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高效課堂教育教學改革方案
學校高效課堂教育教學改革方案
為有力保證事情或工作開展的水平質量,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方案指的是為某一次行動所制定的計劃類文書。我們應該怎麼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校高效課堂教育教學改革方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為了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規範課堂教學行為,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提升課堂育人質量,構建適合當前教育教學協調發展的高效課堂模式,培養創新型的高素質人才和建設者,辦人民滿意學校。結合我校教情、學情,科學構建適合我校課堂教學的高效課堂,努力提高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特制定《和平中學構建高效課堂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深化教育改革、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為目標,以細化解讀課程標準為基礎,針對目前課堂教學方法陳舊、效率不高的現狀,為了充分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自信和挖掘學生潛力,採用“自主、合作、探究”新課程理念,學習、借鑑“杜郎口教學模式”,“西湖教育模式”和兄弟學校課改經驗,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堅持以“三環六步教學”教學模式為抓手,認真編寫導學案,全面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促進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二、加強領導,聚集課堂
1、成立由校長任組長的“構建高效課堂”工作領導小組,由教研組長為組長的實施小組,包科領導具體負責工作的落實使學校的教學工作全面聚集課堂。
①構建高效課堂工作領導小組:
②構建高效課堂工作實施小組:
年級組長作為主備人,各組長先收集各科導學案稽核,過關簽名後交主管領導稽核,過關簽名交邵創國登記後統一安排印刷。
③工作分工:
分管領導督促檢查各年級組的各項工作情況完成度。
2、領導小組認真學習“構建高效課堂”有關理論和檔案要求,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具體落實操作過程,教導處全面負責,教研組長具體負責本組“構建高效課堂”的相關工作。
3、把實施“構建高效課堂”作為提升學校辦學層次的一個抓手,引導教師加深對“高效課堂”意義的理解,圍繞“高效”開展教學實踐反思活動。
4、領導小組深入課堂聽課、評課,對需重點“改進”的教師跟蹤聽課,發現問題,尋找“亮點”,及時反饋、評析,幫助他們看清自己的長處與不足,不斷調整改進策略,爭取真正達到改進提高的目的。
5、教研處每學期對教師的“構建高效課堂”進行檢查,結合月考、期中、期末考試成績認真分析教師的課堂教學情況,並進行考核。
三、思路、目標、措施
思路: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促進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促進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目標:
1、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預習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課前預習可以掃除學習新課的知識障礙;可以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習興趣、自學能力和“質疑”和“創新”能力。
2、努力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和高效課堂,使學生自主參與學習過程。和諧民主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基礎,主動是構建高效課堂的主體。
3、力求全員課堂達標。
具體措施:
1、結合電子備課,加強備課質量,做好課堂教學準備工作。
2、結合推門課、系列課、校級展示課等聽課形式,抓好課堂教學的研究和質量。
3、結合學期區級優質課評比活動,組織好教師校外聽課、校內反思。
4、結合師徒結對,做好師徒備課、聽課、評課的共進工作。
5、加強常規檢查,如作業批改、單元卷使用,認真分析課堂教學的得失。
6、積極參加各級教研活動,學習各層面的先進理念、方法。
7、積極參加各級論文、課件評選,及時總結經驗。
8、制定《和平中學學生學習常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精心組織、紮實推進
我校“構建高效課堂”活動按照如下四個層面、十四個步驟和要求進行實施:
第一層面:領導層面第一步:合理分工。
學習、借鑑試點學校課改經驗,結合各部門工作實際,進行大致分工:程祥山校長:整體負責、調控;
李玉學副校長:實施方案的制定,實施工作中的制度建設、協調管理;張堂生副校長:課堂上如何具體操作,師生評價問題等;
