成長繩,進行集體跳長繩練習。要求:(1)學生可自行編制與選擇跳長繩的花式;(2)多人花樣跳時要注意安全。 跳繩運動不但能跳出健康的身體,而且還能促進神經系統的發展,提高智力,發展思維……;而此項活動對器材和場地要求較低,易組織,易普及,易被學生們接受。

2022校本課程實施方案2

  校本課程是學校自主開發的一門課程,是相對於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而言的。實施校本課程將對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發現和培養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為更好地貫徹《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特制定此方案。

  一、課程目標

  1、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學生個性特長。

  2、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

  4、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精神,學習和掌握科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能力,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

  二、基本理念

  1、學生是校本課程的主體。一方面學生是課程開發的依據;另一方面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課程實施中創造課程。

  2、“生活世界”是校本課程內容的範圍。

  3、課程是學生透過反思性、創生性實踐而建構人生意義的活動,校本課程為學生提供反思和創造的環境、物件。

  4、校本課程的學習活動方式以理解、體驗、反思、探究和創造為本,旨在改變學生的單一學習方式。

  5、教師和學生不是校本課程的簡單執行者,而是校本課程的創生者。

  三、教學原則

  校本課程與其他必修課程一樣,都是由學生全員參加的學校教育活動,在遵循一般教學原則的同時,還必須考慮到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在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原則:

  1、自主性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教師講授、指導少而精,儘可能讓學生多練、多動,多給學生以儘可能多的時間與想象、創造空間。

  2、自願性原則。學生在“自選”科目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意願,報名後按各自選擇編組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應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靈活地做出內容形式上的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在目標的多元化、內容的寬泛性、即時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可變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

  四、教學形式

  作為一門以學生實踐為主的課程,校本課程的教學方式要打破課堂教學固有的模式,教師要儘可能給學生更大的自主活動餘地以及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機會。在教學上擬採用以下形式:

  1、個體式。如書法、計算機、學生閱讀、棋類等。

  2、集體活動式。如班團隊活動、社會實踐、體育競賽、藝體節、科技創新大賽等。

  3、團隊式。如合唱、舞蹈、球類選項、學科競賽等。

  五、課時安排

  校本課程每週2課時,安排在下午。

  六、教學內容及目標

  我校實施校本課程,要遵從我校以“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為辦學理念,構建學校豐富的課程體系,旨在充分整合和利用校內外教育資源,為師生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和條件,構建學校教育人性化、個性化的課程,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和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七、教學評價

  1、學生評價

  (1)校本課程不採用書面的考試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評價記錄。

  (2)教師根據每個學生參加學習的態度進行評價,可分為“優秀”、“良好”、“一般”、“較差”記錄,作為“優秀學生”的評選條件。

  (3)學生成果可透過實踐操作、作品鑑定、競賽、小組評比、彙報演出等形式展出,成績優秀者可將其成果載入學生成長檔案。

  2、教師評價。

  (1)教師從教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考勤的評價記錄。

  (2)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3)教師應儲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4)教務處透過聽課、查閱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每學期對教師考核,並記入業務檔案。

  八、師資培訓

  教師能否適應與承擔新課程的教學任務,已成為提高校本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是承擔校本課程的主體,依據學校在職教師的現狀,目前師資培訓應採用以下方法。

  1、走出去-——參加市內外有關部門組織的培訓,回校後積極輻射。

  2、請進來-——聘請校外有關專家,對我校教師進行培訓。

  3、老帶新-——透過名師帶教,“一幫一”結對互助,培養青年教師。

  4、自學-——透過提供書籍、資料、器材,讓教師自主學習,以掌握一門或幾門校本課程教學能力。

  九、教材建設

  教材建設是校本課程的基礎。任課教師要以豐富的實踐為基礎,參考有關資料,務實鑽研學習,自己動手編寫教材,學校資助教材的刊印,透過實踐,反饋調節,最後形成有特色的褡褳學校校本課程教材。教師開發教材,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調查收集學生現階段的發展基礎和差異。掌握學生現有知識、技能素質的水平,收集適應技能高低和知識多寡不同的各種活動材料,為課程選材的提供依據。

  2、提供反饋資料,特別是向學生指出學習中的差錯並分析原因的反饋材料,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找出課程學習中的難點。

  3、組織學生從事課外實踐活動。

  4、總結和反思教學活動。教師要不斷地提高透過自我總結和積極借鑑他人的反饋來分析自己的學習需要和學習風格的能力。

  5、發揮網路資源的作用。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特別是北大附中等名校資源,促進課程資源的廣泛交流與共享。

  十、配套措施

  1、教務處、政教處、電教處、教研組(備課組)要積極幫助教師制訂好教學計劃,負責協調安排和組織指導教學計劃的執行。

  2、學校聘請社會有關人員擔任部分校本課程的教學,邀請市教育局領導,教研室(教科所)領導和專家以及高等院校的知名學者到校指導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工作。

