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在火星上讀後感1000字

死在火星上讀後感1000字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死在火星上讀後感10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今天又看完了一本小說,死在火星上,19年的銀河獎,最佳網路小說。從構思上說,並沒有特別驚豔之處,地球被未知因素突然捻成灰燼,只剩下火星科考站的男主,然後還有一隻機器人老貓,後來發現還有一個留在火星空間站的女孩麥冬倖存。小說以死為題,主要情節並不多,從頭到尾都在講述如何活下去,首先是救女主,然後壞血癥種菜求生,彗星襲來,空間站墜毀……

  說的這麼簡單似乎覺得和火星救援有些相似,和地心引力也能找到些許相似。但從故事的核心來看,有本質的區別。火星救援根本還是在救援兩字。而這部小說在地球已經消失的背景下,兩人一貓的極端環境,對人性的思考是深刻的。比如男主知道麥冬還活著的第一時間就把全部的物資拿出最好的一半冒著生命危險發射到天上。不要說在失去了法律和道德的束縛後,就是在旁邊無人時,多少人會展現陰暗的一面。極端條件方顯人性,男主在救人,也是在救自己的人性。

  這本書有些思想確實值得回眸品讀。第一就是怎麼活下去,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東西在脫離人類的群體之後都不可能實現,而在火星上,額外的氧氣和水都是奢望,直接決定活下去的時間。沒有蔬菜的'唐躍必然生病,想種活一株西紅柿是何其艱難,像火星救援男主隨隨便便種了一屋子土豆簡直像開玩笑。當宇宙中沒有其他生命的時候,看見一個綠色的嫩芽,都可以認為和自己是同宗同族。第二就是如何找到活下去的意義,知道自己的死期是殘酷的,而生命必須找到活下的意義,小說裡的男女主在求生之餘,一直在整理人類的歷史,努力把文明傳遞下去。即便他們知道,在時間面前,哪怕僅僅一萬年,任何資訊都將被磨滅得毫無痕跡,但是,這是他們活下去的意義。借用書裡最核心的一句話“人類真正的偉大之處在於——向死而生。”

  第三點可以說是改變我的思想,就是算機率。我一直以為,人生就像打麻將,想要胡牌就要算出可能性最大的牌,任何事都可以靠機械的計算來得出一個機率,我往機率大的那邊靠攏就好了。除了活著這種小說,大多數電影電視和文學作品往往都是在極低的機率下最關鍵的時刻死裡逃生反敗為勝嗨皮安丁。而生活是殘酷的,結果一般只有兩種,不會出現我70%喜歡你,你40%喜歡我這種機率事件出現。空間站墜毀那段,只有成功和失敗兩種結果,麥冬不是薛定諤的貓,不可能得到那個一半機率活下來的麥冬。最後一天晚上女主麥冬向唐躍求婚時,無論男主如果計算如何祈禱,結局都已註定。悲痛之餘對於向來喜歡懷著僥倖心理的我是震撼的,算計無用,無用,無用,抓緊分分秒秒行動,才是能走到最後的贏家,即便輸了不枉自己走出過那一步。

  至於小說的結局,都死了是必然的,或許為了滿足廣大讀者的心理需求吧,才又整出來復生的一章。不過無所謂了,我認為麥冬確實死了。

  讀很多小說,比如三體這種,當沉浸在小說世界裡的自己走出來,會愈發質疑自己的渺小,甚至恐懼,尤其是看完三體Ⅲ死神。但是從另一方面,反而可以激發自己行動起來的決心,渺小不可怕,認命才可怕。雖然我文筆不好,但是我最近可以堅持把自己都偶然想法用文字寫下來,或許還需要一些契機讓自己的文筆再提升一下。而現在,先做到持續輸出,貴在持久,努力做到更持久。

  最後放一段看哭我的一段話:

  “我終將死亡,

  在群星閃耀的夜晚,

  請將我埋葬。”

  “當春風拂過,

  枯木上會開出鮮豔的花,

  你一定要來看看我啊,

  當那一天來臨,

  我的墓碑上會有翠鳥張開翅膀,

  灑下一片陽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