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曾國藩傳讀後感1000字(精選11篇)

寫曾國藩傳讀後感1000字(精選11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寫曾國藩傳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寫曾國藩傳讀後感1000字 篇1

  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這便是《資治通鑑》的由來。讀人物傳記,也是求在茫茫過往中窺見一縷善意的光輝,然後平心靜氣,修身養性的過程。

  曾國藩不同於後來的李鴻章、梁啟超等人,他的一生,起點極低。他智力平常,一個秀才考了七次;他身體稟賦很差,一身與多種嚴重疾病相伴;他出身也很平常,祖上幾百年間都是平頭百姓;更差勁的是,他年輕的時候,性格中還有很多毛病,比如自我管理能力比較差。但他透過不懈的個人努力完成了脫胎換骨、超凡入聖的變化,達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與其說他生來便是模範,不如說他是每個平凡卻不甘平庸的人的縮影。可恰恰是他這樣,如同修仙文中,起步一無所有的男一,在旁觀者的默哀注視下,卻憑自己一招一式不斷累積的朝朝暮暮,而走上人生之巔,這樣普通又落俗的人設,才最最戳人心窩。畢竟天才少有,平凡才是大多數。由此見得,曾國藩的進階之道,何嘗不是大多數人忙忙碌碌一直追尋的應試或是職場生存之道?

  作為一箇中學生,我很樂意談談曾國藩的一生於我們學習有何借鑑之處。

  最想談的是努力。亦可分為勇於承認努力和敢於努力兩部分。常常看到高考後的狀元採訪,把自己說得是個不靠什麼努力就取得了好成績的頂級牛人。排除真的是天賦異稟這一可能,那為什麼狀元們,括弧所有人,都不願承認自己十分努力呢?似乎努力常常與笨掛鉤,而誰又願意每天在腦袋上頂個笨字沉迷刷題,生人勿進呢?其實努力的人才是聰明人。不是每個人都找得到學習的捷徑的,那誰先開始走路,誰便握有勝利的最大可能性。承認努力,是自己心底的輕鬆同時也可獲得眾人的監督,而所謂眾人亦會因你的努力而岌岌自危。這也是為什麼大家看不慣努力之人的原因,大抵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罷了。

  葡萄自然不是所有人想有就有的。許多執著於面子工程的人幡然悔悟,想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卻發現無從下手。因為努力其實是一種能力。不僅要想努力,更要會努力。曾國藩深諳其道,只有放空一切的日夜兼程與腳踏實地才能給予那些看不上自己的人最好的回擊。他讀書是笨辦法,不背完理解完一本決不開始下一本。不是鼓勵這種方法,而是讚揚他這種銖而累,寸而積的信念。寫到這兒,已經有點像心靈雞湯了。的確,努力這話題太大,談著談著便有種給人畫了一張大餅的感覺。那實際究竟該如何操作呢?

  曾國藩同樣給予了我們答案。我們可以自由發揮。總覺得莊子的齊物觀有另一種解讀。泰山大,而螻蟻小,但有時用著的卻是眾人眼中效用較小的螻蟻。天下萬物各司其職,故可說是齊物。同樣,我們學習,一定是功利心極強的考點一二三嗎?曾國藩在翰林院時考試,不同於其他人般平日縱情高歌,考前臨時抱佛腳,他得益於考秀才前的腳踏實地精神,而輕鬆了很多。所以,知識的積累努力的邊界無邊無涯,我們自由發揮橫衝直撞,終歸會在將來有一天付諸回報。

  《曾國藩傳》教導我們的絕對不止這些,有些史越讀越感慨,有些真理越辯越明白。

  寫曾國藩傳讀後感1000字 篇2

  曾國藩是宋明理學的擁護者,推崇儒學講求經世致用,在現存的330多封家書中包含了對後世、對諸弟的拳拳教誨,內容涉及範圍之廣。

  我作為一個大學生讀這本書更是感到受益匪淺。大學是我們在步入社會的最後一個過渡區間,我們從這一封封家書中一遍又一遍真切的感受到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儒家思想於當代現實生活的奧秘之處。

