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野生動物活動方案(通用5篇)

保護野生動物活動方案(通用5篇)

  為了確保活動能成功舉辦,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活動方案,活動方案指的是為某一次活動所制定的計劃類文書。那麼制定活動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保護野生動物活動方案(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保護野生動物活動方案1

  一、活動目標:

  讓學生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保護動物。保護動物,不干擾他們的自由生活,不傷害動物。

  二、活動主題:

  動物,我們的朋友

  三、活動時間:

  20xx年10月22日

  四、活動地點:

  xx野生動物園

  五、參加物件:

  全體學生

  六、活動準備:

  10月13日~~18日

  1、各班完成“保護動物、愛護動物”的倡議書。

  2、宋麗紅負責交文印室印200份“保護動物、愛護動物”倡議書。

  3、各班進行小隊分組,每班四個小隊,選好隊長。

  4、各班對學生進行文明遊園活動教育。

  5、xx班遊園時負責給遊客發倡議書,並讓遊客簽名;xx班負責勸阻、抵制園內遊客不文明行為。

  6、張麗華負責對xx班各隊的2名隊長訓練,指導學生如何發倡議書,如何讓遊客簽名。

  “動物是我們的朋友,我們要保護動物,這是我的倡議書,請您在保護動物的承諾書上簽名。謝謝”

  10月19日~~21日

  1、xx負責“保護動物、愛護動物”遊客承諾簽名單,印32份。

  2、後勤服務部xx負責橫幅,橫幅上貼上大字:保護動物大家行環保實踐活動。

  3、資訊辦xx負責活動用喇叭兩隻。

  七、活動過程:

  9:30~~10:15

  1、各班在導遊引導下,乘車觀看猛獸區動物。

  2、在飼養員指導下,文明餵養野生小動物,和野生小動物親密接觸。

  10:30~~11:00

  1、xxx、xxx、xxx、xxx負責拉好橫幅,準備好喇叭。

  2、學生代表發言。

  3、xx班以小隊為單位,向遊客發保護動物倡議書,並請遊客在保護動物的承諾書上簽名,班主任負責自己班級學生活動時的攝影。

  4、xx班以小隊為單位,勸阻、抵制園內遊客不文明的行為,班主任負責自己班級學生活動時的攝影。

  13:00~~14:30

  在導遊以及動物園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在規定的地方,文明觀看動物表演。

  八、活動總結階段:

  1、各班在遊客承諾簽名書集中籤名。

  2、各位老師身邊的活動照片集中籤名。

  保護野生動物活動方案2

  活動目標

  1、願意瞭解動物傳遞資訊的多種方式。

  2、提高觀察、分析及口語表達能力。

  3、學習瞭解動物主要透過聲音、行動和氣味三種方式傳遞資訊。

  活動準備

  1、課件:聲音—小鳥叫聲

  2、課件:螞蟻7

  3、各種動物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出主題。

  1、播放聲音:小鳥叫聲

  教師:你們聽!是誰在叫呀?小鳥為什麼叫呢?

  2、小鳥雖然不會說話,但它可以用叫聲來聯絡夥伴,那你們想知道其他動物是怎麼聯絡夥伴的嗎?

  讓幼兒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大膽的講一講。

  3、蜘蛛遇到危險時,是怎樣聯絡夥伴的?

