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的活動方案
幼兒園的活動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順利進行,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後所制定的書面計劃。寫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的活動方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的活動方案1
活動目標:
1、透過嘗試,發現轉動塑膠片能使小船開起來,而且轉動的方向不一樣,小船開動的方向也不一樣。
2、在不斷探究,體驗成功的過程中,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人手一隻用筷子做的小船,一片小塑膠片,蒸飯用的盤每組兩隻。
2、圖片:有螺旋槳的小船。
活動過程:
一、介紹小船。
1、(出示圖片)這是小船的什麼?(螺旋槳)
它有什麼用呢?(螺旋槳轉起來,小船就開起來了)
2、(供幼兒操作的小船)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隻小船,它是用什麼做的?(用筷子和牛皮筋綁成的),另外,還有一張紅牌子。
3、我們來玩開小船好嗎?(將小船放入水中)
它怎麼不動呀?為什麼?(因為沒有螺旋槳)
你有什麼辦法能讓它開起來嗎?誰願意來試試?(請個別幼兒自由擺弄,想辦法讓它開起來)
二、幼兒第一次嘗試開小船,發現用小塑膠片做螺旋槳能使小船開起來的秘密。
1、每個小朋友都去試一試,不能用手推,也不能用嘴巴吹,就用老師給準備的這兩樣東西,想想怎麼樣才能讓小船開起來。
2、(集中交流經驗)誰願意上來試試,讓我們看看你是怎麼讓小船開起來的。
3、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他們的小船是往哪裡開的。
三、幼兒第二次嘗試開小船,發現塑膠片擰的方向與船開的方向之間的關係
1、為什麼有時候小船會往前開,有時候卻往後退呢?再去試試,看看你會發現什麼?
2、(鞏固經驗)你們來教我試試好嗎?
四、幼兒第三次嘗試,發現塑膠片轉的圈數與船開得遠近的關係。
1、請兩名幼兒演示開小船比賽,討論為什麼小船會開得有遠有近。
2、幼兒自由結伴比賽開小船。
五、結束,幼兒繼續自由探索,發現更多的秘密。
幼兒園的活動方案2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動作的靈敏性和反應能力,學會躲閃。
2、培養幼兒合作能力
【活動預備】
1、小魚頭飾若干,魚網頭飾兩個。
2、用一個呼啦圈放到地上做小桶。
3、音樂CD《很多小魚游來了》
【活動指導】
一、將全班幼兒分成兩部份,兩個幼兒做魚網,其餘的幼兒做成群結隊的小魚。做網的兩名幼兒雙手相握,舉過頭頂,然後分開成魚網狀,做小魚的幼兒排成一字隊形,等待穿越。
二、遊戲開始,全體幼兒念童謠:“很多小魚游來了,游來了,很多小魚游來了,游來了,快快捉住!”,扮做魚兒的幼兒低頭彎腰快速從魚網下部透過,扮魚網的兩名幼兒聽到“捉住”二字後,趕緊把魚網放下,捉住沒來得及透過的幼兒,把魚兒網住,放到桶裡,沒有捉到的魚兒繼續參加遊戲。當捉到3-5條小魚時,讓捉到的小魚集體表演一個節目。
三、第二次遊戲讓幼兒換角色進行。
【活動反思】
很多幼兒都能順利完成任務,教師要隨時提示扮魚網的'兩名幼兒不要提早放下魚網,當聽到“捉住”兩字時,迅速將魚網放下。扮小魚的幼兒要首尾相接,魚貫而進。
幼兒園的活動方案3
活動目的:
1、教育幼兒遇事要多動腦筋,多想辦法。