  下面談談關於書中內容感悟。

  修身篇曾國藩身為朝廷重臣,其中官場的風雲詭譎暗流湧動稍有不慎都可能跌入萬丈深淵,因此曾國藩諳熟官場的泠酷無情甚至也有過鬱悶氣憤心血兩空,所以告誡沅弟遇到任何事情都應該保持冷靜、平時的心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任何情況都要保持內心的和平寧靜,如果真的能做到就是有大修養了。我們現在都說養生,更重要的是養心。又好像現代人說的“有多大能力就能忍受多大委屈”一個平和強大的內心是有多重要。

  修身方能齊家,需要我們以“誠”待人,有膽有識。我想,這是對社會的每一分子提出的要求。我們或許有繁忙的學業,也或許會遇到一些難題,但是隻有以誠待人,營造好氛圍,一切難題都可以迎刃而解。作為一名青年人,雖然年輕,或許生活經驗沒有那麼豐富,但是善待大家、用真心與暖心陪伴身邊人,這是我力所能及做到的。我相信,只有營造好一個充滿“家園文化”的氛圍,我們才能提高我們的工作積極性,這是一個相互的過程,更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氛圍。

  修身方能齊家,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持之以恆。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作為一名青年人,我知道,我需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太多。未來,我將進一步加強自身學習,從學習高速路知識入手,我們在學習之餘,更要牢記解放思想、創新突破,真正將學習和工作,當做持之以恆的任務,時刻以高標準要求自己。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率先作為,起到一名青年的先鋒模範作用;要求別人不做的,更要嚴格要求自己、為人垂範,方能贏得認可。當然,學習之餘,更不要忘了持之以恆,用恆心擊破難題,用恆心改變困境,這是我們年輕人應該堅持的原則,恆心之後,定可以迎來屬於我們的小成績。

  讀書使人明智,學習使人進步。一本好書可以捧讀一時,更可以受益一生。當然,我們高速路在發展的同時,同樣迎接挑戰和機遇,這就為我們青年人提出更高要求。我曾經經歷過很多困難和磨鍊,我曾受遇到過很多挑戰和機遇,正如曾國藩家書帶給我們的震撼,修身齊家,方能迎難而上,未來,我已經做好準備,用家書來指導自己,在未來的新徵程上,蓄勢待發,勇敢前行!

  寫曾國藩傳讀後感1000字 篇3

  我向來不喜歡讀文言文,即便是晚清時候已經接近白話文的相對簡單易懂的文言文也不願讀,所以哪怕這本《曾國藩家書》曾多次出現在各大網站的推薦必讀榜單上,我也始終沒有提起對它的興趣,如果不是這次作業要求,我想我會因為個人喜好而錯過這些透過平常的家書、簡潔的話語而講出不少極富智慧的為人處世準則的箴言。

  曾國藩的家書不只是普通的日常書信,而是用書信形式將自己的學問見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自己的至親,也傳遞給百年後翻看這些書信的後世之人。《曾國藩家書》記述了曾國藩在清道光三十年到同治十年前後長達三十年的從政從軍生涯,近一千五百封,所涉及內容極為廣泛,小到人際瑣事、家庭生計,大到對進德修業、經邦緯國之道的闡述,是曾國藩一生主要活動和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寫照,在平淡的家常中蘊含著真知良言,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召力。

