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跨學科實踐活動方案範文(精選8篇)
物理跨學科實踐活動方案範文(精選8篇)
為了確保活動能有條不紊地開展,就需要我們事先制定活動方案,活動方案是對具體將要進行的活動的每個步驟詳細分析,研究後所制定的書面計劃。那麼問題來了,活動方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物理跨學科實踐活動方案範文(精選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物理跨學科實踐活動方案1
一、活動背景
金秋時節,為了豐富學生校園生活,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xx實驗中學首屆“懸臂樑模型的設計與製作”大賽也將拉開帷幕。
大賽選題背景:在露天的運動場上方要安裝照明燈,由於條件限制,不允許在場地中間打樁,也不能用“門吊”的模式,在場地邊已經打好了柱樁,設計和製作一個懸臂樑模型,在懸臂樑的伸出端掛燈具。
二、活動主題
科技源於生活,自己動手,發揮想象,團隊合作,展現學生的風采。
三、活動目的
為學生創造一個展現自我的平臺,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豐富業餘生活。
四、活動物件:
七、八年級學生
五、活動時間:
10月22日下午第四節課
活動地點:七九年級公共教室(三樓)
六、比賽成績評定
分別評出“懸臂樑模型的設計與製作”創新獎、“懸臂樑模型的設計與製作”承重賽一等獎4名;二等獎8名;三等獎12名;頒發獲獎證書。“懸臂樑模型的設計與製作”全能賽(創新獎和承重賽兩項成績之和)一等獎4名;二等獎8名;三等獎12名;頒發獲獎證書和獎品。
創新獎不和提供的範例一樣就可以得高分。
七、活動準備
1.準備宣傳資料
2.準備報名資料
3.準備活動需要的物品(電子秤,擴音器、書本、紙筆等)
八、活動流程
1.前期宣傳:成員深入班級內部,進行“懸臂樑模型的設計與製作”大賽的前期宣傳工作,統計參賽隊伍。
2.活動開展:各班在班長、團支書的組織下進行作品的初選,脫穎而出的作品進入學院的選拔賽,每個班出1到2個作品。
在公共教室,舉辦懸臂樑模型的設計與製作大賽選拔賽。現將選拔賽流程計劃如下:
1)主持人宣讀比賽規程:本次選拔賽以團隊形式參賽,每對至多3個人,也可個人參賽,晉級團隊按抽籤序號依次進行懸臂樑承重實驗,在實驗前要對自己的作品進行簡短的介紹,包括懸臂樑的重量(不要太重),懸臂樑承重原理以及懸臂樑實驗中的最大承重量等。
2)對選手作品進行承重。方式為由參賽者自己決定放重物的數量,懸掛重物後需要保持5秒,一旦倒塌則成績作廢。由評委會核實各組懸臂樑所稱重量。
3)評委打分,點評。現將評分標準公佈如下:
評分方式:總分=承重分+創新分
承重比=懸臂樑承受重物的質量÷懸臂樑自身重量。
承重分=k承重比懸臂樑長度(k是1/cm)
創新分=結構設計分+做工精細分+美觀分+材料分
創新分一共40分由評委打分,取其平均值。
九、活動要求
帶好作品參賽,每班選一個最輕最結實的作品參賽
附件
1.製作要求:
製作材料:飲料吸管(內徑4mm,長20cm)足夠多,透明膠帶,細線,剪刀,鉛筆,白紙,多用膠,膠槍。禁止作品中含有鐵絲、木棒、水泥等,一旦發現有其他違規材料則失去參賽資格。
2.承重過程:由各組代表首先測出懸臂樑的長度,質量,將其固定在如圖所示的實驗臺上,懸掛重物實驗,測出最大承重值。
物理跨學科實踐活動方案2
近期,市教研室舉辦邢臺市高中物理學科教學論文評比活動,從中擇優推薦參加河北省中學物理學科教學論文評比。現將《通知》精神轉發給你們,請按照通知的徵文範圍、徵文主題、徵文類別和要求組織教師撰寫論文參加評比活動。
具體安排如下:
一、徵文主題
1、教學中的困惑與挑戰;
2、課改與教師專業素養的培養;
3、課堂教學中的創新與思考;
4、測試評價過程中教師的角色與作用;
5、教學資源的利用;
6、基於課堂的教學研究。
二、徵文類別
論文、調查報告、經驗總結、實驗報告、教學設計、案例。
三、徵文要求
1、符合徵文主題,觀點鮮明,論述嚴密,資料準確,案例典型,文字通順,理論聯絡實際。
2、具有原創性和創新性,如有抄襲,一律取消參評資格。所有參評者必需填寫“河北省學科教學評比承諾書”(見附件1)。
