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學,不知義”《三字經》讀後感600字(精選20篇)

“人不學,不知義”《三字經》讀後感600字(精選20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不學,不知義”《三字經》讀後感6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不學,不知義”《三字經》讀後感600字 篇1

  在我上學一年級的時候,老師讓我們每天早晨誦讀《三字經》。其中的語句,我從開始的不懂,到逐漸明白它的含義。在這眾多的語句中,最令我感動的是:“人不學,不知義”這句話。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不學習,就不懂得道理,出不了成績,成不了人才。”中華民族是有著古老文明的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大家知道,支撐文明發展的是科學、道德、藝術。科技的發展,道德的最佳化,藝術的進步都要以知識作為基礎。不學知識,國家就回落後;不學知識,人類就會愚昧,不學知識,個人就會落後。

  學習當從小學起。《三字經》上說:“幼不學,老何為?”就是說從小不學習,老了能有什麼作為呢?在這方面,我們的祖先為我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北宋的祖瑩,從小酷愛讀書,無論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他都會想辦法讀書學習,八歲時,就能詠詩成章;唐朝的李泌,從小好學,七歲的時候,就能以下棋作比喻說出一番道理,被人稱為“神童”。這些名人自幼好學,日漸長進,便能少年成才,中年成名,身後流芳百世。

  學習是不分時間地點的,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只要和他人在一起,必定有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要緊的是會學習的心眼。古人說:“一天不學手盲,二天不學眼盲,三天不學心盲。”天天學,時時學,才能學有所成,學有所有。雷鋒叔叔說:“學習需要三股勁,即擠勁、鑽勁、韌勁。”擠,就是擠時間學;鑽,就是專門挑難的思考;韌,就是堅持下去,天天進步。

  學習是要用心思考的。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的這句話是說,讀書不用心想是學不到知識的,光空想不學習也是沒有用的。愛因斯坦的腦子裡有十萬個為什麼,有了“為什麼”,他就千方百計地找到“怎麼樣’。在找答案的過程中,學習,學習,再學習,思考,思考,再思考,在不斷學習和思考中,他成為了名垂青史的科學家。同學們,要思考”為什麼”,“怎麼樣”,要思考“對不對”,“好不好”,還要思考“能不能”,“行不行”。

  因此,我更要從小努力學習。永遠記住這句話:“人不學,不知義!”

  “人不學,不知義”《三字經》讀後感600字 篇2

  朗朗乾坤。它獲得了永恆的精神和千年文化的精髓。古往今來,它已經成為一本非凡的書。《三字經》生來就有一個橫空!這個男孩被這本精彩的書,也就是書中的文章所感動,這也是一個個人的意思,也是一個笑話。你不應該當真。

  這本書的奇怪之處是什麼?首先,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用三個字元的押韻句子構成句子,這些句子自成一體,易於閱讀和記憶,也易於理解。其次,它是幾千年來中國文化的精髓。這本僅有1500字的小書綜合了“歷史、地理、數字、天文、氣象、詩歌、書法、音樂、教育和歷史教育”的重要性。《三字經》也濃縮了整個中國的歷史,易於學習和記憶,並特別談到學習歷史的方法。

  總之,這些都體現了中國古代兒童的傳統美德和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中國兒童的驕傲。

  但是,我必須重申,由於當時的歷史和政治原因,有許多問題是不可忽視的,這些問題給《三字經》、《三綱五常》增添了一些糟粕。所謂“三綱”,即“君為臣,父為子,夫為妻”,“三綱,君為臣,父為子,夫為妻”,這表明當時人們愚蠢地認為,有了“三綱”,就會形成君臣、父子、夫妻的社會穩定;所謂“五個常任理事國”是“仁、義、禮、智、信”和“義、禮、智、信”。不允許混淆這五個常任理事國。”這是每個人都必須遵守並且不能打破的基本道德底線。只是可憐當時的人們!他們相信三綱五常能夠維護家庭和國家的秩序,於是發表了一個大宣言並親自實踐。事實上,這只是富裕的統治者在道德和法律上對被統治者施加的魔法。

  “人不學,不知義”《三字經》讀後感600字 篇3

  《三字經》短小精悍,蘊含著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

  它深深地吸引我們,這不止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不禁使人讀起來琅琅上口。 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路上的良師諍友。不論是在道德、歷史、地理……文化上內外都會受益非淺。雖然,在這本書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現代化開放意識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