  曾國藩一生強調讀書立志,倡導經世致用。他首倡洋務,順應世界潮流,同一眾有識之士揭開中國近代化的序幕;他知人善任,教子有方,留下傳世家書與為政箴言,引起後人的重視與追尋。曾國藩所寫的信中就曾說道:“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進德,則孝悌仁義是也;修業,則詩文作字是也。”他認為讀書治學的目的應該在於進德和修業。進德指的是培養“孝、悌、仁、義”等品德,使自己思想端正、修身齊家。而修業則指的是提升“詩文作字”的能力,記誦聖人的經典文章,提高自己的學問。他之所以說“只有進德、修業靠得住”,是因為他認為功名富貴是不能強求的,很大程度上要仰仗天命。而進德和修業這兩件事則是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來提高的,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就能得到多少回報。即所謂的成事在天但謀事在人。曾國藩反覆告誡家人要多讀書,同時也提出了讀書的方法,“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他說讀書首先要立志,志向遠大,方向明確,這是最重要的。其次是要有識,曾國藩認為人必須擴大眼界增長見識,不能做井底之蛙,要認識到自己的侷限,且要在書本之外即現實生活中加以努力。最後是要有恆,意志堅定,不屈不撓,即“但須有志有恆,乃有成就耳”。

  曾國藩家書中還有不少為人處世之道,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是一本“雞湯文學”,是最早的成功學著作。這些看法不無道理,畢竟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這本書的見解也有所不同,同樣的,這本書中所謂的至理名言處在不同情境之中也會有不同的理解。總之,無論此時處境如何,都不妨開啟此書,在喧鬧中求得一份寧靜,於紛繁中和心靈進行一次對話,也不失為一件樂事。

  寫曾國藩傳讀後感1000字 篇4

  本學期,有幸讀了《曾國藩家書》,讓我感受很深的地方有許多。如:在家書中讓人感覺他是一個對子女的學習教育非常嚴格的父親。他很多家書中都要求其子,把日常練習的字,詩詞等作品寄給他看,然後,他再根據他們的學習情況加以指導,他指出“讀書宜專,習字宜恆”。同時他也是一個慈愛的父親。一次其子久病不愈,他信中仔細詢問有沒有在吃藥,吃了什麼藥等等。還建議要想身體健康關鍵是平時要加強鍛鍊,不能一味的靠吃藥,“飯後千步走”是個不錯的健身方法。

  曾國藩作為國之棟樑,人們眼中最好的兒子、最好的哥哥、最仁慈的父親,其後世子孫中大師級人才輩出,遍佈海內外。曾國藩的家教或許給出了答案。在曾國藩的330多封家書中講求人生理想、道德修養。他說:“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餘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的君子”。與曾氏家教比較,我們不難發現我們的教育目標發生了偏差,我們過分的重視了“才”的教育,忽視了“德”的教育。什麼是曾國藩所說的“君子”呢?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已有定論:“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皆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者謂之君子,才勝德者謂之小人”。愚人不足為社會患,小人卻是社會的大患,“自古昔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餘而德不足,以至於顛覆者多矣!”。振聾發聵,值得我們深省呀。

  我們的小學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他們的“重負”主要來源於學數學、學寫作、學英語、學各式各樣的特長……。與曾氏家教比,我們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談、口號的層面。小學教育應當是生活教育,教育孩子們明白人與人的關係,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兄與弟的關係,知道人與人的關係才能把人做好。讓孩子們明白自己的身份,應該盡什麼義務,應該行什麼禮節,這就是教育。舊時代的《弟子規》就在規範孩子們的行為,培養孩子們有修養、明事理方面做的很好。《曾國藩家書》中對弟子的教育也是從生活行為入手,著眼道德培養。而我們今天的教育卻把這些忽略掉了。有人戲稱我們和孩子是“非常6+1”的關係,6個大人圍繞著1個孩子轉。再窮也要富孩子,致使許多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不知道生活的艱辛,追求享樂,攀比虛榮。許多孩子也習慣了自己的中心地位,人人為我,我還為我,極度自私。這樣的孩子都不懂也不會去敬愛自己的父母,“孝”是“仁”的基礎,不懂得敬愛自己的父母,又怎麼會愛他人、愛祖國。對家庭失去責任感,又會去擔負什麼社會責任呢?不“修身”怎能“齊家”何談“平天下”。

