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科學有序進行,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優秀的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那麼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按照教育部《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要求,根據地方經濟建設的需要,培養具有紮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能在外事、經貿、文化、新聞出版、教育、旅遊等部門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等工作的具有應用性、創新性、國際性的高素質人才。

  二、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英語語言、文學、歷史、政治、經濟、外交、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接受英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系統訓練,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等工作的專業水平,以及較高的素質和較強的能力。具體要求如下:

  1.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具備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養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個人行為規範,遵紀守法、誠信做人;

  2.掌握較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較紮實的英語專業學科基礎知識,系統掌握本學科必需的基礎理論,初步掌握進行教育創新和科學技術創新的思想和方法。瞭解本學科的發展動態、應用前景和行業需求;

  3.具備較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繼承優秀傳統文化,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形成具有傳統文化底蘊與現代精神的健全人格;

  4.掌握一門外語,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和國際交流與合作能力,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5.掌握體育運動的基本知識和科學鍛鍊身體的技能,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育合格標準》和軍事訓練合格標準。養成良好的鍛鍊習慣、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慣,具備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體魄;

  6.掌握語言學、文學及相關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基礎知識;

  7.瞭解我國國情和英語國家的社會與文化;

  8.具有較好的英漢雙語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9.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從事初步科學研究的能力。

  三、學制與學位

  學制:4年,實行3到6年的彈性學制。

  學位:文學學士

  四、核心課程

  綜合英語、英語閱讀、英語聽力、英語口語、英語寫作、英語國家概況、高階英語、主要英語國家文學史及選讀、翻譯、英語語言學。

  五、課程構成及學分分配表

  略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2

  【摘 要】隨著軌道交通系統的快速發展,交通運輸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需求越來越大,本文透過對當前軌道交通行業大環境及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大膽的探索與研究,力求找到在專業教學中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的途徑。

  關鍵詞軌道交通;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改革

  隨著軌道交通的迅猛發展,交通運輸行業在管理、技術、技能人才上都很短缺,在規劃、建設、運營、經營等各環節都缺乏高素質的群體。面對我國交通運輸業的快速發展和高等教育體制的進一步深化改革,如何培養出適應新形勢需要的交通運輸專業人才,是值得研究的一項課題。透過對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普遍存在的問題及我院現狀進行分析,確定了“厚基礎、強能力”的交通運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1 軌道交通行業發展態勢及人才需求

  近年來,隨著我國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的迅速建設、發展,到20xx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將達15萬公里左右,其中快速鐵路達3萬公里;全國城市軌道交通建成總里程達 6000多公里 ,到20xx年底,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部分地區和領域率先基本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

  交通運輸行業的廣闊發展前景,促使該行業急需一批在鐵路運輸、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部門從事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實踐應用型人才,而對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很高,用人需求量也很大,其供求緊張關係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達到平衡,呈現一種供不應求的局面,同時隨著科技技術含量的提高,辦公自動化程度的全面實施,將會對鐵路、地鐵員工的素質、技能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2 交通運輸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改革與實踐的研究背景

  (1)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普遍存在的問題

  1)培養目標模糊、定位不明確。[2]部分本科院校大多重視學術型人才,而輕視應用型人才。部分高校明確提出進行應用型人才培養,可是在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上,卻按照學術型人才培養,培養目標模糊,使學生在學習過程過程中沒有明確的定位,學的知識多而雜,最終使培養的應用型人才應用性不強。

  2)實踐教學力度不夠。目前部分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偏重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由於理論教學大多采用以課堂講授的傳統教學模式,實施起來輕車熟路,教學成本較低;而實踐教學對場地裝置有較高的投入還要不斷探索創新,因此部分高校對於模擬模擬教學、現場教學、校企合作等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則較少採用,致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鍛鍊不夠。

  3)師資力量薄弱結構不合理。地方本科高校普遍存在師資隊伍整體薄弱,缺少優秀的學科帶頭人,師資隊伍學緣結構、專業結構、年齡結構、職稱結構不盡合理。尤其是需要一大批熟悉業務和專業知識的“雙師型”教師,而大部分高校教師多年從事理論教學工作,缺乏在相關行業企業實際工作的經驗,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任務往往不能落到實處。

  (2)我院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西安交通工程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是陝西省唯一一所以軌道交通類專業為主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當前,同類重點高等院校注重理論知識及學術研究,實踐技能相對薄弱;而同類高職院校雖具備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理論知識卻有侷限。交通運輸專業本身就是一個具有很強實踐性、應用性的專業學科,專業性質和將來的職業都決定了學生必須具備紮實的專業基礎和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所以我院在交通運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上,始終堅持以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因此,注重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與動手能力,增強學生就業的競爭力,“厚基礎、強能力”的培養目標必然成為人才培養內容的重中之重。

  (3)我院落實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實踐平臺及有力措施

  西安交通工程學院按照“彰顯特色、系統整合、合眾舉一、各盡其能”的建設思路,集中全院各種資源支撐軌道交通大系統建設。

  我院“城市軌道交通實訓基地”、“地鐵車輛結構與運用實訓基地”分別被確定為“省級高職教育實訓基地”和“省級高職示範性實訓基地”。城市軌道交通實訓基地設有城軌行車排程指揮實訓室、城軌綜合模擬駕駛實訓室、安檢實訓室、旅客自動售、檢票系統實訓室等;軌道交通綜合實踐基地新建了425米電氣化鐵路線路,配套了“交院號”電力軌道車、貨運油罐車、貨運敞車、客運空調軟臥車,以及渼陂車站、牽引變電所、行車排程室、檢修棚、綜合檢修工區、通訊訊號系統等,完全滿足學生的實訓、實習的需要,學生可以在基地實踐不同的崗位角色,鍛鍊和提高業務操作水平,可以模擬不同的裝置故障、特殊情況下的應急處理作業流程,實現特殊作業的鍛鍊。另外,學院還投資建設了TDCS鐵路行車排程指揮實訓系統,同時,還在校外企事業單位建設有22個實習實訓基地。

  實訓基地的建設,將為交通運輸專業進一步推進理實一體化與實訓教學發揮更好的作用,也為我院實現真正有特色的實踐應用型人才目標提供了有力保障。

  3 交通運輸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改革與實踐的研究內容及方法

  (1)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內容

  1)以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確定培養目標。我院組織教師和學管人員到新豐鎮、西安西站、寶雞車站、戶縣車站等地實地學習,組織專業教師到西安鐵路局、西安地鐵等用人單位對本專業的崗位設定、崗位技能要求進行調研,確定培養目標。

  2)改革傳統課程設定模式和教學內容,構建應用型教學體系根據交通運輸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從課程內容的基礎性、學生崗位能力要求及綜合能力的發展,在教學計劃、課程設定、教學內容及教學質量監督和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大膽的探索和實踐,改變了傳統課程體系設定模式。

  3)在應用型人才培養與專業教學的關係中,應用型人才培養在專業課教學中佔據基礎地位,這是由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功能所決定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專業教學提供良好的能力基礎,為專業教學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所以在專業教學中應加強研究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的途徑。

  (2)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方法

  1)透過就業單位的資訊反饋找準培養方向;同時透過對其他同類高等院校交通運輸專業實訓教學的現狀進行調查和分析,找準我院存在的問題,增強課題研究的現實性和針對性,使課題研究成果具有實踐價值和推廣價值。

  2)採用問卷調查法對採用新的實訓大綱和教材、評價體系的學生和教師進行效果調查,及時調整方案和修改實訓內容,保證我院交通運輸專業實踐教學質量。

  3)對我院同專業不同年級學生分別採用上述新人才培養方案和傳統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效果對比。兩個年級的課程設定、教學環境和授課教師均相同。期末考試按教學大綱要求命題,實行教考分離,採用同樣的試題及實訓模組進行考評,對比教學效果及實踐動手能力。

  4 總結

  交通運輸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實踐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我們在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的途徑上也僅初步確定了研究內容及方法,所以在今後的教學及教科研工作中,需進一步加強研究,在實踐中實現“厚基礎、強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吳彪,龐然,齊曉傑.應用型本科交通運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2]項華錄,何春豔.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合作經濟與科技.20xx.3.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3

  摘要:應用型本科教育可以較好地解決知識經濟社會對大量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的需求,並有利於改變本科教育單一化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從而解決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多樣化培養模式和發展目標的問題.深入研究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模式及其執行條件,對於深化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學改革、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結合廣東白雲學院實際,對基於能力本位的應用型本科高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基本要求進行了探索研究.

  關鍵詞:人才培養;應用型;能力本位;方案構建

  目前我國經濟處於轉型期,同時高等教育向大眾化方向發展進度加快,應用型本科高校對人才培養目標和辦學定位必須重新認定,找準自己在高等教育結構中的位置,構建具有特色的辦學模式和教育模式,從不同的方位滿足社會發展的多維需求,但大多數應用型本科高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不能適應社會對人才能力需求,嚴重影響了學校人才培養質量.隨著社會的進步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實現,社會對高等教育提出了多樣化的需求,促使高等教育逐步產生型別的分化,應用型本科教育應運而生[1].現階段,由於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還在探索中,多數高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還是照搬研究型大學,培養的人才很難滿足社會多樣化的需求.應用型本科高校如何制訂符合區域發展現狀的人才培養方案,以形成發展優勢,是院校建設、適應和服務區域發展必須考慮的首要問題.廣東白雲學院作為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一直致力於應用型人才培養,在基於能力本位的應用型本科高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方面進行了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1基於能力本位的應用型本科高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的指導思想

  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需要解決理念、方案和實施三個層面問題,需要明確培養什麼樣的人才,並在此基礎上最佳化和落實人才培養方案[2].

  1.1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理念

  尊重學生個性化學習和發展的需要,擴大學生自選專業、自選課程的權利,實施“彈性學制”;推動從“教”到“學”的轉變,以資訊資源與現代教育技術為支撐平臺,以學分認證為手段,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推行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對接、自主學習與互動教學相融的教學模式改革,提升學習成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發展能力.

  1.2樹立“特色意識、質量意識和品牌意識”

  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主要路徑,全面推行校企協同育人,緊密依託行業企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以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為提升人才質量的重要內容,注重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以國際合作為重要手段,學習和借鑑國際先進的辦學理念、課程設定、教學方法及管理模式等,提高學校整體辦學水平.

  1.3以培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一線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

  體現“重基礎、強實踐、擅應用、長技能”的人才培養指向,構建能力本位及四個對接為核心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即專業設定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提高人才培養的三個符合度,即目標與社會需求的符合度、人才培養方案與培養目標的符合度、培養結果與人才培養目標的符合度.

  2基於能力本位的應用型本科高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的基本原則

  2.1突出市場導向及能力本位,體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

  專業人才培養的定位要順應地方現代製造業、戰略性新型產業與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趨勢,圍繞產業升級轉型、技術創新需要,以人才市場需求為導向,細分職業面向及崗位(崗位群),準確定位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要求;科學分析與界定崗位或崗位群能力,按照能力培養要求設定課程模組、設計教學內容和實踐環節,按照科技發展水平和職業資格標準設計課程體系,最佳化課程結構;按照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的原則,整合相關的專業基礎課、主幹課、核心課、專業技能應用和實踐課,形成“專業+專長”的實踐能力培養的課程群或課程模組[3];支援與行業企業等合作開發線上開放課程,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推進課程體系改革.

