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草木的讀後感個人收穫
人間草木的讀後感個人收穫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間草木的讀後感個人收穫,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仲夏時節,手捧汪曾祺散文集《人間草木》(北京燕山出版社20xx年4月出版),從他清淺勾勒的筆墨裡,卻分明看到了春的蓬勃和世間的祥和。這些薈萃汪曾祺恬淡智慧的經典之作,集中代表了先生四十多年文學創作的思想精華,從容淡泊的敘述裡,一幅寧靜安詳的和諧圖徐徐在眼前展開。
書中所輯錄的篇目,最早的寫於上世紀四十年代,但大部分是汪曾祺寫於後半生的作品。寫作風格也由最初的華麗蛻變到後期的樸實,寫作技巧也是逐漸臻於至境。全書共分“人間草木”、“四方食事”、“腳底煙雲”、“聯大歲月”、“師友相簿”、“平淡人生”“文章雜事”等七輯。既聚焦各色花草景緻,又書寫故鄉和各地美食,恬淡至性的筆墨裡,泛著汪洋的文化氣息。此外,還有遊走性的筆記,真實記錄著徜徉山水間的心情,流露出探訪各地人文風情時的點滴欣喜。
對於師從沈從文的文學大家,西南聯大的那段求學生涯,一直是汪曾祺筆下常常提及的話題,此番在《人間草木》裡,汪曾祺用寫實的手法,述說著寒窗苦讀的艱辛,深情講述著與恩師間的坦誠交往。或許是這種真摯的師生情觸動了汪曾祺的心絃,讓他由此又聯想到了自己的生身父母,在本書中,他完全拋棄了遊山玩水時的閒適和散淡,專門在“平淡人生”這輯中,用大量深情並茂的文字,寫下了對父母的回想和懷念,彰顯出汪曾祺重情重義的孝子情懷。毋庸贅言,作為現代文壇獨樹一幟的文學大師,汪曾祺對於文學創作自有一番獨到的見解,這些心得體會也悉數收錄在本書中,他既談小說和散文的創作之道,也與讀者分享多年從文的經驗之談,字裡行間盡顯汪曾祺對中國文化的敬仰和自信。
汪曾祺是一位真性情的作家,行文落筆簡潔自如,往往寥寥幾筆,就描繪出人間風情萬種,在空靈幽靜的意境裡常讓人浮想聯翩。其洗盡鉛華的文字亦如他靈動脫俗的書畫,真實映照著他灑脫不羈的人生。所以,品讀汪曾祺的文字,尤其是他的散文,根本看不出他輕車熟路駕馭文字時的刻意做作,他的功力總是在悠閒輕適中,不著痕跡地流露出來。那些平淡的字句好似泉眼裡冒出的股股清泉,清澈明亮,汩汩流淌中還常常泛著生活的甜香,輕啜一口,總是那麼回味綿長。這種出神入化拿捏文字的至高境界,在他談及家鄉和各地美食的篇章裡,幾乎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如寫昆明野生菌一章裡,寫菌的.品種不僅繁多,而且製作花樣還層出不窮,從他不急不緩的表述中,已然聞到了這些野珍的草木芳香,一種急於品味人間美食的征服感,早已被他情趣盎然的文字俘虜殆盡。
在《人間草木》裡,汪曾祺由風情也觸及到了人生。但他絕不是淺白直露地來一通說教,而是把他對人生的理解對生活的感悟,悄然隱喻到筆下的一花一草一人一事裡。先生一生經歷坎坷,曾遭受過非人的待遇,但他鮮有憤世嫉俗的冷嘲熱諷,更沒有躲到一隅做生活的旁觀者。他就像一個充滿了童趣的告白者,流連於世間繽紛的草木間,聞著悠悠花香,品著四方美食,賞著九洲盛景,在觸景生情中,還不忘當年一路走來的諸多不易……雖然生活對他有過不公,命運也對他有過苛刻,但他依然心懷感激地拿起筆,攤開潔白的稿紙,盡情謳歌著人間的美好和祥和。讀這樣的書,我們感覺不到生活的壓抑,也沒有心機上的負累,在他活色生香的文字裡遊走,內心的欣悅感禁不住油然而生。
古人說得好“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汪曾祺以《人間草木》為題,足見他對大自然的草木有著很深的感情。而草木又是與山和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說,汪曾祺其人也好,其文也罷,完全稱得上是智仁相間的大師。故而,讀懂了他筆下的草木,也就讀懂了他那顆包容萬物的智者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