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的生存之道讀後感

昆蟲的生存之道讀後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昆蟲的生存之道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昆蟲的生存之道》是美國羅伯特.埃文斯.斯諾德格拉斯的著作。這本書開頭是一些彩圖,內容豐富,有各種昆蟲:螞蟻、蟑螂、蚱蜢、螳螂……

  本書的作者:羅伯特·埃文斯·斯諾德格拉斯(RobertEvans Snodgrass,1875—1962);美國昆蟲學家、藝術家。他精通物理、化學、繪畫以及拉丁語、希臘語、法語、德語,並在節肢動物形態、解剖、進化、變形等研究領域作出傑出貢獻。一生髮表76篇科學論文,出版6本經典作品,代表作為《昆蟲的生存之道》(Insects,Their Ways and Means of Living,1930年)和《昆蟲形態學原理》(Principlesof Insect Morphology,1935年)。

  這本書主要是講昆蟲昆蟲它們是怎樣生存下去,的包括偽裝、進食,還有繁殖等。

  透過這本書我也瞭解許多知識:

  1.美國舊大陸蚱蜢就是蝗蟲。

  2.美國舊大陸竹節蟲目歸為直翅目。

  3.其實昆蟲並不分害蟲和益蟲,就像螳螂,它不僅吃害蟲,還吃益蟲(它不可能看昆蟲圖鑑來分辨什麼蟲子是可以吃的害蟲,什麼蟲子是不可以吃的益蟲。

  作為一個每週要求收集好詞好句的小學生,我最關注每篇文章的'修辭手法。整個故事中,作者使用了比喻、擬人、反問、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例如,“設想一下,一隻小蚱蜢走進這個假聖徒:它的頭馬上就會狡猾的一斜,裝出一副監工謙恭的樣子,狡詐的目光斜視著正在靠近的蚱蜢,不放過任何行動的一絲一毫的細節。”這裡用了“SSS級”的比喻——暗喻。它把螳螂比作了假聖徒。

  這本書屬於科普讀物,非常適合未來想當昆蟲學家的人讀,不懂昆蟲的人看完了這本書之後可以對昆蟲有個基礎的概念,不會再覺得昆蟲神秘難測。我也推薦懂昆蟲的人看,溫故而知新麼!不過整本書內容可能過於複雜,所以可以每天讀一點,這樣更容易把這本書裡的知識消化掉。總的來說,這是一本文字生動、妙趣橫生、通俗易懂、引人入勝的科普讀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