  我建議我們的教育工作者都來讀一下《曾國藩家書》,這些書信中富含的教育思想,值得我們借鑑、學習。

  寫曾國藩傳讀後感1000字 篇5

  “漢奸,劊子手,賣國賊”是曾國藩載入史冊的評價。但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思想文化界出現了一個研究,評論曾國藩的熱潮。同一個人物,為什麼會引起截然相反的論斷?曾國藩生活在中國社會翻天覆地變化的時代。我想,是激烈、尖銳、複雜的民族鬥爭把他推到風口浪尖的,造就了他複雜的思想和性格。他一生的活動對中國社會歷史產生重大 影響的有三個方面:戎馬生涯、開創實業和治學修身。溢美、苛求都不是我想說的。曾的功過還是留給思想更深刻的讀者去給予論斷。我想說的,是我再讀他的家書之後的,關於他家書中貫穿始終的“做老實人”的言語內容。

  曾國藩兄弟五人,他為老大。作為兄長,他全面負擔著弟弟們讀書做人,修身立世等方面的重任。他的家書中多次提到他祖父曾玉屏的治家遺訓。從處世為人、從政治事、謹守家風、保養身心等方面諄諄教誨,充分體現了他作為兄長的風範。“誨弟”篇中一種是專門寫給在家主持家務的澄弟,和曾國荃的。曾國藩堅持訓導弟弟們讀書做好人,拋開很多方面,這一點,讓感動了很久,於是不由自主的想寫下來與我的同行朋友們共勉。我個人認為誰也不會有異議的。

  咸豐八年正月,曾國藩給其弟曾國荃的信中說,做人還是要做個老實人。曾國藩自信自己本性是老實人,只因為世事滄桑看得多了,飽經世故,有時也多少用一點機巧權變,使自己學壞了。(呵呵,讀到這裡,我還是覺得這傢伙多少有給自己開脫的嫌疑)看看下句,又能接受了。他又說,實際上用這些技巧權變之術總不如人家得心應手,徒然讓人笑話,有什麼好處呢?他反思自己,以為不如“將自家篤實的本質還我真面,復我固有”因為聰明人首先應是個老實人,一心向平實處努力。他奉勸弟弟儘早回覆忠厚老實的本性,千萬不要走入技巧權變那條路,那會越走越卑下。 他認為即使別人以巧詐待你,你仍舊以淳樸厚實待他,以真誠耿實待他,久而久之,人家有意見也會消除,如果一味勾心鬥角,互不相讓,那麼冤冤相報何時了。

  千秋功過任憑說,但是,上面文字的內涵我想任何人都會為之感動的。這樣的家訓,這樣的教導。何時能過時?何人有異議?縱觀人類歷史,任何一個偉人都有他獨特的人格魅力,曾國藩不算偉人,但是,他的這些諄諄教誨理所當然地彰顯了這個人內心深處的做人修養。一讀深思,再讀就不由自主的被感動,以至於還想讀好多遍。直至深入此人的靈魂深處,有一個自己的量度。

  做老實人,真的是亙古不變的金科玉律。我現在才越發想的深入了,因為曾國藩的家書,我想我會受此家訓,思考得更長久。

  寫曾國藩傳讀後感1000字 篇6

  我本非文壇大家,也不是經世學者,粗略讀完《曾國藩傳》和《曾國藩家書》之後,心中略有不平之處,有慷慨之氣,因此故作文雅,記錄文字,僅為自娛耳。

  曾國藩是一代文壇大家,軍事統帥,中興之臣,也是鎮壓農民起義的劊子手,買主求安的賣國賊,是封建倫理的衛道士,這一點我們總所周知。

  曾國藩出身卑微,祖上也沒有什麼成就,可就是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物,自幼飽讀詩書,刻苦鑽研,潛心休學,主張經世致用,渴望功名之心急切,這是他以後能夠被賞識重用,官之極品,披堅執銳,叱吒風雲,光宗耀祖的前提條件。