3、報送論文每篇需列印稿5份,另需上交電子稿,採用word排版,A4幅面,正文采用宋體四號字,一般不超過5000字。
4、請各高中學校擇優推薦教師論文,每校上報論文最多5篇,各單位務必於9月10日前報市教研室。
5、每篇論文評審費80元。
6、教研室將從參評論文中擇優推薦25篇參加河北省中學物理學科教學論文評比。
物理跨學科實踐活動方案3
一、競賽的宗旨、原則
競賽面向在校學生,遵循和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使學生了解物理學在科學技術、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擴大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促進學生愛物理、學物理、用物理、積極向上的良好風尚的形成,使學生生動活潑、全面發展。
二、報名與競賽的時間
1、報名截止日期:
2、初中應用物理競賽分為預賽和複賽兩個階段進行:
預賽時間:
複賽時間:
三、競賽分組、競賽內容
初中應用物理競賽分為初三年級和初二年級兩個大組,各組單獨命題、單獨確定獲獎比例。
1、初三年級組:初三大組的競賽面向全體初中三年級在校學生,初三大組的預賽試題以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xx版)》所定知識點範圍為競賽依據。
2、初二年級組:命題以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xx版)》中相應的知識點要求為競賽依據。命題範圍為人教版物理課標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一章至下冊第九章(壓強);
競賽試題原則上以初中物理課程標準的知識點為基本依據,體現新課程標準的教育理念,並透過應用來加強和擴充套件學生所學的物理知識,命題中有一定的實驗設計題,以展現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並適當考慮愛國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的滲透與考查。
四、獎勵辦法
初中應用物理競賽是激勵性競賽,採用按參賽學生的比例進行評獎。
初二組只設省獎。省一、二、三獎按報名參加預賽學生人數的評獎比例分別為:一等獎2%;二等獎4%;三等獎6%。
初三組設省獎和全國獎。省一、二、三等獎按報名參加預賽學生人數的評獎比例分別為:省一等獎2%;省二等獎4%;省三等獎6%。全國一、二、三等獎按參加複賽學生數的評獎比例分別為:全國一等獎4‰;全國二等獎6‰;全國三等獎1%。
物理跨學科實踐活動方案4
為豐富學生課餘生活,激勵學生的進取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結合我校教學工作實際,制定本知識競賽方案。
一、活動內容:
1、舉行以年級為組的.數學知識競賽(七、八年級各為一組)。
2、舉行以年級為組的物理知識競賽。(八年級為一組)。
二、活動時間:
1、數學知識競賽:20xx年6月16日(十六週星期一12:30——14:30)。
2、物理知識競賽:20xx年6月17日(十六週星期二12:30——14:30)。
三、評卷時間:
1、數學:20xx年6月16日(十六週星期一會議結束後)。
2、物理:20xx年6月17日(十六週星期二放學後)。
四、出題及各科參加活動人數:
(一)出題人:
初一數學:閔志華
初二數學:閔志華
初二物理:張習鵬
(二)各項活動參加人數:
各項活動各組15人(每班限制在5人以內)。
(三)評卷(含登分、統計)人:
數學:
物理:
五、考場設定:
會議室
六、監考:
數學:
物理:
七、安全工作:
由李劍負總責,參加活動教師協助。
八、攝像:
李劍
九、後勤:
盧作高負總責,相關人員協助。
十、考勤制度:
上面相關教師無特殊事必須參加,有事必須向學校領導請假,以假條為準,凡無故不參加活動者每次按按三節課作息時間計算考勤(評卷也按此計算)。
十一、獎項設定:
各組各科各取前六名(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李勇老師負責獎狀製作及發獎。
