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高祖本紀》讀後感
《史記·高祖本紀》讀後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史記·高祖本紀》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學期參加了司保鋒老師的《史記導讀》小司同學的講課果然不同一般,頗有大學教授的風範,可講得生動有趣,甚至有時候講到精彩處自己也忍不住笑起來,課上的內容很豐富,吸引了很多同學。(雖然睡覺的人比較多)
都說劉邦出身低微,性格油滑,也看不出有什麼雄才大略,那麼他是憑藉著什麼來率領一班豪傑推翻暴秦,打敗大英雄項羽並建立大漢帝國的呢?
司馬遷從三個方面提出了劉邦做皇帝的根據。首先是君命天授。二是善於用人。三是撫百姓。
劉邦有識人的.能力,知道哪些是人傑,哪些是庸才,然後才能量才而用,《史記》曰:“呂后問:‘陛下百歲後,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上曰:‘曹參可。’問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戇,陳平可以助之。陳平智有餘,然難以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這也應算是一項重要的領導才能。項羽就不行,不能識人,所以陳平和韓信之類就全部跑掉了。
劉邦用人不疑,並且“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讓人有盼頭,所以能夠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另外又能把握兵權和人事權以防止喧賓奪主,不致失去對人才的控制,像韓信所言:“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就是這個道理。
劉邦能屈能伸,果敢能決。按李宗吾的話說就是“面厚心黑”。
劉邦有急智。在被項羽圍困在滎陽時,韓信不但不及時救援,反而趁機要封,“漢王大怒,罵曰:‘吾困於此,量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經張良、陳平暗示後,“漢王也悟,因復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乃遣張良往立信為齊王,徵其兵擊楚。”,在與項羽對決時,劉邦曾被伏弩射中,“漢王傷胸,乃捫足曰:‘虜中吾指!”以定軍心。在鴻門宴前夜項伯來通風報信的時候,劉邦緊緊抓住這根救命稻草,急忙套近乎,“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在關鍵時候逃過一劫。很多事例都表現了劉邦的急智,按現在的話說叫“危機處理能力”,這也是一項重要能力。如果反映遲鈍,朝
三晚五,在那個動亂的年代劉邦只怕小命都難保,更不用說王霸大業了。
社會並不缺有才幹的人,像項羽、韓信、張良、陳平等,但卻缺少能將他們的才幹合理組織和發揮出來的人,而劉邦恰好具有這一長處,因此他成功了。從這個意義上說,他的成功是性格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