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跨學科學習活動設計方案(精選16篇)

學生跨學科學習活動設計方案(精選16篇)

  為了確保活動順利進行,預先制定活動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活動方案可以對一個活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活動方案應該怎麼制定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生跨學科學習活動設計方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生跨學科學習活動設計方案 篇1

  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中,綜合實踐活動是高中新課程的八大學習領域之一。被認為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結構性突破,它是新設定的、必修的獨立的課程領域。由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與社群服務三方面內容構成,並同語言與文學、數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技術、體育與健康等領域一起構成新課程的八大領域。它的價值在於:透過課程的研修,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與人文素養、環境意識以及終生學習的能力和願望。

  綜合實踐活動在普通高中課程學分結構表中共佔23個必修學分,其中研究性學習15個學分,社會實踐6個學分,社群服務2個學分,它在學分結構表中所佔的學分比率是最高的,佔最低必修學分(116學分)的20%,佔最低畢業學分(144個學分)的16%。可見,課程地位非常重要。

  綜合實踐活動是我國規定課名、課時和一般要求,地方統一協調和指導,由學校自由開發的課程領域。為更好地開發、建設這一新型課程,保證這一課程的實驗工作在我校有效地開展,現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綜合實踐課程的目標

  以德育為核心,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透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學習:

  (1)使學生保持獨立的持續探究的興趣;

  (2)獲得參與研究、社會實踐與服務的體驗;

  (3)發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4)掌握基本的實踐與服務的技能;

  (5)學會合作與分享、學會尊重與欣賞、學會人際溝通;

  (6)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7)增強服務意識與奉獻精神,形成良好的生活態度;

  (8)形成具有關注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二、綜合實踐課程的組成

  綜合實踐課程出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活動和社群服務三個科目組成

  1、研究性學習活動:必修學分15分。分三年學習,其中高一5學分,高二10學分,高三10學分。

  2、社會實踐:必修學分6分。分兩年學習,其中高一4學分(其中軍訓2學分),高二2學分。

  3、社群服務:必修學分2分。分兩年學習,其中高二1學分(5個工作日),高三1學分(5個工作日)。

  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管理

  綜合實踐活動由下列部門和機構進行管理:教務處、教研室、政教處、教研組、年級級、班主任、科任教師,由以上相關人員或代表組成臨時的課程學習指導中心,對學生進行指導。各部門必須相互協調、相互配合,使課程實施規範化、科學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力求使課程順利進行。

  各部門的職責如下:教務處:

  1、與教研室合作,制定課程實施方案。

  2、成立學校綜合實踐課程學習指導中心,負責學生課程學習指導。

  3、負責制定教學計劃,安排教學時間和教學場所,組織教學過程。

  4、對教師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管理,與相關部門協作,建立《學生個人成長檔案袋》。

  5、與教研室合作,對教學工作進行評價,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評定和最終認定。

  6、學校教學資源的組織管理,學生學分的登入。教研室:

  1、學校綜合實踐課程的主要承擔者,負責課程的策劃與管理。

  2、與教務處合作,制定課程實施方案和實施細則,為教務處制訂教學計劃提供參孝。指導學生和教師選課、制定課題。

  3、研究課程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並向教務處提供修正建議。

  4、對教師的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提供改進意見,對教學過程進督導。

  5、與教務處合作,對教師的教學過程進行管理。

  6、與教務處合作,對教學工作進行評價,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評定和最終認定。

  7、與教務處合作,建立綜合實踐課程資源庫,使課程可持續發展。政教處:

  1、負責為綜合實踐課程實施提供安全教育與安全保障。

  2、與教務處合作,管理學生的學習過程,確保每位學生參與課程的學習。

  3、對學習課程學習過程的非智力因素進行評價。

  4、對校外的實踐活動進行有效的組織與管理。

  總務處:

  負責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提供後勤保險。

  團委學生會:負責組織一些校內外大型活動。

  學科教研組:

  1、對教師與學生提出的課題進行評估和確定。

  2、與其實部門、機構一起共同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定。

  3、對教師的教學成果進行評估,做出獎懲建議。

  4、配合教研室,研究教學過程,建立課程資源庫,使課程可持續發展。

  年級組、班主任:

  1、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日常管理,配合教學部門、政教處做好協調教學的工作。

  2、協助教務處建立《學生個人成長記錄袋》並對此進行管理。

  3、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非智辦因素進行評定。

  各部門要把履行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職責納入自己的學期工作計劃,學校將職責履行情況作為評選先進科室的重要條件之一。

  科任教師:

  1、科學和富有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2、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日常管理,確保每位學生參與課程。

  3、給學生的學習成果做出評定。

  4、完成教學案例,提交給教研室,作為教學成果評定的重要參與。

  5、認真開展教育教學研究,積極地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和總結。

  四、綜合實踐的課程內容

  (一)研究性學習活動

  1、研究性學習活動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基於自身興趣,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2、研究性學習活動實施的一般步驟

  一般分為以下五個步驟:確定課題——制定計劃——蒐集資料——總結整理——交流評價。

  在研究過程中,這些階段不是截然分開的,是相互交叉和互動推進的,實施過程中由導師視學生情況給予具體方法指導。

  (1)培訓教育。對高一學生,由於很多都是第一次進行研究性學習,學校透過講座、課堂教學、黑板報等多種形式,就如何進行研究性學習進行培訓。

  (2)選擇課題。由學生的自身的興趣,在教師(各年級組成立選題指導委員會)指導下從自然、社會與學生自身生活中自主選擇的確定研究專題。

  (3)制定計劃。課題小組確定研究課題後,填寫課題實施方案表格,內容包括課題名稱、課題背景、課題的意義與價值,小組成員及分工、指導教師、研究目的與計劃、活動步驟、活動場地與器材、報告預期成果等。

  (4)搜尋資料。根據計劃,各成員承擔自己的職責,透過圖書館查詢、網路查詢、參觀採訪、問卷調查實驗記錄等多種途徑和渠道廣泛蒐集資料,並認真做好記錄。

  (5)整理總結。對蒐集到的資料,研究小組一定要進行討論分析,各成員都要表達自己的問題的認識與理解,然後對資料作出處理,課題成果的形式可以是研究報告、小論文、專案設計、實驗報告、科技作品等。

  (6)交流評價。交流是觀念、智慧的分享。學生可以透過研究論文、文學作品、主題演講、小品表演、辯論等多種方式發表自己的研究成果。

  3、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內容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透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學生透過研究性學習活動,形成一種積極的、生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各種富有時代感的主題(環境教育、國防教育等)都可以不斷滲透於研究性學習活動之中。

  1、自然科學類:研究人與自然關係。如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自然科學在生活、生產實踐和科學研究領域方面的應用。

  2、人文科學類:學習人類相關的人文科學與人類發展進步的關係。包括法律、規章制度、政治制度的研究、宗教事務、人類文明等。

  3、跨領域綜合類:從綜合角度研究科學發展與人類進步的關係。從正反兩個角度研究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後對人類發展的影響。

  4、經濟生活合類:從科學與人文的角度研究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貿易與市場、產品的認證,商品安全、智慧財產權等。

  5、個人成長類:研究未成年人的成長規律、探險研究科學進步、社會變化對未成年人成長的影響。如社會文化、社會制度、流行音樂、消費方式等。

  4、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組織形式

  可小組合作研究(4——10人);個人獨立研究:個人研究與班級集體討論相結合:其中小組合作研究是主要的。班主任要關注小組成員的個性、特點、能力及男女比例等,需要調整,與學生協商適當調整。學生可在本班組建小組,暫時不提倡跨年組、跨學校、跨地區組建小組。關於小組內分工。一是課題小分工,二是角色分工。既各展所長,以密切配合,以支援小組內活動的順利開展。

  5、研究性學習的課程設定

  研究性學習三年共計15學分,基於高中生學習興趣特點,學校課程管理等因素考慮,一般要求初一年級組一個課題,二、三年級一個課題,第一課題5學分,第二個課題10學分。時間安排:採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法,高一年級組一個課題。(5學分)時間不少於90課時;高二、三年級一個課題(10學分),時間不少於180課時。

  6、研究性學習的學分認定

  由年級長初步認定,綜合課程學分認定小組確定。具備下列條件可得到學分:

  ①有符合要求的課題方案;

  ②研究過程記錄完整;

  ③有課題研究成果報告;

  ④有三組(自評、組評、師評)合格評估結論;

  ⑤達到規定的課時。對確認結果有異議的,由校課程指導中心複議。

  (二)社會實踐

  1、綜合實踐實施的一般步驟:

  社會實踐實施的基本過程如下:分析學校與社群資源及需求——擬定社會實踐活動的實施計劃——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相關培訓——實施社會實踐活動——指導學生進行反思——評價學生的活動表現,給予學分。

  2、社會實踐的內容指廣義的社會實踐,包括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其內容包括:

  (1)校內自我服務性勞動。如日常勞動衛生工作、日常生活技能競賽等,

  (2)軍訓。如進行軍事知識教育、軍事技能訓練和紀律的養成教育。

  (3)參觀和郊遊。配合學校的主題月活動,組織專題的參觀考察活動。

  (4)德育基地活動。充分利用本地的德育資源,建設法制教育基地、歷史文化基地、科技教育基地、現代工業教育基地,定期組織實踐活動。

  (5)社會調查。抓住焦點、熱點問題,利用課餘時間,進行環保、國情、民情等的調查,引導學生關注社會。

  (6)社團活動。如升旗儀式、主題班會、節日紀念活動等。

  學生跨學科學習活動設計方案 篇2

  一、課題的確定

  美譽度,指一個組織獲得公眾信任、好感、接納和歡迎的程度,是評價組織聲譽好壞的社會指標,側重於“質”的評價,即組織的社會影響的美醜、好壞。即公眾對組織的信任和讚美程度。美譽度不等於知名度。

  這個選題本是從德育目的出發的。新生入學,對學校的一切都比較新奇。如何讓他們較快地認識學校、理解學校、更快地投入到新學校的學習與生活中?

  經安中學建設落成近二年了,經過師生的不斷努力,不僅依靠先進的硬體設施和完善的教育教學裝置,成為我區一所高標準的寄宿制中學,也因為教育教學中取得了一項又一項階段性的成果,得到越來越多的領導、教育同仁、家長及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援、認可與讚譽。也可以說,經安中學的社會美譽度不斷提高。

  對於學校來說,這無疑是一筆無從的寶貴財富;對於綜合實踐活動課來說,也是一種珍貴的教育資源;對於學生來說,也是一份獨特的學習資源。

  於是,我們專門針對七年級新生開展了這次綜合實踐活動,研究主題即——“經安中學的社會美譽度的調查研究”。

  二、活動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帶領學生了解並經歷一次相對完整的綜合實踐活動,初步瞭解並經歷制定調查問卷的方法,初步感受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一般方法;更加深刻地瞭解學校的各種榮譽及為此奮鬥的歷史,認識自己與學校的關係。

  2.過程與方法:主要應用問卷調查法、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使學生體驗到參與、合作的快樂。學習問卷資料統計與分析的基本方法。透過擴充套件性的活動,提升學生主動參與精神、開發學生的潛能。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活動,讓學生感受親歷親為帶來的美好感受。啟迪學生透過親歷的實踐活動,學會友好的交流,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熱愛學校的情感,培養集體榮譽感,培養學生在集體中的自律意識和文明素養,體驗自我在集體中的價值。培養感恩惜福的意識。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對於七年級的中學生來說,接觸相對規範的綜合實踐活動時間尚短,在活動中需要大量的輔助。尤其是對於如何科學地開展調查活動、如何科學地處理原始資訊等問題的認識還是膚淺的,需要在活動中隨時的輔導與幫助。

  四、活動構想

  (一)課時安排

  本主題的學習研究實行彈性課時制。計劃總學時數:10學時,整個學習研究過程歷時四個星期。

  其中,課內學時:4課時;課外學時:6課時(機動課時)

  課內4學時安排(每週固定1課時,按課表規定,常規上課。每一節指導後,規定學生哪些學習任務必須在下次指導課前完成):

  第1課時:開題指導。學生進行小組活動分工及活動方案的簡要設計;

  (課下任務:完善學習方案及調查問卷)

  第2課時:專題指導。調查問卷的設計、調查技巧的指導;

  (課下任務:根據修訂的問卷,課下自行進行調查活動。)

  第3課時:現場指導。階段小結及研究方向的修正;

  (課下任務:將收集的材料進行整理,統計,並以小組為單位寫出調查報告。)

  第4課時:反思性指導。彙總、交流學習成果及活動反思。

  (課下任務:將本次活動成果進行延伸。)

  (二)活動準備

  1.用1課時作為活動鋪墊。(學校建校史、基本情況簡介、學校近年教育教學所取得的各項成果及榮譽。)

  2.教師提前準備課件及文字材料,作為學生的助學資源。(學校文化)

  五、活動過程具體指導

  (一)明確活動內容

  本次綜合實踐活動的大主題“關於經安中學社會美譽度的調查研究”是老師根據學生實際選擇與提煉的,是將與學生息息相關的問題作為研究的問題。主題只有一個,活動內容有兩項,即調查與研究。

  在這一部分的開題指導中,透過學校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各項榮譽的圖片與專題片的影片,激發學生對研究問題的興趣與參與的強烈慾望。

  師:那我們這次綜合實踐活動就到社會中調查一下經安中學的社會美譽度吧!

