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兒參與活動方案
中班幼兒參與活動方案
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就需要我們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並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你知道什麼樣的方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班幼兒參與活動方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班幼兒參與活動方案1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積極探索的慾望,提高觀察能力,培養樂於同夥伴互相合作共同創作的精神。
2、初步培養幼兒愛家園的情感,懂得愛護周圍的環境。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課前已對小區作過調查,瞭解小區內的設施。
2、三張已規劃好的小區圖版面。
3、各種盒子、雙面膠、固體膠、紙、橡皮泥、樹枝、剪刀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賞有關小區的錄象。
2、請小朋友把自己居住的小區介紹給別人,說說小區有些什麼設施。
3、教師小結
二、基本部分
1、提出新任務:讓我們也來建造一個美麗的小區。
示範網路圖:你會在小區裡建造些什麼。
2、三張小區規劃圖,讓幼兒分組進行討論後請一幼兒講解他們的設計方案。
3、示範製作,講解重點。
4、提出要求:請幼兒注意衛生和安全,幼兒之間可以互相幫助合作。
5、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三、結束部分
1、請幼兒介紹製作好的小區。
2、住進新小區後,我們應注意些什麼?
中班幼兒參與活動方案2
活動目標:
1、知道服裝與季節的關係。
2、根據自己意願設計夏天的服裝。
3、在設計與表演活動中體會成功的喜悅。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幼兒穿各式夏裝並準備一些夏天的服裝:吊帶衫、短褲、汗背心泳裝等
2、廢舊報紙若干(數量大於幼兒數)、剪刀、畫筆
3、適合於表演的音樂一段
活動過程:
一、談話:夏天的服裝
1、講講夏天服裝的特點:薄、少、短
2、介紹自己服裝的名稱:女小朋友以裙子為主、男小朋友以短袖短褲為主
二、展示自己的服裝
隨著音樂展示自己的夏裝
三、設計服裝
1、激發幼兒設計服裝的願望:“這些漂亮的衣服都是別人設計的,我們自己動手來設計一套服裝吧?”
2、幼兒構想
3、幼兒動手設計服裝:
(1)教師重點協助能力差的幼兒
(2)提醒能力強的幼兒還可裝飾服裝
四、服裝表演
1、幼兒相互幫助穿好自己設計的服裝
2、展示自己設計的服裝
活動反思:
夏天到了,每天有小朋友圍在一起議論自己的衣服,於是我設計了這樣一次綜合性的半日活動。活動在幼兒的談話中拉開序幕,幼兒興致勃勃地討論著自己的衣服,到模仿模特兒表演時掀起了一個高潮。從而激發了幼兒自己想設計服裝的願望,在設計服裝時,幼兒都欲欲而試,拿著報紙量體裁衣,經過一番努力,每個幼兒的身上都穿上了自己用報紙做成的服裝(儘管有的還不像什麼衣服,只是挖了個領子套在了身上),活動室裡洋溢著一片歡笑!幼兒不在乎最後的結果,而注重的是活動的過程,這就是與成人評價標準的區別!
中班幼兒參與活動方案3
活動意圖:
秋天是水果豐收的季節,每當在午點吃水果時,孩子們都吃得津津有味,有時還會談論到很多自己見過的水果。對於中班的孩子而言,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讓他們掌握一些生活小常識也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對於現在的獨生子女,很多事情都是家長包辦代替了,缺乏自己動手的機會。於是,我開展此次活動,讓幼兒親自嘗試製作水果沙拉,鍛鍊孩子們手部精細動作,學習切水果、製作沙拉,瞭解水果的多種吃法,並學會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從而促進孩子能力和情感的發展。而且本次活動是面向家長的開放活動,我也想透過活動讓家長能夠改變以往對孩子過多包辦代替的做法,把更多的動手機會還給孩子。
活動目標:
1、體驗製作水果沙拉的樂趣和快樂。
2、認識一些常見的水果,感知各種水果的`外形特徵。
3、瞭解水果沙拉的做法,敢於親自動手嘗試製作。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已知道常見水果的名稱,會使用鋸齒刀。
2、物質材料:神秘箱一個、各種水果20個、每人一把鋸齒刀、盤子若干個、沙拉醬等。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透過多種感官認識各種常見的水果。
1、出示神秘箱,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剛才一位神秘老爺爺聽說今天幼兒園有很多的小朋友的媽媽、爸爸到幼兒園來,所以就帶來了一個神秘的箱子。
2、請幼兒逐一從神秘箱裡拿一個神秘果進行觀察,用各種感官去感知不同的水果。(看一看是什麼樣的,摸一摸有什麼感覺,聞一聞是什麼味道。)
教師小結:水果它們長得都不一樣,形狀不同、顏色不同,但是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水果。
3、請幼兒討論水果有哪些吃法?(水果可以榨成果汁吃、水果可以做成水果罐頭、水果還可以做成各種水果味的麵包和酸奶…….)
