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開讀後感500字

城門開讀後感500字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城門開讀後感500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城門開讀後感500字1

  這個故事出現在《宋史.楊時傳》,講的是在北宋大學問家楊時40多歲時,有個問題弄不明白,與好友爭論了起來。為了弄清楚,他與好友遊酢一起去拜訪“鳳凰二程”中的程頤程老夫子。

  他們冒著鵝毛大雪和刺骨的寒風趕到老師家門口,敲了敲門,沒有反應。然後,他們聽見了老師輕微的鼾聲,所以就停止了敲門,立在門外等老師醒來。

  無情的雪越下越大,冷酷的寒風越刮越猛。兩人站在老師的家門口凍得直打哆嗦,好友幾次想去叫醒程老夫子都被楊時阻止了,他們耐心的等待著。

  等到程老夫子醒來,聽見屋外有動靜,便走出門去。到門外一看,驚訝地發現楊時和好友已經被風雪變成了雪人。老夫子既心疼又感動,立刻請他們進了屋,並耐心解答了他們的疑惑。

  再次讀這個故事,我又一次深受感動。不但為楊時和好友的求學精神和尊敬師長感動,更為他們能體諒老師的辛苦而感動。老師也是人,也需要休息,平時講課口乾舌燥,更應該好好休息。

  所以,讓我們學會尊敬體諒老師吧!

城門開讀後感500字2

  老師是授予我們智慧的人,尊敬老師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一種美德。這是我讀過《程門立雪》這則故事後的感想。

  《程門立雪》講了宋朝時,楊時拜程頤為師。有一天,他和朋友遊酢去程家求教。正巧下雪了,而程頤正在閉目休息。為了不影響程頤,他倆便沒進去,而是站在門外等候。等程頤醒來時,雪已下的有一尺多厚,兩人也早成雪人了。

  楊時對老師的尊敬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老師整天不知疲倦的為我們上課,改作業,這都是為了什麼?那還不是想讓我們學會知識,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可看看我們自己,又有幾個能像楊時一樣尊敬自己的老師,難道老師整天的勞累就換來這些嗎?

  不,同學們,讓我們像楊時一樣去尊敬老師吧!也許我們並不需要站在雪中向老師求教,我們只需要在街上遇到老師時說上一句:“老師好!”在教師節來臨時向老師說一句:“老師,您辛苦了!”同學們,老師似園丁,辛勤的培育著我們,我們通常只需說一句話,倒一杯水就能讓老師感受到我們對他的尊敬。

  同學們,在寒冷的冬季,讓我們懷著尊敬的心情,給老師發個簡訊,打個電話,向老師送去冬日裡的問候,感謝老師對我們的.教導,和那如母親般的溫暖。讓我們在六年級的最後一段時間裡,更加努力學習,像楊時一樣尊敬我們的老師。

城門開讀後感500字3

  在星期5的時候,我們學習了《程門立雪》這個成語故事。內容是這樣的:北宋時,有個叫楊時的人,他十分好學。千里迢迢去大學者程顥、程頤那裡去求學。一年冬天,他和同學去老師那請教問題,到了門口,恰好老師在午睡。同學要敲門,楊時不讓,說就在門口等一會兒吧。等了許久,突然下起了大雪,倆人凍得渾身發抖,但他們仍然都站著。直到老師一醒來,外面的大雪已經有一尺多厚了。

  當我學完了這篇成語故事後,我受益匪淺,以前我都不懂得什麼是尊師重道,可現在我是知道了,上課坐好認真聽講、坐直、不說小話、不做小動作、不發呆、積極舉手發言、不惹老師生氣、不給老師添麻煩、作業認真完成這就是尊敬老師。

  可我就有一次不尊敬老師,有一次星期五的時候,我們不能去上體育課,我們就讓語文老師帶領我們去,可語文老師卻不帶我們去,我的心情就非常的低落,上課時,我就坐不好,也不舉手發言,甚至連會的題也不舉手,字還寫的非常不好。直到下課了,我都還沒有原諒老師,還在責怪老師。

  唉!我真的是慚愧啊!為了不上一節體育課,我就這樣的責怪老師,要跟楊時比起來,我可差的太遠了啊!在這裡,我要真誠的跟老師說:“老師,對不起。我不該這樣,我向您保證,以後絕對不會再這樣了,請您放心吧!”

