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讀後感軍爭篇:知敵我之情勢

孫子兵法讀後感軍爭篇:知敵我之情勢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孫子兵法讀後感軍爭篇:知敵我之情勢,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兵法解析

  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行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者也。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掠鄉分眾,廓地分利,懸權而動。先知迂直之計者勝,此軍爭之法也。

  意思就是:

  事先不瞭解各諸侯國的政治動向和圖謀的,就不能預定外交方針;不熟悉山林、險阻、水網、沼澤等地形的,就不能行軍;不使用鄉民做嚮導的,就不能獲得有利的地勢。所以出兵作戰以欺詐取勝,以對自己是否有利來決定行止,要根據敵人兵力的分散和集中的狀況,來變化自己不同的戰略戰術。所以,軍隊的行動迅速起來像疾風,慢起來像森林那樣,風吹過時枝搖而杆不動,攻擊和侵略時要如同烈火,堅守和駐守時要像山嶽一樣不可動搖,難以窺測要像陰雲蔽天那樣,行動起來要像迅雷不及掩耳。佔領和掠奪敵方的鄉村城鎮,要把資財及時分配補充給自己的軍隊;打下來的地盤要及時賞給有功者,要權衡利害關係,然後相機而動。先懂得迂直的計謀就能取勝。這就是爭奪主動制勝條件的原則。

  兩軍交戰,只有知敵我之情勢,才能調動軍隊,爭取勝利。因此,為避免腹背受敵,就要先知道諸侯們的動向;為避免遭到埋伏,就要熟悉地形;為得地利,就要任用嚮導。

  要以是否對自己有利來決定行止,要把敵人的近直之路化為迂遠曲折,使其利變成不利。而把我方的迂遠曲折化為近直,使我之不利變為有利。

  在戰爭中要注意隱蔽自己的企圖,避開敵人的阻礙,在敵人覺察不到或防守薄弱的地方繞道而走,出敵不意地達到自己的軍事企圖,以取得勝利。

  公元前623年,晉文公事晉、齊、秦軍救宋,與圍宋的楚軍在決戰時,就是採取了以迂為直的戰法打敗楚軍的。

  戰鬥開始時,晉軍為避免與楚軍的中軍主力決戰,令軍士把駕車的.馬蒙成虎皮,先向楚軍的右軍進攻。楚右軍是由盟軍組成,戰鬥力最強,遭打擊後立刻潰退。

  晉軍又故意佯退,誘殲戰鬥力較弱的楚左軍。楚左軍又被殲。這時,楚統帥下令撤回楚地,晉文公就這樣利用以迂為直的計謀,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二、古今聯想

  要懂得以迂為直的計謀。“迂”與“直”本來是一對矛盾體,但在軍事戰略上,“直”往往最難達到的,雙方的注意力都在於此,成了實際上的“直”,“迂”和“直”往往會發生轉化。

  三、讀後感

  知敵我之情勢!

  熟知敵我,才可作出最準確的判斷,才有可能取勝!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