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論命運》讀後感1000字

叔本華《論命運》讀後感1000字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叔本華《論命運》讀後感1000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想重新開設一個欄目,對於我來說,這是很早之前就有的想法,只不過一直沒想好應該如何開啟它,今天先作為一個試點,希望有什麼意見或者建議都可以私信我,在文章下留言也可以。

  言歸正傳,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叔本華的一篇文章《論命運》,亞瑟·叔本華(德文: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享年72歲),德國著名哲學家。是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的人並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哲學的先河,也是唯意志論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認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運作的力量。叔本華出生於德國但澤 (今屬波蘭,已更名為格但斯克)的一個銀行家家庭,自幼性情孤僻。父親海因裡希·弗洛里斯·叔本華(Heinrich Floris Schopenhauer)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後因發瘋,投水自殺身亡。母親約翰娜·叔本華(Johanna Schopenhauer)是當時頗有名氣的作家,與歌德等文豪有所交往。他和母親的關係一直不好,隔閡非常深,最後關係破裂。叔本華繼承了父親的財產,使他一生過著富裕的生活,叔本華因肺炎惡化死後,將所有財產捐獻給了慈善事業。在很多書上都能看見他的'身影。

  《論命運》是叔本華對於這個論題的思考,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個論題是被廣泛關注的,絕大部分的人,在某一個特定的時刻,總會想起這個話題,他希望這篇文章可以讓讀者藉此比較一下自己的想法。

  對於我自己而言,命運於我也算是開過不大不小的玩笑,讓我真實感受到命運的力量是在高考的時候,我選擇了中文系的志願,在最後一個選擇的時候,順手寫了一個義大利語,沒想到直接被錄取了。這是我感受到的第一個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的感覺。儘管在很多時候,我都無法理解這個問題存在的意義,包括在外地讀書的四年,很多恰到好處發生的事情,我總會覺得是命運想讓我明白一個道理,只不過一下子沒有辦法看透看清楚。

  直到畢業了,我也儘自己的努力(家人的關係)進入之前想工作的單位實習,然而總是各種的問題發生,當年沒有機會成為那個單位的正式員工,也是因此在實習結束後我又離開了那裡。

  進入星巴克工作是更加離譜和意外的事情,那個時候我不僅面試遲到,還沒想到過之後的一系列對於我來說是重大改變的東西——咖啡。怎麼說呢,在之前的二十多年間,我一直沒找到過一件讓自己如此熱愛和著迷的東西,三分鐘熱度總能讓我感受到一種狂熱的喜歡,有一段時間喜歡過鋼筆,喜歡過看電影,喜歡過機械錶,在熱情冷卻之後,發現這真的是有些無聊。其實進入星巴克開始的幾個月,我一直沒做到很好,也始終抱著一種暫時過渡一下的想法在混日子。直到後來認證了黑圍裙,又恰好開始了手衝咖啡的研究。此刻,才發現咖啡的真正魅力和它對於我的存在意義。

  而後經歷的種種事情,包括探店,和咖啡行業的前輩聊天的過程中,對於咖啡的熱愛與日俱增,前方是無限精彩的世界,而我在入口處被深深地吸引。向前是光明的未來,著眼於當下則是需要不斷學習不斷積累,成為和那些認識的大佬一樣的優秀甚至更好!

  隨著時間的流逝,經驗的不斷積累,對於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也會在前後有不同的變化,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認知。因此應該不斷的嘗試,去發現很多的問題,去尋找事物的本質特徵,才能有真正的理解。

  這個是早幾年看這篇文章的思考,那個時候正經歷著其他的事情,還沒考慮過之後人生的重大抉擇和變化,或許再幾年之後來回看這篇文章,又會有新的感受。

  所以書這個東西,還是要常溫故,或許在當時初見的時候沒有理解它,或許是在幾年之後經歷過什麼事了,回想起來,才能說一句:“原來如此。”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