城門開讀後感500字4

  程門立雪是藏在成語中的故事,主要講了:宋代著名理學家楊時求學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楊時和程頤。主要情節是這樣的:

  楊時從小就聰明伶俐,四歲入村學習,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賦,人稱神童。他十五歲時攻讀經史,熙寧九年登進士榜。他一生立志著書立說,曾在許多地方講學,倍受歡迎。居家時,長期在含雲寺和龜山書院,潛心攻讀,寫作教學。

  有一年,楊時赴瀏陽縣令途中,不辭勞苦,繞道洛陽,拜師程頤,以求學問上進一步深造。有一天,楊時與他的學友遊酢,因對某問題有不同看法,為了求得一個正確答案,他倆一起去老師家請教。

  時值隆冬,天寒地凍,濃雲密佈。他們行至半途,塑風凜凜,瑞雪霏霏,冷颼颼的寒風肆無忌憚地灌進他們的領口。他們把衣服裹得緊緊的,匆匆趕路。來到程頤家時,適逢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

  這時,遠山如玉簇,樹林入銀妝,房屋也被上了潔白的素裝。楊時的一隻腳凍僵了,冷得發抖,但依然恭敬侍立。

  過了良久,程頤一覺醒來,從視窗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他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了,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

  程門立雪成為眾所皆知的故事,流傳至今,告示我們要尊重老師,不怕艱難,虛心好學,有毅力,這樣才能得到知識!

城門開讀後感500字5

  《程門立雪》是一個成語小故事,可是有兩個意義,相當於小故事大道理。

  在宋朝,有個叫楊時的人,考取進士後,立志研究學問,到了河南來拜師,拜程顥為師,一直到程顥去世。年以四十的楊時,不想就那麼算了,於是找到了程頤,拜其為師。在大雪紛飛的一天,楊時和同學遊酢在中午向老師請教,可老師在午覺,他們就在門口等成了雪人。

  雖然故事很小,可給我的啟發很大,它提醒我要尊重老師,見到老師要問好,上課認真聽講,做老師的幫手。第二個啟發,一個四十多的人了,還那麼好學,用孔子的:“‘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這句話來形容楊時在好不過了。魯迅讀書時吃米糕,發現自己把墨水當糖蘸著吃,還說嫌自己肚子裡的“墨水”不夠多,這一點還嫌太少了;有人學習時,家裡沒有燈光,就鑿開別人家的牆壁用射出的光照著書學習;有人怕晚上學習時睡著就頭髮掛在房樑上,用錐刺自己的大腿來提神……以前很多人對學習那麼痴迷,到了現在,知識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我們不要想著家裡有父母撐著,如果現在不學習,父母死後那你怎麼辦?趁現在好好學習,將來你就能報答父母了。

城門開讀後感500字6

  今天我讀了《程門立雪》這個成語故事,故事講述了在北宋時期一位名叫楊時的學問家,他虛心好學,十分尊敬老師。有一天,他和他的同學遇到了難題,去請教老師。可是老師正在休息,他們不願打擾老師的休息,就在門外靜靜地等候。這時天空下起了鵝毛大雪,楊時的同學凍得實在受不了了,準備去叫醒老師卻被楊時攔住了。當老師醒來時,他們已經變成了雪人。他這種尊敬老師的優良品德一直受到人們的讚揚和學習。我也被楊時尊敬老師、虛心求教的精神深深感動。

  老師是辛勤的園丁,白天她們在學校裡忙碌地工作:上課、備課、教育我們,晚上又在燈下寫教案、批改作業,常常忙到深夜。班級裡有五十多位同學,老師時刻關心著我們,教我們知識,教我們寫字,教我們做人。當我們犯錯時,老師並不是厲聲地訓斥我們,而是讓我們勇於承認錯誤,做個誠實的孩子。老師告訴我們,犯了錯誤不可怕,及時改正錯誤,以後不再犯錯仍然是個好學生。老師就是這樣不斷地鼓勵我們,讓我們健康成長。老師還在生活中無微不至地關心照顧我們。記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在語文課上忍不住嘔吐,老師不但沒有責怪我,還關切地詢問我哪裡不舒服,不嫌髒地為我打掃乾淨,並通知我的父母,讓他們接我回家好好休息。我們在老師的無私關愛和陪伴下度過了四年快樂的時光。

  老師為我們付出了許多辛勤勞動,我們應該學習楊時尊敬老師的優良品德,努力學習、爭取優異的成績以實際行動來回報老師。這樣老師才感到最幸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