  群居型別的蜘蛛,碰到危險是透過用足抖動蛛絲來通知鄰近同伴的。

  其他型別的昆蟲還有透過釋放某種激素來作訊號。

  二、瞭解動物的三種主要聯絡方式。

  1、幼兒觀看動物圖片,討論學習。

  2、教師簡單簡述,引導幼兒初步瞭解動物主要的三種聯絡方式。

  (1)瞭解動物的“聲音”聯絡方式。

  (2)瞭解“行動”聯絡方式。

  (3)瞭解“氣味”聯絡方式。

  3、交流、分辨動物的聯絡方式。

  幼兒每人自由選擇一張動物圖片,與同伴相互交流,說出這種動物是用什麼方式進行聯絡的。

  4、瞭解動物的其它聯絡方式。

  (1)視覺通訊

  在動物園裡常會看見遊客向孔雀園中的雄孔雀鼓掌拍手,孔雀聽到掌聲,會為遊客表演孔雀開屏。

  (2)聽覺通訊

  鳥類為吸引異性排斥同性,宣告領地佔有的歌聲以及警告捕食者來到的尖叫聲都是聽覺通訊。

  哺乳動物依靠喉管,鳥類依靠鳴管,昆蟲往往依靠翅膀的振動,而青蛙卻依賴了聲囊發聲。

  (3)化學通訊

  化學通訊就是動物透過釋放一些化學物質來影響或控制其他動物的行為。

  小狗到處排尿,實際上它只是在向別的同類宣佈,這裡已經是我的地盤廠。

  (4)觸覺通訊

  觸覺通訊也是一種相當普遍的通訊方式。對於視覺能力有限或者生活在無法利用視覺通訊環境中的動物來說,觸覺通訊往往是一種重要的傳遞資訊的方式。

  在猴子的群體中,猴兒們常會彼此相互梳理毛髮,這其中既有母猴出於對幼猴的憐愛,

  也是觸覺傳遞的方式。

  三、結束

  表演遊戲

  請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動物頭飾,扮演小動物,並用動作表演聯絡方式。

  自然結束。

  保護野生動物活動方案3

  活動目標:

  1、在情境中嘗試按照動物身上的點子數、數字、圖形、樓層提示一一對應。

  2、在動物新村的玩玩、做做、說說遊戲中,初步感知橫座標和縱座標。

  活動準備:

  1、創設一個情景性大環境——動物森林

  2、動物新村――按照小動物身上的點子數、數字、圖形數、樓層、房間提示

  將它們一一對應送回各自的家。

  活動過程:

  1、用廢舊盒子做成的三層樓立體“動物新村”房子樣狀和貼有各種標誌的

  小動物圖片。

  2、用廢舊盒子做成的四層樓立體“動物新村”房子狀(盒子的一側有數字提示,左下角有個蘋果貼紙作提示,表示從這邊數起)。

  3、反面貼有樓層和圖形相結合的動物圖片!

  1)數一數每幢動物新村有幾層樓?幾個房間?分別有哪些動物在裡面?

  2)自己送的小動物在第幾層?第幾個房間?按照點子數、數、圖形、樓層提

  示的提示送小動物回家。

  3)在情境中用好聽、完整的語言與同伴交流:我送的小動物是誰?它住在哪裡?它的最近的鄰居是誰?

  4)結合四層樓的動物新村,初步感知橫座標和縱座標。

  活動結束:

  小朋友互相探討。

  保護野生動物活動方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我國幾種珍稀野生動物,瞭解它們的生活習性和生存狀況。

  2、引導學生透過收集和簡單的設計、製作、展示活動,懂得動物與環境、動物與人類的關係,懂得保護動物的重要意義。

  3、學習簡單的畫冊設計製作,培養學生互相協作的精神。

  4、透過活動使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

  5、讓學生懂得愛護環境保護動物的重要性和責任感。

  教學重點:

  認識我國幾種珍稀野生動物,瞭解它們的生活習性和生存狀況。

  教學難點:

  學習簡單的畫冊設計製作。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製作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我國珍稀野生動物資料和圖片、多媒體課件、畫報等。

  2、學生準備:每人蒐集一兩種珍稀野生動物的圖片或資料、鉛筆、鋼筆、彩筆、剪刀、膠水等。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檢查學生蒐集的我國珍稀野生動物資料,對蒐集資料多的同學予以表揚。

  2、導課:同學們,在我國的土地上生長著一些世界上著名的珍稀動物。可由於生態環境被破壞,以及人類對野生動物的過度捕殺,這些珍稀動物已瀕臨滅絕,這不能不說是我們國家的巨大損失。為了使大家懂得我國珍稀動物的現狀,增強保護珍稀動物的意識,這節課,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些我國的珍稀野生動物。(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課前同學們都收集了資料,下面請各小組代表上臺給大家作介紹。(學生展示資料)

  2、師:同學們收集了這麼多,老師也整理了一些資料,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我國最為珍貴的野生動物有:大熊貓、東北虎、華南虎、揚子鱷、白暨豚、金絲猴、藏羚羊、野駱駝、丹頂鶴等。