  身懷絕學,渴望建功立業,為國爭光的曾國藩,自己在上京之後知道,要想得到皇帝賞識,就必須投其所好,於是委身於唐鑑名下,在一幫士大夫的保薦之下,終於在朝廷能夠為官做宰,這是他以後建立不朽功名,名垂青史的重大意義上的轉折點。

  曾國藩在兩次回家奔喪之間,都是臨危受命之際,在忠孝之間他明智做出選擇。由於洪秀全,石達開,楊秀清等人發起的反清農民起義,身處紅塵亂世國運衰弱的他,敢於抓住機遇,操辦湘軍,創立水師,創辦安慶內機械所,設立審案局,跟太平天國將領一決雌雄,他要應付的不只是太平天國的重重圍截,而有咸豐的猜忌和大臣的挑唆,還有就是如何提高自己的戰鬥實力,例如招兵買馬,糧餉問題等。在與之較量中,無論是官場或是戰場,幕僚之間或是兄弟之間,軍政事物或是家事之間,總能夠權衡利弊,進退自如,明哲脫身,真不愧為一代文武梟雄的`傑出典範。在天平天國後期,天京破陷之後,位高權重的他身兼欽差大臣,兩江直隸總督,督辦蘇、浙、贛、皖四省軍務,朝廷半壁江山都由他調遣、指揮。其實在攻破天京之際,作為這樣一個老謀深算,處事圓滑,城府極深,心思縝密的大將之才早就想過是否要成為第二個趙匡胤,可是,最終還是沒有改弦更張,這一點又體現出了傳統文人但求無過,明哲保身的特點。那他又是怎麼做的呢,首先大力削弱自己的嫡系湘軍力量,在能夠保住自己的功名,侯爵之位,其他什麼都可以不要。在這裡,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曾國藩變通的出世思想和智慧的哲學思想,這是因為如此,才使得他得以成就和保住功名,福祿兩全。

  再者,曾國藩殘忍暴虐,湘軍殺怒成性,這是事實。在天津教案中,曾國藩委曲求全,投降賣國,只求自保,殘害同胞這也是事實。但是我覺得曾國藩本人比起他的學生李鴻章來,無論是才學、修養、治國、平天下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所以還是不要把曾國藩與李鴻章相提並論,不可同日而語。

  寫曾國藩傳讀後感1000字 篇7

  家,簡單的一個字,能引起無數人的情感共鳴。因為家是每一個人最初的記憶,也是我們最終的歸宿。莫爾說:“為了尋找想要的東西,我們走遍全世界,回到家找到了”。中國古人推崇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家是個人通向外界的重要紐帶。而今天我們要感受的一封家書,是清末大師曾國藩。

  修身立命,是我在讀完這本書後的第一感,但又不同於王陽明的機敏勇謀,曾國藩一位書生,也讓我很好奇,他是如何成為最終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國家棟梁。這讓我不禁好奇,這是一位怎樣的人呢?如何讓自己最終成就一番事業的呢?

  全書共167封,覆蓋了曾公人生31歲到57歲的重要時光,曾國藩說,勤則百弊除,並且他很強調一個字“恆”,持之以恆的恆。

  另外,在如何讀書,讀好書,方面也令人醒悟許多。“曾以為學四事勉兒輩:一曰看生書宜求速,不多讀則太陋;一曰溫舊書宜求熟,不背誦則易忘;一曰習字宜有恆,不善寫則如身之無衣,山之無木;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則如人之啞不能言,馬之肢不能行四者缺一不可,蓋閱歷一生深知之,深悔之者,今亦望家中諸侄力行之。”總結了一下,主要是四個字:“看”“背”“寫”“作”