  每看一篇,我們都會被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嬴政,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但在許多人心中他同時也是個暴君。可我覺得他只不過是一個順應了“弱肉強食,勝者王,敗者寇”的生活邏輯的人物。他為了統一中國,加強訓練精兵。雖然,每一個訓練,對於士兵來說都是一次生死決擇,但這麼殘酷的訓練卻為日後,統一中國做了奠基。統一中國後,他雖然殘暴,但從此國泰民安。我們現在身處這個美好的社會主義,不是要感謝秦始皇嗎?中國古代文明所做的切是無可抹滅的,這為中國古文明也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三字經》是古人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文學瑰寶,直到現在也不失為一本好書。《三字經》使我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要讓我的學生去學習去理解。讓孩子們學會刻苦學習,學會做人,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三字經》,深遠而持久地影響著每個中華兒女,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了它,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揚它吧!

  “人不學,不知義”《三字經》讀後感600字 篇4

  高爾基曾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的,讀書能讓我們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暑假,我重讀了大家耳熟能詳的《三字經》,讓我受益匪淺。

  《三字經》是中華文化的經典作品,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讀起來朗朗上口,短短的文字,蘊含著深刻的道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就告訴我們:我們就像一塊璞玉,要想發光,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像播種一樣,只有灑下汗水,才會收穫成功的果實。

  其中,讓我最難忘的是——“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講的就是黃香溫席,孝順父母的故事。這些古樸的文字把我帶入了一個愛的世界。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這樣的場景。炎炎夏日,黃香在父親睡覺時,輕輕地為父親扇涼,用孝心吹散炎熱;寒風刺骨的冬天,他先睡到床上,用自己的體溫暖床,再讓父親睡上去,用孝心驅走寒冷。他的孝心像春雨點點,滋潤著我們的心田。讀著讀著,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孝心女孩”——陳春林。母親病逝,父親癱瘓,可這些事都沒有難倒她,她勇敢地挑起了家庭重擔。用自己的孝心燃起了父親生活的希望,用細心地照護讓父親重新站了起來。她帶父上學的行為更是感動了無數的人,成為家喻戶曉的“孝心女孩”。無論是黃香還是陳春林,他們都用孝心給我們樹立了最好的榜樣——孝敬父母,回報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

  這樣經典的故事在《三字經》裡數不勝數,《三字經》就像一位無聲的老師,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又像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行的路。我們要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孝敬父母,發揚光大,讓生活充滿愛。

  “人不學,不知義”《三字經》讀後感600字 篇5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三字經》誰都會背上那麼三兩句,可其中做人的道理卻要用一生去體驗。人出生時,原本純潔善良,只是後天的修養不同,才出現了百態人生。到了知天命的年紀,我才悟出了“心之變,德之變,德之變,行不同,行不同,果相異”的道理。

  縱使世態炎涼,但要心存感動;縱使淡漠無助,但要有信仰支撐。因為這個世上不僅僅只有堅冰和烈火,也不僅僅只有冷漠和笑顏,更重要的是它有無數顆熱情跳動的心。大地因為有了萬物才生機昂然,大海因為有了波濤才洶湧澎湃。如果每個人都懷揣感恩之心,這世間就多了溫暖少了冷漠,如果每顆心都有信仰,希望才會綻放出絢麗的花朵。

  “幼不學,老何為。”感恩的心、信仰的心要從小培養,記得我們小學時,雖沒讀過《三字經》,但是老師和父母用點點滴滴的平凡舉動讓我們明白了要關愛他人。我生活在航空城,在樸實的環境中逐漸懂得了“孝於親,所當執”。那時,只要突然下雨,我和小夥伴們都會帶上雨傘,結伴去工廠的大門口等待父母們下班,馬路兩旁,黃黃的油布傘像一顆顆磨菇綻放在雨地裡,給父母們帶來感動。如今,獨生子女很少會想到關心父母,把長輩們的愛當成了理所當然,這是不是人性教育的一種缺失呢?!《三字經》說得好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小鳥因為有了天空才會展翅飛翔,小草因為有了雨露才會欣欣向榮。人的學習不光是數理化,最根本的是學做人的道理。伴著愛成長固然重要,但懂得愛、付出愛是人性的光輝所在,正所謂悠悠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從小學會愛,長大了才會愛祖國、愛工作、愛事業、愛社會,才會用一顆真切的心、一份飽滿的愛去裝扮一個奼紫嫣紅的`世界。

