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和利用資源促進園本課程建設》課題方案
《開發和利用資源促進園本課程建設》課題方案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進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可以對一個行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方案應該怎麼制定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開發和利用資源促進園本課程建設》課題方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我們實施了《幼兒園社會領域與地方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的課題研究,歷經兩年的研究,我們透過調查問卷、現場訪談、實踐研究、成果推廣等,積累了一些資料,並形成了一點經驗。
1、開展了社群資源的調查,透過對幼兒園周邊的社群中的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的調查,充分挖掘社群可用課程資源(課程資源彙總表略)。
2、開展幼兒家長資訊問卷和家長資源調查,充分了解各家庭家長的特長與愛好,包括家庭成員可提供的教學活動資源等。
3、走出幼兒園課堂的“圍牆”,開展社群資源活動
4、積累了一些活動方案,為課程園本化的開發與實施奠定了基礎。
為了加快課程的各領域均衡發展,我們重新審視我園近幾年來的研究路程以及課程現狀,發現了存在的一些問題:①我園部分教師在對課程園本化中表現出觀念或行為的不適應;②課程實施過程中,部分教師缺乏整合課程的意識和能力,課程的觀念和實踐之間存在落差;③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效度不夠,沒有充分發揮教育資源所隱含的教育價值,地域文化課程資源開發機制還沒有真正建立,結果造成課程資源的閒置和浪費。
二、課題的界定
(一)地方資源
地方資源——是指課程設計、編制、實施和評價等整個課程發展過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資源的總和。地方資源綜結起來有以下要素構成:人、材料、設施、活動、時空等五個要素,這些要素組成了在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具有的、可直接加以利用的資源,也有的是為達成一定的教學目的而特地設計出的資源。我們課題中所述的地方資源以周行社群的資源為主,周邊地區的資源相輔。
(二)園本課程
園本課程:即以幼兒園為課程編制主體、自主開發與實施的一種課程,它是相對於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一種課程。對一所幼兒園來說,園本課程是辦學特色的集中體現。
園本課程必須以幼兒園為本,“本”是指基礎、現狀、背景、實際、條件及可能等反映幼兒園現實的因素。因此,園本課程是指在幼兒園現實的根基上生長起來的、與幼兒園的資源、師資等條件相一致的課程。
三、研究的理論依據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綱要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透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園應與家庭、社群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群的`教育資源,擴充套件幼兒生活和學習空間。”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陶行知認為,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供給人生需要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與生活是同一過程,教育含於生活之中,教育必須和生活結合才能發生作用。教育以生活為前提,不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1、透過資源共享,促進園內的資源優質化。
2、實現幼兒園教育資源本土化。
3、促進幼兒園、家庭、社群教育一體化。
4、逐步完善園本課程,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初步形成辦園特色。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1、完善地方資源庫,創設多元、豐富、開放的教育環境。
2、探究幼兒園課程的結構、模式與途徑策略。
3、教師開發課程資源的素質要求與培訓機制的建設。
4、構建適合本園實際的園本課程。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
1、調查法
在科學方法論和教育理論的指導下,透過運用問卷、訪談、測量等科學方式,有目的、有計劃地蒐集有關有關地方資源的資料,從而獲得相關的科學事實。
2、行動研究法
有計劃、有步驟地對教育實踐中產生的問題,由教育實踐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相結合,邊研究邊行動,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
3、經驗總結法
根據教育實踐所提供的事實,分析概括教育現象,挖掘現有的經驗材料,並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導新的教育實踐活動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4、個案研究法
在研究過程中對研究物件中的某一特定物件,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我們一般採用個人調查法,即對教育過程中某一現象或問題進行個案分析。
七、研究的原則
1、發展性原則開發和利用地方資源促進園本課程建設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幼兒的發展,促進教師的發展,促進幼兒園的發展。
2、整體性原則
在研究過程中注重整合各方面因素.
八、研究的步驟
(一)組織準備階段(9月——6月)
1、建立課題組,明確分工,落實研究任務;成立資料組,收集資料,組織分析探討,掌握課題研究的有關動態和情報資料;制訂研究計劃,設計課題研究方案,明確研究的方向、內容、方法以及研究成果。
(二)實施階段(9月——1月)
第一階段:(9月——6月)
1、調查研究。盤點資源,實施研究定位,完善地方資源庫。按照課題研究目標和內容,調查瞭解周行的地方資源現狀,以及其中有哪些可供課程利用的自然資源、社會資源。
2、相關理論的學習。重點學習從《新綱要》、《從理念到行為》,使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3、結合教研室的重點領域開展一課多研。
第二階段:(9月——6月)
1、繼續完善地方資源庫,創設多元、豐富、開放的教育環境。
2、透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對幼兒園課程的結構、模式與途徑策略的探究性學習。
3、形成階段性成果彙報,開展中期彙報。
第三階段:(9月——1月)
1、幼兒個案研究初顯成效。
2、初步構建園本課程。
(三)總結階段(2月——6月)
1、整理研究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撰寫研究總報告。
2、組織課題研究彙報會,總結研究工作,展示研究成果。
3、教師論文集
4、成果形式:《開發和利用地方資源促進園本課程建設》的研究報告。
九、研究的物件
本園幼兒為研究的物件。
十、課題組成員
課題組主持人:***
課題組組長:***
課題組核心成員:******
課題組其他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