  學生興趣非常濃厚,躍躍欲試。

  師:我們要去進行調查,怎麼做呢?

  生:要想好了問什麼問題;要敢說話;要把別人的回答記錄下來。

  師:對,所以出去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一是物質上的,要帶好調查訪問的用具,還要做好克服困難的準備。一會兒我們分小組來研究一下,可以分哪幾步去完成這個活動?

  活動前在物質準備方面最重要的就是設計調查問卷,你們看到過調查問卷嗎?是什麼樣的?(學生說自己所接觸過的調查問卷)

  師小結:就是把自己想要調查的問題列出來,集中在一張紙上,形成一張小卷。方便使用,方便記錄,也方便將來的統計。

  大家一定有很多的想法。那麼這樣做:我們先六位同學一個小組,民主選舉組長,然後,研究你們這個小組完成這個任務分幾步,最後,再設計一下你的調查問卷。(把這三項任務再次在多媒體上進行展示)

  (二)分小組,制定活動計劃。

  同學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自由組建小組,每組6人左右,小組成員民主選舉組長。教師給予必要的建議和人員調整。

  1.分組,民主選舉組長,明確小組及個人活動的任務。

  2.每個學生參與制定活動計劃。並討論及可行性。小組成員討論對資訊的收集、整理、分析、總結及展示的方式。透過展望成果,引導學生對活動成果的強烈渴望

  3.小組同學共同制定調查問卷。

  (神奇的雙面膠——每個成員在背面貼著雙面膠的紙條上各寫二個問題,然後把全組同學的調查問題進行彙總,最後把小組同學認為最有價值的幾個問題貼在一張A4紙上,快速製成一張完整的問卷。)

  (三)藉助學習資源

  學習資源多種多樣,建議學生充分發掘和利用學校、家庭、朋友等各方面的資源,有針對性地選擇合適的指導人員,語文教師、美術教師、物理老師、家長等。將各學科已有知識及已有的生活經驗融會貫通。

  這個環節我也做到了師生同行,為學生提供了相應的學習資源。因為我校地處農村,所以,資訊化手段比較落後,所以,我把自己掌握的資源為學生提前編輯一個集子,內容包括建校的背景、捐資助教者的相關事蹟、新學校建設的特點、學校各項工作所取得的榮譽等。因為這些資訊如果單獨靠學生自己去搜集,是有很大困難的,因為他們手中有網路資源的寥寥無幾。我們這種為學生提供“助學資源”的方法,減少了學生參加綜合實踐活動的畏難情緒,提升了學習興趣。

  教師的另一種提供助學資源的方式是,為少數有網路的學生,提供優秀的網站,讓他們高效的搜尋所需要的資訊。本次提供的是“中國綜合實踐活動網”中的學生版塊,在本網站首頁有一項是“學生入口”,學生進入其中,可以參加論壇的討論,將一些問題在老師與同齡人的幫助下自行解決,還可以參考許多有價值的做法。

  (四)專題指導。

  對於這個選題來說,要想提高學生在活動中的效率,製作有效的調查問卷至關重要。為此,我們專門上了一節關於製作有效調查問卷的方法指導課。

  1.展示與分析:

  展示學生第一節課編制的調查問卷,分析其中的不足之處。

  2.對比討論。將老師提供的問卷與學生第一次製作的問卷進行對比,結合本次活動的主題,再次感受一份有效的問卷應具備的基本特點。

  3.總結交流。

  根據上邊兩輪的活動,全班總結交流,如何製作一份有效的調查問卷?教師這時作為參與者與引導者,與學生一道總結“編制有效問卷應注意的問題”。

  在編制調查問卷時,要注意如下六個方面的問題。

  (1)問卷外觀。問卷的大小要適度,便於整理和儲存。一般用A4紙或16開紙。問卷上字型要適中。

  (2)問題形式。問題的答案宜採用選擇式或“是否”式,問答式應儘量少採用,用文字作答應越少越好。對於初學者,為了便於操作,問題最好在5-10個。

  (3)問題設定。問題的排列應由易到難,按邏輯順序,層次分明。答案應放在一定的位置,最好是另設一張答題紙列上題號和對應答案位置。

  (4)問卷格式。問卷的開頭,應有調查介紹詞,介紹詞應該包括如下內容:說明調查者的身份;說明本調查重要意義;說明調查物件客觀地回答問題的重要性;向被調查者保證回答無所謂對錯,他們的身份、姓名不會被透露以及調查原始資料的處理是不公開的。

  (講解後,多媒體展示:幾種反例。)主要是讓學生在感受與應用中,體會如何設計一份有效的調查問卷。

  2.如何在活動現場與被調查者進行有效溝通?

  有了問卷,學生最大的困難就是走出去,與被調查者進行溝通了。

  在課堂上,讓學生拿著調查問卷,先進行了一下模擬演練。

  然後總結出調查時的一些小竅門:

  (1)克服畏難情緒,即使被拒絕也要走下去。

  (2)態度謙遜,有禮有節。

  (3)先進行簡要的自我介紹,說明來意思。

  (4)語言簡潔,誠懇,靈活。

  (5)有耐心,對被調查者提出的與問卷相關的問題進行簡要的解釋。

  (6)調查結束要向被調查者致謝。並做好記錄。

  (五)活動實施——邊做邊學,且行且思

  1.集中活動,親歷親為。

  接下來,學生就根據小組學習計劃進行分頭活動。

  我們的行動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學生利用課餘時間自由地進行調查活動;二是專門利用一節課在校時間,由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團體集中活動。

  可以說,學生在第一階段自行調查時,遇到了許多困難,甚至有的學生失去了信心,於是我們專門安排了第二階段的集中活動。

  活動前,我們以小組為單位總結了自行活動時的問題,老師進行了方向性的指導,幫助他們尋求更好的活動方式;活動時,來到黑沿子最繁華的地帶,進行調查活動,即黑沿子鎮商業街和漁港碼頭。邀請了四位老師進行指導與活動輔助。每位老師負責一至二個小組的活動。先向學生講了有關活動安全方面的要求,並告訴學生我們本次集中活動的時間為四十分鐘。按時集合。

  學生調查的人群很廣,有商業街上的各店鋪的經營者,有橋頭市場的水產商,有大橋上的購買水產品的顧客,有附近政府的工作人員,還有附近的居民。

  學生一般是第一次參加這種實踐活動,並且在自行活動受挫折的情況下進行集體活動,所以在這次活動中表現是熱情高漲。他們在活動中積極主動,爭分奪秒,在規定時間內獲取了許多資料。

  活動時間到,返程時,許多學生依依不捨,在談到洗體會時也十分踴躍。我心裡暗喜:這都是親歷而為的結果呀。

  2.整理活動成果。

  (1)資料彙總與統計分析

  用各種方法蒐集到的材料,必須加以整理方能得出結果。

  把小組每個成員蒐集的原始資料進行歸類、彙總;把調查的原始資料進行彙總,並把調查資料進行統計、整理與分析。還可以製成統計圖和統計表。

  為了便於學生統計,我專門設計了資料記錄和統計表。學生使用起來十分方便。(重點)

  統計後,針對得到的結果進行逐題的分析,得出本組同學的結論(對這一問題的看法)。

  (2)調查報告的撰寫

  調查報告的表述沒有固定形式,為了讓學生有章可循,提醒在撰寫調查報告時,一般包括以下幾個組成部分:

  題目、調查目的(或背景)、調查準備、調查過程、調查收穫。

  六、活動總結與反思性評價

  1.活動成果展示。

  活動後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了展示。

  2.喚起關注。

  為了更好的強化本次活動的效果,擴大影響,我們在活動後又設計瞭如下的活動:參與社會生活,宣傳學校的發展,提升學校的社會知名度;努力學習,全面發展,為學校爭得榮譽;參與校報、班刊的創辦與社會發放,擴大學校的知名度,提升學校的美譽度。

  3.活動評價。

  我們的評價分為三個層次:

  自我參照評價、小組成員互幫互評、教師評價。

  學生跨學科學習活動設計方案 篇3

  一、活動背景

  中華大地,幅員遼闊,秀麗的山川,承載著世代相襲的眾多民族。幾千年來,憑藉他們的智慧和勤勞,創造了極其豐厚又極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其中飲食習慣、特色飲食、地方風味構成了燦爛的中華飲食文化。此次活動透過對峰峰地區的飲食習慣及特色飲食的調查研究,瞭解峰峰地方的的飲食狀況,探求飲食的營養價值,學會科學飲食,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開展此項活動,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並給他們提供實踐的機會和環境;透過學生對周邊感興趣的人和事進行調查、瞭解和訪談、諮詢活動的開展,學會求知、做人、合作的本領;同時還藉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學習科學家探究問題的方法及創新精神,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活動目標

  1.透過活動了解峰峰飲食習慣及特色飲食的調查研究,瞭解峰峰地方的飲食狀況及探求其飲食的

  2.學會用多種方法進行調查研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探索研究的方法,加深學生對飲食文化的進一步瞭解。3.在活動中開闊學生的眼界,增強學生在學習中實踐操作的能力,樹立學生自主探索的意識,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三、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指導學生分組、制訂活動方案、設計調查問卷等。聯絡熱心的家長和教師參與。瞭解學生活動的進展情況及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及時給與指導。收集相關資料,製作課件。

  學生準備:根據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自由組成活動小組,討論制訂活動方案,按計劃開展相應的活動,隨時記錄活動中的點點

  四、課程資源分析

  1.社群資源:充分利用社群飯店、小吃店、快餐店、網路的資源,讓學生調查、訪問,參與實踐。

  2、家長資源:成立家長協助指導小組,邀請熱心學校教育的家長作為學生活動指導老師,支援和幫助活動的開展。有家長是飯店的工作人員,烹調專業的指導老師,他們可以為主題活動的開展給予專業知識上的指導。

  五、活動過程

  活動安排

  活動時間:8周

  階段一:(一週)確定主題,小組分工人員分工,分為不同的美食小組,制訂峰峰美食文化研究計劃、方案。

  第一組:皮渣美食小組第二組:豆沫美食小組第三組:豆腐湯美食小組第四組:三下鍋美食小組第五組:燻肉美食小組第六組:羊湯美食小組

  階段二:(三週)透過參觀、實踐操作、實地調查、訪談、實驗、上網查詢方式開展活動。

  1、上網查詢峰峰美食資料

  2、訪問鄰居,問父母瞭解峰峰的美食有哪些。

  3、去二礦訪問了解豆腐湯,彭城參觀瞭解三下鍋、豆沫,和村參觀和村皮渣、羊湯、燻肉的做法

  4、用影片、文字、照片記錄過程性資料。

  階段三:(兩週)整理峰峰美食文化的來歷、內容整理資料,辦手抄報、分析、總結研究成果,歸納整理活動材料。

  階段四:(兩週)總結、彙報交流,活動評價。

  學生跨學科學習活動設計方案 篇4

  一、活動的具體目標知識目標:

  教育學生留心周圍的人和事,學會觀察,學會發現,學寫觀察日記和體驗日記,學會以寫信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而有力地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綜合能力。並與數學的統計方法,科技的手工製作、繪畫、音樂等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注重學科與社會的溝通,學科與學習者的內在統一,建構一個開放的知識體系。

  二、情感目標:

  讓學生認識到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從小就應該尊敬、熱愛、關心長輩。並懂得知恩、感恩、報恩。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動手實踐、綜合運用、開拓創新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活動實施的具體過程、方式

  (一)、活動階段構想:

  第一階段:閱讀有關“孝順”的文章

  第二階段:準備階段——透過觀察、詢問的方式,調查父母一天的工作、家務、休息時間,瞭解父母的辛勞。並寫出觀察日記。

  第三階段:實踐體驗階段——透過一系列親身體驗活動,親身體驗父母的辛勞(如透過“護氣球”體驗母親懷胎十月的不易,透過“本週我當家”活動,體驗父母的操勞。寫體驗日記。第四階段:回報父母的愛:透過給父母寫信,寫詩、送父母一份小禮物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懂得知恩、感恩、並回報父母的愛。

  (二)、活動操作流程:第一階段:確定研究主題目的:一,讓同學們在生活中學會觀察、學會發現,並透過調查瞭解父母的辛勞。學會寫觀察日記,記下生活中的點滴。時間:1~2周過程:二、利用興趣活動時間,組織學生觀看影片《媽媽再愛我一次》。三、閱讀有關孝順的文章。四、教師設計“父母一週”活動情況調查表,學生每天認真填寫。同時寫觀察日記。

  第二階段:實踐體驗階段目的:透過親身實踐體驗,讓學生體會父母的辛勞。學會寫體驗日記,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時間:3~4周過程:一、透過“護氣球”、“負重”等方式體驗母親懷胎十月的不易。二、開展“本週我當家”的活動,學生親身體驗父母的辛勞。三、寫體驗日記。(師隨時透過日記了解學生的活動情況,並和家長取得聯絡,爭取家長的大力支援)第三階段:回報父母的愛目的:讓同學透過各種形式去回報父母,同時讓學生懂得知恩、感恩、回報父母。學習用語文的多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時間:(5~6周)過程:一、學生準備寫給父母的信,及禮物。

  二、邀請部分家長參與班會活動。

  三、班會上學生朗誦詩歌《父母的愛》

  四、展示寫給父母的信。

  五、各小組自由上臺展示自己準備的禮物,並說說為什麼要準備這樣的禮物。

  六、師小結寄語

  學生跨學科學習活動設計方案 篇5

  一、工作目標:

  1、將《科學》、《思品》、《資訊科技》等學科納入管理,狠抓落實,加強監管,開足開齊開好綜合課程。

  2、強化科技創新思想,開展第一屆校科技周活動,積極迎接省、市、鎮科技創新大賽,迎接上級部門對科普特色學校的階段性檢查和評估工作,樹立品牌,力創科普特色學校。

  3、積極準備,努力撰寫《綜合實踐活動》案例,力爭篇篇獲獎,形成實驗應有的特色,創出品牌,成為市(省)的樣本學校。

  二、工作要點:

  (一)狠抓落實,注重學習,開足開齊開好綜合課程。

  開齊課程開足課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因此,真正實施素質教育,就要首先落實在開齊課程開足課時上,只有把每一科課程開齊,把每一節課上好,學生才會全面和諧發展,素質才會真正提高。學校將《綜合實踐》、《科學》、《品德與社會》、《電腦》等課程納入綜合科,做好省、市督查小組對我校課程開設情況檢查工作,要求教師先培訓後上崗,組織教師學習《綜合實踐指導綱要》、《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等培訓教材,更新觀念,提高認識,上好每一節綜合課。本學期,我科組將及時瞭解各年級上課情況,狠抓落實,加強監管,深入課堂全面、細緻地檢查。

  (二)精心撰寫,積極籌備,打造綜合樣本學校。

  以“創新、實踐、發展”為主線,採取“點上深化、面上拓展、縱深推進”的措施,深化課程研究,全面提高我校課程實施水平。

  圍繞市公開課,積極積累相關的教學活動資料(如課題實施方案、成果總結等),撰寫三份學習案例、一份說課設計、4篇論文,準備參加每年一次的市(省)論文、課例評選活動,力爭篇篇獲獎,形成實驗應有的特色,創出品牌,成為市(省)的樣本學校。學習案例具體負責人:

  1、《我是客家小主人》負責人:xxx

  2、《石頭的奧秘》負責人:xxx

  3、《葉子的世界》負責人:xxxxxx

  4、以上負責人各自撰寫一篇論文,參加評選。

  (三)發揮教師特長,完善科普基地,力創科普特色學校。

  1、鑄品牌學科,為特色教育提供源泉。

  鑄品牌學科要建立合理的師資隊伍,把科普教育活動作為重點內容,充分利用綜合實踐課、科學課、隊活課、勞動課開展科普知識的宣傳與學習,保證每班每週都有科普教育活動課。由劉洪珍老師、李海明老師擔任校科普輔導員;各年級組長擔任年級科普輔導員;各班主任老師擔任班級科普輔導員,全面鋪開科普教育工作,在活動中進行反思,在活動中發展自我,在活動中形成隊伍。

  2、發揮教師特長,組建興趣小組。

  科普教育的涉及面很廣,難度很大。我校積極挖掘校內外現有的教育資源,拓展科普教育的渠道,紮實開展科普教育。本學期將成立以下科普興趣小組:

  ①、科技製作小組負責人:xxxx

  ②、種植飼養小組負責人:xxx

  ③、綜合實踐小組負責人:xxx

  ④、電腦科幻小組負責人:xxx

  ⑤、客家文化小組負責人:xxx

  ⑥、麒麟舞蹈小組負責人:xxx

  3、加大投資力度,完善科普基地。

  開辦以來,我校致力於《好習慣》和《客家文化》這兩大特色。其一,《好習慣》是我校自編的教材,自出版以來,影響力大,深受廣大師生、家長青睞,形成了品牌,道路將會越走越寬;其二,《客家文化》是我們下一步將要打造的品牌,它也是科普特色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因此,應該採取走出去,帶進來的方式,進一步充實、完善《客家實物展覽室》和《客家文化展覽室》,讓客家文化發揚光大。

  學生跨學科學習活動設計方案 篇6

  一、問題的提出

  21世紀,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綜合國力競爭實質就是勞動者素質的競爭。而國民的創新精神和能力是勞動者真正素質和能力的重要表現。而我國原有的基礎教育體制明視訊記憶體在部分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脫離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脫離了社會實際。這樣的教學往往以學校、課堂、書本為中心,難以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

  我校要透過積極參與綜合活動課程的實施來克服以往課程中脫離學生自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傾向,注重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形成學生勇於的意識和善於的能力。同時,透過綜合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培養學生活動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中學會發現,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形成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課程實施的主要內容

  綜合活動課程主要內容包括:資訊科技教育,探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等。

  三、綜合活動的實施

  1、實施原則

  “綜合活動”不是以往幾種課程的隨意疊加,它的內容和形

  式和其他課程有交叉,但價值取向和功能是相對獨立的。我們在實施中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關注興趣。基於學習者的需要、動機,興趣和直接經驗來設計、實施相關課程活動,是綜合活動有別於學科課程的一個基本標誌。充分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直接經驗,並以此為基礎實現對傳統學科知識結構與邏輯體系的超越,建立一個更接近學生真實學習世界的創新課程領域,是綜合活動確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選擇。

  (2)迴歸生活。學校課程建設迴歸兒童的生活世界,課程設計向真實生活情景轉化,是當今世界課程改革的一大趨勢。綜合活動必須最大限度地迴歸兒童的生活世界。當今學習理論表明,只有當學習發生在有意義中和有背景中,即與學習者的生活世界發生密卻聯絡時,才是有效的。綜合活動的課程性質客觀上決定了這類課程在確定課程內容時必須真正迴歸學生的生活世界,從學生真實的生活世界中選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綜合性、性、現實性的、現象來設計課程內容。這是綜合活動選擇課程內容時必須堅持的一條最基本的準則。

  (3)立足。不在侷限於書本知識的傳授,讓學生親身參與,主動,在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

  問題的能力,是綜合活動的最根本特點。需要指出的是,的內容是豐富的,的方式也是多樣的。並不僅僅意味著讓學生作社會調查、參觀、訪問,更重要的是為學生營造情景,透過引導,讓學生自己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特別是學生能夠面對生活世界的各種現實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主動去探索、發現、體驗、重演、交往、親歷親為,獲得解決現實問題的真實經驗,從中培養能力。

  (4)著眼創新。著眼於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綜合活動課程價值與目標最本質的體現。與學科課程相比,綜合活動為學生創新品質的形成提供了更為寬鬆、自由的空間。它不受學科知識體系和邏輯結構的限制,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始終處於主體地位,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設計方案,自己收集資料,自己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可以充分發揮出來。著眼創新的根本目的在於,要以培養今天的學生適應明天的社會生活為己任,儘可能創造條件,讓學生在積極探索、主動實際的過程中,不斷有所發現,有所思考,有所創新,具備初步的懷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人才奠定基矗

  2、實施途徑

  (1)資訊科技教育

  幫助學生髮展適應資訊時代需要的資訊素養,即獲娶傳遞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和素質。

  (2)社群服務與社會

  組織引導學生接觸大自然,參加實際,使書本知識在運用的過程中成為活知識,使能力和創造性得到培養。

  (3)勞動與技術教育

  增加科技含量,賦予勞動教育更多發明創造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給學生讓出創造的空間。將發明創造賦予動手的過程,使勞動技術變得富有生命力。

  3、實施步驟

  (1)加強學習,更新觀念

  加強學習,轉變教育觀念是綜合活動課程開展成敗的關鍵。這不是幾個擔任該課程教師的事,而是全體教師的事。透過學習和研究,要從根本上轉變教師的教育觀、人才觀和學習觀,把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滲透到學校的教育教學之中。

  (2)健全組織,加強領導

  綜合活動課程的設立是一種新生事物,必須動員全員參與,全社會參與和支援。以協調和組織順利開展各項活動,必須健全組織,加強領導。學校設立綜合活動課程實施領導小組與協作小組,制定具體工作計劃,落實各年級綜合活動內容。

  綜合活動小組名單:

  組長:徐耀良

  副組長:陳黎明

  成員:吳根元(小)、葉建新、金美媛、周秋英、李剛、

  許曉紅、吳文喜、及各涉及教師

  綜合活動協作小組名單:

  二年級組負責人:金美媛

  成員:程大妹、賈靜燕、王怡、姚金妹、顧菊芳、龔杏芬

  三年級負責人:陳燕紅

  成員:魏萍、嚴鳳、蔡秋蘭、胡靜芬、陶妹金、陶亮

  四年級組負責人:周秋英

  成員:徐豔、毛進興、唐鐵君、徐洪、吳根元(大)、孫文霞

  五年級組負責人:吳根元(小)

  成員:許曉紅、鄒雪英、胡建剛、張紅豔、孫麗娟、龔燕

  六年級組負責人:夏雪明

  成員:馬蕙珍、朱葉、鄒國芬、鄔旭霞、吳茜、平建國

  (3)選好主題,落實內容

  綜合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合作開發和實施的。教師和學生既是活動方案的開發者,又是活動方案的實施者。選題既要體現學校特色(文學)和社群實際情況(城鄉結合部),又要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究。

  (4)加強聯絡,取得支援

  綜合活動涉及面廣,工作難度大,要探究建立社群、家長有多效參與活動的新機制,積極利用各種社會資源,透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四、課程實施的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評價應以主體性、過程性、形成性和發展性評價為主,它應根據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所取得的成果和表現狀況,對其優點、學習態度和進步情況進行多樣性評價。強調師生之間、學生同伴之間對彼此的個性化的表現進行鑑賞。以形成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手段多樣,評價方式靈活,注重學習過程,注重情感表現,注重實際環節的開放性評價體系。

  學生跨學科學習活動設計方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瞭解維生素C的知識。

  2、透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想象力和創新能力。

  二、活動準備

  1、學生上網或閱讀蒐集有關維生素C的資料及圖片。

  2、學生準備各種含豐富維生素C的水果及蔬菜、盤子,組織做維生素C食物拼盤。

  三、活動過程

  (一)、討論活動的目的和主要內容

  1、教師宣佈:本次活動同學們要分成若干小組,研究維生素C。

  2、師生討論:如何研究維生素C?需要了解哪些內容?