  2.2注重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強化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統一

  在強調崗位能力培養的同時,注重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培養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樹立科學的健康觀,具有終身學習的健康體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質;著力培養學生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透過學習,構建起適應終身教育及社會發展變化需要的知識、能力和基本素質;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開設就業創業指導必修課程,鼓勵課外實踐與創新創業、允許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探索建立促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有效機制,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有機融合,強化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2.3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工作與學習結合,突出工程實踐能力

  打破按照學科內容設定課程教學內容的思維定勢,按能力培養要求設定課程模組,確保實踐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遵循教育基本規律,系統規劃教學體系,總體實現“兩體系三並遞進”模式:將實驗、實訓、實習與理論教學並舉、並重、並行,其中理論教學的遞進體現為“學科基礎教育———專業基礎教育———專業教育”的遞進;實踐教學的遞進體現為“基本技能培養———綜合應用能力和設計能力培養———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遞進.實踐教學學時佔專業總學時的比例達到30%以上,學生在校期間參加實訓實習的時間累計達到一年.強化校企合作育人,緊密依託行業企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

  2.4統籌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的整體最佳化

  將學校人才培養定位目標貫徹、落實到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中,改學科導向型的課程設定為專業導向型,從知識邏輯體系向技術邏輯體系轉變.透過刪、減、並等措施降低課程內容重複率,最佳化整合課程內容,減少必修課比例、壓縮課內總學時,增大選修課選擇範圍和豐富選修課內容,均衡各學年學分,提高教學效率;統籌人才培養全過程,按照推行完全學分制及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要求,規劃課程結構及比例,構建“大平臺+小模組”模組化課程體系,縱向最佳化人才培養方案[4].同時,橫向統籌和規劃跨學科和跨專業課程,構建和完善學校各類各級平臺課程,加強課程的標準化建設,多視角審視人才培養方案設計,逐步實現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的整體最佳化.

  2.5強調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結合,彰顯“以學生為中心”個性化特色

  制修訂人才培養計劃時,各專業在學校統一指導思想和規定的框架下,在學科及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或專業方向課程、專業選修課程設定以及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實踐性教學環節、教學過程安排等方面,可根據各專業的具體情況,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採用不同的做法,體現專業的不同特點,發揮各專業的優勢,形成專業的特色.

  3基於能力本位的應用型本科高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的基本要求

  3.1根據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和定位

  各專業應以區域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深入行業、企業進行調查研究,正確把握區域社會經濟發展趨勢、產業轉型升級和人才市場需求狀況,細分職業面向及崗位(崗位群),進一步準確地確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形成本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及職業面向分析報告.在此基礎上,準確描述人才培養目標,即符合學校“培養一線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定位要求和符合本專業職業面向的定位及體現本專業特色,並明確主要的崗位(崗位群)或工作領域.

  3.2分析崗位(崗位群)能力需求,明確人才培養的業務規格

  針對典型的工作崗位,進行崗位描述、典型工作任務及職業素養與能力要求分析,並對所有典型的工作崗位的職業素養與能力要求進行歸納、綜合,形成本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能力要求,總結精煉後,具體描述為專業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人才培養規格和要求(即業務規格).在注重人才培養與職業崗位的針對性的同時,強調與職業資格證書的對接,明確本專業職業資格證要求,所有專業原則上應達到三級或以上(可設1個主要證書和2-3個可選證書),強化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

  3.3構建以職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與職業標準對接為核心的課程內容體系

  構建以職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的教育教學內容體系[5].打破按照學科內容設定課程教學內容的思維定勢,科學分析與界定崗位(崗位群)的基本能力,按能力培養要求設定課程模組,設計教學內容和實踐環節,構建基於崗位(崗位群)基本能力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互動融合的模組化專業課程體系;基於“能力本位”原則,課程內容體系落實“兩個對接”:一是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依據職業崗位、職業標準及相應的基本培養規格要求,將專業基本能力及綜合應用能力、職業能力的培養落實到具體課程和實踐環節中;二是課程設定與職業資格證對接,依據各專業所確定職業資格證要求,設定相應的課程和實訓環節,確保課程內容及訓練與職業資格證掛鉤.

  3.4注重設計論證、規範編制,維護人才培養方案的嚴肅性

  為了對專業人才培養進行系統、充分論證,所有專業原則上均應按照基於能力本位的指導思想重構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進行相應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同時,為了便於教學安排,在人才培養方案設計的基礎上,形成人才培養方案編制要求,人才培養方案的內容用文字和表格表達,力求簡明、清晰.此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一經論證定稿,對專業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具有高度指導性,在執行過程中原則上不得隨意修改,以維護其嚴肅性.

  參考文獻:

  〔1〕徐琳.新形勢下能力本位的人才培養方案修訂與實施———以高職房地產經營與估價專業為例[J].商業文化,20xx(29).

  〔2〕肖瑤,吳靈均,曹丹.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理論研究[J].智富時代,20xx(8).

  〔3〕樊繼軒.基於能力本位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對民辦高校“本科學歷教育+職業技能培養”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xx(1).

  〔4〕徐理勤,顧建民.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及其執行條件探討[J].高教探索,20xx(2).

  〔5〕黃日強,許惠清.能力本位職業教育的特徵[J].外國教育研究,20xx(5).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4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掌握服裝設計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適應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求,具有人文精神、服裝藝術設計與技術創新能力,熟悉設計程式和相關法律,瞭解中外服裝藝術設計的發展動態,實踐能力強,能在服裝設計教育、研究、設計、新聞等生產和管理領域從事相關服裝藝術設計、研究、教學、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二、培養要求

  服裝設計方向突出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學生主要學習服裝藝術設計方面的專業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受到服裝設計方面的設計思維與方法及基本設計技能、技巧的訓練,具有服裝設計與實踐、教學和研究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能力與素質。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1、堅持厚基礎、寬口徑、新思維、重創造的基本原則和理念,使學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服裝設計專業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瞭解服裝藝術設計學科前沿和發展動態,具有獨立獲取資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及開拓創新的精神,具有一專多能的知識結構,具備較強的從事服裝藝術設計專業工作的能力和素質。

  2、知識結構:具有較紮實的服裝藝術設計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瞭解本專業學科的新成就、新發展,獲得服裝藝術設計的初步訓練,具有一定的設計鑑賞能力和創作能力,懂得藝術設計學科的一般規律,能勝任相關單位的服裝設計工作和研究工作等。

  3、素質結構: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敬業愛崗、遵紀守法、團結協作的品質;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高尚的審美情操,堅強的意志和較強的應變能力,養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

  4、畢業生應獲的知識和能力:服裝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要具備較強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熱愛服裝藝術設計事業,具備基本服裝藝術設計中獲取資訊、處理資訊能力,服裝設計組織管理能力,並有較強的使用現代技術及計算機輔助裝置能力;具有服裝藝術設計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有較高的美學修養;掌握服裝藝術設計學科的基本技能和學術研究、創新方法;掌握和運用現代設計技術,特別是平面輔助軟體、網路技術的能力;掌握並能夠初步運用營銷學、心理學、設計美學等基礎理論,具有良好的設計師職業道德素養和從事服裝藝術設計的基本能力;瞭解服裝藝術設計行業的前沿理論、應用前景及發展動態,以及平面藝術設計行業的新成果,具有一定的創造能力和自學能力;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三、主幹學科

  藝術設計學、文學。

  四、主要課程

  服裝概論、構成藝術、服飾圖案、服裝效果圖技法、服裝設計基礎、主題設計、專題設計、服裝結構設計、服裝工藝學、服裝材料學、服裝色彩設計、服裝立體裁剪、針織服裝設計、服裝CAD、服裝推板排碼、計算機輔助設計。

  五、主要實踐教學環節

  教學實踐、服裝市場調研、服裝設計實習、專業考察實習、畢業實習等等,四年共按排 4~5次,累計6~15周。

  六、修業年限及授予學位

  四年,文學學士。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5

  1 國外視光學教學概況

  國外關於眼視光技術具有非常清晰的分工,主要分為二個部分:

  第一部分在醫學院培養的基礎上,為了有效防治眼病。

  第二部分在視光學院培養的基礎上,為了達到眼視覺的健康,負責驗光配鏡。在西方一些發達國家當中,出現視光學院和視光系的時間較早,其發展已經過一百多年,形式多種多樣,而且擁有一定的規模,相當於醫學院。視光學專業的學制主要以4+3 為主,也就是學習醫學基礎課、光學基礎課、視光學專業等課程一般是利用四年的時間。上述課程的主要內容有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組織胚胎學、藥理學、經典光學、幾何光學、眼科光學、視光學理論與方法、視功能檢測與診斷、眼科疾病、雙眼視力、低視力學、視力矯正、環境視光學、接觸鏡等。學習數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學和微生物學一般情況下利用三年的時間。在達到學習要求取得光學博士後,還不能達到視光學工作的標準,還需參加國家關於視光師職業資格考核,只有達到合格後取得有關證書後才行。

  當前,很多人都擁有視光師職業資格,可以從事視光師工作,美國視光師與人口總量的比例達到了11 000∶1,澳大利亞則達到了1 2 7 5 0 ∶ 1 , 眼光師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需要提出的是,視光學院和視光系學習的課程不包括醫學基礎和臨床學科,特別是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在過去較長時期內,很多學生雖然取得了畢業資格,但沒有處方權,在治療疾病時無能為力。

  2 院校人才培養方案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高校眼視光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特色不明顯。

  專業設定沒有考慮到當地實際情況,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同質化現象。因為不能全面分析當地產業發展情況、當地經濟發展情況、行業分佈情況、企業需求情況,在設定專業時不能達到社會的需求,不能適應當地經濟發展,培養的人才不能達到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在建設課程體系方面已得到人們的認可,也就是採用工學結合的做法,但在實際學習過程中依然應用傳統學習模式,不能將理論知識有效應用於實踐當中,學生的專業理論水平與職業技能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實訓基地內涵建設不完善。

  3 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3.1 眼鏡行業發展狀況

  我國眼鏡協會的統計數字顯示,在最近幾年的發展當中,眼鏡產業平均每年增長速度突破了17%。有關專家認為,眼鏡產業在今後相當長時期內還需得到較快發展,將會產生大量的工業產值和出口量,專家認為二者平均每年增長率都將突破11%和12%, 在國內主要產區將會湧現大量的生產企業, 年產值也會得到大幅提高,將會突破一億元,在大量中心城市會湧現數以千計的銷售連鎖企業,估計一些優秀企業每年銷售額將突破一億元。在眼鏡行業的發展過程中,企業要求擁有高素質的工作人員,如依據國際標準程式開展全面驗光配鏡技術、驗配隱形眼鏡技術、加工先進技術裝置技術、應用視光儀器技術、眼科檢查與治療技術、修理眼鏡技術等。

  3.2 職業崗位

  對眼視光技術人才的要求, 可以從事眼科檢查、檢查視功能、驗光、配鏡、檢查測量、修理、設計配戴等工作,具備驗配隱形眼鏡技術,可以從事銷售眼鏡和管理工作。對應於眼鏡行業職業崗位能力的職位有二種:第一,眼鏡驗光職位,主要包括初級、中級、高階、技師、高階技師等五個級別。第二,眼鏡定配工職位,主要內容有初級、中級、高階和技師四個級別。

  4 眼視光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課程設定在培養專業人才方案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搞好課程建設才可能提高教學質量。高校的眼視光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應該主要針對培養人才的職業崗位能力,講求實用性。再有,在設定課程時還需考慮到培養人才的職業遷移能力和職業素質、基本素質。