  一看,“生書”即沒有讀過的書,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課外書,雖然考試不考,但也要多看,快看,不用字字弄的明白,多多這類書可以用來開闊眼界、擴大知識面,曾國藩認為,看得快才能看得多,並積累多。

  二背,“舊書”就是考試要讀的書,古代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經常要背誦四書五經之類的書籍,想考試過關就必須熟讀背誦。如今,我們學生的課本也要熟讀,熟記,因為課本上的知識都是考試必考的內容。

  三寫,寫字,指的是寫毛筆字,在古代,讀好書的同時還要練一手好的毛筆字,而毛筆字的練習需要毅力和耐力,需要長期堅持,才能有所成效。字寫得如何,能反映一個人的品行和修養,所以有“字如其人”之說!現在孩子學毛筆字的不多,寫的好的更少,原因大多都是不能堅持,堅持下來的都會有所成就!

  四作,“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則如人之啞不能言,馬之肢不能行。”作就是指寫文章,寫文章的時候,一定要認真思考,甚至是苦思,思考好了再寫。不善於寫文章的人就像啞巴不會說話、不會行走的馬一樣。如今,寫作能力越發顯得重要,有好的口才文采,才會讓一個人更加閃亮。

  為學四要事,是曾國藩一生經驗的總結,凝結了他的經驗和教訓,給我們以後的學習和讀書指出了正確的方法和道路!看生一拓域,溫舊一鞏,;習字一善書,作文一思辨。

  寫曾國藩傳讀後感1000字 篇8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後來者推崇其為“千古完人”、“官場楷模”。他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同治中興”,使大廈將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業無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樣影響深遠、澤被後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曾國藩是近代中國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從清朝官吏到現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說過:“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地位顯赫而又最有爭議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國藩家書》是研究曾國藩其人及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定,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蘊含真知良言。儘管曾氏著作留傳下來的太少,但僅一部家書足以體現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從而贏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並使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尊精神偶像。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他寫給兒。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儲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類,共10大類。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薰陶,對。弟也要求極嚴,並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教。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恆、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模”。他熟讀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澱了一整套官場絕學,用之於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曾國藩是最好的兒。,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代社會里,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大多數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階幹部。

  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是一個“辦事(幹出事業)兼傳教(留下思想學說)之人”(毛澤東)。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講求經世致用的實用主義,成為繼孔。孟。朱熹之後又一個“儒學大師”;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學理論,其詩歌散文主持了道(光)、鹹(豐)、同(治)三朝的文壇,可謂"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寫曾國藩傳讀後感1000字 篇9

  讀完第一本曾國藩,對曾國藩這個人有些自己的見解。

  他對自己的人生價值相當明確,讀書遍佈其終生,讀書之勤,古今少有,這種精神正好激勵著我們年輕人,以讀書為高尚之舉,以讀書為興家之道,這或許是每一個讀曾國藩的年輕人最有收穫和最有價值的東西,要是每個人都能夠用曾國藩的價值觀引導自己的前進之路,能夠用曾國藩的勤奮之舉引領自己的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能夠用曾國藩的用人之道豐富自己,那我們的思想和行動都將得到無法衡量的提高。

  曾國藩出生寒微,但他始終以持之以恆的努力,終於平步青雲,在歷史上寫下重重的一筆。清朝晚期,太平天國運動盛行,步步緊逼搖晃中的清朝政府,戰勢越演越烈,清政府派官居戶部右侍郎(相當於現在的副部級幹部)的曾國藩去建湘軍抵制太平天國運動,最後經歷很多困難,一個文人硬是活生生的把太平天國運動抑制下去。