注:各出題教師必須於20xx年6月16日上午10點前將競賽試卷列印好交閔志華處,愈期責任自負。
物理跨學科實踐活動方案5
一、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
課外社會綜合實踐活動是根據學生特點,利用當地資源,開展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教學活動。它能夠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激發其求知興趣,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動腦動手能力;為學生髮展自己的愛好和特長提供機會;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
二、調查身邊生活中的物理綜合實踐活動的設想
1、走進活動基地,瞭解家鄉的電力資源和用電環境以及發展經濟的電力資源優勢,增進熱愛家鄉的情感。
2、深化素質教育,實施以觀察和實驗為主的物理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調查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創造能力。
3、讓學生從生活中瞭解人與電力息息相關的重要性,樹立節約用電和安全用電的思想,培養能源可持續性利用和發展的觀點。
三、調查身邊物理綜合實踐活動的課時計劃和組織方式
1、首先進行調查中交通安全知識和安全用電和防觸電知識的知識。
2、調查課時安排以一天為宜。
3、把全班分成十個小組,由兩位老師帶領。
4、學生帶好記錄冊,帶上照相機,拍些常用家電和安全用電的照片。
四、調查身邊安全用電綜合實踐活動的地點選擇
觀察地點選在家庭、公共場所,供電站等,不影響家庭正常生活和各部門正常工作條件下,有選擇地有目的的觀察。
五、調查身邊安全用電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實施
1、統計自己家及鄰居家所用的電器種類
2、調查家庭配電線路結構
3、以小組為單位統計本村農業上所用的電器的種類
4、以小組為單位調查農村安全用電隱患
5、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深入工廠調查各類開關
6、透過多種途徑學習安全用電知識
7、透過實驗探究為何不能用溼手接觸電器
六、活動總結
1、學生之間交流,成果共享
2、各組寫出調查報告
3、全班集中,各組交流
4、總結出農村安全用電注意事項,給當地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議
七、活動反思
每位學生寫一篇在500字左右的安全用電反思
物理跨學科實踐活動方案6
一、活動目的
本次活動旨在透過初中物理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和技能解決生活和社會中的實際問題的素質,包括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實踐能力、資訊處理能力、表達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養成“探索――發現”品質,熱衷發現、嚮往發明,勇於創新、敢於嘗試,以及求實的科學態度和精神。
二、參評物件
全市初中二、三年級學生,分初二、初三兩個組別分別進行評選。
三、參評選題
參賽選手從“自然現象的探究、生活中物理問題的解決、物理知識的應用”三個方面考慮自主擬定活動主題(可以是教材上的綜合實踐活動選題,也可以是其它選題),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每組3至5人。
四、評選內容
依據“科學性、實踐性、創新性、過程性、綜合性”的原則對參賽選手提交的以下三個方面的材料進行綜合評審:
(一)活動方案
1.選題的提出:選題要有創新性,要有對物理學科,物理與自然、物理與生活的獨到思考。
2.活動計劃:設計合理、詳細、操作性強,針對科學探究中的各個環節合理運用實驗方法。計劃中應包含指導老師、小組人員分工、合理的日程安排以及相應的任務分配。