  “人不學,不知義”《三字經》讀後感600字 篇6

  《三字經》我們班幾乎每個人都有,也都讀過,但真正瞭解它很不容易。可以說它是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一本書。上學期老師讓我們背《三字經》,我時常坐在院子裡,手捧著《三字經》,唸唸有詞地吟誦:“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覺得《三字經》易記易讀,秀色可餐,白紙黑字,三言韻語像一條清澈的小溪,潺潺流進我純真的心田。在朗朗的讀書聲中領略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體會做人做事的道理,學習立身處世,接人待物的準則。

  《三字經》共一千多字,中華歷史及道德觀都濃縮在這一千多字中了。確切說它是一部百科全書,走進《三字經》,就像漫步在中國歷史長廊中,中華五千年,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既有王道霸業,文治武功,又有血雨腥風,悲涼殺戮,強盛輝煌使人驕傲振奮,朝代敗落使人漢顏痛惜。我們應學習歷史,立足現在,古為今用。

  《三字經》是國學之經典,中華文化之偉大盡展其中,中華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一朵耀眼的奇葩。獨具魅力而又璀璨奪目,而《三字經》不愧為華文化中一顆最耀眼的珍珠;如果說中華文化是一片茫茫大海,而《三字經》便是幾千年沉入海底的一艘船,裡面是一些數不清的財富。

  誦讀、欣賞、回味、咀嚼,最沁人心脾的是《三字經》蘊含的思想、馨香。影響最深的是最後一句話“人遺之,金滿贏。我教子,唯一經。”知識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做父母的再有錢,如果子孫不求上進,又有什麼用呢?經中自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這才是取之不竭的財富。

  《三字經》是我人生路上的良師益友,因為它博大精深,我不敢說已經讀懂它,我會一直堅持研讀《三字經》,一點一滴地通透其靈魂,是我的靈魂芳香怡人。

  “人不學,不知義”《三字經》讀後感600字 篇7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提起這《三字經》的學習,還得從上幼兒園開始,偶爾會依依呀呀的跟老師讀幾句完全不懂的《三字經》,上一年級才算正式的吟誦了經典,那時經過半個學期的誦讀,在學習之餘,我隨同學們把《三字經》背的熟熟的,背得多了,對內容也就懵懵懂懂。可對它的理解還是從生後中的小事中有所感悟。

  記得那次在姥姥家,媽媽把洗好的的水果分給我們三個孩子,媽媽是最後一個分給我的,而且特別小。我有些不高興了,就對媽媽說不想吃。媽媽一眼就看出我的心思,她把我拉過身邊來,耐心地說:“兒子,《三字經》咱們白學了,融四歲,能讓梨。弟與長,宜先知。說的是什麼意思來的?難道你忘了?”我搖搖頭說:“沒有忘,可是……”。媽媽拉過我的手,輕輕說:“兒子,如果你來分你要怎麼分?”我語塞了,也臉紅了,是啊,經典學了怎麼不用啊?於是,我低下頭輕輕說:“小的留給自己。”媽媽拍拍我的頭,高興的說:“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從那以後,我懂得了謙讓。

  透過誦讀《三字經》讓我學到了很多道理。“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告訴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慢慢來。“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使我明白人小的時候不學習,長大了就什麼都不會,有什麼用呢?從而激勵我珍惜每分每秒的時間來刻苦的好好學習!“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實禮儀。”讓我懂得我們從小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同學。

  《三字經》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伴隨著我成長,它是我成長的好朋友。

  “人不學,不知義”《三字經》讀後感600字 篇8

  《三字經》是小時候媽媽陪我讀的第一本書,其中有許多廣為流傳的故事。《三字經》三個字一句,特別朗朗上口,十分好記,我非常愛看,愛學。到一年級暑假時,我已經能背誦整本《三字經》了。在《三字經》的故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香九齡,能溫席”和“孫康映雪”這兩個故事。