  4.1 構建專業課程體系的技術路線

  認真研究培養專業人才的目標、原則和具體實施措施,建設較為合理的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路線,才能保證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順利進行。在研究產業發展情況、行業崗位對人才的職業能力職業素質的要求情況、企業人才成長規律、學生如何學習、學校擁有師資力量如何、教學實訓裝置可以發揮哪些作用等內容的前提下,實現科學排列與組合專業課程的目的。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取得行業與企業的支援,以職業資格國家標準為依據,進一步充實課程教學內容,建立更為合理的課程體系。與時代發展相適應,及時引進先進技術與裝置,學習當前世界上的新理論與新技術。

  4.2 課程體系結構模式

  建設課程體系結構模式,也就是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各類課程之間的關係,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具有決定性影響。眼視光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結構模式主要應該考慮學生的職業能力、依靠通用課程、傳授專業技術、發揮頂崗實習的作用。要意識到當前社會發展與技術進步一日千里,利用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專業教育。

  4.3 構建基於工作過程的實訓、實習課程體系

  在眼視光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中,課程標準要以培養較高的職業能力為目的,發揮實訓教學的作用。學習過程中應用驗光配鏡技師職業資格國家標準,依靠工作過程建設實訓與實習課程,在充分研究課程的基礎上開設實訓專案、設定實訓專案,利用現場模擬與頂崗實習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講求職業性、實踐性與開放性。在實訓基地開展專業理論學習,依託專案發展、保證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當中。要求理論學習時間與實踐時間達到平衡,生產性實訓時間應在全部實踐時間中佔到80%以上。課程考核方式應該全面結合應用校內理論考核、利用實訓基地考核實踐能力、企業頂崗實習、國家職業資格考核等多種做法。

  5 整合社會資源,加強實訓內涵建設

  高職教育要實現區域性與職業性。高校眼視光專業要具有一定的特點,要發揮具有一定發展能力的眼鏡行業協會的作用,同時結合骨幹企業開展有效合作。

  行業協會掌握著當前最為豐富的行業發展資訊,在校企合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學校在設定專業時要考慮到整個行業的發展,要爭取達到具體企業的實際要求。要充分利用眼鏡行業協會,要充分研究企業需求,利用訂單式培養的做法,設計最為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利用課程建設、引進師資、應用實訓基地等各種做法,使合作收到最好的效果,使人才進入社會後發揮最大的作用,達到各方滿意的效果。大力發展眼視光技術專業,講求品牌化發展,同時依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科學配置校內與校外資源,建設最為先進的實訓基地。實訓基地建設包括校內與校外二個部分。校內實訓基地的作用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基礎技能。校內研發服務基地主要對學生的畢業服務。校內校外生產性實訓基地對學生開展綜合實訓。校外實訓基地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主要做法是頂崗實習。

  在建設實訓基地過程中要做到校內與校外協同發展,在頂崗實習和實現學生就業的前提下,實訓學習要做到系統性。校內實訓要進一步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校外實訓要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實訓內容應該具有一定的針對性與連貫性。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要突破原有模式的束縛,要與企業車間相仿,達到教學實訓、生產實訓、畢業設計與開發服務等各個方面的一體化發展。在教學實訓時,以培養學生豐富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為主,使教、學、做三者結合在一起;在生產實訓過程中,講究突出學的工,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術與頂崗技能;在畢業設計與開發服務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專案,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6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電子、電氣、自動化、計算機等基礎知識,具有電氣工程系統分析和設計能力,能夠在電力系統、工礦企業等行業從事電氣工程技術開發、執行與裝置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高階工程技術人才。

  二、培養規格

  透過在校學習,學生應受到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質、文化修養和身心素質的教育。畢業生應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嚴謹治學、實幹創新、熱愛勞動、勇於實踐,具有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而奮鬥的理想、事業心和責任感。

  2、 掌握紮實的數學、物理等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具有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管理科學基礎知識;

  3、 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必需的較寬的技術基礎理論知識,主要包括電工理論、電子技術、資訊處理、控制理論、計算機軟硬體基本原理與應用等;

  4、 學生受到電氣工程、自動化及計算機技術與應用方面的工程實踐訓練,具備解決既有強電又有弱電的寬口徑專業技術問題的能力;

  5、 有一定的體育和軍事方面的知識,積極參加體育鍛煉,身體健康,達到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

  6、 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掌握一門外國語,能較順利地閱讀本專業外文書刊,具有聽、說、寫的基礎。

  7、 有正確的審美觀和一定的文學、藝術欣賞水平。

  三、學制

  基本學制4年,學習期限3-8年

  四、主幹學科

  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

  五、主要課程

  高等數學、大學物理、電路分析、類比電子技術、數位電子技術基礎、系統分析基礎、自動控制原理、微機原理及應用、電機學、電力拖動控制系統、電力電子技術、電力工程基礎、繼電保護原理、工廠供電等。

  六、教學計劃安排

  1、課程設定和安排:(見附表一)

  2、綜合實踐性教學環節安排: (見附表二)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7

  【摘要】生物工程產業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主導性產業,已成為產業結構調整的戰略重點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本文確定了以就業為導向、以工科為背景、以化工學科為優勢、以生物學科為基礎,制定了滿足社會需求的生物工程專業培養方案,並根據社會需求、生源質量和未來就業方向提出一種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分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型、應用型、複合型),在學生個性化下功夫,培養滿足社會同一行業不同單位對不同規格的生物工程專業人才需求。

  【關鍵詞】生物工程;培養方案;分類人才培養模式

  生物工程專業是教育部於1998年正式成立的專業,包括生物化學工程、微生物製藥、發酵工程、生物化工等專業,並且首次將生物工程列為本科專業目錄中工學門類中的一種,與化學工程、輕工等並列,對生物技術領域產業化發展以及人才培養都具有極其重要意義[1,2]。隨著時代發展生物工程已經逐漸發展成主導性產業,在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必將成為國家大力發展生產力,實現跨越式發展極大的推動力。生物工程專業發展迅速,但近年大規模擴招和許多學校現有辦學條件的限制,致使生物工程專業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教學資源緊張且師資薄弱,教學質量方面出現較多問題,更為重要的是經費嚴重不足導致辦學力不從心;(2)由於目前生物工程沒有形成大規模的產業化,許多高校又增設了生物工程專業,導致畢業生就業出現困境;(3)生物工程本科專業為一級學科,但卻沒有生物工程碩士和博士點,從而導致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出現脫勾現象,對於生物工程領域高素質、高水平人才培養非常不利,為此應加快生物工程碩士和博士點建設,切實制定相應的質量標準,加強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各種規格的生物工程專業人才是當務之急。目前部分高校也實行創新型、複合型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但是同一個專業只實行一種培養模式,一種培養方案,學生入校後,只能按照事先設計好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去學習,學生卻沒有選擇餘地,結果導致同一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規格全國差不多[3-5]。而社會同一行業用人單位對同一專業的學生要求卻不同,即雖然來自同一專業畢業生,其工作崗位性質要求是不同的,然而學生在學校培養規格基本一樣,這樣的畢業生就不能滿足社會同一行業不同性質崗位的需要。比如現行生物工程專業按照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規範要求,生物工程專業按照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培養,而學生畢業後有的出國、有的考研、有的到研究性質的單位、有的到技術崗位、有的到本專業管理崗位工作等等。如果按照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和與之配套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進行培養,這樣的畢業生是無法滿足上述這些不同崗位工作的要求。所以說現實社會中,需要各種培養規格的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如研發型人才、技術型人員、專業管理人才、教學型人才等不同規格的各類人才。因此,必須對人才培養模式加大研究力度,培養不同規格的人才,以滿足社會和學生本人的需求,從而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進而適應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為此,我們確定了以就業為導向、以工科為背景、以化工學科為優勢、以生物學科為基礎,制定滿足社會需求的生物工程專業培養方案,並根據社會需求、生源質量和未來就業方向提出一種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分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型、應用型、複合型),在學生個性化下功夫,培養滿足社會同一行業不同單位對不同規格的生物工程專業人才需求。我院圍繞學校的辦學定位和特色專業建設目標,認真總結專業辦學經驗,深入開展本專業人才需求調查和分析,進一步明確新形勢下本專業在人才培養中對於創新能力和自身素質要求,對人才培養方案不斷進行最佳化,突出專業特色。以增強人才創新性、實踐性、前瞻性和適應性作為根本原則,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和教學計劃,並做到持續改進,以保證課程體系和教學計劃適應企業、行業、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著重建設實踐教學環節,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強化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終身學習的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真正為企業提供高素質的對口人才。

  1拓寬專業口徑,制定生物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方案

  1.1準確定位生物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

  緊密追隨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按照企業和市場需要不斷調整和重組現有專業,使生物工程專業更好的適應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另外要不斷拓寬就業基礎,著重增強創新能力和高素質的人才培養,改變過去專業意識強和“填鴨式”的知識傳授,按照社會發展需要使人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更加合理。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知識結構體系。遵循“橫向拓寬,縱向理順,加強基礎,調整結構,更新內容,精簡學時,突出實踐”的原則,並根據吉林化工學院本科專業培養方案修訂的原則和意見,重新構建培養方案,使其更加符合人才培養需要,其主要特點是:(1)注重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培養目標更加明確;特別是增加了本科生在讀期間,必須修滿4個創新教育學分,否則不能畢業;(2)明確主幹課程的同時重點建設實踐教學環節;(3)拓寬專業口徑,把注意力放在創新能力的培養;(4)採用3+1模式,即大一到大三學年主要學習理論知識,大四學年重點進行實踐環節教學。新培養方案更加符合人才培養目標,有利於提高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符合新時代對於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要求,對於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基礎。由此,我們確定了生物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具有紮實的理化知識、社科知識和人文素養;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具有學會學習和較強的實踐能力;能夠掌握生物工程與技術領域的基本理論和技能,從而成為在該領域從事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以及生產管理等方面的應用型人才。

  1.2明確生物工程專業分類人才(研究型、應用型、複合型)培養要求

  以“注重素質、強化基礎、拓寬口徑、增強能力、開拓創新”為教學指導思想,融業務培養與素質教育為一體,融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為一體,融教學與科研為一體,培養素質高、基礎厚、知識寬、能力強和具有創新精神的生物工程技術人才,並對素質結構、能力結構和知識結構均做了明確的要求。對於素質結構要求具備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較高的文化素質、良好的專業素質和良好的身心素質,只有具備健全人格、人文素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發展成為高素質的人才。對於能力結構要求具備獲取知識的能力、應用知識能力和創新能力。只有具備這些能力才能在相關領域進行獨立研發和生產設計,才能運用創造性思維進行科研開發。對於知識結構要求具備自然科學知識、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工具性知識、專業基礎知識、生物工程專業知識、工程技術知識和管理知識。只有掌握這些基本的理論和知識才能熟練解決生產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才能成長為社會發展需要的研究型、應用型、複合型人才。

  2注重課程建設,建立科學、可行的創新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體系,修訂與之適應的教學大綱