  3、目前我國珍稀野生動物的現狀怎樣呢?(展示資料和圖片)

  大熊貓——中國的“國寶”。主要分佈在我國四川、陝西、甘肅等地。全世界約一千隻。白鰭豚——我國特有,有“水中熊貓”之稱。生活在我國長江中下游、洞庭湖、錢塘江中。不足三百隻。

  揚子鱷——揚子鱷或稱作鼉,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鱷魚,俗稱豬婆龍,土龍,亦是世界上體型最細小的鱷魚品種之一。主要分佈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在揚子鱷身上,至今還可以找到早先恐龍類爬行動物的'許多特徵。所以,人們稱揚子鱷為“活化石”。

  華南虎——華南虎亦稱“中國虎”,是中國特有的虎種,生活在中國中南部。華南虎是虎所有種類中最為瀕臨滅絕的一種,到目前為止,中國存活的圈養華南虎僅為70餘隻,正在南非野化的7只,野外目前僅存於廣東、湖南、江西和福建交界的山區,可能不足25只。丹頂鶴——有三長:嘴長、腿長、脖子長。僅見於松嫩平原以東至黑龍江下游和烏蘇里江流域的低地沼澤,以及日本北海道的釧路溼原,食水生植物的嫩芽、種子、水生昆蟲、軟體動物和魚類等。丹頂鶴數量稀少,全世界大概有1200只,我國有670多隻。

  野駱駝——僅存於我國新疆、甘肅及這兩個省(區)與蒙古國交界地帶的荒漠戈壁這極狹小的“孤島”地區,而且目前僅存1000只左右,比大熊貓的數量還少,其中中國大約有七八百隻,其餘二三百隻在蒙古國。駱駝性情溫順,機警頑強,反應靈敏,奔跑速度快且有

  永續性,能耐飢渴及冷熱,故有“沙漠之舟”的稱號。我國野駱駝喝又苦又澀的鹹水。

  藏羚羊——現存種群量約在10萬隻以上。它們身材矯健,奔跑如飛,被稱為“高原精靈”。生活在中國青藏高原(青海、西藏和新疆),有少量分佈在印度拉達克地區。

  金絲猴——亦稱仰鼻猴。哺乳動物。體長約70釐米,尾長與體長相等或更長些。背部有發亮的長毛,臉兩側、胸及後腿毛赤色。生活與2500米——3000米高山密林中,群棲,以野果、嫩芽、竹筍為食。

  (出示圖片)你認識圖中的珍稀動物嗎?為什麼稱它們是珍稀動物?

  4、看了以上珍稀動物的圖片你有什麼感覺?但是它們又為什麼要滅絕呢?請看以下圖片,跟周圍的同學討論一下。

  5、看來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歸根結底是人類的無知與自私。是人類對物質享受的無止境的追求。

  而動物所面臨的生存問題,也正是人類所面臨的問題說明野生動物受到人類的破壞在地球上漸漸的減少,如果不再去保護它們,也許只能從下面圖片中看到它們了。師生討論該怎樣去保護。

  6、小結:我們生活在美麗的地球上,就別忽略了它的每一件東西,哪怕是小小的動物,這小小的動物能為我們帶來許許多多的想象力和快樂。人們欣賞珍稀動物,人們喜愛珍稀動物。動物給人們帶來了快樂。珍稀動物是人類的瑰寶,一旦失去,不可再得。大自然中如果沒有了動物會怎樣?世界上如果沒有了動物,就會變得死氣沉沉,更重要的事,人類也會隨之滅亡。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保護動物就是保護人類。

  三、探究如何根據自己收集的材料而展開設計:

  1、師:同學們,保護珍稀動物,搶救瀕於滅絕的動物種群,儲存和發展自然資源,是一件關係子孫後代的大事,是一項刻不容緩的緊迫任務。那麼,我們應該為保護有限的珍稀動物做些什麼呢?