  (1)、什麼是維生素C?

  (2)、維生素C由什麼成分組成?

  (3)、維生素C有什麼作用?

  (4)、維生素C存在哪些食物中?

  ……

  3、各小組商量,選擇本組的活動內容。(可以完成多個主題,也可以完成一兩個主題,根據各組人數及其他客觀情況自行決定。)

  4、各組自行設計相關的具體內容,使活動更有秩序、更有計劃。

  (二)、瞭解有關維生素C的知識

  1、以小組為單位,上網或閱讀維生素C的資料及圖片,並作記錄,認識維生素C。

  2、圍繞各組選定的研究主題,進行交流。

  (三)、動手製作維生素C食物拼盤

  1、各組介紹所帶的含有維生素C成分的食物。

  2、教師示範製作,要求學生觀察。

  3、讓學生說一說整個製作過程。

  把各種水果和蔬菜在小刀、叉、勺等工具的使用下,做成各種形狀,拼成有創意的圖形。

  4、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拼盤製作,教師巡視指導,要求學生注意安全。

  5、展示學生作品,集體評議。

  6、學生各自修改或重做。

  7、挑選優秀作品在全班同學前展示,小作者介紹設計和製作過程。在欣賞過程中,師生一起評議,隨後學生可進一步完善作品。

  四、活動總結

  1、在我們的周圍有很多水果和蔬菜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我們只有正確地認識維生素C,好好地利用維生素C,讓它為我們人類的健康服務。

  2、品嚐維生素C食物拼盤,感受研究、製作後的快樂。

  五、背景資料

  1、維生素C的歷史

  公元前1550年,埃及的醫學莎草紙卷宗中就有壞血病的記載。

  《舊的全書》(從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500年)中提到了壞血病。

  公元前約450年,希臘的“醫學之父”Hippocrates敘述了此病的綜合症狀,即士兵牙齦壞疽、掉牙、腿疼。

  1309年法國的《聖路易的歷史》一書中記述了十字軍東征時有一種對“嘴和腿有侵害的”疾病(壞血病)。

  1497年葡萄牙領航員圍繞好望角航行到在印度馬拉巴爾海岸,在航海途中他的160個船員因壞血病有100人喪生。

  15和16世紀,壞血病曾波及整個歐洲,以致醫生們懷疑是否所有的疾病都是起源於壞血病.

  1600~1603年英國航海家J.Lancaster船長記載了遠航到東印度群島時,他保持了全體水手健康的原因僅僅由於附加了一個“每天早上三匙檸檬汁”的命令。

  1747年,英國海軍軍醫在12位患壞血病水手中實驗了六種藥物,發現了柑桔和檸檬有療效.

  1768~1771年和1772~1775年各三年的兩次遠航中,英國船長在他的船上備有濃縮的深色菜汁和一桶桶泡菜,並每到一個港口便派人上岸收集各種水果和蔬菜,結果,水手們沒有一個死於壞血病。

  1907年挪威的Holst和Frolich和進行了用一種缺乏抗壞血酸的食物餵養豚鼠引起壞血病的試驗.

  1928年在劍橋大學霍普金斯實驗室,匈牙利科學家Szent-Gyorgy從牛腎腺,柑桔和甘藍葉中析出一種物質,他稱這種物質為己糖醛酸,但他沒做抗壞血病影響的實驗。

  1932年匹茲堡大學的>CharlesGlenKing從檸檬汁中析出一種結晶物質,在豚鼠體內具有抗壞血酸活性,這標誌了維生素C的發現。

  1933年瑞士科學家合成了維生素C。

  2、維生素C的主要來源

  柑橘類水果和番茄是維生素C的最佳來源,清椒、菠菜、馬鈴薯中含量亦豐,維生素C的合成片劑。(每一百公克食物中所含維生素C的毫克數)

  橘子-49

  蘿蔔-24

  鳳梨罐-2~10

  甜菜-34

  草梅-60

  菠菜-59

  蕃茄-23

  檸檬-45

  西瓜-3~8

  花椰菜-69

  3、維生素C的作用

  (1)、合成Collagen(膠原蛋白)-以形成軟骨、骨質、牙釉質及血管上皮的重要基質。

  (2)、促進脯胺酸轉變為氫脯胺酸之反應,而氫脯胺酸為構成膠原重要成分之一,因此維生素C可促進膠原之生成。

  (3)、維持結締組織之正常-因為膠原是構成結締組織之細胞間質。

  (4)、參加體內氧化還原反應-維生素C可參加酪胺酸及某些物質的氧化反應。

  (5)、製造腎上腺類固醇激素。

  (6)、增進傷口癒合及增加對受傷及感染等壓力的感受力。

  (7)、在受感染、發熱時,此維生素之損失亦隨之增加,故其對刺激之反應扮演重要角色。

  (8)、解毒作用;

  (9)、改善心肌功能,減低毛細血管脆性,增加機體抵抗力;

  (10)、對抗遊離基,有助於防癌,降低膽固醇,防止壞血病。

  4、維生素C的性狀

  維生素C即(抗壞血酸),為水溶性維生素,食品加工業中,做抗氧化劑以為儲存食品價值,而在人體可加強維他命E之功能。極易在植物組織中被合成,動物方面,目前知道人類身體無法合成,必須額外藉助食物中取得。維生素C極易在小腸、皮下組織、腹腔內被吸收,吸收後分布至全身。水溶性的維生素C極易在水中造成流失,是其一大特性。

  維生素C為白色或略帶淡黃色的結晶性粉末;無臭,味酸;久置色漸變微黃;易溶於水,水溶液呈酸性反應,在乙醇中略溶,在氯仿或乙醚中不溶。性質不穩定,在鹼性溶液或金屬容器內加熱易破壞。具有強還原性,極易被氧化劑所破壞,在空氣中也易氧化失效。

  學生跨學科學習活動設計方案 篇8

  一、活動主題的提出:

  “走進中國飲食文化”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活動方案適合四年級學生開展活動。

  (一)設計意圖:

  任何一個國家都有自己富有特點的飲食文化,發達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中國人的飲食文化是比較發達的,也是比較完備的,而且有從上到下一以貫通的特點。

  ●記禮運》說:“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在中國,根據文獻記載可以得知,至遲在周代時,飲食禮儀已形成為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凡來了客人,請客吃飯的飲食禮儀必不可少。從小讓學生受到飲食文化的薰陶,體會中國飲食文化的精髓所在,對學生的成長有好處。

  讓學生分小組走出校園,瞭解有關飲食禮儀、飲食習慣、八菜系等方面的知識。透過觀察、查閱、走、調查、體驗這一系列實踐活動,鍛鍊學生蒐集整理資訊、分析資訊、提煉觀點的能力,助學生體驗生活並學以致用,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二)背景分析:

  每個人都離不開一日三餐,因此學生對飲食還是有感性認識,並且非常感興趣的。

  我校部分學生家裡的電腦都可以上網,學校還有圖書館、電腦房,學生查資料也比較方便。中國人比較注重吃,有的家長就是烹飪高手、美食家,社會上的飯店林林總總也很多,學生去觀察、調查、體驗不會有很的困難。

  二、活動目標

  1、透過“走進中國飲食文化”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情意,能力和認知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諧發展。運用調查,研究,觀察,積累等各種方法與形式,重視知識,經驗,技能的綜合運用。

  2、讓學生在研究性學習,調查報告,實際烹飪等實踐活動中獲得親身感受和直接經驗,並養成實踐意識,形成綜合實踐能力;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為基礎發掘課程資源,讓學生進行有計劃,有成效的實踐活動。

  3、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在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4、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養成合作意識、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善於交往,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

  三、實施策略

  1、喚醒主體意識

  學生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體,學生是最寶貴的課程資源,學生的參與不但可以豐富我們的活動課程,而且讓活動包含許多學生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東西,可以調動學生參與活動課程的積極性,是一件雙贏的好事;同時,學生生活於群體之中,相互之間不斷地影響,這種影響力遠遠超過教師的說教。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學生之間相互學習,互為學習的資源。

  2、開放活動時空

  “走進中國飲食文化”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活動開展的內容、時間、地點、方式都應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活動要面向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內容具有開放性。

  3、激發問題意識

  學生能自己立發現問題,並能透過合適的途徑解決問題,是學生學習的最高境界。達到這一境界,其關鍵是教師啟發,引導學生的問題意識,從學科教學入手,併合理遷移,在適宜

  的生活,學習情景下巧妙點撥,觸發學生質疑探究的慾望。

  4、培養動手能力

  《基礎教育課程綱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教授學習、死記硬背,機械性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重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在活動中,改變“只說不做”的舊狀,要求學生在“查詢”“考察”“烹飪”等操作實踐中,切實提高動手能力。

  四、活動過程

  整個主題活動的時長為兩個月,分四個階段實施:

  1、激發興趣,確定主題;

  2、制定計劃,做好準備;

  3、調查問,實踐研究;

  4、成果展示,體驗成功。

  (一)激發興趣,確定主題

  1、觀看我國飲食文化的錄影,產生了解中國飲食文化的興趣。

  2、以個人為單位,說說對我國飲食文化的認識。

  3、調查,瞭解學生感興趣的問題。

  4、教師提供參考課題(如:中國的飲食禮儀;中國人飲食習慣的優點;中國小吃;八菜系之蘇菜系;八菜系之川菜系等。)學生尋找和確定自已的研究專題。

  實施建議: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運用體現其個性特徵的自已的方法展開調查。

  (二)制定計劃,做好準備

  1、學生根據自已的興趣,特長分組。

  2、各組制訂活動計劃。

  3、各組交流活動計劃。

  4、師生共同探討研究的途徑及方法。

  5、各小組確定研究計劃。

  實施建議:教師對其進行必要的指導,不包辦代替,學生可以自主地去徵求師長的意見,必須自主地確定課題。

  (三)調查問,實踐研究

  1、各小組按計劃透過各種途徑查詢資料。(如:上網查詢資料;去圖書館查詢資料;向家長請教;走進飯店,實地考察;走上社會,調查問;在人的指導下,學做一隻菜餚;蒐集名人與中國飲食的有趣故事等。)

  2、教師關注各組資料儲備情況,並隨時提供點撥助。

  3、小組之間互動,資源共享,使資料查詢途徑及儲備更完整。

  實施建議:注意根據實際情況,助學生確定不同的活動方式強調學生親自經歷,著眼學生實踐意識的培養。透過觀察、查閱、走、調查、體驗這一系列實踐活動,鍛鍊學生蒐集整理資訊、分析資訊、提煉觀點的能力,並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

  (四)成果展示,體驗成功

  1、彙報本組人員分工、活動目標、活動經過、調研途徑等情況。

  2、透過手抄報展示,投影片展示,自己燒的菜請家品嚐等形式進行彙報。

  3、學生結合實踐過程談認識、談收穫、談感想、談建議。

  4、引導學生討論有關傳承中國飲食文化等方面的問題。

  實施建議:與學科活動課程整合,體現成果顯示的多樣性。

  五、評價方案

  活動評價由自我評價、檔案袋評價和他人評價三部分組成。活動評價屬發展性評價,對學生的評價採用形成性激勵評價方式。為每一個學生設定“綜合實踐活動檔案袋”。

  學生跨學科學習活動設計方案 篇9

  年級綜合實踐活動目標:

  (一)引導學生以奧運為切入點,放眼看世界,瞭解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透過辦手抄報、剪報等形式展示。廣泛開展少兒健身行動為主要內容的"奧運專案我體驗"陽光體育活動等。重點開展"紅領巾喜迎奧運"陽光體育展示活動、紅領巾趣味運動會、班際對抗賽等活動,推動少年兒童體質的不斷增強,以實際行動踐行奧運理念,弘揚奧運精神。

  (二)研究目標

  透過調查、訪問、蒐集資料、實地考察等形式,收集各種有關飲食文化的資料,使學生對青島的飲食文化,特別是特色小吃有一定的瞭解,使學生懂得"吃"也是一種文化。

  專門研究青島的特色小吃,比如說海鮮的各種製作方法,青島的十大名吃:青島大包、鍋貼、肉末海參等,主要透過剪報、上網蒐集資料等形成小課題研究,並且請家長參與到學生的實踐活動中來,教學生學習炒制簡單的菜餚等。如果有條件的話,學校將開展"美食節"活動,進一步提高同學們做研究的興趣,真正讓他們在"動"中學,學有所得、學有所樂。

  四年級綜合實踐活動目標:

  (一)引導學生以奧運為切入點,放眼看世界,舉行"迎奧運我參與我快樂"系列活動,如以瞭解奧運相關知識為主要內容的"奧運知識我知道"知識競賽活動;動手製作"奧帆志願服務旗幟寄語卡",大力宣傳了奧運精神和志願精神,向自己的"手拉手"小夥伴,特別是農村留守兒童、進城務工農民子女等"手拉手"小夥伴,寄送自制的以奧帆賽為主題的卡片,把奧運精神和志願精神傳向了四面八方。

  (二)研究目標:

  透過對剪紙這一民間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使學生了解剪紙的知識,感受剪紙藝術的魅力,掌握剪紙的基本技能,以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對祖國各地民間藝術的熱愛。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陶冶情操,努力培養一批具有多方面才能的剪紙小能手。

  五年級綜合實踐活動目標:

  (一)引導學生以奧運為切入點,放眼看世界,瞭解歷屆奧運會的口號以及吉祥物,瞭解這些國家之所以採用這些吉祥物的原因,以及他們國家著名的旅遊勝地等,採用從網上搜集資料、查閱書籍,透過調查研究,寫小課題研究報告等形式加以展示。

  (二)研究目標:

  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選擇"飲食文化"的學習和研究。"飲食文化"讓每個小組都可以圍繞這一題目選擇一個小題目實施活動,各小組圍繞這些小題目開展學習,各小組可以相互協作,最後把每個小組的材料彙總在一起,學生透過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從而對飲食文化有更深的瞭解。

  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意識和興趣,養成學生參與活動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實踐活動能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主動的去探索,發現、體驗、整改、交往,獲得解決現實問題的真實經驗,難點是讓學生能夠在活動中自己蒐集、整理資料、選擇有用的資料,調查訪問形成書面資料、克服困難,更加喜歡這門課程。

  六年級綜合實踐活動目標:

  (一)引導學生以奧運為切入點,放眼看世界,瞭解百年奧運的相關歷史、奧運精神、奧運人物等情況,尤其重點了解即將在今年召開的2012北京奧運會的相關準備情況,走進青島奧帆基地,親自感受青島迎接奧運所作出的各項努力,透過網路等途徑瞭解馬術承辦地香港的準備情況等。

  (二)研究目標

  透過對剪紙這一民間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來培養學生對祖國各地民間藝術的熱愛。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陶冶情操。透過剪紙活動的開展,使學生了解剪紙的知識,感受剪紙藝術的魅力,掌握剪紙的基本技能,以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使剪紙成為我校藝術教育的特色,努力培養一批具有多方面才能的剪紙小能手。研究民俗小吃,比如說青島的、北京、西安等,抓住端午節、二月二等民俗節日,主要透過剪報、上網蒐集資料等形成小課題研究,並且請家長參與到學生的實踐活動中來,使學生們對於民俗有更深刻地瞭解。

  本學期開展的主要學科活動:

  1、為了讓學生們進一步瞭解奧運會,在三——六年級繼續廣泛開展"五環連世界"的綜合實踐學科活動:我校將透過"小手拉大手",與家長一起學習、瞭解五色"奧運志願微笑圈"的深刻內涵,倡導實踐樂於助人、誠實守信、保護環境、文明禮儀和學習進取等五種微笑承諾,提高文明素養,並以寫一篇"微笑成長日記"的方式,記錄寒假、春節期間自己在參與奧運、服務奧運、共享奧運過程中的成長故事。我校還將組織以"微笑青島奧運先鋒"為主題的迎奧運活動,積極倡導和實踐微笑理念,爭戴"微笑圈",透過體驗實踐志願服務、參與共享奧運盛會,廣泛深入地參與奧運、服務奧運、共享奧運,在奧運中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引導少先隊員樹立和踐行微笑理念,人人爭做志願者,人人爭為奧運作貢獻,努力營造濃厚熱烈、歡樂祥和的奧運氛圍。我校還將舉行"迎奧運我參與我快樂"系列活動,如以瞭解奧運相關知識為主要內容的"奧運知識我知道"知識競賽活動;以提升少年兒童文明素質為主要內容的"文明行動我參與"志願服務活動;以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廣泛開展少兒健身行動為主要內容的"奧運專案我體驗"陽光體育活動等。重點開展"紅領巾喜迎奧運"陽光體育展示活動、紅領巾趣味運動會、班際對抗賽等活動,推動少年兒童體質的不斷增強,以實際行動踐行奧運理念,弘揚奧運精神。

  2、結合《生命教育》,為促使全校師生人人重視、人人參與與建立工作,學校擬在全校開展"十個一"活動,即舉辦一次"平安校園徵文、摘錄平安校園警句、繪畫"活動;組織一次"安全"電影觀看活動;進行一次"平安校園"一日訓練營活動;舉行一次安全法規、安全防護教育報告會活動;召開一次"平安校園活動我如何做"主題班(隊)會活動;刊出一期"平安校園"為主題的黑板報;組織一次"小手拉大手,平安路上走"的致家長的一封信活動;組織一次安全常識測試和知識競賽活動;開展一次平安校園社會調查活動;開展一次消防演習活動;舉行一次"平安班級"、"平安教師"、"平安學生"評比活動,在活動中讓全校師生體驗平安、提高自救、自護的意識和能力。

  3、結合民俗教育,研究各地特色小吃,比如說海鮮的各種製作方法等,主要透過剪報、上網蒐集資料等形成小課題研究,並且請家長參與到學生的實踐活動中來,教學生學習炒制簡單的菜餚等。如果有條件的話,學校將開展"美食節"活動,進一步提高同學們做研究的興趣,真正讓他們在"動"中學,學有所得、學有所樂。圍繞"飲食文化"展開以下活動。結合"中秋節""春節"等節日,在社會上進行調查研究,研究人們的餐桌上的特色,研究節日風俗等,特別針對月餅、餃子等做調查,寫調查報告。開展網上閱讀,組織學生到網上查資料,瞭解中國的飲食文化,陶冶學生的情操。帶著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到網上查閱資料,把收集到的資訊進行篩選、應用。網上交流,學習發帖子的方法,及時發表自己的意願。利用有效的資訊解決實際問題發揮美術教師的特長,讓他們帶領學生開展剪紙、剪刻、泥塑等活動。並且要調動社會的力量,聘請一些剪紙、泥塑等高手為校外輔導員,定期來學校指導學生們進行剪紙、泥塑等活動。學生們把自己蒐集到的資料、製作的作品等裝訂成冊,形成小課題研究。

  4、根據青島的特色,結合《藍色家園》這本教材,引導學生了解海洋的相關知識,比如說海洋的氣候、海產品、海上運動等等;結合2012年青島奧帆賽,引導學生了解帆船運動的發展歷程等,在校內和社群開闢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基地,開發綜合實踐活動資源,為學生提供活動的舞臺。

  5、圍繞建設生態城市、舉辦綠色奧運,深化開展"四個一"節約活動,教育引導學生增強節約意識,養成節約習慣;動員組織學生並帶動家長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植綠護綠活動,廣泛開展各種生態環保實踐活動;積極開展動植物科普研究活動,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教學管理措施:

  1、明確職責,強化責任

  校長是教學質量的第一責任人,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在按質按量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要不折不扣地履行好崗位

  管理職責。

  2、結合上級精神制定切實可行的學校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計劃,年級實施方案。並指導教研組確立教科研課題,制定教科研計劃。

  3、建立健全教學管理和教學質量排程彙報制度,建立健全教育教學質量表彰制度,每月召開一次綜合實踐教育研討會,交流工作,通報情況,研究解決問題;每學學召開一次教育教學質量總結會,表彰先進,鞭策後進。每學期要分年級、分班級組織幾次綜合實踐活動學科比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建立健全教學能手、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評選制度,激勵廣大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教學能手、骨幹教師、學科帶頭在學校評優評先、晉職晉級、提拔任用時享有優先權。

  4、組織實驗教師認真開發教學資源,搞好集體備課,明確教學目標,把握重點、難點,研究教法、學法;處理好培養能力與發展智力的關係、課內與課外的關係;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廣泛接觸社會,從中獲取知識和教益。同時抓好年級組內教學工作的銜接。組織實驗教師積極參與教研活動。做到時間、地點、內容、發言人四落實。

  5、組織實驗教師相互聽課、取長補短,幫助教師克服困難儘快提高教學水平,並形成學科的教學特點,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6、組織教學觀摩。有目的地組織觀摩課,發動實驗教師共同研究觀摩課的教材和教法,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請教研員深入學校聽課、指導工作。

  7、定期組織本學科教師學習教育理論。學習專業學科知識,提高本學科教師的業務水平。

  8、學科教研組長要協助教導處抓好本組教師的教學常規工作檢查、指導評定、考核工作。學校要組織、扶植好綜合實踐學科拔尖人才的培養,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各級各類賽課活動,力爭帶動學科組爭創一流的成績。

  學校校本教研製度:

  1、學校建立校本教研領導小組,負責制定校本教研計劃,負責過程管理,措施落實,保證校本教研的有效實施。

  2、建立學習培訓制度,學校採用多種形式定期組織理論學習:結合課程改革和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規範學科教學行為。構建有效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加強對備課、上課、課後輔導等環節的管理,創新教學常規管理工作。

  3、建立交流互動制度,學校定期邀請市教研員或名師進行資訊交換、經驗交流、專題研討和互相對話。

  4、建立健全並落實好領導班子成員深入教學一線制度。校長等負責人不定期走進教室聽課,做到聽課有計劃,聽課有記錄和分析,要及時與授課教師交換意見,要階段性地進行總結;檢查教案:期中、期末集中檢查,平時隨聽課檢查,做到有記錄,有指導性意見,有階段性總結。每學期對學生綜合實踐作業要進行全校的評比,做到有記錄,有講評。

  5、建立課題研究制度,定期開展課題研究。

  6、建立教研激勵機制,定期獎勵教學研究成果。教師每週做一次教後反思,每月提供一個典型案例,每月上1節研討課,每學期至少提供一個研究問題。

  7、建立檢查制度,定期檢查校本教研工作。學校每週確定一天為"校本教研日",以學科組、年級組、課題組為單位,總結、交流、反思本週教學教研情況,思考、

  研討下週教學教研內容。

  學校課題開發方向及主要內容:

  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有關要求,繼續實踐"三點一線"的課題發展方向:

  區級特色,結合區級課題"五環連世界",繼續進行深入地研究與學習,主要是引導學生以奧運為切入點,放眼看世界,瞭解百年奧運的發展歷程、奧運精神、奧運風雲榜等情況。尤其重點了解即將在今年召開的2012北京奧運會的相關準備情況,走進青島奧帆基地,親自感受青島迎接奧運所作出的各項努力,透過網路等途徑瞭解馬術承辦地香港的準備情況等。

