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孔子的灑脫讀後感

關於孔子的灑脫讀後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孔子的灑脫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個甘願把趕馬車當作自己專長的人,以自己的灑脫與智慧,脫出凡人的.概念,成為兩千年來“不朽”的聖人。

  我是喜歡朗誦古文的。三年級的時候,無意之間看到了學校正廳的揭示板上的一句孔子的格言,回家後便搖頭晃腦,不厭其煩地反覆吟誦。我很喜歡古文的韻律與簡潔。起初父母對我示以百分之三百的贊成。可是時間一長,連父母都厭倦了,因為我只會一句,每天用各種腔調去讀。父母不願打擊我,便買了一本《論語》。就這樣,我和孔子有了第一次接觸,雖然我還不是太懂裡面奇怪的文字組合。

  隨著對“仁”的認識逐漸加深,我對孔子也多了幾分尊重與敬仰。他的“信”也是我所奉行的,即使不是能百分百做到。孔子灑脫,他說一個真正的人本來就是不成器的。可是現在的家長卻要求自己的孩子個個成器。成器的目標無疑就是成為某方面的專家,好在社會上混一個穩定的職業。這樣固然好,可孔子為什麼不呢?當有人笑他博學而無所專時,他就自嘲說,要把趕馬車作為專長。這,就是人與聖人的差別吧。

  孔子灑脫。他說要以德報怨,以德報德。現今能做到這點的人有幾個?即使一個人的無意之言不小心中傷他人,可能也會遭到意想不到的報復。以德報怨已經成了許多人口中的空話。

  孔子灑脫。當別人都在海闊天空地大談理想時,他卻語出驚人:“我希望在暮暮三月,輕裝出發,約了若干朋友,到河裡游泳,在樹下乘涼,一路唱歌回來。”可見孔子未染的氣息,性情與靈魂。那些遙不可及的理想與之相比,是否太過俗氣?

  一份灑脫,一份寬容;一份灑脫。一份輕鬆;一份灑脫,一份自在。拋開所有顧慮,給人性一份灑脫,豈不妙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