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跨學科專案主題方案範文(精選5篇)
小學生跨學科專案主題方案範文(精選5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順利進行,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著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意義。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生跨學科專案主題方案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生跨學科專案主題方案1
一、活動目標:
為了豐富我校數學課的活動形式,實踐與體會數學的功用,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激發學數學的熱情,參與數學研究活動的興趣,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在本學期安排了本節數學學科活動——有趣的分形圖。
二、活動宗旨:
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慾望,為學生數學素養的發展提供機會,讓學生學數學、用數學、愛數學,在活動的過程中,充分展示自己。
三、活動口號:
精彩數學,樂趣無窮。
四、活動要求:
1.堅持全員參與、點面結合。讓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樂中學。讓不同層面的學生都在活動中得到不同的發展。
2.學校數學組利用課餘時間進行動員宣傳。各班做好宣傳發動,利用班會課進行動員。透過對數學家、數學史料的查詢讓家長知道本次活動,營造一個較濃厚的活動氛圍。要做到:宣傳與活動相結合,發現分形圖與創作分形圖形相結合,充分利用網路與學生的自由材料,發現數學美,並能創造美。
3.突出年級特性,根據學生實際,做到以學生為本,緊密結合我校數學教育方面的特色,注意充分調動每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拓展學生的思維,結合全等與相似,發現分形圖中的數學知識。。
五、活動內容:
收集篇:結合綜合實踐活動課,安排學生分小組完成有趣分形圖的收集與整理,並在小組中開展競賽,評出優秀小組。
創作篇:
學生在小組內研究發現分形圖的特點,自己動手會發出有趣的分形圖,每小組拿出3幅精美的圖片,參與全班評選。
總結篇:
學會發現,發現生活中的美,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學會欣賞,欣賞藝術的魅力,心上數學的藝術。
小學生跨學科專案主題方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公式的全過程,真正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
2、使學生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並能應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使學生正確地應用面積單位,估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教學重點:
1、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公式的過程
2、應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
面積是1cm2小方格,課件、同圖①②③一樣大的硬紙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1、出示課件:大熊組織競賽,讓小兔、小馬、小羊來搶答以下幾個問題,你們會嗎?
(1)什麼是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2)怎樣知道圖形的大小?(看它含有幾個面積單位。)
2、點明課題:今天來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板書課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二、探究新和。
1、出示P48(圖①、圖②、圖③課件)①讓學生估一估哪個長方形面積大?②要表示這三個圖形的面積,用哪個面積單位比較合適?③怎樣來表示這三個長方形的準確面積?
2、探索長方形的面積公式。
(1)分組操作(一、二組用小方格擺圖①、三四組擺圖②、五六組擺圖③、並將擺放小方格每行個數與行數的資料填在下邊表中相應的格中。)集體交流。
(2)集體交流,讓每小組彙報擺放的結果。
(3)得出結論。
你們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了什麼規律?(方格總數等於每行個數與行數的乘積。)
怎樣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板書:長方形面積=長×寬)為什麼長方形面積等於長×寬?(找出回答)
(4)應用練習
出示課件,求下面長方形的面積。
100cm2是哪個長方形的面積?
小組討論,正方形的面積怎樣求?它與長方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交流時板書: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3、小結:
(1)怎樣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2)計算面積時注意什麼?(面積單位的使用)
三、思維訓練、實踐活動。
P49、1、2、3、4題
四、課堂小結。
1、生談收穫
2、師強調
今天這節課,我們用擺面積單位(方格)的方法得出長方形的面積等於長×寬,又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出正方形的面積等於邊長×邊長,並能應用得出的面積公式解決許多實際問題。希望同學們牢記這兩個公式,解決更多的問題。
小學生跨學科專案主題方案3
引導小學生從小樹立“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觀念,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思想,提高少年兒童科學文化素質,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少年兒童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學校在六一兒童節前特舉辦科技創新制作活動製作及展覽。
一、活動內容:
科技創新小製作
二、活動主題:
崇尚科學,勇於創新,探索科技,創造未來
三、活動時間:
1、評審時間:20xx年5月25日
2、展覽時間:20xx年5月29日—6月1日
四、參賽物件:
一至六年級學生
五、活動內容介紹:
科技製作是指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工作中,對那些感覺到用起來不稱心、不方便的物品,運用學過的科學知識或者透過自己的聯想和創新、設計,製造出目前還沒有的更稱心、更方便的新物品。作品要具有“四性”:1.新穎性2.創造性3.實用性4.美觀性。
六、活動要求:
1、各班要紮實有效地開展好此項活動,要引起每一位學生,每一位家長的高度重視,做到人人參與。
2、作品設計新穎,具有創造性、教育性。
3、作品可利用現有材料經過設計、加工、製作成德具有一定科學原理或科技含量的作品;也可結合環保教育,引導學生利用一些廢舊物品作材料,變廢為寶,進行設計、加工、製作。
4、凡參賽的作品都要貼上標籤,寫明作品名稱,作者姓名、班級。
5、本次活動將以小發明、小製作為參展、參評物件。參展作品要求體現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原則。作品外形設計精美,製作精緻,技術精湛,突出創新意識和科技含量。作品參展數量每班3件以上。
6、作品上交時間20xx年5月25日前。
七、獎勵辦法
組織有關領導、老師對各班選送作品進行評比,分年級評選出一、二、三等獎若干名(視作品件數確定獎勵名額),對獲獎學生頒發獎狀和獎品。
小學生跨學科專案主題方案4
活動內容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只要一提起玩具,就會想到商場裡那滿目琳琅、五彩繽紛的`玩具。很多學生家裡已堆放了一箱一箱的從小玩到現在的玩具,他們對很多玩具如數家珍,見慣不怪,而對爺爺奶奶輩自制玩具佈滿了好奇,捉住這一契機,就讓學生參與一次自制玩具的活動吧。
設計理念
在小學科技活動中,科學能力的構成依靠於學生的學習方式和程序,要讓學生關注科學與社會的聯絡,從身邊的小處去感受,透過動手動腦、親身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內化構成。
在小學階段,對科學學習能力的要求不能太高,必須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自制玩具”的實踐活動,可以培養學生開動腦筋、發展個性、發揮思惟能力和創造效能力。這項活動的方式是一種科學的思惟方法,合適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技能,具有較強的可操縱性,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絡,對學生課堂學習活動是有益的拓展和延伸。
活動目標
1、培養敏感的科學觸覺,練習動手技能,培養周密的邏輯思惟和正確的分析能力。
2、把握一種科學的思惟方式和獨特科學實踐方法,善於從身邊進行科學實踐。
3、培養進行科學實踐的勇氣,意志力和耐心,增進團隊協作精神。
活動預備
1、參加職員
活動輔導老師:四年級科學老師。
活動參與學生:四年級全體學生。
2、學生可預備的材料
⑴蒐集廢舊物,變廢為寶。
紙類線類布類橡膠、塑膠製品瓶罐瓶蓋吸管、雪糕棒。
⑵利用自然物,就地取材。
植物類(農作物、蔬菜、水果及其他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
動物類(動物身體的某一部份或殘留物,如貝殼、羽毛、蛋殼、骨骼、珊瑚等)。
小學生跨學科專案主題方案5
一、活動主題:創新、節約、環保
二、活動目的:
1、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開展各項科技創新活動,結合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提出設想,大膽創新。在實踐中感受科學、體驗科學。
2、以創新、節約、環保為主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進一步提高科技教育,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素養,培養學生崇尚科學,熱愛科學的精神,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活動要求:
1、營造一個積極、開放的活動環境,發動全員參與活動,使每位學生都能在活動中得到鍛鍊,展現自我。
2、以班為單位,個人為主體,緊密結合我校科技教育特色,根據班級實際情況,調動每位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創造性、能動性的個性特色,建立各具特色的科技活動氛圍。
3、請各專案的負責人要盡職盡責,籌劃賽程,有始有終地做好工作。做到分工負責,責任明確,準備充分,宣傳到位,發動有力,體現團結協作精神。及時做到資料收集,成績彙總,發放證書,確保科技節活動成功圓滿的進行和完成。
4、各項活動負責人要及時制訂好活動方案和競賽規則,以利於活動正常、有條不紊地進行,確保活動過程的安全。
四、活動時間:
10月15日——11月19日
五、參與人員:
全體師生
六、活動內容:
1、科技知識競賽:3-6年級每班派5人參加,分中、高年級組進行評比。
2、小製作、小發明:2-3年級每班至少1個小發明,2個小製作。4-6年級每班至少2件小發明,3件小製作,一年級請積極參與。小製作、小發明要具有一定創新性,實用性。
3、科學幻想畫:1年級每班至少3幅,2-3年級每班至少5幅,4-6年級每班至少5幅。作品可用水彩、油畫、蠟筆等不同材料表現紙張建議為8k,橫豎均可。評選標準:想象力、科學性、繪畫水平,作品內容需表現本次活動主題。
4、科普小報:作品主題圍繞“節約”、“環保”。2-3年級每班至少2件,4-6年級每班至少5件。要求版面清晰整潔,報頭突出,層次分明,色彩搭配協調。
5、科技徵文:可以是論文,也可以是小調查形式。3年級每班至少2份,4-6年級每班至少4份。文章簡短有力,內容新穎,字數不限。
6、科技知識講座。
7、黑板報評比:出一期以“節約、環保”或“科技創新”的黑板報。
8、班會活動:以科技創新,環境保護、節約或利用新能源為主題。
七、有關說明:
1、科學幻想畫、科技小報作品在背面貼上同意標籤。小製作、小發明需附上一份簡短的介紹說明,並配上學生的生活照片。
2、參賽作品可在家長、老師的輔導下,自己獨立完成。
3、所有作品擇優選送區裡參評市創新大賽。
4、所有作品請按時上交負責人。
八、具體分工:
1、科技小報、幻想畫右美術組老師負責指導、評選。
2、科技小製作、小發明由科學組負責指導、評選。
3、科技小論文語文負責指導、評選。
4、各班主任負責室內黑板報,作品的收集。
5、廣播站及時作好各班活動進行情況的追蹤報道。
6、各班、廣播站做好活動宣傳。
7、以上各項活動鼓勵一年級同學積極參與。
九、獎項設定:
1、本次活動獲獎作品佔總上交總數的50%,按年級分設一等獎(10%)、二等獎(20%)、三等獎(45%)。
2、根據累計積分,將評選優秀組織班級若干,用於獎勵積極組織活動的先進班級,學校在考核中給予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