  “香九齡,能溫席”這個故事是說黃香九歲那年冬天,他在睡覺前用自己的體溫來給父親暖被子。黃香真是個孝順的孩子。我五歲那年冬天,我們全家從北京回長沙過年。長沙冬天很冷,屋子裡沒有暖氣,我們睡覺的被子冷冰冰的。我每天都比媽媽早上床,總是睡在媽媽的被窩裡。有一天媽媽問我:“陽陽,你為什麼不睡在自己的被窩裡啊?”我笑著說:“媽媽,陽五歲,能暖被!”媽媽楞了一下,然後緊緊的抱著我,摸著我的頭說:“好寶寶,真懂事!”《三字經》讓我不知不覺懂得了要從小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字經》不僅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還幫助我養成了很多好品質。“孫康映雪”就是這樣一個故事。孫康家境貧寒,白天得幹活,沒有時間讀書,晚上想學習卻沒有錢買燈油,於是他就用積雪的反光讀書學習。媽媽說我在學習上從小就不怕吃苦,應該就是受《三字經》中孫康這些名人的影響。記得在我二年級的一個晚上,我感冒了,還把晚飯都吐了。爸爸媽媽十分心疼,讓我早點上床休息。可我卻想著作業還沒做完,一定要堅持寫完作業。爸爸媽媽攔不住我,只好陪著昏昏沉沉的我寫完了作業。第三天,我病好了,上學後交上自己的作業,班主任劉老師表揚了我,我覺得很光榮。《三字經》讓我漸漸養成了刻苦學習的好習慣。

  《三字經》內容豐富,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有很多給人啟迪的道理,真是一本讓我受益終生的好書啊!

  “人不學,不知義”《三字經》讀後感600字 篇9

  暑假裡,爸爸要求我把以前讀過的《三字經》拿出來重讀,並給我講解了每一句的意思。上學前背《三字經》時,其中很多語句的意思我都不懂,現在上學了,經過爸爸的講解,我能理解了書中的一些含義。

  特別是有一段關於古人學習方面的內容: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這六段話的意思是這樣的:大聖人孔子曾經把7歲的項橐當作老師,古代聖賢尚且能如此勤奮的學習;宋朝中書令趙普讀了一輩子《論語》,做了宰相之後,仍勤奮學習;漢朝路溫舒把借來的書抄寫在用蒲草編的席子上,公孫弘削竹片用來抄書,他們沒錢買書,卻也如此勤奮;孫晉怕晚上讀書打瞌睡,把頭髮系在房樑上,蘇秦學習睏倦時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他們都沒有老師,但能自覺學習;晉朝車胤晚上用捉來的螢火蟲當作燈看書,孫康依靠雪的反光看書,他們雖然貧困,卻沒有因為點不起燈停下學習;漢朝朱買臣一邊砍柴一邊讀書,隋朝李密一邊放牛一邊讀書,他們儘管勞累,卻不放棄學習。

  在讀懂了這一段後,我非常感動。古人沒有我們現在這樣優越的條件,坐在明亮的教室,有辛勤的老師教導著我們,書本都是嶄新的,爸爸媽媽給我們買了漂亮的書包、文具。這麼好的學習條件,是古人所沒有的。如果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沒有刻苦、努力學習,就辜負了父母、老師對我們的期望。我們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將來成為祖國的棟樑,就必須從現在做起,好好學習,認真讀書,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

  “人不學,不知義”《三字經》讀後感600字 篇10

  當我讀到《中華少兒愛國三字歌》中的“故土熱,家鄉親,思養育,貫終身”時,便引起我一連串的思索:這句話說得是多麼深刻啊!這告訴我們一個人對於生養他的父母及家鄉的故土是有很深的感情的!而這句話也無疑批判了當今社會的“出國風”。

  如今中國有許多人認為能夠出國是一件時髦的事,是一件令人羨慕的事。而我國的裝置與其他國家相比,的確是落後了很多,所以,許多“才子”們為了自己的前途,出國去了。國外的五彩繽紛,豐厚的薪水,誘惑了一個個“才子”遠走他鄉,並且一去不復返……

  再看看老一輩的科學家們,他們當中又有多少人放棄國外優厚的待遇,幾經周折,在國外學成又歸來了!他們要在自己的故土上散發光和熱!

  我們不否認國外的條件好,待遇優厚,不否認中國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仍是個“窮”國。可是,有句話說“子不嫌母醜,狗不謙家貧。”試問那些所謂有才華的哥哥姐姐們,你們學識淵博,又為何不肯為自己的祖國添磚加瓦,把自己的祖國建設得富強起來呢?