  3、將校本課程的實施,計入教師工作量,納入教師考核內容,工作實績載入教師專業技術檔案。

  4、學校保證課程開展必需的經費、器材等物質條件。

2022校本課程實施方案3

  一、指導思想

  為了更好利用我校國家級課題《學校文明禮儀普及教育與提高學生素質》的研究成果,全面推行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生守則(修訂)》、《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修訂)》,真正突出德育教育的首要地位,切實改變目前師生存在的一些言行不文明、儀表不端正的不良行為習慣,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切實提高中學生文明禮儀素質,提升華傑雙語學校師生的文明形象,建設和諧團結向上的人文環境,現制定我校文明禮儀教育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二、活動意義

  禮儀是人類為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中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的,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文明禮儀教育以滿足學校需要為切入點,以服務學生主體健康發展為目標,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教育作用,遵從德育教育從認知、自覺規範到行為自律的教育過陳,積極開展德育實踐,對於學校文明習慣的養成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活動內容

  在我校進行文明禮儀養成教育,就是教會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相處”,教學生學會與現代社會相適應的具有現代文明內涵的社會生活規範,培養學生具有高雅、得體、大方、文明的涵養,它包括文明行為、文明習慣、文明語言、文明衣著,禮貌修養,乃至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等。我們將學習禮儀、實踐禮儀、展示禮儀和宣傳禮儀貫穿於整個主題宣傳教育實踐活動的全過程。

  (一)學習禮儀

  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與自己日常生活和學習密切相關的校園禮儀、家庭禮儀和社會禮儀等方面的知識,透過自學我校的《文明禮儀行為規範》校本課程,提高學生自身素質。

  (二)實踐禮儀

  讓每個學生都廣泛參與到主題宣傳教育活動中來,在參與和體驗中成為文明禮儀的宣傳者、實踐者、示範者。各班級開展系列活動,促進禮儀學習,評選文明禮儀標兵。

  (三)展示禮儀

  透過開展校園禮儀知識競賽、演講比賽,講身邊發生的禮儀故事,評選班級各項“禮儀之星”活動,展現學校在教育實踐活動中的階段性成果。

  (四)宣傳禮儀

  透過校本課程培訓文明禮儀宣傳員,面向家庭、社會進行社會禮儀知識的宣傳,營造手拉手、共創文明校園的良好氛圍。

  四、活動安排:

  以校園禮儀為重要內容,以校本課程為線索,以禮儀、禮貌、禮節教育和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為重點,使學生逐步養成尊敬師長;主動問好;把紙屑扔進垃圾桶;不說髒話;不隨地吐痰等方面的禮儀行為。我校要依託學校文化建設的平臺,策劃、養成、固化學校文明禮儀,使學生逐步養成富有學校特色的文明禮儀規範。

  第一階段(10月份):學習禮儀知識,向不文明行為告別

  1、各班組織開展“學禮儀、講美德,做文明學生”主題班團會,進行大討論,有計劃開好校本課程。

  2、開展“讀百家箴言,摘禮儀佳句”的讀書活動。組織學生網上或書報雜誌等收集相關資料,各班整理並編寫出校本課程學習體會。

  3、年級組織進行文明禮儀知識競賽和表彰。

  4、舉行“校園不文明行為圖片展”

  5、舉行“中華傳統美德”專題講座,對學生進行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的教育,從文明的意識上對學生進行根本性的滲透。

  6、全校各班舉行“文明承諾一句話”活動,全校師生針對文明行為的某個方面,做出自己的承諾,寫下來在全班公佈,師生、同學之間相互學習、監督。

  第二階段(11月份):體驗禮儀內涵

  1、舉行一次校園禮儀知識競賽活動。

  2、進行一次“文明禮儀手抄報”大匯展。引導學生進一步領會禮儀內涵,實現自我教育的目的。

  3.開展“文明禮儀伴我行”踐行活動。

  ①、從最簡單的坐立行、語言、體態語言等方面入手開展“文明舉止伴我行”活動;

  ②、從孝敬父母、尊敬老師、關愛夥伴入手開展“尊長互敬伴我行”活動;

  ③、從學文明用語、說文明話入手開展“文明用語伴我行”活動;

  ④、從引導青少年文明上網、上健康網入手開展“文明上網伴我行”活動;

  ⑤、從日常生活中各種習慣的養成入手開展“文明習慣伴我行”活動。

  引導學生從學校、家庭踐行禮儀開始,然後擴大到社交禮儀,在此過程中做到躬行、內省,全面提高文明禮儀素養。

  第三階段(12月份):收穫禮儀習慣

  1、組織各年級分主題討論校本課程學習體會。七、八、九年級討論主題分別為家庭禮儀、學校禮儀和社交禮儀。

  2、開展“禮儀之星”評選活動。我校將評選出學期和學年度的“禮儀之星”,並在學校宣傳欄展示“禮儀之星”的先進事蹟,以榜樣力量來感化、激勵學生。

  3、開展“禮儀之星”表彰、聯歡會。表彰在本次活動中獲獎的班級及個人,並收集學生創作的作品進行篩選編排成節目,組織全校師生觀看演出。

  五、保障措施

  1、學校成立文明禮儀教育活動領導小組,加強對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組長:柏萍

  副組長:楊國詩

  成員:單進清、楊泗亮、杜軍方、趙峰、劉洪、謝佃春、劉保、張家成、李躍文、楊緒兵

  2、充分發揮校文明督導崗的監督作用,各班堅持文明禮儀日查日報制度,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3、組織力量,開發校本資源,編撰出《華傑雙語學校文明禮儀教育讀本》(初稿),並在總結禮儀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充實和完善,以指導師生的文明禮儀行為。