  2、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每個學生要怎樣設計小報或畫冊的想法說出來,然後經小組討論。

  3、怎樣防寫珍稀動物倡議書

  四、分組製作:

  1、以收集各種珍稀野生動物的資料和照片,鼓勵學生透過集體構思設計,製作出生動有趣的圖文並茂的宣傳小報或畫報。

  2、以小組為單位來製作。

  3、完成作業的手法可以多樣,但以繪畫和剪貼為主。在作業過程中要激勵學生大膽、自由的創意和製作,鼓勵學生使用各種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造型手法。

  4、學生練習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提出並加以糾正。在練習中可隨時展示比較有特色的作品。

  五、展示作業,總結評價。

  1、是否能把自己想造型與色彩,大膽的表現出來。

  2、告訴學生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保護珍稀野生動物是我們的責任。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團體意識與探究能力。

  3、保護珍稀動物倡議書

  六、小結: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人類自身的一些不良行為,不僅破壞了地球環境,也破壞到了動物的生存環境。工廠的汙水、汽車的尾氣、對森林的過度砍伐等不良行為,都對大自然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同時也對生存在大自然的動物造成了直接的傷害,使動物生存艱難,種類、數量越來越少,破壞了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最終使人類走向滅亡。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應該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愛護我們的大自然,保護我們周圍的動物。

  讓我們大家一起行動起來,愛護動物,善待動物,成為動物的好朋友,為改善動物與人類的關係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吧!

  保護野生動物活動方案5

  設計意圖:

  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而喜愛動物又是孩子們的天性。此活動故事情節簡單,充滿童趣,形象鮮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且遊戲融入教學活動過程中,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正如《綱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現有經驗,又有助於形成符合教育目標的新經驗;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小班孩子年齡小,獨立性差,常常愛模仿別人,他們的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主要依靠動作進行,需在親身體驗、探索中去發現事物的特徵。

  活動目標:

  幼兒透過本活動,產生對動物的興趣,願意親近小動物,加深對小動物的關愛;能運用各種感官,初步瞭解自己喜歡的幾種動物,並能進行簡單的分類;知道動物是人類朋友。幼兒對“小動物”認識的已有經驗水平和潛在的發展水平之間還有距離,我制定了以下本次活動所要達到的目標:

  1、引導幼兒在模仿小動物的活動中獲得快樂。

  2、培養幼兒大膽地用自然音說話、正確發音並能夠表演出幾種典型動物的叫聲和動作。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創造力、模仿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前的準備:

  1、課前請家長利用休假日帶幼兒到動物園、動物市場觀察、認識各種小動物。

  2、蒐集各種有關動物的故事、圖書、圖片、影碟資料,充實到各區域角。

  活動中的準備:

  1、小動物聲音,動作特點課件。

  2、小動物頭飾。

  一日過程:

  1、聽辨聲音,模仿動作。在生活活動時間播放聲音課件,讓孩子們傾聽辨別:“你都聽到了誰的聲音”?激發幼兒的興趣,啟發孩子仔細傾聽分辨各種聲音,有意識地讓幼兒模仿所聽到的小動物的動作,給幼兒一個創造性地表達、表現的機會。透過用耳朵、用腦、用手、腳、用身體來體會,內化著自己的理解,為一日活動做了鋪墊。

  2教育活動時間:表演故事,複習鞏固。《綱要》指出:“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兒童語言學習是開放而平等的學習。教師和幼兒是構造愉快學習和交流過程的共同體”。小班幼兒基本上是以模仿性遊戲為主,要在成人的不斷提示啟發下才能展開遊戲。在表演時,我也加入到遊戲中,既擔任著“兔子裁判員”的職責,又能夠適時指導幼兒表演。在遊戲中,我不時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和體態進行暗示性的幫助,與孩子共同參與,享受快樂。幼兒在遊戲過程中反覆感受、反覆體驗,以突破難點。

  3、戶外活動時間:舉行動物運動會。在總結的過程中,我對每個(組)幼兒給予鼓勵性的評價,及時肯定、表揚其表現。此活動內容體現了根基性、直接興趣性、人文性、情境性、活動性、整體性與發展性,課程組織遵循了相互作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個體與集體互動,幼兒與環境互動)原理,始終以動靜融合的形式展開:傾聽聲音(靜)——模仿聲音動作(動)——欣賞故事(靜)——表演遊戲(動),符合幼兒身心發育特點,易於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接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