  愛國並非一句空話,要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去做才行。是啊,有句古話說得好:“天下無難事,只要肯攀登。”為何說“天下無難事”呢?因為,做了,“難”事則轉化為“易”事,不做則反之。作為一箇中學生,一定要從一點一滴做起,我們只有踏踏實實地走下去,才能為我國的將來出一份力量。

  同學們,我們是21世紀的主人,未來的中國屬於我們,我們只有發奮學習,將獻我們的才華無保留地貢獻給我們的祖國,才能夠使我國成為一個現代化的發達國家!

  同學們,請記住:“振興中華靠我輩!我們不能紙上談兵,而需要我們把愛放在行動中。

  “人不學,不知義”《三字經》讀後感600字 篇11

  這些天我讀了《三字經》,從書中的許多資訊中獲益良多。在這些故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起源和流動。

  書中的每一個故事,每一句話都深深地吸引著我。“教養孩子或不教導孩子是父親的過錯。教學不嚴格,但教師懶惰。孩子不學習是不合適的。如果你年輕時不學習,那就永遠不會。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習,不懂得公正。作為一個人的兒子,方少時。親戚,老師和朋友,學習禮儀。這是我在《三字經》裡讀到的一句話。這些話很好。他們告訴我一個深刻的道理:如果孩子管教不好,那是父母的錯。如果老師在教學上不嚴格,那是他的懶惰。如果你小時候不學習,你就不會長大想學習。所以我深深地感到,我必須更努力地學習,報答我的父母和老師當我長大了。

  孟子的母親選擇了她的鄰居。如果你不學習,你就永遠學不會。孟子的母親三次搬家,讓孟子有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孟子有一次逃學,母親就剪下織布機上的布來教他。孟子之所以能成為歷史上著名的大學提問者,與他母親嚴格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從那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良好的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是多麼重要。

  《三字經》不僅是一本書,更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瑰寶,是永恆的經典。它濃縮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一個接一個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一種道德吸引所有人。來和我一起讀這本好書吧。

  我相信你一定讀過三字經的歷史書。但這是一本很長的古書。它的每一個字都包含著深刻的真理。讀過三字經之後,我們應該充分理解它們的含義,這樣才能完美!

  “人不學,不知義”《三字經》讀後感600字 篇12

  自從學校開展"誦讀經典"以來,我一直堅持背誦《三字經》。每每讀過幾句話以後,我還要仔細揣摩一下,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請教媽媽。今天早上我讀到了"融四歲,能讓梨"。講的是一個叫孔融的孩子,年齡僅僅四歲就懂得謙讓的故事。當媽媽把洗好的梨端到桌上讓孩子吃時,孔融主動拿起了一個很小的梨,而把大梨讓給了哥哥,他說:"我應該吃小梨。"我當時真是吃驚,這麼小的孩子就知道歉讓,想想我自己的做法,真覺得臉紅。

  在家裡,我總是和弟弟搶著吃,搶著玩,從沒有想著弟弟小,我應該有個姐姐的樣子,為這事爸爸媽媽也沒少跟我講道理,可我就是不服氣。現在我讀了這幾句話,覺得自己確實不應該那樣做,應該懂得謙讓。再想今天發生的一件事更讓我臉紅了。今天媽媽用面蒸了一條小魚,非常漂亮,當時吃飯的時候我還在屋裡躺著,跟媽媽慪氣呢,弟弟敲門說:"姐姐快來吃飯,有小魚。"我想我不出去,你也不敢給我吃完了,後來弟弟又來喊我,唉,再不出來估計媽媽又要生氣了,算了,吃飯吧。我出來一看,那條小魚一動也沒動,我看看媽媽,媽媽說:"弟弟本來已經拿到手裡了,想了想還有你呢,說等你呢。"我二話不說幾口就吃沒了,弟弟端菜來了一看說:"你怎麼這樣啊你!"當時我還沾沾自喜,現在想起來覺得羞愧不已,弟弟還知道讓著自己,而我卻從來不體會弟弟的感受,真的不應該。

  《三字經》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許多深刻的道理。以後,我不僅要堅持背誦《三字經》,我還要堅持學習主人公們良好的行為習慣,讓自己越來越優秀。