2、學習看圖講故事。
3、學習漢字:挑著、睡著、抬頭、伸手、搔腦袋、又叫又跳、扔、趕快。
活動準備:
《猴子學樣》的課件;字卡:挑著、睡著、抬頭、伸手、搔腦袋、又叫又跳、扔、趕快、學樣;小猴木偶一個;故事內容一份。
活動過程:
一、遊戲《學樣》
1、師:今天我們一起玩一個"學樣"的遊戲,小朋友要跟著我學做動作,越快越好。
2、教師分別做各種動作,幼兒模仿。
3、師:剛才你們學誰做動作呢?出示字卡"學樣"
4、教師分別做"伸手、搔腦袋、扔"等動作,幼兒學做。
二、學習看圖講述
1、出示小猴木偶:小猴子看見我們玩得這麼高興,他也想來湊熱鬧,你們想不想知道小猴子學誰的樣呢?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2、觀看課件一。請幼兒思考:這是誰?他在幹什麼?出示字卡:挑著、睡著,並點讀。幼兒自由講述。
3、觀看課件二。請幼兒思考:誰把老公公吵醒了?老公公發現了什麼?是誰拿走了老公公的帽子?出示字卡:抬頭。幼兒自由講述。
4、觀看課件三。請幼兒思考:猴子不肯把草帽還給老公公,老公公急得做了什麼動作?猴子又怎樣做?出示字卡:伸手、搔腦袋。幼兒自由講述。
5、觀看課件四。請幼兒思考:老公公想出了一個什麼樣的辦法?這個辦法有用嗎?出示字卡:扔、起快。幼兒自由講述。
三、完整欣賞故事一遍。
xxxxx
四、填字遊戲
出示故事內容,請幼兒將漢字填到相應的空格內,並一齊指字認讀。
五、到戶外模仿猴子學樣。
幼兒園的活動方案4
【活動目標】
1、感受遊戲的愉悅性,懂得團結起來力量大,同伴間要互相幫助。
2、練習表演能力,發揮其想象力和創造力。
【活動準備】
1、場景佈置:小羊家,家附近有大樹,有條小河,在小羊家裡有一隻火爐。樹可用一張綁了幾根樹枝的高椅子代替,小河用粉筆畫出來。小羊家門用兩張小椅子代替,火爐則用一張小桌子代替。
2、小羊、老狼、小貓、小狗、白馬、大象的圖片或頭飾若干個。
【活動過程】
1、活動匯入首先以提問"小朋友還記得昨天講的小羊和狼的故事嗎?"的方式匯入到活動主題,然後和小朋友們一起回憶故事,掌握故事情節和角色對話。
2、示範表演
(1)出示小羊、老狼、小貓、小狗、白馬、大象的圖片或頭飾,讓孩子們瞭解故事中的角色。
(2)透過圖片或頭飾來示範表演情節的第一部分:狼要吃小羊,小動物們來安慰小羊,掌握故事中角色的對話。
3、幼兒自由試演,教師指導
(1)將班上孩子每八個人一組扮演一個角色(小羊、小貓、小狗、白馬、大象),然後找一個扮演老狼(如果沒有人扮演,就由老師來演)。
(2)幼兒透過故事語言、動作把故事中的角色表演出來,在表演過程中老師加以指導。
4、觀摩表演每一個角色請一個小朋友來扮演,其他小朋友欣賞他們的表演,分響他們的快樂。
5、收拾材料,遊戲總結剛才我們一起幫助小羊,沒有讓他被老狼吃掉,小朋友是不是很高興。
幼兒園的活動方案5
活動分析
《火車舞》是一種簡單易跳的舞蹈,主要考驗幼兒間相互的協作配合能力。幼兒們能在舞蹈中學會分工合作,同時,培養幼兒活潑愛動的習慣,有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目標
(一)學跳《火車舞》,能較合拍地隨樂做小跑步和找“車廂”等動作。
(二)理解舞蹈跳法,能在規定時間內做“邀請”和“感謝”的動作。
(三)體驗“火車頭”和“車廂”協調合作的重要,以及朋友越來越多的快樂。
活動準備
火車圖片,知道火車頭和車廂的形狀及關係。
活動過程
(一)熟悉《火車舞》樂曲旋律。
教師帶著全體幼兒在樂曲伴奏下,小跑步進教室。進教室後合著音樂,一拍一下地拍手。
隨樂做其他身體動作,如:拍腿、拍肩等。
(二)練習舞蹈中的基本動作。
師:小朋友們知道小火車是怎樣開的嗎?討論怎樣表示火車行進;你知道小火車有什麼特點呢?(長)那麼怎麼樣可以讓我們的小火車變長呢?
