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見大,平中悟理

小中見大,平中悟理

  西塞羅曾經說過:“瞭解生命真諦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長。”杏林子就是一個懂得生命真諦的人,她的生命是美麗的。杏林子雖然12歲就染上了類風溼關節炎,並且後來病情惡化,但她能夠勇敢地面對現實,頑強地與病魔鬥爭,熱愛生活,珍惜生命,寫了四十多個劇本和許多散文。收錄在人教版初中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三課的《生命生命》,就是杏林子由平常的小事,聯絡自身的體驗,感悟生命的真諦的文章。

  《生命生命》是一篇小中見大,平中悟理的優美哲理類散文。這一篇散文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前三段為第一部分,記敘了作者由三個很小的事例引發對生命的感觸;第二部分為後兩段,闡述了作者對生命的感悟。全篇文章,字裡行間都飽含了作者對生命的沉思,令人被作者所透露的對生命的渴望所震撼,從而關注自我的生存價值,更加珍惜生命,充實自我,完善自我。

  散文的其中一個特點就是題材散,但這些看似凌亂散漫的材料卻有他們相連的含義,《生命生命》這篇散文也是如此。前面三段作者記敘了看起來好像毫不相干的三件小事:一是小飛蛾在險境中為了生存極力地掙扎;一是香瓜子在牆縫中為了生長衝破種種阻撓最終長出了小苗;一是“我”借來醫生的聽診器,靜聽自己心臟的`跳動,感受自己的生命。它們都是三件很尋常的小事,但杏林子從這些尋常小事中,感悟出了關於生命的深刻道理。

  第一件一隻小小的飛蛾,落在作者的手上,當她想弄死它的時候,它卻鼓動雙翅,極力掙扎,令作者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種飛蛾強烈的求生慾望,令作者忍不住放了它。飛蛾尚且熱愛生命,求生欲強之又強,那麼人呢,人是不是應該更加熱愛生命呢?作者在心裡不禁發出了“生命生命”的呼喊。第二件牆角的一粒香瓜子,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竟然可以“不屈地向上,茁壯生長,昂然挺立”,令作者對“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肅然起敬。從香瓜子身上,作者感悟到的是生命竟然可以那麼頑強。第三件,在許多年前,作者借來醫生的聽診器,靜聽自己的心跳,在“一聲聲沉穩而有規律的跳動”中,作者感悟到“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於我的”,並且想到“我必須對自己負責”。這三件都是發生在作者身邊的小事、雜事,但它們已經不是一般表象上的事了,他們注進了作者的思想,傳遞著作者的情感,承載著作者的哲思。

  散文的另外一個特點是立意深,能使人啟心益智,特別是哲思類散文,讀後確是使人受益匪淺。杏林子的《生命生命》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作者對生命的感悟並不是憑空得來的,她深入體察人生、人世、自然,然後得到一種深刻理性的感悟。在這篇散文裡,滲透了作者的人生觀、價值觀。尤其在第二部分裡,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對生命深刻的感悟。

  第二部分,作者對生命的感悟雖然言語不多,但字字力透紙背,引人深思。作者從小就患有疾病,她懂得“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無法捉摸”,但她並沒有被病魔打倒,她更懂得“讓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使我們活得更為光彩有利,卻在於我們自己掌握”。由飛蛾、由香瓜子、由自己心跳的聲音,引發作者的這段思考,可以說是有感而發的。不過,更大的感觸應該是由作者的生活體驗引發出來的,飛蛾、香瓜子、心跳的聲音僅僅是一個觸動點。病魔的折磨,生活的艱辛,已經磨練了作者的心靈,鍛造了作者的靈魂,她變得對生活充滿熱愛,懂得頑強地生活,並且承諾對自己的生命負責。這篇散文的蘊意就是由作者自身參悟寄託的。參悟寄託就是寫作主體在現實人生的特定狀態中,或是自然外物特定情境中,發現、領悟到某種帶有普遍性意義的道理,或者哲理,然後透過對特定物狀的描述,寄情寄理地表現出來。第一部分作鋪墊的飛蛾、香瓜子等就是這篇散文蘊意的“特定物狀”。

  《生命生命》這篇散文的最大價值在於作者從小事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可以引發我們對自己生命的關注和思考。隨著作者的指引,我們可以思考到生命到底是什麼;我們應該怎樣對待生命;面對困難、挫折時,我們應該怎樣克服;生命有限,我們怎樣才能不辜負生命,讓我們活得更為光彩有力……。杏林子從飛蛾在險境中極力掙扎,告訴我們生命求生的慾望是相當的強烈的,我們應該熱愛生命;她從磚縫中頑強長苗的香瓜子,告訴我們無論條件多麼惡劣,困難多麼阻撓,生命力可以相當強盛的,我們應該頑強地生活;她從靜聽自己的心跳,感受自己的生命,告訴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屬於自己的,我們應該對自己的生命負責。本文蘊意深厚,深刻沉思,或許,《生命生命》給我們的啟示還有更多更多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