  校本特色;以綜合為特徵,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以塑造"民俗文化"為主線,以探究"校本綜合實踐活動特色"為目標,貫徹新課程理念,透過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自實踐組織各種研究性活動,如:剪紙、摺紙、泥塑、毛線貼上畫、民俗建築等。

  學生、班級特色:依據學生的興趣調查確定新的綜合實踐的學習內容,如:十字繡等,結合區教研室規定書目,引導學生們瞭解中國沿海特別是青島近海的主要的自然環境特點,瞭解海洋主要的自然風光、海產品、海洋裡的動物、海上運動等。初步瞭解有關海洋國土、海洋法規、海洋環境保護等知識。知道沿海地區發展經濟的優勢,感受家鄉變化。初步瞭解家鄉的歷史、文化和民俗以及它的發展變化等等。瞭解家鄉建設的重大成就,關注家鄉的發展與規劃。

  鑑於以上認識,本學期,我們將綜合實踐與民族文化、生命教育及地方課程等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使綜合實踐的學習融合到生活的各個方面,注重學科技能的培訓。

  教與學的評價制度

  本學年我們將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制度納入教科研的管理,實行動態化評價和管理,即對活動的全過程進行過程督導和評價,包括開題、活動實施、結題、課時落實、聽評課等各個方面,力求透過科學的評價,全面促進活動質量,把活動的開展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

  綜合實踐活動評價的整體觀要求在評價中把課程、教學和評價進行統整,使它們融合為一個有機整體,貫徹到活動進行中去。一方面,將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和活動產品如研究報告、模型、主題演講等作為評價他們學習情況的依據;另一方面,注重把評價作為師生共同學習的機會。

  1、學生評價:

  對學生的評價注重過程評價。一方面建設學生個人檔案袋,使學生能隨時對自己的活動過程進行評價。另一方面,重視學生的階段性評價。(見附表一)

  2、教師評價。

  對教師的評價由學校行政和學生評價兩部分合成。對教師的評價也要注重過程。我們首先為教師提供一個關於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習化環境,發放相關資料,組織好每月一次的例會學習,加大觀摩課堂教學的力度,增強他們的課程意識;其次做到評價及時,一個主題結束,教導部門就要檢查教師詳實的過程記錄;再次講究評價的藝術性,透過豐富多彩的方式激勵教師自主參與,變"要我教"為"我要教"。對教師的評價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活動課教學的評價,另一方面是對教師的綜合評價。(見附表二)

  (一)課時安排:每週安排1課時,列入課表。活動時間可

  根據內容需要靈活安排,做到集中與分散結合:(注:這不包括學生課外蒐集資料、個人的考察、走訪等。在實施過程中,可以嘗試考慮把地方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打通進行。)

  (二)師資保障:

  考評小組名單:

  考評小組的職責有:指導課程的實施;對各個課題組的結題報告進行驗收;負責考評獎勵等。

  策劃:各門學科教研組長

  每一個學科教研組長必須把綜合實踐活動納入工作計劃。學科教研組在每個年級進行綜合實踐活動的籌劃、組織、實施、結題工作。

  組員:三至六年級各門學科的任課教師(不僅僅指地方課程任課教師。)

  教師負責協助學生的選題、計劃實施、方法指導、督促、過程評價等多項職責。

  (三)教材使用:三至六年級,以級部為單位,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從區教研室規定的課本中選取適合的內容進行教學。

  (四)、課程管理:

  1、指導教師全面負責學生活動的行為、秩序、安全等方面問題,並做好每次活動記錄

  2、聘請班主任老師協助監控與指導

  3、讓每一個學生自己設定一個"綜合實踐活動檔案袋",封面圖案學生自主設計,檔案袋內容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己整理、存放。(自己的活動計劃、過程、心得、感悟、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活動成果、教師評價等)。

  學生跨學科學習活動設計方案 篇10

  一、主題的提出

  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維持了地球上的一切生物,然而,現在地球上的淡水資源越來越少,水資源危機日趨嚴重,但就在這種狀況下仍有許多浪費水資源、汙染水資源的現象,甚而出現重大水汙染事件。學生節水意識差,洗手、洗臉時水龍頭開得很大,洗衣時不關心水龍頭,隨意沖洗,抬水時水筒過滿,再加上嬉戲打鬧,灑得滿地都是,礦泉水剛喝半瓶就仍掉。我們學校邊上大河裡水量越來越少,工業廢水隨意向裡排放,水質越來越差,水中生物越來越少。我每天上下班經過,心裡總是感到惋惜。恰八年級綜合課本下冊第二單元又是《資源與節約》,面對這些現實情況,結合課本,我提出“珍愛生命之源——水”這一課題,以使學生認識到水資源的重要性,水資源危機的嚴重,增強學生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和責任感,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二、活動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透過活動使學生了解水資源的含義、現狀、重要性,認識到當前水資源汙染浪費的嚴重程度和危害,懂得一些節水治汙的方法和竅門,培養學生運用多種渠道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簡單的考察、分析、自主創新實踐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活動中學生充分運用網路、圖書資源蒐集資訊,透過實地考察、拍攝、調查採訪、實驗等方式獲取資料,小組成員透過合理分工、密切合作,共同探討分析研究、整理資料,大膽創新,以適合本組的形式進行成果展示與交流。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透過活動,使學生深刻體驗到水資源危機的嚴重,進而增強珍惜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和責任感,自主宣傳保護水資源的知識,並積極行動起來,自覺節水,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

  三、活動物件:

  八年級學生

  四、活動組織形式:

  將學生分為五組,每組負責一項子課題研究,各組人員以本組活動方案為指導分頭進行活動,透過成過果展示與交流,使全班同學受到全面的教育。

  五、活動時間安排:

  課上與課下時間想結合,課上準備用15課時,課上主要制定活動方案,設計調查表,蒐集整理材料,分析實驗結果等。課下主要利用節假日時間進行調查採訪、實地考察拍攝、實驗等。

  六、活動過程

  (一)、活動準備階段第一課時:

  1、按時準備相關影片、圖片、音樂等資料,並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讓學生初步感知水資源的危機,水資源汙染浪費嚴重,從而引出“珍惜生命之源——水”這一課題,動員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

  2、學生探討,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問題。

  3、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課題。

  4、根據學生所選課題,將學生分為5組,有學生自主推薦組長。第二課時:

  1、教師指導學生如何指定活動方案。

  2、各小組根據老師的指導共同指定本小組的活動方案。

  3、各小組在班上交流本小組活動方案,為其它組提出建議。各小組認真改正本組活動方案。

  課下:準備好相機、玻璃瓶、網路、書籍等用具。

  (二)、活動實施階段課上用4課時:

  1、老師指導學生該如何做,如;觀察要細緻,記錄、測量要真實,指導學生如何

  更快更準的蒐集資料。

  2、利用網路、圖書等蒐集各種所需資料。

  課下:學生積極地去進行調查採訪、實地考察、拍攝照片、取樣實驗、積累資料。

  (三)、彙集整理資料階段課上用4課時:

  1、教師指導學生如何分析整理材料,如何撰寫調查報告等。

  2、各組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導對各類材料進行彙集、歸類、分析、探討研究,整理出成果性材料,並選擇合適的形式(照片展、幻燈片、故事集、調查報告、實驗報告、演講稿等)準備進行成果交流。

  (四)、活動成果展示

  課上用2課時:召開活動成果展示會,在展示會上各小組充分展示本組蒐集到的資料和活動成果。請學生家長代表參加。

  (五)、活動延伸

  號召學生爭做“環保小衛士”

  1、學生自身:從自身做起,積極行動起來,保護水資源。

  2、宣傳活動:

  ①在校內外張貼宣傳標語

  ②利用校園櫥窗在校內設計活動展板③給相關工廠村鎮領導寫建議書

  ④召開主題演講會

  ⑤深入村鎮進行義務勞動等。

  七、活動評價

  學生根據自己在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自評、互評,教師和家長也要評價,評價時,不能只看結果,重在評價學生的活動過程。

  學生跨學科學習活動設計方案 篇11

  一、主題:

  歌曲《春曉》

  二、學習目標:

  1.語文學科:鑑賞古詩,感受古詩詞的韻味與意境。能用恰當的聲音朗誦古詩。

  2.音樂學科:運用柯爾文手勢語學習歌曲的節奏和旋律,體驗兩聲部合唱的樂趣。

  3.美術學科:運用網路資訊科技,查詢符合自己心中春天的景色,並畫出來。

  三.學習物件:

  xx級藝術專業學生

  四.活動流程

  同學們,說到春天,你能想到什麼呢?各種景色、詩歌。提到詩歌我們一定都能想到《春曉》這首詩吧?

  1.鑑賞古詩:《春曉》是一首家喻戶曉的中國古詩詞,出自我國唐代詩人孟浩然之手。這首詩是詩人隱居時所作,意境十分優美。詩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剛剛醒來時的一瞬間展開描寫和聯想,生動的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和憐惜之情。

  匯入歌詞: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某某知多少。插入圖片和音訊為學生創設春天的真實情境,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生用傳統語文課的古詩朗誦的形式,朗誦古詩,初步感受古詩的情緒情感。

  小組討論:四人一小組,討論用什麼樣的節奏和聲音才能表達出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和憐惜兩種情感?

  製作圖譜:請學生利用網路資訊科技查詢符合自己心中春天的畫面,將討論的結果以畫圖的方式展示出來。

  節奏處理: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某某/知/多少。

  嗓音處理:前兩句用輕柔、舒緩的語調朗誦,表現見到春天的喜人景象;後兩句可重讀“落”字,表達對落花的惋惜之情。

  表情朗誦:結合自制圖譜,有節奏、有感情的朗誦歌詞。

  2.感知旋律:學生雙手開啟,按四拍子韻律左右搖擺,兩個八拍後,播放歌曲《春曉》主旋律為其伴奏。

  3.哼唱旋律:教師採用逐句彈唱的方法,引導學生逐句哼唱,體態保持前面的狀態。

  4.輔以手勢:使用柯爾文音高手勢語,逐句哼唱。

  5.學唱歌曲:學習用適中的力度、速度,連貫、柔和的氣息流動方式唱前兩句,用適中的力度,較快的速度,有彈性、更短促的聲音演唱後兩句。注意裝飾音和休止符的唱法。

  6、拓展練習:在老師的指揮下,進行兩個聲部卡農式輪唱。

  五.學習資源:

  手機、電腦,鴻合白板

  六.技術工具及應用策略:

  利用網際網路查詢,透過製作圖譜等方式進行展示交流。

  七.學習評價:

  本活動是一個“本土化”的奧爾夫音樂教學實踐,旨在感受中國古詩詞與現代音樂、美術的結合,並能用恰當的嗓音朗誦古詩、演唱歌曲。在探索學習的過程中,同學們積極參加,充分發揮團隊協作能力,有條理的分享探究成果,到達了預定學習目標。

  學生跨學科學習活動設計方案 篇12

  一、主題:

  構建計算練習課教學模式。

  二、活動的目的和效果:

  1、小學數學中的練習課佔了整個小學數學教學時間的很大比重。但在實際教學工作中,許多教師的練習課教學存在著極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或變成作業課,或變成滿堂講,或照搬教材,或隨意替換。本學年,“3+7”教育聯盟數學科教研活動的主題定為如何構建練習課的教學模式。

  2、本學期主要探討計算練習課的教學模式。

  3、透過老師們的研討,展示“3+7”教育聯盟內各校老師的計算練習課的教學模式,在百花齊放的基礎上提煉出優秀的計算練習課的教學模式。

  4、優秀的計算練習課練習設計到《小學數學教師》期刊投稿。

  三、活動的形式:

  網路研討和實地研討相結合

  四、研討的地點和物件:

  (一)網路研討:

  地點:xx部落“3+7”教育聯盟部落格和“3+7”教育聯盟數學學科聯盟教師qq群。

  人員:“3+7”教育聯盟數學學科全體聯盟教師。

  (二)實地研討

  地點:xx小學、龍洞小學

  人員:1、“3+7”聯盟內三年級的全體數學老師

  2、“3+7”聯盟內3年以下的年青教師

  3、“3+7”聯盟內教研室中心組成員。

  五、活動安排:

  1、第7—11周:

  (1)“3+7”教育聯盟數學學科聯盟學校安排2次的教研時間專題研討計算練習課的教學。

  (2)每位聯盟內的數學老師根據自己的教學內容設計一節計算練習課的練習設計(所有練習設計請給出設計意圖),請放到數學聯盟q群共享或xx部落教育聯盟部落格中讓盟內教師分享。

  (3)盟內中心組成員推薦出優秀的教學設計。

  (4)盟內數學科組把優秀的教學設計裝訂成冊作為我們盟內教師的計算練習教案集。

  2、第11---16周:龍洞小學和xx小學將推出兩個三年級的計算練習課的教學課例進行實地研討

  3、第11週週一xx小學科組上傳《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練習課教學設計》,中心組成員網上進行集體備課。第15週週一龍洞小學科組上傳《有餘數除法練習課》,中心組成員網上進行集體備課。

  (1)、兩個實地研討課例提前10天擬定好教學設計第一稿上傳到部落格或q群,盟內中心組的成員對上傳的研討課例進行網上集體備課,給出修改建議。

  (2)、執教教師根據大家的提出的建議進行修改,[優習]撰寫出第二稿,再上傳到部落格或q群共享給參與聽課的教師及其他年級的老師參考或思考。

  4、第12周和第16周實地活動:

  第一次

  xx小學

  (第12週週四下午)2:30--5:00課例研討:執教者王x老師

  執教內容多位數乘一位數

  互動交流:專家點評及聽課教師交流

  專家報告:《如何設計計算練習課》

  第二次

  龍洞小學

  (第16週週四下午)2:30-5:00課例研討:執教者謝x

  執教內容有餘數除法練習課

  互動交流:專家課例點評及教師與專家對話

  專家報告:《如何上好計算練習課》

  5、執教學校的數學科組長負責做好參加人員的考勤和活動的過程記錄,(特別是專家和骨幹教師的點評記錄)連同執教者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一起上傳到xx部落聯盟部落格的數學學科資源庫裡作為資料儲存。

  6、請各聯盟學校的主管領導或數學科組長安排全體數學老師加入“3+7”聯盟數學組,便於大家在日常教學中交流活動。

  學生跨學科學習活動設計方案 篇13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社會實踐能力為重點,豐富小學生的暑假生活,重在過程,貴在參與。激發小學生愛科學、學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熱情,展示小學生的創造才能,張揚個性,促進中小學科技教育的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二、活動主題

  探索與創新

  三、活動內容

  1、小學生創造活動

  2、小學生電腦製作活動

  3、科普知識宣傳教育和競賽活動

  4、開展讀書(名著、科普書籍等)活動

  四、實施步驟

  (一)宣傳發動階段

  各校要高度重視小學生科技節活動,透過各種形成進行宣傳發動。努力營造小學科技教育的濃厚氛圍,掀起小學科技教育活動的高潮,確保活動落到實處。圍繞“探索、創新”的主題,發動廣大師生主動參與,紮實開展科技創新活動。

  (二)組織實施階段

  在前期廣泛宣傳發動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好暑假時間,做好活動部署安排,積極組織和引導廣大小學生紮實開展科技節系列活動。

  1、科普知識宣傳教育和競賽活動

  要透過辦黑板報、科技畫廊、科普知識講座和向學生推薦科普書籍等形式宣傳科普知識,引導學生進一步瞭解人類社會科學發展史和古今中外科學家的有關知識,瞭解科學技術對於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作用,瞭解科技進步與教育發展的關係,激發學生愛科學、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要在廣泛開展科普知識宣傳教育的基礎上,組織各種形式的科普知識競賽活動。競賽內容包括:科學發展史(古代、近代、現代科技)、古今中外科學家的知識和各年級教科書中的知識。中心校屆時將組織“小學生科普知識競賽”。

  2、小學生創造活動。

  主要包括四類:

  1)發明創造類:指小學生運用有關的科學理論知識做出的新穎獨特、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即通常人們所說的“小發明”、“小創造”、“小製作”。

  (2)創意設計類:指小學生因原材料、工藝等限制未能做出發明創造的實物,但根據科學原理和發明創造方法完成的創新設計。

  (3)科學幻想畫類:指小學生著眼於新世紀人類生產、生活因科技的發展可能呈現的巨大變化,透過科學幻想,繪出未來科技、生活的美麗畫卷。作品要求:作品可用油畫、國畫、水彩畫、水粉畫、鉛筆畫、蠟筆畫、版畫、貼上畫等繪畫技巧、風格及使用不同材料表現(不包括非畫類的其它美術品與工藝品);作品規格一律為400mm×600mm,橫豎均可;要求裝鏡框或裝裱,便於現場展示。

  (4)科學論文類:指小學生源於科技活動撰寫的科學成果論文。如:實驗報告、考察報告、觀察(觀測)報告、調查報告、研究報告等。

  3、小學生電腦製作活動

  主要包括五類:

  (1)電腦繪畫:運用各種繪畫軟體或圖形、圖象處理軟體製作完成的繪畫作品,包括主題性單幅畫或表達統一主題的組畫、連環畫,或者是針對一定目的和用途製作的計算機輔助設計美術作品。單純的攝影畫面不屬於此項作品範圍。

  (2)電腦動畫:運用各類動畫軟體,透過角色(鼓勵原創角色)繪製、音效處理與動畫製作,完成的二維或三維的電腦動畫作品。作品可以是表現一定故事情節的動畫小品,也可以是一個具有完整意義的動畫節目。作品容量應不大於20MB(非壓縮檔案)。基於數碼錄影方式製作的寫實畫面不屬於此項作品範圍。

  (3)電子報刊:運用各類文字、動畫、圖形、圖象處理軟體,創作的電子報或電子刊物。電子報應該有(真實或虛擬的)報名、刊號、出版單位或出版人、出版日期、版面數(最少在4個版面以上)、導讀欄等報紙類刊物所包含的要素。在導讀欄中應設定超級連線。電子刊物應有刊物封面、封底、目錄頁、(真實或虛擬的)刊名、刊號、主辦單位、主編和編委、出版日期等刊物所包含的要素。除封面和封底外應有4頁以上正文頁,在目錄頁應設定超級連結。

  (4)網頁:使用語言或網頁製作工具編制的闡述某個主題或傳遞某類資訊的作品。作品容量應不大於50MB(非壓縮檔案)。

  以上各類作品製作,要求小學生獨立進行創意、設計並自己動手實現創作,指導老師可以給予指導,但不能直接參加製作。

  4、開展讀書活動

  要充分利用暑假期間組織引導學生開展以“讀名著、頌名詩、看名片、學名人”為主要內容的校園讀書活動,以強化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和科學態度,開發學生的形象思維和邏輯能力,完善學生的思維方式,同時在學習中開闊視野,掌握科學知識。各校自行組織,並將組織情況書面報告中心校。

  五、幾點要求

  1、堅持普及,注重實效,紮實開展好學校各項科技活動。各中小學要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原則,與實施課程改革及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相結合,面向所有中小學生,廣泛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科技節活動方案的設計也要突出創新。學校對新穎獨特,具有實用價值的發明創造、優秀的創意設計和科技論文,要及時發現、重點引導,提高科技活動的質量。要以科技節活動為契機,建立有自己特色的科技節,促進科普知識的長期推廣,形成濃厚的學科技、用科技的氛圍。科技節期間可以組織發動學生自選科技內容、製作科技展板,在層層選拔的基礎上舉辦一次由學生設計、製作的科技展覽。

  一、科技活動方案的設計

  (一)科技活動方案的重要性

  1、科技活動方案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具體措施

  活動方案是科技活動的藍圖,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具體措施。

  科技活動方案要體現科技活動的培養目標,科技活動的原則、科技活動的內容安排。

  科技活動方案一般有以下兩種:

  ①整體科技活動方案:一所小學要有一個整體科技活動計劃,一般是一個學年有個大體的計劃,一個學期有一個詳細的科技活動計劃;一個科技社團要有一個整體科技活動方案的設計思路,每個學期要有具體的科技活動的方案;一個年級活動課程要有整體計劃,每個學期要有整體科技活動方案。

  ②一次科技活動的方案:每次科技活動都要有科技活動方案,這個方案要十分具體。

  2、科技活動方案是人類科技活動和學生心理需求的結合

  我們在前面已經論證了小學科技活動是人類科技活動的一部分,又是小學教育的一部分,科技活動要培養小學生的參與意識、要傳播當代科技資訊。怎樣把當代先進的科學思想和小學生的心理需求結合起來,激發小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科技活動,是編制科技活動方案中的一大難題。

  當代高科技有哪些?一般認為,當代科學前沿有:揭示物質之謎、宇宙探索、地球科學、生命和智力起源、非線性科學和複雜性研究。當代技術發展的主要前沿有:電腦技術、通訊技術、生物技術和農業技術、新材料技術、鐳射技術、航天和空間技術、能源技術、交通運輸技術、環境保護技術、人體工程技術和新醫藥技術等等。

  科學就是探索未知,科學前沿是人類探索未知的前沿,要不要讓學生知道?傳統的教育觀認為,沒有定論的假說是不能上教材的。對此,不少教育家提出過質疑。科學是全人類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科學是人類探索未知的過程,在科學的道路上,人們要前赴後繼,為什麼不把科學前沿的資訊及時地告訴學生;為什麼不把科學的猜想、科學的幻想、科學的疑問告訴學生;在制定科技活動方案時,我們要有意識地把科學前沿資訊編進去,而且要透過有趣的活動進行。

  例如,要學生看一個打了小眼的紙箱子,學生都說什麼也沒看到,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不開啟箱子怎樣探索“黑箱”的真相。讓學生查詢“黑箱系統”這個科學詞彙,“黑箱”這個詞彙,激發了學生對科學前沿的興趣。

  對於類似這種科學上無定論的現象,要不要告訴下一代呢?當然要告訴學生,問題是怎樣設計科技活動方案、怎樣激發小學生去探索。如怎樣探索飛碟之謎,切實的一種方法就是先研究一下碟狀飛行物能不能飛。在科學探索中,就是先做一個模型。科技輔導員透過半年的研究,利用簡單的方法在卡片紙上畫出圖,讓小學一年級學生剪剪貼貼,做個模型,看看飛碟能不能飛。

  接著就讓學生討論,如果遇到飛碟應該怎麼辦?宇宙人來了怎麼辦?這個科技活動的設計難點就在於怎樣設計出小學一年級學生可以製作的飛碟模型,而且要90%的學生可以製作成功。這就要求科技活動的設計者既要深刻理解碟狀飛行物飛行物,又要十分了解小學生。

  3、科技活動方案是教育者的創造性勞動成果

  首先,要參與人類的科技活動,在科技活動中有所體會,要蒐集大量的科技資料獲取知識背景材料。這是設計科技活動方案的第一步。教育者要先受教育,科技活動的指導者要親自參與科技活動,成為科技活動的積極參與者。無疑,參與人類的科技活動是一種創造性活動。

  其次,要深入研究小學生,深入研究自己的學生,研究他們的心理情況,研究他們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現狀,研究他們的個性特長??無疑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

  科技活動方案的體現,也就是勞動成果的表現,包括科技活動方案、科技活動教材、科技活動器材、科技活動電腦軟體、科技活動場所設計等等。

  (二)整體科技活動方案的設計思路

  1、整體活動目標的確立

  設計科技活動方案的第一步是確立科技活動的目標,科技活動的目標要符合總的科技活動的培養目標,又要具體可行。

  整體科技活動的目標,一般以這項活動的教育結果——小學生在這項活動裡的收穫來表示。

  例一某小學天文小組的整體科技活動目標:激發組員對天文的興趣,擴大知識面,參與天文探索,培養探索精神、觀察力、操作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

  例二某農村小學飼養小組的整體科技活動目標:結合本村養豬的實際情況,激發組員對參與本村養豬科技開發活動的興趣,要組員在本村養豬科技開發活動中有所發明、有所創造。

  2、整體知識背景的研究

  要確定科技活動的整體方案,就要對相關的知識背景材料進行研究,例如,要編寫計算機科技活動的設計方案,就要蒐集計算機科技資料、研究本校的計算機裝置情況,選擇計算機軟體,瞭解計算機網路情況??