  按照拓寬就業基礎和增強創新能力和高素質人才培養的思路重新設計教學計劃,綜合考慮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的協調發展,改變過去專業意識強和各門課程相互獨立現象,增強不同學科間的交叉融合,積極推進教學內容和手段的改革。新的課程體系既體現了學科交叉融合和文理工滲透也體現了上下游技術結合。設定的課程選擇性更強,專業任意選修課由原來的14門增加至20門,並且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突出各專業主幹課程綜合大實驗的重要性,設定了《基因工程綜合實驗》、《細胞工程綜合實驗》、《生物分離工程綜合實驗》等綜合大實驗課程,並增加了《發酵工程課程設計》。增設文獻檢索與科技論文寫作、英語聽力課。同時修訂生物工程專業課程教學大綱。並確定重點建設《基因工程》、《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生物分離工程》等課程,每門課程均設課程負責人,由課程負責人制定本門課程的教學大綱及組織課堂教學。另外,加強教材建設,制訂“生物工程專業教材選用原則”,優先選用教育部獲獎教材、優秀教材、規劃教材、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引進國外優秀教材的中文譯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和科學出版社近3年出版的教材。同時學院編寫了生物類優秀教材推薦目錄,供任課教師在徵訂教材時參考。

  3更新實踐教學內容,構建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實踐教學體系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而生物工程專業是生命科學從實驗室研究通向工業生產的橋樑。所以,我們高度重視實踐教學環節的建設,充分發揮科研的支撐作用,合理安排實驗課程、課程設計、專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等教學環節,建立一定的研發訓練體系;而全程導師制的實施,進一步提高了大學生課外創新實踐活動的質量,貫徹了“全人教育”的思想,保證了本專業培養目標的實現。

  3.1結合生物學科特點,統籌安排實驗教學

  生物工程專業原來專業基礎實驗課大多為驗證性實驗,這樣不利於交叉學科、前沿學科內容的引入,更不利於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為此,重新構建了實驗課程教學內容,優化了實驗教學體系內容,增加了綜合和設計性實驗。將所有實驗課分為專業基礎實驗和生物工程綜合大實驗兩大類,按照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的特點組織教學,突出實驗教學的綜合性和創新性。按照新思路,我們將生物學基礎實驗課程內容按基本技術、宏觀水平、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四個層次重新組合,最佳化課程體系,打破課程界限,內容合理銜接,由易到難,避免重複;將實驗課程分為學科基礎實驗、專業基礎實驗和專業綜合實驗三大類,使本專業的實驗教學具有基礎性、系統性、綜合性和先進性。另外重視學生的求知慾和探究精神,鼓勵學生進行獨立研究並營造一個寬鬆的環境,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引領學生積極參與到導師的科研課題以及各種學術講座和Semi-nar形式的學術活動,這樣學生才能充分了解本領域的發展前沿,從而使其明瞭自己的研究方向,增強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最終成為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3.2建立“四個三”實踐教學體系,符合學生認知規律

  實行“四個三”實踐教學體系,即三個實驗層次:宏觀水平、細胞水平、分子水平;三種實驗型別:基本驗證實驗、專業綜合實驗、研究設計實驗;三種教學途徑:必修實驗、開放實驗、創新實驗;三種考核方式:實驗習慣養成和基本儀器使用、實驗報告、實驗操作考核。透過“四個三”實踐教學實施使學生充分認識了各門課程的內在聯絡,極大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推動了學生進行獨立研究從而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實現了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

  3.3尊重教師科研背景,理論實驗同步建設

  我們充分尊重教師的科研背景,使課程或部分教學內容與教師科研方向一致,使之能將科研成果及時融入理論與實驗教學。由主講理論課程的教師總體負責對應實驗課程的建設,使之合理銜接,內容融匯貫通,從而促進了課程的整合和理論、實驗教學內容的更新。

  3.4技術方法合理綜合,內容與科研、生產有機結合

  根據實驗內容的內在聯絡,科學綜合實驗技術和實驗方法,基本技術不計學時學分,實行實驗室開放性訓練,合格者方可進入實驗環節。結合“本科生創新教育基金專案”引入科研成果和社會應用專案,為學生開出設計創新性實驗。另外導師將個人的科研成果進行重新設計轉化為學生能夠操作的綜合性大實驗,透過學生再現科研成果可使學生明白科研成果必須能夠復現並且經得起推敲,從而大大增強了學生的科研興趣。逐步實現了與教師科研課題相結合的基礎實驗技能化、實驗平臺多元化、實驗思維科研化、培養過程個性化的實驗教學體系。

  4結束語

  教育是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奠基工程。教育的產品——人才已經成為未來社會的焦點,為此,如何培養出一專多能、幾專多能的高質量的人才來滿足形勢發展的需要,已是擺在高等教育面前十分突出的重要課題。目前部分高校也實行創新型、複合型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但是同一個專業只實行一種培養模式,一種培養方案,學生入校後,只能按照事先設計好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去學習,學生卻沒有選擇餘地,結果導致同一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規格全國差不多。而社會同一行業用人單位對同一專業的學生要求卻不同,即雖然來自同一專業畢業生,其工作崗位性質要求是不同的,然而學生在學校培養規格基本一樣,這樣的畢業生就不能滿足社會同一行業不同性質崗位的需要。現實社會中,需要各種培養規格的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如研發型人才、技術型人員、專業管理人才、教學型人才等不同規格的各類人才。因此,必須對人才培養模式加大研究力度,培養不同規格的人才,以滿足社會和學生本人的需求,從而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進而適應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因此生物工程專業建設應抓住機遇創新發展,不斷地探索改革培養方案,最終實現培養生物工程領域研究型、應用型、複合型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崔鳳傑,孫文敬,黃達明,錢靜亞.生物工程專業培養方案的修訂與實踐[J].輕工科技,20xx,29(4):142-144.

  [2]潘志明,孫林,周福才,等.生物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方案的實施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xx,51:268-269.

  [3]江成英,劉曉蘭,鄒東恢,等.生物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最佳化[J].高師理科學刊,20xx,33(6):118-120.

  [4]張德華,江瑜,陳存武,等.應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框架結構與教改探索[J].皖西學院學報,20xx,27(5):53-56.

  [5]付明,吳鏑,鄒娟,等.生物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構建[J].懷化學院學報,20xx,34(5):90-92.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8

  一、應用型本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目標與原則

  應用本科是高職教育的一個層次,它同一般普通本科相比具有鮮明的技術應用性特徵。在培養規格上,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的不是學科型、學術型、研究型人才,而是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在培養模式上,應用本科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以“應用”為主旨和特徵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重視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

  二、應用型本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

  (一)堅持市場導向,明確培養目標

  市場營銷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工商企業及服務業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從事產品推銷、市場調研、客戶服務工作的應用性、職業型的創業者。學生應在具有市場營銷專業必備的市場調研、營銷策略制定與實施、產品與價格管理、渠道管理、促銷管理、銷售管理、網路營銷管理等營銷管理基礎理論知識和專門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應重視對學生基礎概念與基本理論、專業能力與通用能力的培養。

  (二)重視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在培養方案制定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原則。應用型本科市場營銷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由頂崗實習、專業公司實踐、因納特市場營銷軟體操作和實訓課程構成。

  1、學生頂崗實習

  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學期安排可實行四學期制,第1、2學期以理論教學為主,第3、4學期以工學結合及實踐教學為主,理論課與實踐課的學時比例接近5:5,進行頂崗實習,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的頂崗實習可以分為畢業實習和第三、四學期的實習兩部分。在學生頂崗實習中,學生能夠出推銷員、營業員、市場調研人員、客戶服務人員等就業崗位的職業標準,教師也可以據此引入推銷員、營業員、客戶服務國家職業標準,根據不同的就業崗位,進行應用性、綜合性(整合性)、先進性和實踐性的教學內容及課程體系改革。

  2、專業公司實踐

  齊齊哈爾工程學院為所有專業搭建平臺,倡導“開一個專業,辦一個實體,建設個會所,創一個品牌”。管理工程系目前有東亞旅行社和齊工商貿有限公司兩個專業實習,這為學生實習實踐提供了大量的機會。專業教師與專業公司負責人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市場調研活動、參加企業技術活動等,一方面提高了教師的“工程任務課程化”的課程設計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學生自身的素質。因此,在人才培養方案中針對專業公司的實踐及參與情況應體現一定的學時與學分。

  3、因納特市場營銷軟體操作和實訓課程

  軟體模擬教學是市場營銷專業實驗教學一種十分重要的形式,利用計算機所模擬和營造的情境,訓練學生作為營銷管理者所必須具備的營銷綜合管理能力。構建應用型本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應重視軟體的應用。從大一開始到大四,每年都組織學生進行有關的實踐。實踐教學包括課內實驗(驗證性、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獨立設定的實驗課程、課程設計、教學實習、社會實踐、科技訓練、綜合論文訓練等多種形式。

  (三)注重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應用型本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應開設創新教育系列選修課、加強創新性實踐教學活動等措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創新教育落實到各個教學環節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

  (四)最佳化知識體系,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

  在制訂應用型本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為實現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目標,應構建文理滲透、學科交叉融合、德智體美有機結合的培養體系,將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貫穿於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科學地處理好理論與實踐、基礎與專業、先修課與後續課、知識與能力、繼承與創新的關係。為此,市場營銷專業即將安排跨專業選修、跨系別選修和公共選修課程。

  三、對市場營銷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構建的思考

  (一)培養目標保持“三個一致”

  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應與社會需求一致,與學院培養目標一致,與行業標準相一致。

  (二)堅持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道路

  校企雙方開展廣泛的合作,共同探討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豐富充實教學內容,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利用高校人才資源優勢,為一線企業技術人員開展培訓和專案策劃,實現校企合作共贏。

  四、小結

  人才培養方案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總體設計,是組織教學活動、實施教學管理的主要依據,是教育思想和現代教育理念的集中體現。應用型本科院校應圍繞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把握國內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規律與趨勢,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成長需要和社會對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努力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充分體現學校的辦學優勢和特色,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9

  目前中國存在市場營銷人才短缺的現象,但同時又有大批市場營銷專業畢業生找不到工作。高校人才培養與企業市場營銷專業人才需求相脫節是新形勢下高校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面臨的首要問題。在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時應注重教學質量,轉變教學理念,推行素質教育,實施校企合作,提高實踐能力等,以此培養社會需要的市場營銷人才。

  市場營銷專業近兩年來連續成為上海市教委預警專業,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畢業生簽約率偏低。也就是培養出的學生人數多於社會實際需求,導致供需比例失調。但這並不等於這些行業不需要人才,20xx年全國各地人才市場分析報告顯示,市場營銷人員需求排名第一,並預計20xx年市場營銷行業在中國的就業仍呈增長趨勢。目前中國存在市場營銷人才缺乏,尤其是高階市場營銷人才缺乏的現象,但同時又有大批市場營銷專業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因此,不難看出高校在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存在著學校教育與學生就業及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相脫節的問題。怎樣使高等院校市場營銷的教學與社會及企業對營銷人才的需求相對接,是目前高校市場營銷專業所需考慮的問題。本文從新形勢下企業對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需求入手,分析了目前高校市場營銷專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並對如何使高校教育與企業對市場營銷人才的需求相對接提出了一些建議。

  一、新形勢下企業對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需求

  國民經濟的發展基礎是企業的發展,而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高素質的營銷管理人才。市場營銷專業人員是各個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不可缺少的人才。目前社會及企業對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需求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熟悉新媒體與網際網路營銷

  隨著各行各業都在經歷新媒體發展帶來的衝擊和變革,企業對新媒體領域的市場營銷人才需求很大,因為越來越多的公司試圖透過線上的市場營銷策略釋出新產品,進行客戶關係管理等。這就要求將來培養的營銷人員必須對各種新媒體和網際網路營銷非常熟悉。[1]