3.實施方案:要有實驗的物理原理以及實驗設計的思路,物理原理或物理定律運用正確,實驗設計的思路要新穎、巧妙,實驗器材不限。
(二)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以過程性資料形式呈現,包含過程活動記錄,主要實驗過程的照片、影片、實驗資料及現象記錄,活動過程或某環節的反思評價,活動方案調整資料等。要求資料詳實、資料完整、現象明顯。
(三)活動成果
活動成果以“綜合實踐活動報告”的形式呈現,參加蘇州市級評選的選題要報送不超過10分鐘的校內彙報展評和答辯錄影。
五、評分標準
(一)創新性
活動選題新穎;在技術思路、物理原理、方法運用上有獨到的理解;提交的成果與以前已有的成果相比,有創新見解或有特點的實物製作。
(二)科學性
活動涉及的物理原理或物理定律運用正確,符合學生思維特點;選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習和實際;研究有一定的深度;研究過程方法科學;問題分析透徹,所得結論經得起推敲和驗證。
(三)實踐性
課題的整個研究過程,必須由參賽學生親自完成;學生表現出積極地參與熱情;團隊成員有明確的分工與協作;“知與行”、“動腦與動手”的結合與統一;活動中學生認知和體驗不斷加深,具有生成性;活動結束時“知、能”均得到發展。
(四)過程性
在網上活動專區按照要求及時上傳:選題思考、活動計劃、實驗方案及修訂方案、實施過程資料(包括文件、圖片、影像等)、活動成果呈現。上傳資料應反映活動的主要過程,具有真實性。
(五)綜合性
活動必須體現個人、社會、自然的內在整合;體現科學、技術、藝術、道德的統一。
成果不得抄襲。如有抄襲現象,取消參賽資格。
六、評選方式
評選活動採用書面與錄影評審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一)參評選手登入xx實驗教學研究網(xx)初中物理優秀綜合實踐活動專區上註冊報名,上傳活動有關資料,每組限報一個課題,每小組限一名指導教師。
(二)評選分初二與初三兩個組別分別進行評選,每組分初
評和複評兩輪進行。
1.初評
各市、區教育裝備管理部門負責對所轄地區所上傳的作品進行初評,按比例推薦參加全市評選選題。
2.複評
蘇州市教育裝備與勤工儉學管理辦公室負責組織複評,複評根據活動網上上傳資料和成果展示錄影綜合評分。
七、獎項設立
本次評選每個組別分別設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並給參加活動的學生和指導老師頒發證書。根據省檔案精神推薦優秀作品參加省級比賽。
八、時間安排
(一)初三組
1.20xx年11月1日-20xx年2月15日為註冊報名和資料上傳時間,20xx年2月15日18:00停止資料上傳。
2.20xx年3月10日各市、區完成初評工作,20xx年3月30前底完成全市複評。
(二)初二組
1.20xx年3月1日-20xx年5月30日為註冊報名和資料上傳時間,20xx年5月30日18:00停止資料上傳。
2.20xx年6月20日各市、區完成初評工作,20xx年7月15日前完成全市複評。
物理跨學科實踐活動方案7
為提高大學物理課程的教學質量和人才的培養質量,貫徹落實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物理教研室在教務處、理學院領導下,繼續面向全院工科學生開展第xx屆大學物理科技創新活動。相關事宜如下:
一、參與物件:
全校20xx級開設大學物理的理工科學生。為保證活動的參與範圍和活動的質量,大學物理“四小”活動納入到學生成績考核體系中,要求學生必須參加。
二、活動目的:
(1)瞭解物理知識在工程技術中的應用,增加學習物理的興趣;
(2)培養科技文獻閱讀與撰寫能力;
(3)培養實踐意識和動手能力;
(4)一定的計算機基礎操作和程式編寫能力。
三、基本要求:
1、案例分析寫作方向:(優先評獎,加分)(附件1)
(1)案例取材的範圍:物理學科研究的最新進展,物理學原理在工程技術中的應用,物理學原理在自己所學專業知識中的應用,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及解釋等。