  “人不學,不知義”《三字經》讀後感600字 篇13

  《三字經》是我小的時候爸爸送給我的禮物。那時候我讀這本書只是覺得那些句子琅琅上口,非常好記。當我成為一名小學生後再重新讀《三字經》時,發現書中藏著很多道理和奧秘。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短短的十二個字告訴我一個道理:人在出生後本性都是善良的,只是因為後來處於不同的環境、受到不同的教育才會出現差異,有了好與壞、善與惡的區別。“孟母三遷”是為了給孟子尋找一個好的環境、讓他接受正確的影響,使孟子最終成了一名偉大的人。我們也應該和品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向他們學習,讓自己成為一名品行端正的人。

  我讀這本書學到的另一個道理是:一個人從小就要努力學習。“玉不琢、不成器”,人也一樣,如果不學習,不懂得知識和道理,就不能成為有用的人。古人讀書時可以做到頭懸樑、錐刺骨,今天我們雖然不用採取那樣的做法,但是我們要學習他們的刻苦精神。蘇洵二十七歲才開始發憤讀書,他後悔自己用功太遲,這是古人給我們的訓誡。“幼不學、老何為”,我應該從小好好學習,長大後才能有所作為。

  《三字經》還教會我要孝敬父母,尊老愛幼。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他們都是我學習的榜樣。我們現在都有優越的生活條件,但這都是爸爸、媽媽每天辛苦工作為我們創造出來的,因此我們應該多幫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們下班回家後可以多一些休息的時間。

  《三字經》中還有許許多多的知識需要我去學習。今後,我要用這本書中的道理來鞭策自己,在人生中走正確的路,將來做一個有用的人。

  “人不學,不知義”《三字經》讀後感600字 篇14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看,這就是家喻戶曉、膾炙人口、極易成誦,內容包括了中國傳統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及一些民間傳說,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的《三字經》。

  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

  我自從讀了《三字經》,受益匪淺。我知道了仁、義、禮、信、德、倫理道德觀念與為人處事的道理。《三字經》是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兒童啟蒙讀物。我讀了它,自身的素質與修養也提高了許多。

  從前我總是討厭學習,覺得學習只是給家長和老師學的,總不把學習當一回事。自從讀了《三字經》,它裡面所講述的故事真是太讓我為以前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羞愧。我真是太慚愧了!我現在知道學習好了,長大才能為自己找一條出路。今後我一定要發憤讀書,好好學習。

  我是一個生性好強的人,做錯了事情也不承認,總是認為自己什麼都是對的,不可能有錯,誰都拿我沒辦法,常暗地裡議論我。自從我讀了《三字經》,看了裡面的民間故事,知道了周處改過自新,做錯了事情主動承認,痛改前非,成為了一個大官。我也要做錯了事情就改,再一、再二、不再三,一定要做一個品德優秀的人。

  我以前和同學相處不和睦,不是挑這個的毛病,就是挑那個的缺點,做起事情不團結,哪個同學都不想和我一塊學習翫耍。自從讀了《三字經》,我知道為人處世的道理,懂得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同學團結友愛,互幫互助……

  自從讀了《三字經》,我收穫很多,我的人生信條,道德觀念,為人處世都發生了很大的轉變。

  我愛《三字經》,更愛讀《三字經》。

  “人不學,不知義”《三字經》讀後感600字 篇15

  媽媽給我買了一本《三字經》,但我只喜歡看故事書,這樣的書我一讀就覺得煩人。在爸爸、媽媽面前,我只好無可奈何的開啟書,哎?還真順口,讀起來跟順口溜一樣。

  起初讀《三字經》只不過覺得很順口,很好背誦。但每次爸爸教我讀《三字經》的時候總是板著個臉,很嚴肅的樣子,像老師在輔導我,我就猜到爸爸可能另有用意。果然不出我所料,當我念得滾瓜爛熟時,爸爸便給我講解每一句的含義。“香九齡,能溫席”,黃香九歲的時候,就知道天冷時幫父親暖床……

  爸爸講到這,我就在心裡暗暗盤算,黃香能幫父親暖床,那我也能幫爸爸、媽媽暖床。我早早的就偷偷溜進房間,幫爸爸、媽媽暖床,一開始我把腳伸進被窩,結果被凍得“啊”的一聲,趕緊把腳縮了回來。我心想:冷死我了,但我一定要說話算數!要給爸爸、媽媽一個驚喜。於是我硬著頭皮鑽進被窩,不知不覺的床暖和起來了,我趕忙叫爸爸、媽媽來休息了,當他們得知我主動幫他們暖床後,都感動得誇我懂事了。