下面老師來當小火車的火車頭,我要邀請小朋友當我的車廂。
教師示範怎樣邀請“車廂”;怎樣表示感謝等動作。
完整隨樂練習舞蹈中的基本動作。
(三)學跳集體舞。
全體幼兒坐成一圓圈,1―――8小節教師做火車頭,用小跑步去找“車廂”。9――――10小節火車頭對找到的“車廂”做兩次邀請動作。11――――12小節被邀請的“車廂”向火車頭行禮表示感謝。
音樂重新開始,被請的“車廂”掛在火車頭後面繼續去找新的“車廂”。
幼兒學做火車頭,去找“車廂”。
請2―3名幼兒做火車頭,去找“車廂”,火車越來越長,直至圈上的人都被請完。
(四)複習歌曲《表情歌》。
“火車站到了,大家快樂地唱起了歌。”齊唱一遍。邊唱邊離開教室。
活動小結
寶寶們今天的表現都很棒,相信寶寶們都學會了有趣的火車舞。
幼兒園的活動方案6
【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初步掌握挖、掏、捧、抓等動作。
2、透過“大帶小”的合作形式,體驗互相合作,互相幫助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用袋子裝好的衣服、帽子等服飾飾品。
2、各種動物胸飾每種2個。
3、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遊戲《找朋友》
在音樂聲中,找到與自己相同動物胸飾的小朋友。
二、遊戲《找寶藏》
1、老師講解規則,幼兒找寶藏。
要求:找到了寶藏,大班的孩子把寶藏給小班的孩子打扮起來。
2、幼兒介紹自己找到的寶藏。
3、幼兒找寶藏
要求:找到了寶藏,小班的孩子把寶藏給大班的孩子打扮起來。
三、遊戲:《快樂的舞會》
“我們今天打扮得那麼漂亮,一起來開個舞會吧!”
幼兒園的活動方案7
設計思路
孩子對玩沙有著濃厚的興趣,每次經過沙池,都忍不住想要進去玩,有的孩子就是用腳碰一碰也覺得高興。讓孩子們在玩沙的過程中自然地瞭解沙的特性,透過自己的主動探索發現沙的新鮮玩法,這樣比在課堂上機械地講授要有意義得多,孩子記憶也深刻得多。同時,我班孩子對節奏樂很感興趣,於是,我們將認識沙的教學與自制樂器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讓幼兒在沙地裡自由探索,自主操作,使整個活動體現一種玩中學,學中樂的氛圍。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容器裝不同的沙子製作沙錘,在做做玩玩中瞭解沙有乾溼、粗細的區別。
2、透過自主操作活動,激發探索慾望,培養判斷、分析能力。
活動準備
1、、塑膠瓶、玻璃瓶、廣口瓶、緊口瓶、易拉罐、小紙杯
2、不同質地的紙、塑膠膜、橡皮筋、瓶蓋
3、各種棍子、竹條、筷子、勺、篩子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
(一)出示一個沙錘:這是什麼?它為什麼會發出聲音?
(二)激發幼兒製作沙錘的興趣,問:你打算怎麼做?
二、自主探索
(一)請幼兒自選容器裝沙。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你用什麼東西裝沙?可以用什麼東西幫助你更方便地裝沙?
(二)怎麼才能不讓沙子掉出來呢?請幼兒尋找合適的物品給容器封口。
三、共同探究
(一請幼兒比較自己和同伴所做沙錘的聲音。為什麼會有不同的聲音呢?
(二)老師分別取樣品帶領幼兒進行比較
1、對裝沙多少不同的兩個沙錘,猜一猜聲音會不會一樣?(沙的多少不同,聲音就不同)
2、容器相同、聲音不同。為什麼會不同?裡面的沙會有什麼不一樣呢?(引導幼兒觀察、比較乾溼沙和粗細沙的不同)
3、容器不同,它們的聲音會一樣嗎?哪一個更好聽?(裝沙的容器不同,聲音就不同)
四、再次探究
請小朋友開動腦筋,想一想,做一做,使自己的沙錘發出的聲音更好聽。
五、自由表現
幼兒拿著自制的沙錘隨著音樂邊唱歌邊打沙錘,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