王國武主任:課堂評價標準,導學案編制,“師師、師生、生生結對幫扶”實施方案;
羅天君主任:合作學習小組如何打造,小組長培訓方案;
邵創國副主任:“加強學風建設”實施方案;學生、班級成長記錄、常規檢查方案,行為規範建設等。
第二步:外出學習。
領導小組成員到結對幫扶學校(先後到武威九中)調研學習,結合事先分工,各人重點學習相關內容,如導學案編制、教學流程、合作學習小組分配、評價機制確立、制度建立和實施高效課堂的管理、諮詢研究等。
第三步:個人反思。
赴武威九中學習後,在認真學習他們的經驗基礎上,結合事先分工和自身工作,逐步摸索制定出一套適合我們學校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第二層面:教師層面第四步:全校動員。
利用全體教職工大會,分析目前我校存在現狀、目前教育改革大的背景等客觀事實,對比傳統課堂與高效課堂利弊,認真學習、宣傳“杜郎口課堂教學模式”,觀看有關“高效課堂”影片等等。
第五步:採取“走出去”、“請進來”、聽專題講座、開展培訓等方式,讓所有一線教師傾聽、觀看和親身感受、體會“高效課堂”。
第六步:課堂實踐。
每位教師根據外出學習、自我反思、課堂中實踐,逐步摸索出符合我們學校的課堂教學模式,並不斷進行課堂教學實踐;在教學中摸索、改進、提高。
第三層面:班主任和教研組長層面第七步:班主任會。
各班級的4---6個小組如何合理分配、評價制度如何建立、組長如何確定、高效課堂與班集體建設如何統一,還有學生培訓、小組長培訓和指導等。
第八步:教研組長會。如何編制導學案、如何使用導學案等。第九步:組內交流。
透過一段時間的自我課堂實踐,以教研組長為主,讓每位教師上一節自我感覺蠻好的課,並且學校領導、本組所有成員都要參加聽課、評課、探討、修訂,全期內聽完其他教師的'課,讓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課堂亮點。
第十步:形成模式。
在組內交流的基礎上,教研組長組織召開本組會議,專題研究本學科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制定出本學科的新的、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並重新進入課堂實踐、修訂,最後形成學科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第四層面:學生層面第十一步:大會動員。
大會、班會分佈進行。小組劃分好、明確分工,各負其職。第十二步:組長培訓。
各班所有小組長(不同層面)集中培訓。如何自主學習,如何上臺展示,如何指導、監督學困生,如何維持小組紀律等。
第十三步:推廣實施。
在各學科形成自己的學科課堂教學模式後(下半學期),各教研組推選1~2名素質高的教師報教導處,執教一節本學科的“學科高效課堂示範課”,由教導處統一制定時間,組織全體教師參加“學科高效課堂示範課”活動,在全校範圍內評價、推廣,形成學校相對統一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第十四步:總結提高。
各學科在前面試點、推廣基礎上進行總結,對過程中材料進行修改、收集和彙總,對出現問題應多思考、多研討,採取積極措施,不斷提高、不斷完善。
(五)分項實施、重點突破1、以團隊研討導學案為主
(1)基本要求:加強集體備課,實現資源共享,努力構建“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共同提高”的校本教研模式。
(2)具體過程:
①個人備課:教師提前兩週研究課標、教材、導學案以及其他參考材料,依據實際情況修訂導學案中的學習目標、重點、難點和方法提示,修訂導學案中的不恰當環節,增減相關的內容等,將具體的指導、啟發與點撥的方式方法寫入自己使用的“導學案”。
②集體備課:中心發言人進行說課,備課組集體討論,提出修改意見,教師按集體意見對自己的“導學案”進行修改。
③二次備課:個人根據集體備課的要求對“導學案”再次進行認真細緻修改(二次備課時要求用雙色筆修改)。
(3)主要措施:
教務處加強常規檢查力度,及時檢視各教研組上傳電子稿,開展優秀教研組評選、優秀導學案展覽和評選等舉措,全面提高教師備課質量。
2、構建合理的合作學習小組(1)基本要求:
每個班級在構建合作小組時,應注意結構的合理性。
一是小組人數要合理,分工要明確,一般以6人為宜。人數太多不利於學生間的交流和個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數太少也不利於學生間的交流和互助;
二是分組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
教師應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最佳化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不同編號的A、B、C三個層次的學生。這樣分組不但有利於學生間的優勢互補,相互促進,而且為全班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
三是小組成員應是一定範圍內動態的。可以是組與組之間男女生的互換或流動,也可以是組與組之間某些角色的互換或輪換,還可以按活動主題的需要讓學生進行自由組合。這不僅使學生有新鮮感,提高合作學習的興趣,而且還可以改變學生在小組中長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學生始終處於控制地位,有的學生始終處於從屬地位,給每個學生提供發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