教師:“今天老師要告訴小朋友們水果還有一種吃法,把它們做成“水果沙拉。”
4、教師進行操作製作“水果沙拉。”
5、幼兒自己動手製作“水果沙拉。”
6、幼兒和家長共同品嚐孩子製作的“水果沙拉。”
中班幼兒參與活動方案4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知道物體有方有圓,輕易分開就不能使用,知道人與人要和和氣氣才會幸福美滿。
2、體驗角色情感,激發幼兒想說敢說的願望,發展幼兒的擴散和逆向思維。
3、透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大教學掛圖一幅(上畫有房子、方杯子、方凳子、圓桌子、方被子、刀、南瓜、衣服、圓鏡子)。
2、方臉老公公、圓臉老婆婆圖片各一幅。
3、故事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看看、想想、說說,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以設問的形式匯入活動,吸引幼兒注意,激發幼兒興趣。
師:山腳下住著一戶人家,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戶人的家裡都有哪些東西?
2、出示大教學掛圖,引導幼兒觀察這戶人家都有哪些方的和圓的東西。
師:哪些東西是方的?哪些東西是圓的?
師:那這麼多東西到底是誰的呢?
3、出示方臉老公公和圓臉老婆婆圖片,講述老公公和老婆婆的外貌特徵。
師:原來是一個老公公和一個老婆婆的。
師:看看老公公和老婆婆長得什麼樣啊?
師:老公公高高的個子,挺瘦,長著方臉盤兒。
老婆婆矮矮的個子,挺胖,長著圓臉蛋兒。
4、教師完整講述老公公和老婆婆的喜好。
師:方臉老公公喜歡方東西……
圓臉老婆婆喜歡圓東西……
師:有一天,老公公和老婆婆吵架了,要分家。
5、引導幼兒思考老公公老婆婆該不該分家,說說道理,鼓勵幼兒體驗角色情感。
(1)師:兩個人吵架了,說要分家,你們說分好還是不分好?為什麼?
①幼兒自由討論,教師巡迴個別指導。
②教師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想法,並說明理由。
(2)師:如果是你們的爸爸媽媽吵架了,也像他們一樣要分家,你們會怎麼樣?
(3)師:那到底他們有沒有分呢?
6、教師講述故事到“老公公說:方的東西是我的!老婆婆說:圓的東西是我的!”,教師設定提問,引導幼兒思考這些有方有圓的東西怎麼分,讓幼兒知道這些東西分也分不清楚,圓的東西中有方的,方的東西中也有圓的。
師:那現在林老師要問問你們,老公公說方的東西是他的,老婆婆又說圓的東西是她的,那誰能告訴我這些又有方又有圓的東西怎麼分?(幼兒自由討論回答)
師:如果硬是分開會怎麼樣?(幼兒自由討論回答)
師:那還能不能分啊?
師:那既然分也分不清楚,還是勸他們不要分了。
7、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喊:老公公老婆婆,你們不要分!
8、師:那到底他們有沒有分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完整欣賞故事,懂得簡單的道理。
1、師:故事《方臉和圓臉》……
2、幼兒完整欣賞故事後,教師提問。
師:現在誰能告訴我他們到底分了沒有?
師:為什麼他們不分了?(幼兒自由討論回答)
師:老公公的臉盤是方的,可眼珠是圓的。老婆婆的臉蛋兒是圓的,可門牙是方的。你們說這怎麼分啊!你們是不是!
3、教師引導啟發幼兒思考:聽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1)幼兒自由討論,然後請個別幼兒回答。
(2)教師總結:是啊,生活中的物體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用處,他們都是相互聯絡相互依偎的,就像方臉公公和圓臉婆婆不能分家一樣,缺了一樣,就發揮不出它的作用。一個家也一樣,爸爸、媽媽和孩子,還有我們大家都要和和氣氣,生活才會幸福美滿,你們說是嗎?
(三)遷移經驗,發展擴散和逆向思維。
1、教師引導幼兒思考:我們的教室和生活中有些什麼東西也是有圓有方的?分開會怎麼樣?
師:現在我要問問你們了,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比如說家裡或者是幼兒園也可以是大馬路上有哪些東西是又有圓又有方的?
師:如果分開了會怎麼樣?
2、教師帶領幼兒討論:如果世界上的東西都變成方的會怎麼樣?都變成圓的會怎麼樣?
3、畫方的世界或圓的世界。
師:那現在我們就一起出去看看我們的幼兒園裡都有些什麼東西,看看哪些是方的,哪些是圓的,哪些是又有圓又有方的,想想如果把這些東西都變成方的或都變成圓的會怎麼樣,然後我們來把我們想象中的方世界或圓世界畫出來,好嗎?
師:跟著林老師一起出來吧。
4、教師帶領幼兒出活動室,活動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