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恐懼》讀後感

《論恐懼》讀後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恐懼》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看書前的2個問題:

  1、為什麼面對部分問題/困難時,想要逃避?

  2、如何解決、克服恐懼心理?

  一直以來,我發現自己拖延症比較明顯,對於有一定困難的,尤其需要求助他人的事情,不太願意去做,心存恐懼,害怕完不成,或者被人拒絕。

  知道自己的癥結所在,於是嘗試對症下藥,買了這本書回來。今天下午速讀了一遍《論恐懼》,基本解決了當下的困惑。

  1、恐懼一直都客觀存在。以具象存在,尤其是以思想或時間的形式體現。也就是說我遇到的恐懼的問題,可能大部分人都遇到,為社會共性問題。對此,我長舒一口氣。

  2、恐懼產生的原因:未知和不確定性,思想引發恐懼,比較滋生恐懼。然而,有趣的是,當直截了當的面對某事時,恐懼就不存在,只有當思想介入進來,才會恐懼。

  3、如何克服或解決恐懼。

  覺察自己內心的整個過程,觀察它,瞭解它。

  恐懼是存在的,但它從來都不真實,他的出現要麼先於要麼後於活躍的當下。如果恐懼存在於活躍的當下,它還能成為恐懼嗎?它就在那裡,不存在對它的任何逃離、任何迴避。在那裡在那真實的當下一刻,在身體或心理危險出現的那一刻,對它全然關注。當全然的關注存在,恐懼便不存在。

  4、逃避恐懼會是怎樣的後果?

  逃避的恐懼,一直都存在,並沒有消亡,甚至會產生嚴重的後果。

  5、恐懼和快樂為一體兩面。

  案例分享:12年參加公司的一個內部演講,算是人生頭一回。上臺後雖然面對都是熟悉的'面孔,內心的緊張與恐懼是可想而知的,手心不斷出汗,兩隻手無處安放,擺放在哪裡都不自然,甚至能感受到身體的微微顫抖,雖然在此之前已經推演了很多遍,稿子早已爛熟於心。整個過程發揮正常,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停頓或其他異樣。很多時候,恐懼猶如一面看不見的牆,看起來堅不可摧,實際上做到後發現,所有的都是內心的幻覺,體會到到更多的是快樂和滿足。

  人的成長,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恐懼,面對它,正式它,行動了就好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