(2)案例分析寫作可以是物理學單一知識點問題,也可以是多個章節、多個知識點的組合,不要太複雜,要有相關的公式推導或計算,最好能與自己所學專業知識相結合。
(3)每位學生要完成1個案例。
2、小製作方向(包括演示儀器製作、趣味電子製作、演示動畫製作與計算機程式設計等)(優先評獎,加分)(附件2)
(1)要求學生在已學過的大學物理知識中,針對大學物理演示實驗,進行一些典型的物理現象的演示儀器的製作以及針對生產生活中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發明創造;
(2)製作範圍:學生可進行演示儀器製作;利用計算機軟體(如FLASH、MATLAB等)製作物理現象演示動畫或針對某一定律的計算機輔助程式;能進行趣味聲、光、電現象演示的電子製作等。
(3)學生自行結成小組(一般為2~3人,根據任務的工作量確定),填寫設計申請書,然後由任課教師進行初審,教研室終審,確定製作後由任課教師負責全程指導(包括下學期)。下學期完成製作。
(4)學生製作過程中所需材料由學生申報給指導教師,最後由實驗室集體採購,製作所需的材料費由學校資助;確需自行採購的,要經教研室同意。
3、小論文、小讀書報告方向:(任課教師自定)
(1)學生任選有關力學、熱學、電磁學方面與生活和工程實際相關的內容,以公開發表論文格式寫出相應論文或讀書報告。
(2)字數不少於1000字,不多於3000字以內為宜。
(3)A4紙、標題採用三號、正文小四號宋體、列印。
(4)寫作格式參考:《黑龍江科技學院學報》論文格式或其他公開發表的學術刊物規定格式。
(5)學生在寫作時,所查閱的相關參考文獻,必須在論文或讀書報告的結尾列出參考文獻的名稱以及參考的頁碼等。
4.時間要求與說明
(1)案例分析、製作方案、小論文寫作時間:從即日起,截至6月14日;
(2)案例分析、製作方案、小論文要求:製作方案一式三份,其它一份,雙面列印,同時上交電子版(Word格式),電子版檔案命名方法,班級+姓名,例:電氣12-10王輝.doc。
(2)製作完成時間:下學期開始至11月15日前完成;
(3)小製作地點:物理演示實驗室;其他選題完成場所自行選擇。
四、成績評定:
透過審查的學生,並能夠遵照設計方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製作,此項作業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滿分記10分。對其中優秀的案例分析、製作方案、論文、讀書報告進行評獎,頒發榮譽證書,此項成績記滿分,並有額外加分。
物理跨學科實踐活動方案8
一.活動目的
物理是一門實驗學科,為了使學生體驗到物理學科的特點,感受到物理學科的美,也為了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動手實驗的活動中,特成立該小組。期望小組成員透過活動,能夠對物理學科的知識有更加深刻的認識,能夠對物理學習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能夠提高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二.活動時間
每週四下午課外活動時間
三.活動計劃和具體內容
開學第3、4周,發動宣傳,演示老師個人創新實驗,組織學生報名。
開學第7周,佈置學生動手製作光的直線傳播實驗。(必做小孔成像和日晷儀)
開學第8周,展示光的直線傳播實驗。
開學第9周,佈置學生製作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實驗。(必做:自找器材演示色散,自制潛望鏡和平行光源)
開學第10周,期中複習,暫停
開學第11周,期中考試,暫停
開學第12周和13周,展示光的反射和折射實驗。
開學第14和15周,佈置力學實驗(必做水平檢測儀和橡皮筋測力計)
開學第16周,展示力學實驗
開學第17周,佈置創新小論文。
開學第18周,展示創新論文。
四.物理創新實驗興趣小組成員名單
張笑然鄭惠文薛巖松劉兆琪趙一凡閆心如趙琪航陳夢真寇寒旭
顧亦然牛照程王佳棟王心宇潘冠宇徐連德孫澤浩徐夢妤密俊傑姚騰宇李辰童王儷潔吳冰洋李澗龍王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