  (二)有責任心,較強的應變能力

  由於市場變化很快,而新領域的競爭對手更多,受眾也更加挑剔,這就要求市場營銷人員有較強的責任心和敬業精神,能實時保持資訊更新,能及時而正確地對市場變化做出反應。這就要求營銷人員有較強的應變能力,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營銷人員需要不斷地改變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1]

  (三)好奇心和學習能力

  作為一名市場營銷人員必須對新事物有好奇心,願意研究、吸收新知識。市場營銷人員需要不斷地瞭解、分析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著,這使得市場營銷人員需要不斷地面對新領域新事物,而這並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鑑,只有保持一顆好奇心,並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

  (四)良好的溝通能力

  良好的溝通能力對於所有的職業來說基本上都是必備的,但是對於市場營銷專業來說尤為重要。[2]市場部的工作需要與企業內外部進行溝通與合作。其次,營銷人員還要具備比較強的文字溝通能力,因為營銷人員需要向公司提交很多文字性的東西。因此,良好的溝通能力是市場營銷人員必備的基本素質。

  二、目前高校教育的主要問題

  (一)重科研輕教學

  目前很多高校雖然已經開始對教學有所重視,但由於教師的職稱評定、各種專案經費的申請、學校的聲譽等都直接與科研相掛鉤,所以無論是學校層面還是教師本人都應更加地重視科研,而對教學的輕視則直接導致教學質量的下降。因此,要為社會培養有用的人才,高校首先需要抓教學質量。

  (二)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陳舊

  目前高校的教育仍然受中國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的影響,在教學中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能力的培養,教學方法仍然以“一言堂”、“滿堂灌” 為主,評價學生的主要標準是學生是否記住並能運用所獲得的知識。教學只注重結果,教師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上,忽視了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和能力的培養。這就使得培養出來的學生高分低能,實踐能力弱,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

  (三)課程設定與教學內容不能與時俱進

  目前我國高校的市場營銷課程設定不能與時俱進,對於新媒體的營銷類課程設定不夠,且相關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教材更新速度很慢。

  三、高校教育中的改善措施

  高校在培養市場營銷專業人才時,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適應和滿足目前市場的需求?筆者認為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是人才培養的根本,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力的高低。因此,高校應嚴格把好教學質量關,提高任課教師的教學水平。比如英國的薩里大學,該校一直非常注重教學質量的把關,並且很多教師都是本學科研究領域的佼佼者。學校認為這樣才能夠確保學校的課程符合僱主對受過良好教育、掌握良好技能和積極上進的人才的要求,這樣培養出的學生才能在入職後很快適應崗位,為公司做出貢獻。因此,薩里大學的畢業生就業率多年來一直位居全英第一。

  (二)轉變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推行素質教育

  許多年來,高校教育在教學中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能力的培養,重視知識獲取的結果而非過程。因此,高校應全方位實施教學改革:轉變教學理念,推行素質教育,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中高校應注重啟發式、參與式與案例教學。首先,教學過程中應運用啟發式教學,提倡學生在課堂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設計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好奇心的目的。其次,教學中應運用參與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學管理者、接受諮詢者,是顧問,是引導者和參與者;學生是詢問者、探索者和求知者。這不僅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溝通能力。最後,建議市場營銷課程教學多應用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一種運用典型案例,將生活例項引入學習之中“模模擬實生活中的職業情境”。透過案例教學,可以使學生對市場營銷戰略與策略、商務談判技巧、廣告製作、市場調查與預測等專業知識有一個接受、理解、消化的過程,不僅讓學生直觀地瞭解企業營銷活動,還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探究問題的能力。

  (三)實施校企合作,提高實踐能力

  營銷人才在工作過程中的實際操作能力和靈活應變能力尤為重要。高校應主動聯絡企業,在企業設立實習專案,為學生實習實踐搭建一個好的平臺。在學生接受一定的市場營銷的基本知識後,參加企業實習,這使得學生可以參與和了解整個市場營銷的工作流程,積累經驗,提高學生的實戰能力和綜合能力。目前很多國外的高校都是這樣安排的,比如英國的薩里大學是英國就業率最高的大學之一,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學校與企業有非常強大的關係網。英國的大學本科為三年制,但在薩里大學就讀的本科生可以選擇讀四年,第四年學校就把學生安排到與其有聯絡的企業實習,透過這種實習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從而使學生能更好地滿足市場的需求。甚至有很多學生畢業以後,直接就留在了企業工作。

  (四)增設並細化新媒體營銷類課程

  目前高校對於新媒體類的課程較少,應增設並細化新媒體營銷類課程。加快教學內容的更新,由於新媒體類營銷課程要求及時地更新知識,這就要求教材最多用5年就必須重新編寫。在教材的選擇上必須選用這一領域最權威的教材。另外,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注重實用性。

  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必須遵循從實際出發、符合社會需求的原則,傳統的高校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在面對今天的社會需求時顯得愈發無力,因此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但是沒有一個人才培養模式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市場營銷人才培養問題,在市場營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道路上沒有終點,高校只有從社會需求出發,不斷完善市場營銷人才培養模式,才能緊跟時代步伐,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市場營銷人員。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0

  一、招收物件與學制

  招生物件:初中應屆、往屆畢業生。

  學制:基本學制3年。

  二、培養目標與就業崗位

  (一)專業培養目標:

  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掌握辦文、辦會、辦事的方法、技巧,能熟練操作辦公裝置,具有良好文化素養、溝通協調能力和較強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在秘書崗位上,從事辦公室工作的人才。

  (二)就業崗位:

  主要就業崗位:中小企事業單位秘書崗位。

  次要就業崗位:中小企事業單位禮儀人員、文員、營銷人員、公關人員、會務人員崗位。

  三、專業知識、能力、素質結構

  四、專業主幹課及核心課程主要內容

  專業主幹課程:

  1.秘書實務:本課程主要講授辦公室日常工作、會議工作、接待工作、信訪工作、督查工作、資訊工作、溝通與協調工作等方面的知識。透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掌握秘書工作基本技能,能很好適應崗位要求,有效、迅速、準確地開展工作。

  2.辦公自動化:本課程主要講授電話、傳真機、掃描器、影印機、打字機等辦公裝置基本理論、運用技巧和方法以及網路辦公的基本方法、技巧等方面的知識。透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掌握運用辦公裝置技能以及網路辦公技能。

  3.應用文寫作:本課程主要講授事務文書、公務文書、禮儀文書、經濟文書、新聞文書、法律文書的寫作原則、要求及方法等方面的知識。透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掌握寫作技能,能熟練運用各種文體。

  4.禮儀:本課程主要講授服飾、體態、語言、饋贈、商務、公關、社交、宴請等方面的禮儀基本知識,透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在學習必要禮儀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從事專業實際工作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能合乎規範地開展各種活動。

  5.口語表達:本課程主要講授口語表達的型別、要求、方式、技巧;即興演講特點、技巧;如何進行求職面談;思維模式訓練等方面知識。透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能在不同場合中清楚、準確、流利表達自己的觀點。

  6.形體:本課程主要講授形體訓練基本知識,透過對學生進行基本功訓練、健美訓練、舞蹈訓練,使學生掌握形體訓練的基本知識、基本技巧、基本能力,使其具有正確、優美的身體姿態和動作姿態;提高對形體美的鑑賞、表現和創造能力。

  7.速錄:本課程主要講授速錄基礎理論、技巧、方法等知識。透過本課程學習,培養學生速錄技能,使學生能準確、迅速、完整地記錄會議等相關內容。

  8.文書工作與檔案管理:本課程主要講授文書工作基本流程及檔案的形式、作用、性質;檔案收集、檔案整理、檔案價值鑑定、檔案保管統計等知識。透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能掌握文書工作與檔案管理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開展文書工作和檔案管理工作的能力。

  9.企業管理與營銷:本課程主要講授構建企業管理學科知識體系和初步形成企業管理的思維方法和能力,以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講授企業市場環境與現狀分析,找出企業戰略與企業競爭優勢的關係。透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掌握企業管理的基本認識,能初步制定營銷戰略、營銷戰術,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

  10.財務入門:本課程主要講授會計核算的物件、基礎、依據、載體、過程;會計記帳方法;管家婆財務軟體應用三個方面的知識。透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具有各種票據應用和管家婆財務軟體應用的技能。

  其中《秘書實務》、《辦公自動化》、《應用文寫作》為專業核心課程

  五、專業師資隊伍情況

  現有專任教師8人,專任教師中高講師4人,雙師型教師1人。

  六、畢業文憑取得

  學生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二項條件才能取得畢業證書。

  1.各門理論課與實踐課考試合格。

  2.取得相關部門頒發的中級速錄員證、中級秘書資格等級證書中的一個。

  七、說明

  本專業自1994年設定以來,發展勢態良好,每年人數穩定在50-100人之間,畢業生就業率為95%。本專業以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xx]16號)等檔案為指導,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之路”的職業教育方針,深入研究職業教育規律,使人才培養方案具有鮮明的行業特色和時代特點。

  1.主動適應社會需求,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方案。依據社會經濟發展需要,近幾年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三次重大調整與改革。構建了“一條主線、兩個層次、九個訓練”教學模式,即以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教育培養為一條主線,構建由速錄實訓、硬筆書法實訓、辦公自動化實訓、攝影技術、頂崗實習、秘書實務實訓、文書工作與檔案管理實習、計算機操作基礎實訓、畢業論文組成的九個實踐教學體系,從而突出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應用性。

  2.職業素質培養與專業技能培養並重。在強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同時,加強學生職業素質的養成,重點加強學生形象與氣質的塑造,為此新增《形體》和《廣告實務》兩門課;同時調整相關課程學時,《口語表達》課由48學時增加到88學時,《禮儀》課由24學時增加到88學時。

  3.更好符合企業需求。本專業培養方案的設計思路可概括為“面向就業,源於崗位;強化實踐,注重實施”,從社會需求出發,確定具有高職特色的文秘崗位,並對崗位技能進行詳細分析,根據崗位技能要求安排速錄、硬筆書法等九項內容的實訓。

  4.根據職業崗位要求,調整教學內容,並將職業資格考試內容融入其中。如《書法》課因學生在工作崗位更需要硬筆書法而不是軟筆書法,為此,將軟筆書法改為硬筆書法,在《秘書學概論》、《秘書實務》、《禮儀》、《文書工作與檔案管理》、《財務入門》五門課中將秘書資格證書考試的內容融入到課程中。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1

  一、培養目標

  本專修課程為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創新創業人才的緊迫需求,培養具有創新創業的基本知識與應用技能,能結合所學專業開展科技競賽、科技專案、科技專案轉化的應用性複合型專項人才。

  本專修課程結合學生所學專業,發展學科專業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紮實掌握創新創業基本理論和知識,具有基於專案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的方法與技能,以綜合性、創新型人才為目標,提升創新創業意識與實踐能力,能結合科技產業變革和經濟社會發展所需從事創新創業專案研究及創新創業專案轉化的應用性複合

  二、培養要求

  透過專修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有較好的創新創業意識,較強的科技競賽、創新競賽、創業競賽能力,能具備參加省、國家級競賽的能力,並且獲得省、國家競賽的獎項能力,能熟悉國內外創新創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系統掌握創新創業專案、市場調研、成果轉化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具備一定的創新創業綜合應用能力。

  透過系統的課程學習和實踐實訓,學生在知識、能力、素質三方面達到以下的培養要求:

  (1)知識要求:掌握創新創業專案實施全流程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流程,以TRIZ創新方法理論為基礎,學習創新方法理論,創新方法實踐,將創新方法與專業結合,設計創新產品;瞭解在科技產業迅猛變革和“網際網路+”時代下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和趨勢,能夠正確選擇和把握創新創業方向;熟知創新創業專案運營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問題,並能夠獨立思考、妥善解決問題。

  (2)能力要求:使學生在批判性思維、創造性解決問題能力、跨學科學習能力、資訊捕捉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廣闊國際視野、領導力與決策力、人際交往能力等核心通用能力方面得以提升。

  (3)素質要求: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與身心能量,有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擇業觀和社會責任感;具備良好的法律意識;具備創新的思維方法、創業意識與創業精神。

  三、培養特色

  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創新創業人才的迫切需求,依託學校綜合性大學的學科優勢,發揮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全國引領作用,以“注重多種學科交叉融合,強化實習實訓教學環節,突出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為專業優勢,使培養的學生掌握學科專業科學研究能力,具備參加學科競賽、創新創業競賽,創新創業專案研發,創新創業專案轉化的能力。

  (1)注重多種學科交叉融合:實現“創新方法+創業理論+專業技術+競賽技能”等學科交叉等專業知識融合,並注重基礎理論與實務運用相結合;

  (2)強化實踐實訓教學環節:開展基於創新創業專案的“課程教學+立項研究+競賽訓練+模擬運營+創業孵化”等豐富的實踐實訓,提升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度與適用性;

  (3)突出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採用“創新方法+競賽實訓+專案運營”模式進行人才培養,並突出專業方向打造與培養規格預期目標能力培養相融合。

  四、培養模式

  採用創新方法實踐,競賽模擬訓練,創業模擬訓練,“以政府政策為引領,以經濟社會產業需求為導向,以學校教育教學為主體,以與企業與科研院所聯合為支撐,以專案成果落地與轉化投融資介入為合作”五位一體“政產學研資”相結合的培養模式,並以此為基礎建立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走出課賽一體化,優質成果創業化,透過創新方法培訓,科技競賽技能訓練,創辦企業專項知識的講授,培養學生熟悉與掌握創新創業型企業經營管理的基礎知識與基本理論;透過理論教學和實習實訓,突出學生專業特長,培養具有較強創新創業意識與實踐能力的應用性複合型創新創業人才。

  五、教學形式

  (1)理論教學環節:採用研究性教學和探究式學習方式,培養學生掌握創新方法知識,學科競賽訓練,創新創業的基礎理論及基本知識,利用科技作品設計,科技競賽模擬,熟悉當前科技創業變革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理論前沿和趨勢,能夠獨立運用相關理論和知識解決現實的實際問題。結合創新創業型企業的經營特點與發展規律,採用小組討論、頭腦風暴、案例等互動式教學方法開展教學,以加深學生對該領域的理解和探究。課程教學內容緊緊圍繞科技作品設計,創新方法實踐過程進行,使學生全方位掌握科技競賽的能力,創新方法的知識與技能。

  (2)實踐教學環節:採用“科技專案設計導引實訓型”實踐教學模式,訓練學生對科技作品構思、設計、製作、演練等環節的能力,所學理論及相關創新方法的融會貫通,培養學生在科技實踐環節,創新理論應用環節,實踐、協作、探究的能力和解決實踐中具體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從事科技競賽、科技發明、科研論文撰寫相關工作。一是基於大學生科技競賽、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開展科技作品設計、創新創業專案研究、創新創業模擬訓練;二是結合各級各類的創新創業大賽,開展創新創業專案路演及創新創業型企業設立;三是依託創客空間、創業園為載體,引導學生創新創業專案落地、運營與成長。

  在教學方法上,配備多媒體、實驗裝置、單體桌椅等教學設施。課程採用啟發式教學、案例分析、專題討論、分組實踐、模擬實訓、活動開展等教學方法,組織學生參與實踐專業創業專案研發與運營。

  在教學手段上,利用思維導圖課件、多媒體教學、網路教學、模擬教學和實踐教學等現代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在師資配備上,建立跨學科專業的教學團隊,除校內專職教師授課外,同時聘請競賽評委、競賽命題成員、校外專家、企業家、創業者、政府官員等授課、講座或指導學生。

  在課程建設上,成立專修班顧問團,以傳授實踐專案、科技論文、發明專利等分組模式進行,在校外聘請科技競賽的評委、產業企業家、創業者擔任顧問,對專修班課程設定等進行指導。

  在專案組建上,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中,組建跨年級、跨專業、多學歷層次的創新創業小組。

  在考核環節上,本專修課程各門課程考核,都採取靈活機制,採取實踐專案設計、論文發表、科技專利申請、競賽獲獎等方式進行考核。

  六、課程設定

  該專修班根據人才培養目標,設定四大課程模組:創新方法課程模組、競賽綜合實訓課程模組、創業綜合實訓課程模組、創新創業基礎實訓課程模組。

  課程採取理論授課、實訓實踐結合,講、練結合。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2

  摘要:高等職業教育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建設核心是建立現代職業教育的教學體系,必須以實踐教學為中心,以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全面素質教育為目標,建立符合現代職業教育特徵的教學體系。在教學體系建設中,必須以校企合作為平臺,建立體現職業教育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工學結合為特徵,設計貫穿能力培養的教學體系;以企業資源為補充,建設滿足職業教育特徵的教學資源,以實現專業與企業崗位對接。

  關鍵詞: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教學體系;實踐教學;校企合作

  建設現代職業教育的教學體系是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是學校特色建設的關鍵。職業教育既然作為一個型別存在於高等教育的叢林中,必然需要其具備與其他型別的高等教育有凸顯特徵的改革方向。擺脫學科教育的職業教育雛形影響,以特色專業建設與改革為核心,以校企合作為平臺,以培養社會急需高階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建設適合社會進步的現代職業教育的教學體系,使得高職院校定位準確、安於其位、辦出特色,才能實現職業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工作水平的新跨越。

  一、以校企合作為平臺,建立工學結合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直接面向企業生產一線,直接面對社會就業崗位的選擇,而社會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規格、用人標準和素質要求,直接影響職業教育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計。因此,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不僅需要遵循教學規律,更重要的是要滿足企業人力資源發展的需要。所以進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必須引入企業的參與,進行社會人才需求分析,堅持以能力培養為目標,並透過企業專家的認證。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編制和修訂過程中必須滿足以下原則:

  1.以專業面向崗位分析為前提的專業素質定位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起源於人才市場需求分析。透過對生源的知識水平分析,尋求專業人才培養的起點。透過深入地市場調研,跟蹤企業人才需求的變化,確定專業人才培養規格,明確專業的職業面向(主要就業單位、部門和崗位)。依據生源的知識水平和就業崗位主要工作任務對專業培養目標(知識、能力、素質目標)準確定位,並確定應取得的職業資格證書和等級,明確專業學生畢業標準,從而為專業課程體系設計提供依據。

  2.以專業素質定位為依據的專業課程體系設計

  按照專業培養目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形成支撐目標實現的課程,構建專業課程體系。在課程體系建設中,重點在於主幹課程及教學要求的設定,主要職業技能訓練及教學要求的設計,專業教學程序表的編制,各類課程的學時與學分安排。從而形成以能力為核心,以素質為本位的專業課程體系。透過分析相同專業在不同崗位上的能力要求,形成相同專業基礎平臺上的不同崗位特定能力的方向培養,確定支撐特定能力培養的課程設定,滿足企業崗位能力需求。

  3.以崗位工作任務為導向的專業核心課程設定

  核心課程的設定,關鍵在於廣泛深入地社會調查,注重分析和研究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特點,特別要關注本專業領域技術的發展趨勢。將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的專業能力結合崗位所對應的職業資格要求,依據工作頻率分析法,歸納出專業培養的若干個行動領域,並轉換成相應的專業教學的核心課程。以核心課程為中心設計職業課程鏈,把企業的崗位技術標準與課程教學標準相銜接,將證書考試大綱與課程教學大綱相融合,將職業資格鑑定考核與課程考核相貫通,以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

  4.以學分制管理為基礎平臺的專業教學體系改革

  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正確處理好德育與智育、理論與實踐的關係;正確處理好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三者之間的關係。發揮學分制的特點,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重視學生個性發展。逐步推進課程的整合與改造,適度減少必修課比重,加大選修課的開發力度,提供學生自我發展的選擇空間,實施實驗實訓基地的開放管理,將學生綜合素質考核納入學分制管理,實施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一體化,將學生日常管理納入到學分制管理體系。逐步建立起一套適合高職學院學分制相適應的、面向全校學生的內力培養的系列課程,全面覆蓋整個專業教學過程。

  5.以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實踐教學體系設計

  知識的學習離不開實踐,能力的培養需要實踐,素質的形成依託實踐。建立適合專業培養的實踐性教學體系,將能力培養貫穿教學全過程,體現著專業課程結構的職業教育特徵。因此要設計以校內實驗、訓練、實習為重點,校外實習、綜合實訓為延伸,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為基礎,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為方向,企業技術人員為實訓教學主體的實踐教學體系。從而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比重,淡化課堂教學的學科痕跡,減少演示性和驗證性實驗,注重生產性、工藝性、綜合性實訓,使學生更好掌握從事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技能。

  二、以崗位需求為特徵,設計貫穿能力培養的專業教學體系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是教學體系的設計。職業教育改革的重點之一是以崗位群應具備的能力分析為依據,建立起一個適合專業人才培養的教學體系。所以,在教學體系的建設中,必須打破學科教學的約束,建立起以工學結合為特徵,貫穿能力培養、體現崗位需求的教學體系。也就是以就業為導向,透過校企合作模式,透過工學結合途徑,以掌握專業技術和專業能力為主體,建設基於工作過程獲得能力遞升的專業課程體系,以提升旨在提高學生能力培養的教學質量。

  1.以職業教育為特色,建設模組式的專業課程體系

  依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圍繞知識、能力、素質分析結論,體現企業需求和學生自我發展選擇,設計支撐專業培養的課程體系。按照通識課、職業基礎課、職業技術課、職業方向課和職業素質課的課程體系,按照必修課、限選課、任選課設計學分課程構架,設計專案教學模組,以完成專案教學模組為學期劃分,從而實現多學期分段式的教學組織模式改革。各專業課程體系中,要依據職業技能資格取證的工種,強化核心課程和實訓專案的開發。加大適合社會需求和學生自我發展的素質拓展選修課程,實施學生素質教育課程三年期間的全覆蓋。從而確保學院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全面提高,實現專業=知識+能力+素質的培養目標,以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

  2.以任務驅動為依據,建立循序漸進的專業實踐體系

  職業教育的重點在於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體系的關鍵在於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根據專業培養能力不同階段的任務區別,將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設計為若干階段:以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的適應社會能力階段;培養大類專業基本能力的基本技能階段;培養滿足專業面向需求的技術技能階段;培養滿足專業方向的核心技能階段;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綜合技能階段等等。透過實驗訓練、實習實訓等教學手段,實現不同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的同一性和相異性的統一,同一專業不同就業崗位群的實踐教學方向分枝,使得學生能力的培養具有專業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3.以專案導向為指導,設計“工學交替”的專業教學體系