  社會是在不斷進步的,當一個社會的政治制度已經不適合這個社會的生產關係的時候,他必然需要改革以求適應社會的發展規律,在曾國藩時期已經是封建社會矛盾重重,社會關係緊張並急需要有一個新的政治制度來改變現狀,於是出現了太平天國運動。雖然這個運動是打著上帝的口號,但並不代表他的存在沒有意義,並不代表他的反抗沒有價值。雖然太平天國運動失敗了,但他興起說明了當時的封建社會已經是搖搖欲墜了,在此姑且不談平天國運動失敗的真正原因,光是在清朝政府這個已經走向衰亡的封建政治制度下,一個文人公然能夠拖住歷史的車輪,將封建政治制度延續要幾十年,由此可見他的力量是多麼巨大,他的手腕是多麼高明。我們不能以清政府的滅亡判斷他是失敗的,雖然他是在挽救清政府。從另一個角度出發,他是在與歷史較勁,可奇怪的是他真的成功了,成功的讓清政府沒敗在自己國家的人手裡,而是讓清政府敗在了洋人手裡,或許這個是他無法預見的,也或許他知道太平天國運動就算勝利了結局都會是一樣,難道當時的他已經看到太平天國運動的侷限性?真正要拯救一個國家,重要的不是挽救這個國家腐敗政治制度帶來的弊端與矛盾,這個矛盾是解決不完的,本十年解決了,下一個十年又出現了,無窮無盡,無休無止,而更應該的是要從根本上解決當時的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這才是根本,才是根源。當時的曾國藩已經是個文化底蘊很深的人,難道是這個問題他看不到嗎?又難道是他已經看到了所以才去做的嗎?我們都無法對此做出評價,這個評價本身也都沒有任何意義。

  但是從讀曾國藩這本書後,我們更應該吸取的是其中重要的積極元素,比如曾國藩的為人處世、用人之道、學習之勤、堅持之力等等一系列優秀的東西,這才應該是曾國藩給後人留下的真正寶貴的文化遺產。

  寫曾國藩傳讀後感1000字 篇10

  我將會用更多的時間來再次閱讀曾國藩自傳,分為5個階段來回顧曾國藩的一生,然後用整個10月份的時間學習曾國藩的家書及他的相關著作。十月之後同樣有機會接觸到曾公(後續用此稱謂代替曾國藩),從其他方面看到其相關作品同樣會拿來閱讀,只是不會繼續像10月這樣系統性的,只讀曾公的相關書籍。

  這五個階段分別是:

  第一階段:考試到高中秀才直至翰林大學士;

  第二階段:翰林大學士到組建湘軍,回家守父孝;

  第三階段:守父孝對自己性格及處事方法的轉變到平太平天國併兼任兩江總督;

  第四階段:兩江總督到洋務運動;

  第五階段:天津宗教事件到駕鶴西去。

  之所以把第四階段這個時期特別拿出來寫是想回顧一下曾公透過與另外兩位高階將領的處事方式獲得的啟發。這兩位高階將領都是曾公的門生:左宗棠和李鴻章。這兩人在剿滅太平軍的戰役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左宗棠開始並非與曾公和諧相處,事情從這裡開始:

  左宗棠年少自命清高,家庭出身也優於曾公。所以他打心底是瞧不起曾公,他們倆的關係就像是瑜亮的關係。左開始投在曾公門下,表現優異,深得曾公欣賞,提拔其為某省(忘記具體省份)總督。提拔之恩理應回報,但左做了一件忘恩負義之事:曾國荃攻下南京之後,因為失誤放走了洪秀全的幼兒,可謂是重大失誤,不算對太平軍根除,有捲土重來的可能性。此事被左知道。左並未與曾公商議而是直接上報給皇帝。皇帝大發雷霆,對曾公及曾國荃責備。從此曾公與左的關係十分惡化。幾年後,當左西征時,需要時任兩江總督的曾國藩提供糧草,左以為曾國藩會找各種理由拒絕提供糧草,但曾國藩以大局為重,非常穩定的,如數的提供糧草給左的軍隊。從此左承認自己不如曾國藩。