  現在我一邊背誦《三字經》一邊想它的含義,這樣既牢記了《三字經》的詞句,又能知道《三字經》在生活中對我成長的指導意義,《三字經》已經是我生活中的小老師了,以後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三字經》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雖然多玩一會兒能滿足我貪玩的慾望,但多讀會兒書就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只要合理的利用時間,我的學習一定會越來越好。

  謝謝媽媽送給我一本這麼好的書,我一定會好好珍惜的。從現在開始我要多多的瞭解《三字經》中指導我們健康成長的道理和故事,讓自己走上正確的成長道路。

  “人不學,不知義”《三字經》讀後感600字 篇16

  《三字經》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的精華,也是我們中國人的國學。《三字經》三個字為一句話,一段共有四句。《三字經》主要是寫人的善、惡、學、孝、禮、儀,它是一本很有教育意義的書,它教育我們要愛國愛校,親師愛友,勤於讀書……它教會我們太多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最經典的臺詞:“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幾句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知道。意思是:人生下來,天性都是好的,只是後來由於各人所處的環境不同,所形成的生活習慣不同,才使人們的性格不同。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它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區分善惡,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特別是讀到:“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時。”我真的很感動,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順父親,夏天為父親搖扇子,冬天給父親暖被子。孔融四歲時就懂得把大個兒的梨讓給哥哥吃,自己就吃小的。而現在的我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自以為是。所以我們更要好好學習黃香和孔融的高尚品德,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

  書中的:“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讓我明白了小時候不好好學習是不應該的,那樣老的時候就不會有所作為。俗話說的好:“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使我知道了玉不經過雕刻就不能成為有用的器皿。人如果不學習,就不會知道做人的道理。

  讀了《三字經》裡一個又一個感人的故事,讓我感悟到了其中的含義和道理,也堅定了自己的學習態度。我要努力學習,天天向上,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人不學,不知義”《三字經》讀後感600字 篇17

  今日我讀了《三字經》最終的一些——“瑩八歲,能詠詩”到“戒之哉,宜勉力”,裡面講的是古聖先賢的故事精神和人生的哲理。其中有幾句話十分影響我“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勤有功,戲無益。”這幾句話主要講我們要小時候努力學習,不能耽誤學習的黃金時段。這樣,長大為國。、為民、為自我都有好處。還能使父母長輩感到驕傲自豪,造福於後代。

  以前,我總以為學習的機會和時間還很長,不必這麼累這麼認真地學習,能夠留著一些知識以後慢慢學。可此刻我才明白,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們學習的機會僅有那幾次,錯過了就再也遇不到了。並且知識也像一個黑洞一樣,越來越大。今日你會了這個,明天又有新的知識等著你,可誰又能保證你前一天學的知識忘不了呢?知識像一隻被人吹的氣球一樣越來越大,就算你有三個腦子每一天不停地記也記不完。所以,我們要把握好近在手邊的學習機會,千萬不能錯過,一錯過就再也記不住了。

  玩耍的歡樂只是暫時性的歡樂,並且這種歡樂就像夏天裡的冰一樣,一吃還想吃。我們學生能夠享受一下這種歡樂,可是不可多享。如果多享受,意志差的同學就會控制不住自我,從而無心學習,長大後悔莫及。學習的歡樂是永久性的歡樂。它像一杯咖啡,剛開始有苦,然後是淡淡的苦,再而是微香,最終是香醇。我們要學會做長久的歡樂,雖然剛開始沒有香,可是會越來越有甜頭。從而讓你愛上這種長久的歡樂。

  我要學會做一個珍惜時間,品嚐學習“咖啡”的小才女。

  “人不學,不知義”《三字經》讀後感600字 篇18

  在誦讀課上,教師給我們讀了《三字經》,我就喜歡上了這本書,我覺得它太趣味了,每句話都僅有三個字,讀起來朗朗上口。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請媽媽陪著我,再一次津津有味地讀完了這本書,並且懂得了其中的含義。原先《三字經》裡面包含了我國從古到今的許多經典故事,它經過簡單易懂的方式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做事和學習的方法等等。

  《三字經》中“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講的是黃香九歲就明白孝順父母,冬天把被窩捂熱後再請父母睡;而孔融年僅四歲,就懂得尊敬兄長,把大梨讓給哥哥,自我吃最小的梨。讀到那裡,我就想起自我一向以來都在家裡做小皇帝、小霸王,爸爸媽媽把什麼最好的都給我,我卻覺得理所當然,還一不順心就哇哇大哭威脅他們。想到這,我的臉又紅又燙,心裡真慚愧啊!