  3、整體小學生情況的調查

  要確定科技活動的整體方案,就要對整體小學生的情況進行調查。

  例一,某小學對學生科學素質進行調查的結果是操作能力比較差,該校就把本學年的科技活動重點確定為培養操作能力,並且擬定了一系列的活動措施。

  例二,某科技活動站計算機活動小組對組員情況的調查結果是,大部分組員已經掌握了WPS的基本操作,但是對Word不大熟悉、對計算機的結構不大熟悉,他們就把活動方案的重點放在Word上。

  學生跨學科學習活動設計方案 篇14

  教學目標:

  【語文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無論、試驗、大概”等詞語。

  2、學習默讀課文,感受說明時語言運用的準確,並能積累好詞佳句。

  3、學習法布林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美術教學目標】

  1、會依據課文語句描述,準確畫出主人公的活動路線。

  2、繪製科學調查《蜜蜂認得回家路》手抄報。

  【科學教學目標】

  查找出蜜蜂真正能夠認得回家路線的原因。

  教學重難點:

  體會法布林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教學過程:

  課前交流:

  1、我們同學都特別喜歡小動物?你知道小動物其他本領嗎?

  你是怎麼知道的?

  2、對於蜜蜂,你知道些什麼?

  【語文教學流程】:

  一、激趣匯入:

  這節課,我們將走進昆蟲的世界,探究一下蜜蜂的奧秘。

  1、板書課題

  剛才我們課前交流時,所說的關於蜜蜂的情況,大都透過閱讀得到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法國的昆蟲學家法布林,親手做的,親身經歷的一次真實的試驗。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同桌互讀生字表,糾正錯誤

  3、教學生字詞

  第一組:悶了好久、幾乎、儘管(多音字,重點點撥“盡”的讀音)

  第二組:推測、準確無誤、確確實實(讀出詞語的溫度)

  第三組:大概、減少、阻力(由詞到句)——

  (1)對比讀,理解“大概”

  “這時候起風了,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這樣可以減少阻力。(課件隱去“大概”)

  (2)學法滲透:瞧,看似不起眼的一個詞語,在句子中卻能向我們傳達那麼多的資訊,我們祖國的語言文字多麼神奇呀!

  (3)教寫“概”

  同學們再看這個詞,“概”字還是我們今天要寫的字呢!仔細看這個字,你有什麼要提醒大家的?

  (4)生練寫

  4、輪讀課文,理清脈絡

  下面我找幾位同學來輪讀課文,誰願意站起來讀書?

  聽清楚老師的要求,咱們邊聽他們讀得對不對,邊開動腦筋想一想,儘量弄明白每個部分大概的意思?

  第1段——

  (1)這一段是在告訴我們什麼?生接:原因,也就是說試驗的目的(CAI:目的)

  (2)誰來說說,作者做試驗的目的是什麼?

  點撥“聽說”,(CAI:“聽”)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不管聽誰說過,也不管“聽說”過多少次,法布林一定親自來證明,多認真啊!

  第2、3、4、5段:個別讀(隨機正音,評價語過渡)

  第6段:齊讀

  (1)剛才我們齊讀的這一段又是在說什麼的?(CAI:結論)

  (2)目的有了,結論出來了,那剛才中間的幾位同學讀的部分就是整個試驗的——過程(CAI:過程)

  【學法滲透:這麼長的課文,我們邊聽、邊想,就初步弄懂了每一個部分的意思,讓這篇課文的內容變得這麼清晰。這是一種多麼好的學習方法呀,希望同學們把這種方法用到以後的學習中去。】

  三、朗讀感悟,明確試驗過程

  1、教學第二段

  (1)那麼他是怎麼做試驗的呢?請大家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用筆畫一畫他所做的事。

  (2)抽生彙報他所做的事,你能用“先……接著……然後……最後……”來說一說嗎?再給你的同桌說一說吧!(CAI:捉蜜蜂做記號叫女兒等走兩裡多路放飛蜜蜂)

  (3)隱去CAI內容,試著積累

  (4)再次默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去掉文中的一個步驟行嗎?(體會法布林嚴謹的科學作風)

  2、教學第三段

  放飛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麼?(“我想,它們飛得這麼低,怎麼能看到遙遠的家呢?”)

  是啊,(引讀:“在回家的路上”)——生接讀第一句“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測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評價:我聽出來了,你有些擔心小蜜蜂,誰能讀得更擔心一些?

  聽得出,你真是一個又同情心的孩子,我們一起來讀。

  (3)生齊讀。

  (4)教寫“推測”

  在這個句子中有一個詞“推測”跟老師一起來寫一寫

  (5)“推測、猜測”換詞比較

  A、在這句話中,“推測”還可以換成什麼詞?——猜測。這兩個詞語的意思完全一樣嗎?誰來說一說?

  (推測:根據已經知道的事情來想像不知道的事情,是有依據的想象。猜測:完全憑自己的想像估計。)

  B、用哪個更好一些?

  瞧,法布林做事嚴謹,用詞也十分準確。

  C、請聯絡上文,找一找作者推測的依據。

  D、法布林的推測跟結果一樣嗎?請聯絡下文看一看。

  ——同學們,“推測”這個詞就要聯絡上下文去理解,才能真正讀懂它。

  (6)假如你是作者,聽到蜜蜂回來了你的心情會怎樣?

  (7)作者的小女兒呢?我找人來讀一讀後面的部分。(個別讀—範讀—齊讀)

  四、回扣第一段,體會試驗的意義

  1、同學們,僅僅只有兩隻蜜蜂飛回來了嗎?學到這裡,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還是聽說的嗎?

  2、創設情境讀

  那麼,法布林可以肯定地說——(生讀: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裡,它總是可以回到原處。)

  此時他的心情多麼地激動,他興奮地對人們說——(生讀: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裡,它總是可以回到原處。)

  他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佈——(生讀: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裡,它總是可以回到原處。)

  法布林從試驗中還得出了什麼結論?咱們下節課接著學習。

  五、積累好詞佳句

  課後習題第三題,把你喜歡的好詞佳句寫到自己的本子上。

  六、課堂小結;

  同學們,從天到地,從地到天,自然界還有許多奧秘,只要同學們留心觀察、善於思考,你們就會有很多的新發現。因此,老師建議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做一個留心觀察的人。

  學生跨學科學習活動設計方案 篇15

  一、比賽內容

  1、採用“金山打字通”軟體,透過現場指定打字內容進行測試,按軟體顯示的打字進度與準確率相乘為分數,從高到低排序來計算名次。

  2、打字內容為金山打字通英文練習中文章練習的第一課。

  3、報名方式:每班選送10人參加校比賽,男女不限。

  4 、比賽時間:20xx年5月20日中午。

  二、比賽規則

  1 、參賽人員提前十分鐘進場。

  2 、比賽時,不得暫停,直至比賽完畢。

  3 、如果電腦出現了故障,我們會給與重新測試的機會。

  4 、因個人操作原因導致成績出現錯誤時,將不予重新測試。

  5 、不按照工作人員指令,提前輸入或延長輸入時間,將予0分計算。

  三、比賽時間

  第十二週對應的資訊課

  四、比賽地點:

  計算機房

  五、計分方式:

  分數=打字進度×準確率。

  六、評獎方法:

  班級獎:一等獎2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5名。

  班級獲獎者參加年級賽,年級獎:一等獎2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5名。

  七、負責老師:

  鄧桂香

  學生跨學科學習活動設計方案 篇16

  一、班級基本情況

  麗水市特殊教育聽障部601班,本班共有8位學生,其中A組的6位學生總體學習能力比較好,上課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環節,B組的2位學生平時去三年級走讀。

  教學地點在:五樓錄播教室

  教學資源:課件科學器材實物道具

  教學人員:朱君斐

  二、學習主題和內容

  學習主題:數學與科學的跨學科整合學習

  涉及學科:基礎學科為數學,其他學科為科學。

  學習內容及組合方式:全日制聾校實驗教材第十二冊第一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中的容積和容積單位,以基本的數學知識點為主,藉助科學器材帶領學生進行實踐操作活動以助於直觀感知抽象的數學知識。

  三、教學目標

  學生起點行為分析:學生已經熟練掌握體積的相關知識,動手操作及理解能力都比較好,能準確接受老師的任務資訊。

  個別化學習目標:

  A組:

  1.認識常用的容積單位: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認識測量工具量筒和量杯。

  2.透過動手操作,觀察交流等探究活動,建立容積的概念,建立1毫升和1升的表象。

  3.培養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和探究活動的態度,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在探索的過程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學習興趣。

  B組:

  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認識升和毫升,初步掌握容積單位間的進率,並能嘗試讀取具體的容量。

  教學重點:

  理解容積的概念和建立1升、1毫升的表象。

  教學難點:

  建立容積和容積單位的概念。

  學習環境支援:希沃白板5科學用具:量筒和量杯針筒調羹水實物教具

  四、教學活動過程

  一、情境引入

  課件出示一瓶藥及用法用量,引出容積單位毫升。

  出示課題:容積和容積單位。

  二、探索新知

  (1)理解容積的概念

  1.瞭解容器

  課件出示一些物品圖片,請生按照能否裝東西的標準分成兩類。請一生上臺進行操作。師小結:能容納別的物品的物體,就叫做容器。

  2.容積的概念

  課件出示:箱子、油桶、倉庫等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通常叫做它們的容積。

  3.鞏固容積的概念

  思考:是不是所有的物體都有容積呢?出示一些物品,請生分類哪些有容積?根據學生回答師強調:只有裡面是空的,能夠裝物品的物體,才有容積。

  (2)認識容積單位

  1.介紹容積單位

  計量容積,一般就用體積單位。但是計量液體的體積,如水、油等,常用容積單位升和毫升。用字母表示就是L、ml,帶領學生讀一讀這兩個容積單位。

  2.聯絡實際,深入瞭解容積單位

  請生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標有升和毫升,師再出示一部分實物上標有升和毫升單位的物品,請生進行認讀。

  3.認識測量工具

  出示量筒和量杯,透過課件介紹名稱及讀取刻度的方法。

  4.觀察操作建立1ml和1l的表象

  師先示範透過針筒抽取1毫升放入調羹再指著水量帶領學生讀1毫升。再同桌互助裝取1毫升的水量,直觀感知1毫升。

  活動:每組藉助量筒拿取10毫升的水量,再倒入調羹進行觀察。

  出示量杯裝1000毫升的水,指出1000毫升=1升。

  5.探究升與立方分米、毫升與立方厘米之間的關係

  把1升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容器,剛好倒滿,得出結論1升=1立方分米。師再帶領學生推出1毫升=1立方厘米。

  三、解決問題

  過渡:誰知道一個人每天要喝多少水才合適才健康嗎?課件出示喝水小貼士。提問:如果老師的杯子是500毫升的,那我一天要喝幾杯才健康呢?

  追問:每次喝200ml,你們能用一次性杯子取出200ml嗎?請生挑戰再集中驗證,比一比誰取得最接近200ml。

  四、課堂總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五、分層作業

  1.一課一練第一課時(AB組)

  2.調查作業:一大桶約5升的礦泉水和一瓶500毫升礦泉水的單價,算一算,一大桶礦泉水相當於幾瓶這樣的小瓶礦泉水,怎麼買比較合算?(A組)

  五、教學設計特色說明

  本次教學內容是容積和容積單位,在理解容積和容積單位的過程中藉助科學用具量筒和量杯,帶領學生進行操作活動直觀感受容積單位的具體量,幫助學生在體驗活動中建立抽象的概念,

  同時選取了很多生活中的實際物品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在實際運用的環節,我設計了一個每天要喝多少水以及每次喝多少水的情境,讓學生在運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不會顯得單調,增加了趣味性,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記憶會更加深刻,知識點也會掌握的更牢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