  專業教學體系是專業培養理念與途徑的體現,影響著教學內容與途徑的先程序度,實施“工學交替”,是職業教育的必由之路。學生第一學年在學校學習必須的專業基礎知識,融入基本技能訓練;第二學年主要以針對必須掌握的專業技術知識實施教學,專業技能實訓主要依託在企業進行生產性實習;第三學年在學校完成職業核心課程的學習後,選擇相應就業崗位群,在校內進行核心技能專項實訓;安排在就業頂崗實習單位進行畢業前的綜合技能實訓,並在完成畢業編寫後返校答辯。全過程覆蓋的適應社會能力的教育與訓練按照地點不同,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實施。這樣,透過學校—企業—學校—企業—學校的閉環教學途徑,並結合以專案導向的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形成專業“工學交替”的專業教學體系,使培養的學生更加貼近企業的需求,實施的專業教學更加貼近生產一線。

  4.以教學質量為標杆,強化學生頂崗實習的過程管理

  畢業綜合實訓(頂崗實習)是學生上崗前的實戰演習,是學生綜合能力提高的關鍵環節,是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評價依據。為此學校必須建設“頂崗實習教學管理平臺”,搭建頂崗實習網路教學全過程管理與監控,暢通校企合作共同培養的資訊通道。學生處應協助企業做好學生的日常管理,教務處協助企業做好教學安排,專業系部協助企業做好教學的實施,企業負責學生實習教學與考核,企業參與學生的畢業指導和答辯,督導室適時安排人員前往現場進行教學進度檢查,瞭解企業對學生評價。為了加大學生畢業答辯工作的指導,學院每年應根據學生實習單位的`變化,對答辯工作指導委員會成員進行調整,並指導各專業答辯工作組完成答辯任務,從而確保畢業綜合實訓(頂崗實習)期間的教學監控。

  三、以企業資源為補充,建設滿足專業人才培養的教學資源

  職業教育發展的動力是企業發展與進步,職業教育教學體系的實施依託於企業的合作。國外先進的職業教育經驗給我們以啟迪,沒有企業作為職業學校的支撐,不可能有高質量的品牌專業,也就不可能實現學生的高質量就業。那麼與企業的合作,就不僅需要企業全過程的參與學校教學,更需要的是企業有效資源的投入,以彌補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的資源不足,形成校企互動互惠、效益良好的長效機制,共同完成現代職業教育的質量跨越。

  1.企業介入學院教學改革與建設

  職業學院實行董事會指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是一種模式創新,學院董事會主要成員單位引入企業,以便把握學院教學建設與發展重大事項的決策。學院成立由企業專家介入的專家委員會是一項必要改革,以便研究和論證學院教學改革和學院建設的具體方案;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委員會,以實現校企合作的常態化管理。系部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委員會,吸收企業技術骨幹參與專業建設與改革,以實現校企合作專案具體實施,構建專業特色,實現促進專業與產業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

  2.建設企業參與學生學習評價機制

  學校與企業相結合,不僅體現在共同制定培養目標、教學計劃及實習計劃,共同承擔教學及教材編寫,更要注重對專業標準、課程標準和實訓基地建設標準制定的參與,以體現專業教學與產業生產的對接。透過企業人員介入課程教學與考核、實訓環節指導與考核、畢業指導與考核等,來拓展學生技能水平評價的外延,充實學生透過現場經歷充實技能教學的內涵,從而促進技能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

  3.校企共同實施實習實訓基地建設

  積極探索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組合新模式,藉助於企業的資源彌補目前職業教育發展中遇到的資金困境。由學校提供場地和管理,企業參與專案建設和提供技術及裝置支援,建設和完善“校中廠”實訓基地,為課程學習情境的設計提供支撐。並由企業技術人員擔當實訓課程主講教師,以提高校內實訓實習專案開出率和實踐教學水平。利用企業優質的人力、技術和裝置資源,建立“廠中校”實訓基地,以實現技術含量高、裝置投資大和生產環境難以模擬的實訓專案教學,滿足專業現場實習需要,為完成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高質量的基地拓展,確保實踐教學計劃落實。

  4.校企聯手構建雙師結構的師資隊伍

  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決定了校企聯手共建師資隊伍的模式;職業教育的教學體系決定了專兼職教師隊伍的成員構成;職業教育的教學特徵決定了雙師素質教師培養必須與企業合作。教育部在教高司函[20xx]82號文中,對高職院校建設教學團隊提出建設目標,“雙師”結構的團隊主要由學校專任教師和來自行業企業兼職教師組成,以專業(群)建設作為開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臺,開發、設計和實施專業(群)人才培養方案。因此,需要透過各種渠道加大“雙師”結構的師資隊伍建設。一是聘用企業技術骨幹擔當兼職專業帶頭人;二是聘請企業技術人員來校擔任兼職教師;三是調整校內有現場工作經歷的教師擔任實驗實訓教師;四是加快雙師素質教師的培訓力度;五是聘用一批企業兼職教授參與學校教學改革與建設的決策,舉辦體現現場先進技術、先進裝置及先進管理理念的講座。透過校企聯手塑造一支優秀的教學團隊。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商品生產的現代化,社會各行各業對人才的衡量標準也在發生轉變,更加看好學生的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工學結合、能力遞升為主線,加大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和改革,實現職業教育的質量跨越,培養高階技能型的企業一線員工主力,為提高企業人才密度提供人力資源和智力保障。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3

  摘要: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與實施,是人才培養落到實處的重要基礎。本文立足於高職會計專業的建設現狀,從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內容、方案實施的措施兩個方面,闡述了新時期高職會計專業的建設與發展。

  關鍵詞: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實施措施

  人才培養方案是指導教育教學,落實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依託。高職會計專業在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應突出人才培養方案的導向性,並充分落實到教學之中。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

  一是要突出高職院校職業教育的屬性,以服務學生就業為重點,強化課程體系的最佳化;

  二是契合會計專業特性,落實“理論”+“實踐”的教學構建,以更好地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而在培養方案的落實中,落實條件的創設,特別是教師隊伍與精品課程的建設、教學管理改革的推進,都是落實人才培養方案所需的具體措施。因此,從培養方案的構建,到方案的實施,應立足高職院校的教育屬性、會計專業的特性,兼顧統一、全面部署,有效落實。

  一、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

  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關鍵在於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完善的課程內容體系,強化目標導向下,人才培養措施的有效落實。高職院校應突出專業能力的培養,以能力本位理念為指導,實現綜合型應用人才的培養。

  1.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目標的導向性尤為重要,是教育教學構建的重要基礎。對於高職院校而言,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突出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雙重兼顧。從市場需求而言,人才培養目標的構建,應突出就業目標的定位,以專業特色為亮點,拓展學生的綜合能力。面對不同的就業劃分、不同的市場氛圍,人才培養的側重點有所不同,更強調“專業+能力+就業”的集中體現。專業特色要突出會計的專業特徵,強化崗位能力的培養。

  2.課程內容體系。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落實,具體體現在課程內體系統的構建之中。高職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因此,課程內容體系要實現“理論體系”與“實踐體系”兩大板塊,透過“平臺+模組”的課程體系突出人才培養的實效性。如圖1-1所示,是某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課程內容體系。在該體系中,強調理論知識內容的同時,也突出專業模組的構建,透過“專業模組課程群”,學生不僅有專業知識的學習、也有實踐實訓的空間,“理論”+“實踐”的教學環境得到最佳化,實現對學生專業綜合能力的有效培養。

  二、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

  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是方案發揮作用的重要基礎。而如何確保方案實施到位,並有良好的實施環境,強調高職院校應積極推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同時,強化精品課程建設、教學管理改革,夯實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基礎。

  1.推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應依託教師隊伍建設。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更適應當前會計專業的發展需求,並滿足專業教學改革的內在要求。高職院校一是要注重教師的教育培訓工作,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二是切實做好人才引進工作,依託綜合型應用人才的引進,壯大現有的教師隊伍。

  2.推進精品課程建設。基於專業發展、人才培養的視角出發,高職院校應強化精品課程建設,提高專業教育質量,提高人才培養的有效性。對於高職院校而言,可以立足於院校的專業特色,結合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開發契合學校實際的專業教材,建設具有特色的精品課程,更好地服務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對於地方高職院校而言,應在特色專業的基礎之上,大力強化精品課程建設,深化會計專業發展。

  3.深化教學管理改革。人才培養是變化的過程,僵化的教學管理顯然無法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為此,高職院校可以在傳統教學管理的基礎之上,實施“彈性學制”,為學生專業學習創設更加寬鬆的環境。在學分與學年的關係上,允許學生在2-4年間完成。並且,針對教學的實際需求,合理調整課程內容體系,確保教學內容體系能夠滿足並服務好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契合當前高職教育教學的改革發展。總而言之,高職會計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與實施,是一個系統而複雜的工作,強調方案構建的科學性、實施的有效性,才能確保方案在人才培養中的導向作用。在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中,應強化人才培養目標的目標,基於職業教育的特性,強化“就業、市場”在目標中的體現。而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著力點在於夯實實施的基礎,創設良好的內外環境。依託精品課程建設、雙師型教師建設等實施措施,確保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李建玲.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與實施[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xx(03).

  [2]周豔.中高職教育銜接視角下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和實施[J].商業會計,20xx(02).

  [3]劉波.以能力為主的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J].武漢電力職業學院學報,20xx(07).

  [4]李輝.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五段遞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實施[J].財會月刊,20xx(03).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4

  1我國機電技術的發展現狀

  其生產製造了其它行業所需要的裝置和產品,滿足了其它行業發展的技術需求,也是社會人民生活產品的主要來源,其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機電技術作為製造業中的重要技術,決定了製造業在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製造業是所有產業得以存在與發展的基礎和條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以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與科技研發能力的提高,我國在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改革與更新發展上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進步,主要體現在數控技術的成果、整合製造技術的成果等等。在數控技術的研究方面,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開始著手進行研發。透過對外國相關技術和產品的借鑑,加上我國研發人員自身的能力,我國在數控技術研發的技術以及產品方面都獲得了重大成績,與此同時,我們還建立了自己的研發基地,實現了數控技術方面的自主研發、自主開發、自主生產。現在,我國國內的數控技術行業具備了一定程度的實力,具備了一定的競爭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我國經濟發展和生活的需求,為我國工業與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裝置,同時也對我國的國防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另一方面,在整合製造技術及其產品方面的發展,我國也取得巨大的進步。

  2高職機電技術教育專業人才的定位

  人才培養的成敗關鍵在於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及其實際性,只有明確了人才培養的目標,才可以清晰地確定培養的人才型別、所應用的行業。目前,我國機電技術的應用與發展關鍵在於其工作人員尤其是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與素質水平,由於工作人員缺乏一定程度的技術實力,形成了製造業格與創新的瓶頸。現今,我國對於機電技術教育專業人才的需求很大,一方面,要求該專業的人才需要在各個方面的全面發展,掌握了機電技術教育專業的基本知識和技術,另一方面,還要求其面臨實際技術問題的時候具備較強的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關於機電一體化各個環節的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

  3高職機電技術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最佳化

  3.1在理論教學方面進行最佳化改革

  理論教學體系涉及了三大模組,它們分別包括硬體模組、軟體模組以及拓展模組,其中對這些模組進行細化的課程設定包括了基礎文化及人文社科課程、計算機技術課程、技術基礎課程、專業技術課程、專業拓展課程。這個理論教學體系是根據機電技術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來制定的,其加強了學生的基礎,拓展了專業面,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技能、創新能力以及適應能力。該理論體系內的各個模組與各個課程彼此分工合作,彼此貫通銜接,有機結合成一個整體,實現培養全面的、專業的、複合型人才的目標。