  六、活動要求

  1、加大宣傳力度,創造濃厚的輿論氛圍。透過倡議書、廣播站、宣傳欄、班團隊會、國旗下講話等多種形式將主題宣傳教育實踐活動宣傳到每一位教師,每一個學生,並爭取家長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2、文明禮儀教育要長抓不懈,寓禮儀教育於各項主題教育活動之中,寓禮儀教育於課堂教學之中,抓好養成。各年級、各班一定要強化學生禮儀訓練,落實校本課程的開設,讓文明禮儀成為學生的習慣。

  3、加強師德建設,教師要學會“四個一”,即一張笑臉相迎、一句好話回應、一雙眼神鼓勵、一顆愛心相待。以身作則,做好學生的表率,起到帶頭和示範作用。

  4、各年級、各班要根據學校實施方案,結合班情,擬定出自己班級實施的具體方案,因需而搞,形式多樣,凸現特色。要作好記錄,每階段有一份主題活動設計及活動後的感想。要設立“文明禮儀監督崗”,加強日常文明禮儀行為的監督。

2022校本課程實施方案4

  一、課程定位

  校本課程是由學校自主開發的課程,由學生自願參加,以學生活動為主,與必修課程一起構成學校課程體系。但它與必修課程在內容、要求的深廣程度和活動形式等方面又不盡相同。校本課程更突出學生的自主性、自願性和靈活性。它對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結協作的能力、社會活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開發目標

  1.透過校本課程的開發,培養一批覆合型、科研型的教師。

  2.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規範、自信展示的能力。

  3.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

  三、開發原則

  1.自主性原則: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多給學生想象、創造空間。

  2.自願性原則:尊重學生的意願,自選組別,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靈活的作內容形式上的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在目標的多元性,內容的寬泛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評價的差異性。

  四、組織與實施:

  1.成立校本課程開發研究領導工作小組。

  組長:

  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決策人和負責人,負責校本課程的總體策劃,宏觀調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實施。

  副組長:

  組織實施校長決策及負責校本培訓、檢查校本課程實施、協調各部門的工作、組織教師編寫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師上課,實施課程計劃、對校本課程的研究和實施進行指導、評估、調查、分析學生對校本課程的需求情況及對校本課程檔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員:

  領導小組主要職責:

  ①構思並制訂校本課程開發工作的總體規劃,做好指導、研究、實施、評估等工作。

  ②制訂校本課程管理的有關規章制度並組織實施和考核。

  ③組織教師進行校本課程的理論學習,規範教學行為,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④積累課改資料,及時提供教改資訊。

  ⑤經常深入校本課程實施課堂,指導開課、聽課、評課工作,和實施教師一起研究情況,幫助他們及時總結。

  ⑥做好校本課程實施的經驗或成果的推廣和應用。

  2、師資培訓。選派參加各級培訓、觀摩和講座;開設示範課、開展專業研討;學校提供相應書籍資料和網路平臺,讓老師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掌握一門或幾門校本課程教學能力。

  3、健全管理制度

  為確保校本課程開發質量,學校將進一步擬定相應的校本課程管理制度:校本課程開發審議制度;校本課程評價制度;校本課程管理崗位責任制等。

  五、校本課程建設的範圍

  初中校本課程的設定主要有以下6個領域:

  1.民族文化領域。透過誦讀和研習代表民族文化精髓的詩詞、散文、政論,以及校史、地方史等,瞭解和研究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傑出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等,汲取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和家鄉的情感,增強學生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祖國偉業的責任感,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2.自然探究領域。結合現實生活中的自然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對自然的影響,引導學生對地理生態、動物植物、宇宙空間、資源環境、工藝技術、科學創造等問題進行有選擇地探究,透過環境調查、科學普及、小發明、小製作等,讓學生感受豐富多彩的自然現象,瞭解自然生態的發展規律,明確人與自然的關係,理解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意義,培養初步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掌握初步的科學研究方法。

  3.社會探究領域。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社會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引導學生對經濟、政治、法律、家庭、社群、民族、國家、國際等社會問題進行有選擇地探究,幫助學生掌握社會調查和社會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為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奠定基礎。

  4.藝術探究領域。透過開展聲樂、器樂、舞蹈、繪畫、書法等藝術欣賞、創作及實踐活動,發展學生的藝術愛好及特長,拓寬藝術文化視野,豐富精神生活,使學生感受藝術對人類發展的積極影響,激發對美好事物的愛好與追求,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念,提高審美能力,提升藝術品位,促進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