  有一次,我自我定了計劃,每一天自覺地練兩頁字,剛開始幾天都是工工整整地寫,慢慢地就沒有耐心了,寫出來的字好像在跳舞,正自欺欺人地想著:“兩頁太多了吧,要不還是改練一頁好了!”這時,我讀到了《三字經》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經過寫一塊沒有雕琢的玉石,如果沒有長年累月的細琢,是不能成為一塊美玉的,教育我們人也是這樣,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學習,堅持不懈,最終才能成功。我也應當學習這種持之以恆的精神啊!

  《三字經》教了我們善、惡、學、孝、禮、儀,我每一天都要背誦它,還能夠不時地提醒自我呢!

  讓我們人人都讀懂《三字經》,把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傳承一代又一代!

  “人不學,不知義”《三字經》讀後感600字 篇19

  寒假裡,我看了一本國學經典,名字叫巜三字經》

  這本書的作者是宋朝的王應麟等寫成的。中華民族有著數千年的文化,其中中國傳統國學是我國輝煌燦爛的核心部分,它博大精深其中三字經中的"人之初、性本善、習相近,性相遠”釋義是人生下來,本性都是善良的,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只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所處的環境和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和壞的差別。

  有一個故事令我印象深刻:有兩個兄弟,他們剛出生,一個哭了,另一個也哭了可是,他們辦滿月酒算卦的時候,一個孩子是狀元命,另一個是乞丐命。那個乞丐命的媽媽不信這命,努力教育孩子,最終變成了狀元。而另一個算卦是狀元命的孩子,媽媽忽視教育,結果則成了乞丐。他哥倆相遇的時,哥哥感到很羞愧。

  我想根本沒有命中註定的事情。人與人之間的不一樣,不是與生俱來的。因為孩子從小都是一樣的,都是善良的好孩子。只可是是在他們長大的過程中,由於受到了不一樣的教育,才使他們有了不一樣的人生。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釋義是戰國時期,孟子母親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斷織機的布來教子。我讀了這個故事的感受是孟子在治學方面有許多格言。學問之道,最貴用心,用心思索才能有所收穫,不然就不會有所得。

  這本書讓我懂了許多道理:比如一個人不能認命,要改變環境,主動找人學習,我以後學習會持之以恆,而不能一步登天。相信只要努力就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人不學,不知義”《三字經》讀後感600字 篇20

  今年上五年級的我,讀過很多書,有《父與子》這樣幽默好玩的;也有《冒險小虎隊》這樣推理,讓人思考的;更有啟迪人生,讓我懂得做人道理的,今天我寫的就是讓我懂得做人道理的“千古第一奇書”——《三字經》

  《三字經》相傳為宋人王應麟所做,從南宋起就被廣泛用作蒙學教材,直到明末清初。它包含了廣博的內容,即講教與學,又講禮儀規範。它是我國影響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本書。全書一共380句,結構嚴謹,文字簡練,三字一句,讀起來朗朗上口。讀完《三字經》,真的能夠感覺它開啟了人們的智慧,能夠深入到一個人心靈的最深處,能培養一個人的優雅的性情和敦厚的性格。所以《三字經》是千古第一奇書”非常恰當。

  《三字經》包含的內容很廣泛,有教人孝敬父母,尊重長輩的;也有勸人學習的。我最喜歡的是“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為人。蠶吐司,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它的意思是,狗能為人們守夜,雞能為人們報曉,而人生在世,倘若不努力學習,混混噩噩,對社會無用,連雞狗都不如了,能稱的上是人嗎?蠶吐絲為人們織成絹帛,蜜蜂給人們釀蜜,一個人如果不好好學習,不為社會做貢獻,那就連動物都不如了。這幾句話用簡單的詞語表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做人要勵精圖治,發奮圖強。不要遊手好閒,貪圖享受,因為這樣的人連物都不如。

  雖然這是古代的文字,但是對我們想在也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讀了《三字經》使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也明白了媽媽讓我背誦三字經的良苦用心。雖然現在我只能背過二分之一的內容,但是我卻學到了很多。我會堅持下去,把整本《三字經》都背會,也希望朋友們有時間也讀讀這本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