  理論教學體系涉及了三大模組,它們分別包括硬體模組、軟體模組以及拓展模組,其中對這些模組進行細化的課程設定包括了基礎文化及人文社科課程、計算機技術課程、技術基礎課程、專業技術課程、專業拓展課程。這個理論教學體系是根據機電技術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來制定的,其加強了學生的基礎,拓展了專業面,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技能、創新能力以及適應能力。該理論體系內的各個模組與各個課程彼此分工合作,彼此貫通銜接,有機結合成一個整體,實現培養全面的、專業的、複合型人才的目標。

  3.2在實踐教學方面進行改革措施

  實踐教學體系主要包括了四個方面的培養內容,它們是:技術機電一體化基礎知識認識和技術素養、常規機械製造和機電加工技能訓練、工藝與工裝設計及創新能力培養、認識和適應現代企業環境,其中細化的實踐內容涉及了校內的實驗技能的訓練與操作以及校外的實習見習,主要的教育模式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形式。實踐教學既是高職院校機電技術教育專業教學體系中的重點所在,也是其特色之處的體現。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缺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面對現代如此多變的市場要求,可見傳統培養模式所培養的人才已經難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必須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全新的改革。最佳化後的實踐教學可以直接客觀有效地培養學生面臨實際技術問題時的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從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的實踐性這個特點出發,必須營造一定條件的工程環境,方可實現實踐教學的目標。由此,這就需要高職院校投入更優質的教學裝置,同時也要求提供更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同時,高職院校應當注重其產學研合作的教育,透過社會企業的幫助,獲得裝置、資金、專案機會甚至技術專業人才的協助,從而實現對實用性與應用性高素質人才的培養。一方面,高職院校可以透過和企業合作來開發高新科技產品,建立研發實驗室,以重要的產品作為研究課題,例如電子、汽車等等。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可以透過和政府部門的合作來共同建立科學技術創新的基地,來提高社會企業的競爭能力,同時也強化了學校的科學技術建設與發展,提高了學生們的專業技能與知識水平。除此之外,透過高職院校的產學研教育的開展,還可以培養高階機電技術應用型人才。

  4結語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十年裡,社會經濟獲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在對外開放的同時,我國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科教興國戰略是我國現階段的主要發展戰略之一,為了實現技術應用專業的複合型人才的培養計劃這個目標,必須從實際出發,從人才培養的各個方面進行改革和建設。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5

  一、專業名稱及程式碼

  計算機應用(090100)

  二、入學要求

  初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歷者

  三、修業年限

  3年

  四、職業面向

  五、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堅持立德樹人,面向計算機技術的應用領域,培養從事計算機及相關裝置的使用、維護、管理,以及相關領域的軟體與硬體操作、辦公應用、網路應用、多媒體應用和資訊處理等操作或產品銷售,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培養規格

  本專業畢業生應具有以下職業素養、專業知識和技能:

  (1)職業素養

  1、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能自覺遵守行業法規、規範和企業規章制度。

  2、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團隊協作能力和客觀服務意識。

  3、具有計算機應用相關的資訊保安、智慧財產權保護和質量規範意識。

  4、具有獲取前沿技術資訊、學習新知識的能力。

  5、具有熟練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

  (2)專業知識和技能

  1、具有熟練的中英文錄入能力,掌握文字排版技能。

  2、具有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具有熟練操作計算機和應用辦公軟體的能力。

  3、具有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和技能。

  4、具有計算機應用領域常用工具軟體的應用能力。

  5、掌握計算機程式設計的基本概念,具有開發計算機簡單功能應用的能力。

  6、具有多媒體素材處理、簡單的動畫設計能力。

  7、具有使用資料庫工具開發計算機簡單功能應用的基本能力。

  8、掌握網頁設計與製作的基礎知識和規範要求,具有建立網站、製作網頁的能力。

  9、具有計算機硬體拆裝、系統組裝和簡單故障排除及維護的能力。

  專業(技能)方向——辦公自動化

  1、具有熟練的辦公軟體高階應用能力。

  2、掌握常用辦公裝置的使用方法,具有辦公裝置的日常維護及常見故障排除的能力。

  3、掌握文書與檔案管理的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

  專業(技能)方向——計算機裝置維護與營銷

  1、具有常用數碼產品的日常維護及常見故障排除能力。

  2、掌握資訊科技領域的營銷方法與技巧。

  3、掌握電子商務流程,具有透過電子商務平臺進行數碼產品等產品營銷的能力。

  專業(技能)方向——計算機專業排版

  1、掌握專業排版的工藝流程,具有專業的編輯、排版、印刷操作的能力。

  2、掌握圖形繪製、影象處理等操作,具有較強的專業圖文混排及設計能力。

  專業(技能)方向——計算機資訊管理

  1、掌握大中型資料庫的基本應用,具有設計和實現簡單資料庫管理系統應用的能力。

  2、掌握資訊化管理與運作的知識與技能,具有進行資訊化過程的規劃、管理、控制、評價等工作的能力。

  3、掌握資訊系統安全的基礎知識,具有計算機單機、區域網、廣域網安全防護的相關能力。

  六、課程設定及要求

  本專業課程設定分為公共基礎課和專業技能課。

  公共基礎課包括德育課、體育與健康、公共藝術、歷史、以及其他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類基礎課。

  專業技能課包括專業核心課、專業(技能)方向課和專業選修課,實習實訓是專業技能課教學的重要內容,含校內外實訓、頂崗實習等多種形式。

  (一)公共基礎課程

  (二)專業(技能)課程

  1、專業基礎課

  2、專業核心課

  3、專業選修課

  (1)數字影音編輯與合成。

  (2)網頁動畫製作。

  (3)雲計算應用。

  (4)移動終端。

  (5)其他。

  4、綜合實訓

  根據自己學校的教學要求靈活安排綜合實訓,建議以計算機應用的綜合專案或採用企業真實工作專案等方式進行,也可以和學生技能證書考核要求結合進行。時間安排上可以結合課程的進度,安排在每個學期,也可以統一安排在第五學期,技能考證要在當地教育主管部門的統一要求下完成,證書要求以當地教育主管部門的統一要求為準,可以是國家相關部門(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業和資訊化部等)的職業技能證書,也可以是當地教育主管部門或行業協會統一認可的職業資格證書。

  5、頂崗實習

  頂崗實習是本專業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崗位工作能力培養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要認真落實教育部、財政部關於《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辦法》的有關要求,保證學生頂崗實習的崗位與其所學專面向的崗位群基本一致。在確保學生實習總量的前提下,可根據實際需要,透過校企合作,實行工學交替、多學期、分階段安排學生實習。

  七、教學程序總體安排

  (一)基本要求

  每學年為52周,其中教學時間為40周(含複習考試),周學時為28學時,頂崗實習按每週27小時(1一小時摺合1學時)安排,3年總學時數為3000~3300、課程開設順序和周學時安排,學校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公共基礎課學時約佔學時的1/3,允許根據行業人才培養的實際需要在規定的範圍內適當調整,但必須保證學生修完公共基礎課的必修內容和學時。

  專業技能課學時約佔學時的2/3,在確保學生實習總量的前提下,可根據實際需要集中或分階段安排實習時間,行業企業認知實習應安排在第一學年。

  課程的設定中應設選修課,其學時數佔總學時的比例應不少於10%

  (二)教學安排

  計算機專業教學計劃

  說明:本表不含軍訓、社會實踐、入學教育及畢業教育教學安排,學校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設定。

  八、實施保障

  (一)師資隊伍

  本專業教師(含實訓指導教師)應具備以下任職資格(1)公共基礎課教師應有與授課課程對口專業的大學本科畢業證書;專任教師應具有本專業三級及儀式上職業資格證書達到95%以上,所學專業為計算機應用、計算機平面設計、計算機網路等相關專業。 (2)理論教師、實訓指導教師必須是大學本科學歷,企業聘請的實訓指導教師學歷可放寬到大專學歷(3)愛崗敬業、工作嚴謹、樂於奉獻、熱愛職業教育。 (4)專業教師特別是實訓指導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實踐教學經驗,有兩個月以上的工廠實際生產經驗。

  (二)教學設施

  本專業應配備校內實訓實習室和校外實訓基地校內實訓實習室說明:主要設施裝置的數量按照標準班50人/班配備。校外實訓基地根據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和產業技術發展特點,應在企業建立兩類校外實訓基地:一類是以計算機應用專業知識和參觀為主的實訓基地,能夠反映目前計算機專業技能方向新技術,並能同時接納多學生學習,為新生入學教育和認識專業課程教學提供條件;另一類是以社會實踐及學生頂崗學習為主的實訓基地,能夠為學生提供真實專業技能方向綜合輪崗訓練的工作崗位,並能夠保證有效工作時間,該基地能根據培養目標要求和實踐教學內容,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學習計劃和教學大綱,精心編排教學設計並組織、管理教學過程。

  (三)教學資源

  1、教材選用教材建設是學校建設的一項基本內容,高質量的教材是培養合格人才的基本保證。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培養和造就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要求我們必須加強中等職業教育教材改革與建設,以行業企業、技術人員合作相統一的原則,開發具有中等職業教育自身特色的教材。

  2、教學模式改革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打破理論與實踐教學的界限,增強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將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機地融為一體,加大直觀教學的力度,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全面推行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採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在理論與實踐上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框架,理論知識的講授以“必需、夠用”為原則,強調“適用、適度”,技能訓練則強調科學、規範及創新能力。理實一體化教學並非是將理論與實踐簡單的堆砌,教學過程設計要明確教學目的,教學重難點,如何選擇教學場地、裝置及工具,學生如何分組,裝置如何配置等,有的放矢的組織好教學。

  (四)教學方法

  教學採用多種方法並存,如“多媒體教學、網路教學”及理實一體化教學。還可採用模擬實訓軟體,根據自身學習能力調整學習進度反覆實訓,探索並解決問題。理論指導實踐,而實踐操作又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使知識與技能掌握更加牢固。

  (五)學習評價

  由學校、學生、用人單位三方共同實施教學評價,評價內容包括學生專業綜合實踐能力、“雙證”的獲取率和畢業生及就業質量,專兼職教師教學質量,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多元化教學質量評價標準體系。

  (一)課堂教學效果評價方式

  採取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主要包括筆試、作業、課堂提問、課堂出勤、上機操作考核以及參加各類專業技能競賽的成績等。

  (二)實訓實習效果評價方式

  1、實訓實習評價

  採用實習報告與實踐操作水平相結合等形式,如實反映學生對各項實訓實習專案的技術水平。

  2、頂崗實習評價

  頂崗實習考核方面包括實習日誌、實習報告、實習單位綜合評價鑑定等多層次、多方面的評價方式。

  (六)質量管理

  學生畢業時,必須透過專業教學計劃設定的各門課程學習考核合格才能頒發畢業證,而且必須透過職業資格考試(或技能等級考試)並獲得職業資格證(技能等級證)。同時可以透過測評或考試獲得人文素養合格證。凡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等級證書)和人文素養合格證的畢業班學生,能夠優先參加各級各類優秀的評選,享受學校的優惠政策,學校優先對其推薦就業。

  九、畢業要求

  1、入學軍訓教育成績必須合格。

  2、按規定修完所有課程,各科成績合格。

  3、取得相應的計算機等級證書。

  4、獲得與本專業相關職業職業資格證書。

  5、必須完成學校要求的頂崗實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