  5.體育與健康領域。透過開展體育團隊、快樂體育、圍棋、心理及青春期教育等活動,提高學生對身心健康的認識,掌握運動與健康的知識和方法,提高自我保健和運動欣賞能力,養成堅強的意志品質和健康的生活習慣,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

  6.農業技能領域。結合本地特點,依據本地經濟發展需要,透過開展農業技術培訓及農業生產勞動,增進學生對農業勞動的體驗,增強科技興農的'意識,提高農業生產的各種技能,使課程內容適應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為當地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服務。

  六、校本課程教材編寫要求

  教師應從以下四個渠道挖掘教材資源,1、自編教材;2、選編教材;3、選用優秀教材;4、拓寬現有教材。

  七、配套措施

  1、教務處、教研組要積極幫助教師制訂好教學計劃,負責協調安排和組織指導計劃的執行。

  2、學校將邀請區校本課程建設領帶小組、教研員到校指導工作。

  3、每個教研組至少開發1—2種校本課程,九月份全面實施。

  4、學校儘可能保證課程開展必需的經費、器材等物質條件。

  5、完善管理網路和運作流程,確保我校校本課程從少到多,從有到精,儘快形成特色。

  八、校本課程的評價

  1、教師評價

  ⑴教師執教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考勤評價記錄。

  ⑵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⑶教師應儲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⑷任課教師要認真寫好教學案例,及時總結反思等。

  ⑸學校及時做好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監控和測評工作,參與聽、評課的指導,隨時調控校本課程的開發實施情況。

  ⑹學校透過聽課、查閱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每學期對教師考核,並記入業務檔案。

  2、學生評價

  校本課程對學生評價主要是發展性評價:

  一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情感態度價值觀、積極性、參與狀況等,可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一般”等形式記錄在案,作為“優秀學生”評比條件。

  二看學生學習的成果展現,學生成果可透過實踐操作、作品、競賽、彙報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績優秀者予以表彰並收入成長記錄袋,記入學生成長報告冊及其它相關檔案內。

2022校本課程實施方案5

  生物學是一門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科學,近年來人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當今世介面臨的重大問題,如糧食、人口、環境、資源等,都與生物科學的研究有直接的關係。生物科學是當代科學的前沿,生物技術是世界範圍內新技術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於中國更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根據新課程改革目標,中學生的生物學習,要加強課程內容與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學生生活的聯絡,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主動學習精神,必須開發和利用校內外一切生物課程資源。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農村初級中學,各種自然條件和人文環境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生物課程資源。20xx年,校生物課題《農村初中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研究》榮獲得岳陽市一等獎,並報送省教科院參評。這些有利條件為我們實施生物校本課程,提前準備了紮實的理論基礎和雄厚的物質基礎。

  一、課程目標

  1、透過參觀調查,關注家鄉的生物資源與環境變遷,產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逐漸形成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

  2、透過實踐探究,培養學生的生物學基本技能;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的接受知識為主動參與探究獲取知識的探究性學習方式。

  3、透過給家庭當致富參謀,培養學生蒐集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把生物知識應用於實際生產生活,提高運用能力;從一定程度上推動家鄉經濟建設。

  4、使教師在課程開發與實施的過程中,駕馭新課程的理論和實踐水平明顯提高。

  5、使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指導水平明顯提高。

  二、課程內容

  七年級:

  參觀調查

  (一)給校園花木做身份證

  (二)參觀現代農業生產基地

  實踐探究

  (一)無土栽培

  (二)學做園藝師

  (三)吃自己種的蘑菇

  八年級:

  參觀調查

  (一)調查本地魚類資源

  (二)參觀特種養殖專業戶

  實踐探究

  (一)培育綠化苗木

  (二)嫁接

  (三)試種良種

  綜合應用

  致富參謀

  三、實施建議

  (一)建立校本課程資源庫:

  我校生物校本課程修學內容由三個部分構成:必學部分;選學部分;助學部分。所有資料都以資料庫的形式儲存在學校電腦伺服器中,以備師生隨時呼叫,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

  (二)修學內容:

  1、必學部分:是在兩年的生物學習期間,所有學生必須完成的。以後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做適當的增減。

  2、選學部分:資料來源有三個,一是生物教師補充,二是鎮農技術員提供,三是學生在網站上下載。內容同樣要根據形勢,作適當增減。教師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選擇其中的課題開展活動。

  3、助學部分:針對個別學生的特殊要求或家長的需要,教師為他們提供必要的資訊與技術支援。

  本套教材是必學部分,共分三個大型別十一個主題,即每個年級設參觀調查和實踐探究,八年級加設綜合應用,主題的實施均以研究性學習形式開展。同類型的主題之間採取梯級開發方式(已在每個主題前註明一、二、三)。

  參觀調查屬於調查類研究性學習,分為兩個梯級:第一級是在教師的示範下,把調查的內容、調查目的、方法與過程(含調查的方法、調查的範圍、調查的時間、調查的路線、調查的過程)、調查結果、結論與建議等全部告訴學生,使學生初步學會生物科學調查的方法;第二級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根據在第一級中學會的方法,合作或獨立完成,達到完全掌握生物科學調查方法的目標。

