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工作方案
幼小銜接工作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順利進行,我們需要提前開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一般包括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專案。那麼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小銜接工作方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小銜接”問題廣泛涉及到家庭、幼兒園、小學等教育機構,並直接關係到兒童的健康成長,所以“幼兒園與小學的研究”這一課題所獲得的成果對當前有重大現實意義。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不是單方面因素就能解決的,需要調動各方面因素一起做好以下準備。
一、幼兒本身應做好以下準備:
1、生理準備:
進入小學後,兒童的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都將發生新的變化,幼兒由事事依賴父母逐漸過渡到事事獨立完成,因此,即將進入小學的幼兒應該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1)具有良好文明的進餐、睡眠、排洩、盥洗等衛生習慣。
(2)能自己整理自己的儀表,注意保持儀表整潔。
(3)會動手整理好自己的物品(書包、鉛筆盒等)。
(4)瞭解身體主要器官及自身生長的需要,掌握自我保健的有關常識和簡單方法。能沉著地處理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
2、心理準備:
目前,人們關注的主要是大、中、小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而對於幼兒園如何進行心理素質教育的研究還很少,對於即將離開幼兒園進入小學的幼兒來說,這是他們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他們由事事依賴父母逐漸過渡到事事獨立完成,所適應的以遊戲為主要形式的活動改變為學習為主要形式的活動,課後還要預習、複習功課或做作業。因此,幼兒入學前一定要具備一定的心理準備。
(1)要有強烈的求知需要,我們將安排各種以探索為主的活動,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大膽操作,將問題拋給幼兒,發展大班幼兒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有一定的抑制控制能力,能控制衝動,上課不做小動作,堅持完成規定的任務。許多研究都表明兒童的心理理倫和抑制控制之間存在關係。抑制控制能力的訓練不僅能提高兒童的抑制控制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兒童對心理狀態的認識能力,這說明兒童的.抑制控制能力可促進兒童心理理論的發展。我們將從遊戲、日常生活入手,培養幼兒的一致性、堅持性,培養幼兒的抑制控制能力。
(3)應具有初步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和一定的想象力,“做中學”理論活動中有兩個環節“猜測或假設”和“記錄試驗過程”對促進幼兒的思維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猜測或假設”有助於啟用幼兒的思維。動手前,先動腦,幼兒的思維會處於一種啟用狀態,這無疑能對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次,在探索猜測和實驗結果是否一致的過程中,幼兒學會了思考。所以我們應著重引導幼兒去猜測,去假設以及引導幼兒記錄試驗過程,幼兒思維的抽象、概括水平因此會獲得發展。
(4)應具備一定的社會交往能力。因為在社會交往中,兒童會接觸到不同的想法和觀念,注意自己和他人的願望、信念等心理狀態,並對這些心理狀態進行思考。即將進入小學的孩子們更應該加強幼兒的社會交往和言語交流,多向幼兒使用心理狀態的詞語。如:想要、希望、認為、覺得、記得、忘記等。
二、認識幼兒園與小學生活的不同:
第一、正確認識幼兒園與小學的主要差異第一,生活環境的變化。幼兒園的活動室,一般佈置得美觀、形象和富有兒童情趣,不僅有豐富的物質環境,而且包括和諧的心理環境。而小學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對幼兒缺乏吸引力,而操場上的運動器械低年級享用機會較少,必然使幼兒感到枯燥。
第二,生活內容的變化。小學學習是社會義務,是小學生的主要活動,不論對所學的課程是否感興趣,孩子都要根據國家統一規定的教學大綱來學好所規定的課程。所以我們老師和家長就要努力地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
第三,師生關係的變化。幼兒教師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兒並參加到幼兒生活的各項活動之中,師生之間形成了和諧、親密的氣氛。而小學教師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對學生生活關心機會較少,師生個別接觸時間少,新入學的幼兒可能感到壓抑和生疏。
第四,教學方法的變化。幼兒園教學具有直觀性、趣味性和多樣性的特點,是在玩中學,學中玩。而小學強調系統文化知識教育和讀寫、算術等基本技能的訓練,這需要勤奮刻苦才能完成學習任務。
以上幾方面說明,幼兒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些變化將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才能科學地從生理、心理、行為習慣等方面為孩子做好入學前的準備。
三、老師怎麼做?
第一、培養幼兒規則意識,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我們可以透過日常生活活動,培養幼兒理解每個活動的規則,幫助幼兒掌握執行規則的能力,鼓勵幼兒在活動中發現規則,及沒有規則帶來的後果(破壞圖書等)。
第二、培養幼兒的責任感
老師要讓幼兒認識任務的含義,意識到老師或成人信任你,才給你佈置任務,培養幼兒樂意接受任務的意識,並且幫助他們在實踐中學習並掌握完成任務的本領。
第三,培養獨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要給幼兒鍛鍊的機會,讓他們獨立完成老師佈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特別要注意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和勞動觀念。請家長配合幼兒園的目標要求,培養幼兒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掃地、揀菜等。
第四、培養幼兒大膽與人交往的能力
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應從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學會謙虛、有禮貌,不大聲喧譁,不與小夥伴搶玩具等等。這些事情看起來很小,但卻有利於創造友好合作的氛圍,有利於增強孩子們的交往能力。家長們也應多讓自己的孩子與不同年齡的孩子交往,多帶孩子走出家門,廣泛結交夥伴,讓孩子成為一個樂於交往和善於交往的人。
第五、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幼兒園是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好場所。我們應該主動從幼兒學習生活的細節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難題時怎麼辦?如何收拾玩具及學習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時,讓孩子學會準確表達自己的意見,能夠妥善地解決同伴之間的矛盾。在活動中,特別是自由活動,嘗試著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去解決問題。
第六、進行安全意識教育,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離開幼兒園,走進小學,孩子更多面對的是複雜的社會大環境,會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師就更應該教孩子很好地保護自己,例如告訴孩子,不隨便與陌生人說話,遇到困難如何求助等等。另外,還要教育他們懂得和遵守交通規則,注意自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