  從曾左的事蹟中我們能看出曾公的心懷國家,以大局為重。絕不會作出以德報怨,因為自己的私利而置國家安危於不顧。後世評價左為豪傑,曾為聖人。切記:絕不做忘恩負義之人;格局是被撐大的。

  李鴻章是曾公最得意的門生。可謂是曾公的接班人。曾國藩解散湘軍,其實把主力部隊轉到淮軍中,且仍然可以呼叫淮軍的能力。且在創辦洋務運動的時候也是以李鴻章為主要負責人進行。在曾國荃圍剿南京久攻不破的時候,咸豐命李鴻章支援曾國荃儘快拿下南京。但是李鴻章藉口病重不願前去。其實是因為李鴻章知道曾國藩想用這次機會讓曾國荃拿到全功,給曾國荃帶來聲望。李鴻章順水人情給曾國藩。這個就是李鴻章的聰明之處。不虎口奪食,成人之美。這裡我需要和李鴻章好好學習。

  曾國藩也是第一批主張中國政府公費派出學生出去留學,學習西方先進知識教育科技文化。這一點也是對中國後續的科技進步提供來非常有建設性的意見。

  寫曾國藩傳讀後感1000字 篇11

  關於曾國藩,在中國近代史上是一個很顯赫也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關於他的家書,卻是在平淡的家事中蘊含著真知良言,也是研究曾國藩其人及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很早以前就很想讀讀《曾國藩家書》,但總是因為一些事而擱淺,這次的黨員讀書活動,我終於得以靜下心來閱讀。

  曾國藩生前譭譽參半,他是“中興第一名臣”,但也頂著“賣國賊”的惡名。他創辦了中國最早的洋務軍工企業安慶內軍械所,是洋務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但他也在“天津教案”中殺人割地,開了“就地正法”的先河,揹負罵名。但他也成就了“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的美名……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我們不能脫離當時的歷史條件,特別是對曾國藩這樣的學識很高的人物,是絕不能妄下評語的。

  《曾國藩家書》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諸如:修身、齊家、為學、治軍、政事、處世、用人、交友、理財、養生等各個領域,是其一生治政、治家、治學、治軍的主要思想的反應。本書分為修身篇、勸學篇、治家篇、理財篇、交友篇、為政篇及用人篇。透過曾國藩寫給家人的書信,我們可以得知其對事物的獨到見解,及其面臨家事、人事、軍事、國事等大小問題時所採取的處理方法。在很多的書信中都,曾國藩更是總結了自己的得意與失落,用自己的經驗教育諸兄弟,特別是曾國藩對於子女的品格教育,直至今日,仍足以作為現代父母教導子女、樹立良好家,教的絕佳典範。

  讀《曾國藩的家書》,不難聯想到現在的教育。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有些問題也不容我們迴避和粉飾。“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我們有重視教育的優良傳統,現在的社會、家庭也為孩子的教育花費了大量的精力與金錢,孩子們不堪學習重負也成為普遍社會現象。但教育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信仰缺失、極度自我、道德淪喪、浮躁空虛等,教育問題不榮樂觀。

  曾國藩作為國之棟樑,是人們眼中最好的兒子、最好的哥哥、最仁慈的父親。在曾國藩的330多封家書中,他講求人生理想、道德修養。他說:“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餘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的君子”。這也折射出我們教育的問題來,我們的教育似乎太過重視“才”,忽視了“德”的教育。我們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談、口號的層面。

  《曾國藩家書》中對弟子的教育是從生活行為入手,著眼道德培養。而我們今天的教育卻是一味地讓孩子學技能,導致了很多孩子不懂得“孝”是“仁”的基礎,不懂得要去敬愛自己的父母。這樣又怎麼去愛他人、愛祖國。對家庭失去責任感,又會去擔負什麼社會責任呢?不“修身”怎能“齊家”何談“平天下”?這些都值得我們的深思。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