  實踐探究屬於探究類研究性學習,分為三個梯級:第一級主題是由教師帶領學生參與科學探究的全部過程,然後由學生整理探究報告,從中初步學會進行科學探究的方法;第二級主題由教師把活動的主題材料提供給學生,學生再根據材料自己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探究方案,教師的作用只是幫助學生完善方案,使學生逐漸熟悉科學探究的方法;第三級主題教師僅僅向學生提供部分資料,探究的全過程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使學生能夠完全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主題的梯級設定,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由低到高,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致富參謀是專門針對農村學生而設計的一個大主題。這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一項綜合檢驗,它要求運用調查、探究等手段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產生活中去,既培養了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又培養了表達交流的能力,另一方面推動了本地經濟建設。

  (三)授課安排:

  注:1、網路資訊收集由電腦教師協助,圖書資訊收集由圖書管理員協助。

  2、可以利用的時間有綜合實踐活動課、勞技課、資訊科技課、生物課,還有學生的假期。教師要根據活動主題的季節特點,靈活安排活動時間。

  (四)生物課程資源的開發:

  生物校本課程的開發是一個持續動態的過程,它需要不斷的完善和補充。目前,我們可以利用的場地資源有:校內有綠化植被、生物園、學校種養基地、計算機教室、農民現代遠端教育接收站。校外有鎮現代農業示範基地、苗圃園、特種養殖場、優質果園、學生家庭承包的種養園場;人才資源有生物教師、聘請的農技員、校外生物科技輔導員。

  四、評價建議

  (一)內容:

  1、學生參與活動時的態度。

  2、學生活動過程的評價。包括資訊蒐集與處理的方式、分工組織、計劃步驟完善等。

  3、學生活動結果的評價。包括參觀調查報告、探究報告、技能考核等。

  4、對教師的評價。由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辦公室制定的評價方案對教師考核。

  (二)形式:

  1、小組評價。學生對本組成員自參加活動以來的變化進行評價。

  2、自我評價。本人對自己參加本組活動以來的變化自我評價。

  3、教師評價。一是口頭考核;二是問卷法(判斷、選擇、填空等)形式考查;三是觀察法,即觀察學生在課程活動中的態度表現。

  4、建立檔案夾。把學生參與活動的所有資料和個人評價結果儲存在檔案夾中,記錄學生成長過程。

2022校本課程實施方案6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指導思想:

  校本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組成部分,搞好校本課程的開發是落實新課程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給學校的發展、給教師專業的發展、給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舞臺。我校堅持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本,以興趣性、拓展性為主,發展學生個性為目標,讓課程適應和促進學生髮展的原則。為了滿足學生髮展的需要,根據我校的辦學目標“打好基礎,和諧發展”,確定校本課程的主題為: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學會自我防護,擁有健康體質。透過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提高教師開發校本課程的能力,滿足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

  校本課程是根據自己學校特色開發的課程。完善課程體系,真正做到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合格人才是我校開發校本課程的最終目標。透過校本課程的不斷完善與實施,使學生打好“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健身,學會生存,學會合作”的基礎,以滿足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透過校本課程的開發,教師要學會學習、學會反思、學會創新,成為實踐的研究者,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原則:

  1、人本性原則

  人本課程觀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個性為根本出發點,在課程選擇使用上以人為本,重視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尊重和滿足。我校開設的校本課程正是本著這一原則,中華美德故事、古文學鑑賞課中我們蒐集了許多經典的故事及名著片斷,讓學生賞析、品味人物性格的特點,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接受民族文化的薰陶,吸收民族精神的營養,使之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精神支柱。

  2、整體性原則

  校本課程的開發要從整體上把握課程的目標與結構,校本課程的開發,學科課程應得到充分重視,開發潛在的課程資源,重視隱藏在課內外和校園文化中潛在的課程。在校本課程的設定中,低年級重視學生的禮儀養成教育,中年級我們將重點放在學生的動腦、動手、動口、理解能力的培養。高年級主要學習以後在社會上生存的知識、方法。總之,讓學生透過各種活動,在知識、品質、能力、個性等各方面得到比較和諧、全面的發展。

  3、發展性原則

  校本課程開發的發展性原則是針對校本課程的價值而出臺的,課程最大價值在於促進學生成材、教師成長、學校發展、社會發展。我校利用自身資源,構築具有本校特色的適合學生髮展的校本課程。我們在各年級段,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需求,設定了不同的課程內容,滿足了不同學段的發展要求。

  四、方法措施:

  1、充分調動教師參加課程開發的積極性,體現參與性。

  2、充分利用校內外的教育資源,堅持校本化。

  3、仔細研究《國家基礎教育改革指導綱要》,保證校本課程開發的方向性與探究性。

  4、構建校本課程開發的和諧團隊,結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實施課程開發的研究和實踐。

  5、學校安排專職教師,做到有課程方案、教學計劃、教學進度、階段總結、跟蹤紀實等材料。

  五、校本課程開發框架:

  (一)領導小組:

  組長:a

  成員:b

  (二)工作小組:

  組長:c

  成員:d

  (三)編委分工情況:

  (四)校本課程開發要求:

  1、每學期按15課時開發,有總體目標。

  2、每課有課題、教學目標(必須有情感目標),最好設有習題。

  3、按每學期訂一冊,有課本封皮、目錄。

  4、單元題目為小一號字,課題為小三號字,其他為四號字。

  5、根據課程需要,可有插圖。

  六、課程的實施:

  1、教師每學期按要求撰寫校本課程教案、計劃。

  2、任課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意願,採用學生喜愛的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校本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創造寬鬆的活動環境,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方式表述,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過程體驗,不能只重活動的結果。

  4、課程的開發過程中,教師必須樹立檔案意識,對校本課程開發中的所有資料蒐集整理好,以利總結、改進和推廣,並作好展示彙報工作。

  七、校本課程的評價:

  1、教導處具體負責課程的階段檢查。

  2、教師組成校本課程開發團隊,積極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3、對校本課程的評價,應重視過程性評價,旨在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4、各任課教師每學期需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採用國家要求方式評價,評價學生對該學科學習的興趣需求、學習效果等。

2022校本課程實施方案7

  一、課程背景

  社會生活的資訊化和經濟的全球化,使英語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語作為最重要的資訊載體之一,已成為人類生活各個領域中使用最廣泛的語言。許多國家在基礎教育發展戰略中,都把英語教育作為公民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將其擺在突出的地位。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英語教育規模不斷擴大,教育教學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然而,英語教育的現狀尚不能適應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與時代發展的要求還存在差距。我校在小學階段實施的英語口語課程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二、課程目標

  總體目標:

  本課程按“聽、說”的順序要求,創設真實情景,發展學生的英語口語運用能力,培養學生對英語聽的敏感性、說的流暢性,使學生在小學階段,能用簡單的口語進行交流,並且語音標準。

  具體目標如下:

  1、注重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2、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強化口語技能;

  3、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

  4、幫助學生初步瞭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寬視野,為學生進入下一階段學習打好紮實的基礎。

  三、課程內容

  小學三年級剛進入學習的起始階段,主要精力都放在漢語拼音的學習上。校本英語會話課集中於口語的教授,透過開展形式各樣的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為三年級的學習奠定基礎。

  三四年級校本英語的主要內容有:課堂簡單教學用語、打招呼、自我介紹、家庭成員介紹、朋友、學校。三四年級基礎不同,因此在課程進展上有些差異。

  四、課程實施

  1、實施物件和課時安排

  本課程在中高年級開設,納入課時計劃,保證師資和時間,主要由英語教師分工實施。實施過程中做到計劃落實,人員落實,措施落實,要求實施教師精心備課,認真上課,確保達到預期的課程目標。

  2、以自編校本口語教材為主線,校本教材的內容選擇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體現實用性和交際性,切實服務於低年級教學目標與任務。以吸收各類優秀小學英語教材為基礎,逐步豐富和完善我校小學英語校本教材。

  3、認真學習新課標,進行理論學習,撰寫心得體會,提高教師自身素質,轉變觀念,用新思維、新方法滲透到課堂之中。

  4、加強集體備課力度,定時定人定地點定內容,講究實效,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5、不上沒有準備的課,沒有教具,教師自制教具,在課堂中創造師生互動、合作學習、共同進步的新面貌。

  6、在教學中出現問題,教研活動大家共同探討。低年級孩子好動是他們的天性,老師抓住這一特點,說唱,說演,小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很高。

  7、課外活動充分利用情景會話、英語板報展等,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8、學會反思、學會總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每學完一節課後,教師們在教案上寫出教學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好的經驗及時總結。

  9、透過家長會、週末英語反饋表等多渠道,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校英語學習情況,取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援,發揮好家、校協同教育作用。

  五 校本課程教學

  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及教學內容,我們的英語口語課程採用以下方式:

  學:每週學兩句日常英語口語,英語教師活動課集中輔導。

  說:利用晨檢的三分鐘時間,大聲和同桌說英語。

  聽:每天學生在校時間,在課堂上播放一首英語兒童歌曲。

  仿:每週紅領巾廣播站進行英語廣播,每次都有一句跟我學,學生可跟著學,跟著說,模仿交流。

  做:與美術課融合,進行英語手抄報的製作,學生在設想、勾畫、摘抄、運用的實踐中,提高英語能力。

  玩:開設英語活動課,讓學生在玩中學,在玩中積累詞彙。

  演:教師與學生一起,自編自演英語童話劇(課本劇),在興趣盎然的氣氛中,鞏固運用英語口語。

  賽:開展英語口語搶答賽、口語朗讀比賽,以賽促學。

  展:舉辦英語藝術節,讓學生透過各種形式展示自己的學習效果。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活動。利用學校現有的硬體資源,利用西方某些重大的節日,開展一些諸如西方國家我知道、英語聖誕聯歡會等活動,旨在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的同時,教會他們一些相關知識,同時能訓練學生口語表達及舞臺表演的能力。

  以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表達,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創新思維,側重提高小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初步用英語進行聽、說、唱、演的能力和將英語運用於實際生活的能力。

  六、教材來源

  利用多媒體,網路,蒐集可用的教學資源,並進行整理,利用。

  七 課程評價

  加強對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的評價,是提高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質量的保證。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瞭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達成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校本課程的目標以及教師的教學,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和課程建設的發展。

  1、本課程將學生英語口語能力考核作為英語教學工作評價的重點,按學年舉行小學英語水平能力測試。

  2、認真做好以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為目標的各項活動的效果評價。評價通常在活動過程中或活動結束時進行,應包括活動計劃、活動目標、活動組織、活動效果、經驗總結等各方面。

  3、加強對英語教師日常教學常規工作的檢查,檢查英語備課、教學、教研等各方面。

  4、加強對小學校本英語教師參與英語環境營造表現和貢獻定期評價。各項考核結果及檢查記錄均須存檔備查,並與相關負責人獎懲緊密掛鉤。

2022校本課程實施方案8

  課程目標:

  學生方面:激發學生參與花樣跳繩學習的熱情,要讓學生“愛跳繩、會跳繩、跳好繩”,讓學生掌握花樣跳繩運動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並能在日常鍛鍊中加以運用。同時提高學生體能、自主鍛鍊的能力與環境的適應能力,促進其身心全面發展。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習慣、良好的思想作風、頑強的意志品質、強烈的競爭意識及高尚的團隊精神,使體育鍛煉成為他們的自覺行為和生活方式,使體育鍛煉伴隨他們的一生。

  學校方面:透過特色活動開展,培養一批熱心於花樣跳繩教學的教師,部分教師在特色教育方面有一定知名度;透過課題研究,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花繩教學方法,探索花繩教育的育人功能,並加以推廣;全面推動學生特色工程,使花繩活動真正成為學校的特色品牌,打造學校花繩文化。

  課程實施辦法與課時分配:

  課程實施採用體育課教學和活動課練習相結合的方法,每班每週利用一節體育課進行花繩教學,下午的活動課全校統一進行花繩練習。

  課程評價:

  一、開發花繩校本課程的意義。

  (一)是體育新課程和全面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要求

  新的體育課程標準為我們確定了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終身體育”為培養主線,以“快樂體育”貫徹教學全過程的改革思路。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關於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通知中指出,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要與課外體育活動相結合。因此,學校開發花繩校本課程是體育新課程的要求,也是全面開面體育陽光運動的要求,同時還是園區教育局開展“體教結合”一校一品的要求。

  (二)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實踐意義:

  1、從身體方面來說,可以有效增強肺活量,促進血液迴圈,使學生的身體更健壯。

  2、從心裡方面來說,跳繩能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增強自信心,提升承受力。

  3、從倫理方面來說,能讓學生養成自律習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4、從智力方面來說,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培養學生的平衡感和節奏感。

  理論價值:

  1、肩負增強學生體質的“使命。”我們看到中華民族寄予希望的下一代接班人的身體狀況下降到令人擔憂的地步,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文,號召在全國中小學生開展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要求每天鍛鍊一小時,因此,花樣跳繩肩負增強中小學生體質的“使命”。

  2、行為彰顯的課程活動平臺。花樣跳繩活動,只要開發合理,設計科學,可以成為有目的有計劃引領學生把學到的東西表現出來的“行為彰顯的課程活動平臺”。

  二、開發花繩校本課程的優勢。

  根據學校學生多,場地相對比較小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開展花樣校本課程至少具有以下優勢:

  (一)簡單易行,利於全面開展。花樣跳繩是在普通跳繩的基礎上適當加上花樣動作,比較簡單。且該專案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半小時可跳,三分鐘也可跳,操場上可跳,走廊裡也可跳,只需一根繩子就可以,因此可以發動全校學生參與此項活動。

  (二)可簡可繁,根據實際情況編排花樣。花樣跳繩的動作繁多,學校可根據不同年段的學生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水平創編不同難度的動作,難度可大可小。

  (三)花樣繁多,利於激發學生興趣。絕大部分孩子覺得跳繩是很有趣的事情,花樣跳繩因為加入了更多的花樣動作,同時在加入花樣的時候還可以創編一些順口溜、童謠等,因此更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

  (四)觀賞性強,可以表演展示。花樣跳繩因為其花樣變化多端,因此有很強的觀賞性,適合在各種場合進行表演、展示。學校在普及花樣跳繩的基礎上可以組建校隊,加大訓練難度,有機會可以走出學校進行展示及參加各類比賽。

  (五)增強體質,激發學生意志。花樣跳繩比普通的跳繩更能訓練人的彈跳、速度、平衡、耐力和爆發力,同時可培養準確性、靈活性、協調性,以及頑強的意志和奮發向上的精神。

  (六)危險性小,安全可靠。就器械穩定性,運動危險性,場地安全性來說,都是安全可靠、讓人放心的運動專案。

  三、課程目標及課程內容的設定。

  課程目標明確、清晰,充分考慮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提出了花繩課程的總體目標及不同年段的階段目標。課程內容根據學生年齡特點來編排,教材框架清晰,層次分明,科學合理。學校將花繩特色納入體育課程,充分利用校本教材,初步摸索出了適合各年級段的教學方法。一、二年級以“情境激趣式”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繩趣;三、四年級“競爭合作式”為主的教學方式發展學生手腳協調的能力;五、六年級以“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學組織培養學生的花式跳繩水平。

  四、花繩課程的評價體系。

  制定了可操作性強、方法科學、具有激勵性作用的評價標準。包括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定性評價一般適合於花樣跳繩、雙人跳繩、集體跳繩的評價,定性評價應注重過程性評價和激勵性評價。定量評價一般適合於個人跳繩評價,定量評價時應因人而異,對不同年級、性別、和基礎不同的同學要有不同的標準來衡量。跳繩的評價應把定性和定量評價二者結合起來。下面例出學校一至六年級跳繩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的參考。

2022校本課程實施方案9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精神,確立現代教育觀、課程觀、質量觀,利用課程分級管理的體制,最佳化學校課程結構,把“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作為課程基本理念,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精心組織,紮實有效地開展新課程改革實驗,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二、實施目標

  以課改為載體,在校本課程開發中,做到以師生為主體,以人的發展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目標,積極發展學生個性,全面落實素質教育,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磨練學生的意志,使學生形成知難而進的品格,消除畏難心理;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因勢利導,促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讓師生與課改同成長。

  三、校本課程組織機構

  1、課程開發領導小組(負責課程的初步審議)

  組長:(校長)

  副組長:(教導主任)(政教主任)

  組員:班主任、學科組長

  2、課程開發研究小組(負責課程的具體開發)

  組長:(教導主任)(政教主任)

  副組長:學科組長

  音樂、美術、體育、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等相關教師

  3、課程實施督察小組(負責課程實施的督察)

  組長:(校長)

  組員:班主任、物理、化學、地理、綜合實踐課程副組長:政教主任、年級主任

  組員:班主任、學科組長

  四、課程內容

  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以學校為基地,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資源優勢,努力發掘本地教育資源,開發出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擬設定符合學生興趣、需求、促進學生髮展的七大類課程:

  1、認知類:認識自身以及身邊的人、事及事物(尺寸、重量、年齡、生日等)

  2、欣賞製作類(攝影、剪紙、摺紙、麵食製作、繪畫、圖片——當地名勝風景)

  3、音樂類(民歌、小曲調、樂曲、舞蹈等)

  4、體育類(球類、跳繩、毽子等規則、技能)

  5、禮儀教育(道德規範、文明用語、語言藝術、常用交際用語、英語常用交際口語等。)

  6、地方人文(本縣歷史名人故事、縣名及村名的由來及變遷等。)

  7、資訊科技(計算機基本知識及技能)

  五、實施辦法

  1、據校本課程開發指南所確定的基本原則對教師及其提供的課程材料進行綜合評估,確定開設科目和開設時間。

  2、布初評透過的校本課程科目及教師名單,推出校本課開設科目選單供學生詢問和選擇。

  3、加強校本課程的計劃性。開學初始認真制訂教學計劃,確定教學內容的框架。日常的教學工作必須根據教學計劃展開,做到認真備課、上課、考核,充分發揮校本課程的育人功能。

  4、選擇有特長,有事業心、有創新精神的年輕教師,擔任校本課程的教學工作,定期組織他們學習“課程理論”,掌握校本課程的管理原則和實施方法,逐步提高他們的實踐水平。

  5、重教師和學生的參與過程,給教師和學生一個客觀評價,以激勵性評價為主。

  6、在開展課程研究的過程中請有關專家和上級領導及時指導、幫助,以使課題研究獲得成功。

  六、課程評價

  (一)對課程的評價

  每學期結束時,學校要召開任課教師會議,聽取任課教師對課程建設的意見,及時修正不足,完善方案;同時,要對實施的年級進行問卷調查或召開座談會,關注學生喜好的程度,也聽取學生乃至家長、社會人士的建議和意見。

  (二)對學生的評價

  在該課程中,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是過程性評價。一是建立成長檔案袋,讓學生自己收集學習過程中反映自己成長的資料,如學習時收集到的故事、照片,辦的剪貼報,寫的採訪日記、調查報告,家長、教師、社會人士的評價等。二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評價表,隨時進行評價。最後在一學期結束時,進行終結性的評價,評價的形式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體現多樣性。

  (三)對教師的評價

  一是教師自我反思性評價:每一個主題內容的教學完成後,認真進行反思總結

  二是教學督察評價:學校重點檢查備課、教師收集的資料及課堂教學。

  總之,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就是我們不斷學習、發展、成長的過程。我們願繼續努力,積極投身於課程改革的洪流中,去開拓、去創新,用智慧和汗水譜寫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篇章。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