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1000字(通用9篇)

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1000字(通用9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後感範文1000字(通用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後感1000字1

  蘇軾,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我的印象中他的詞最出名,其代表作品有《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最近我在誦讀他的《前赤壁賦》和《後赤壁賦》。他是無數人仰慕的大才子,其作品千古流傳。

  林語堂的《蘇東坡傳》,讓我對他有了新的認識。確實,他是一位天才,他的文章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爭相傳誦。他因文章而惹禍,他的政敵因他的文字對他羨慕妒忌恨,制之於死地。他不僅在文章詩詞上,還在書法與繪畫上開創了新局面。在各個領域大放光芒,我想起一個人,弘一法師李叔同可與之相比。

  蘇不僅富於感性,而且非常理性。他既熱愛自然,縱情山水,又談佛論道。他的足跡遍及天涯海角,總少不了一些奇特朋友相隨,談經論佛,他對人生有深刻的認識。讀他的《赤壁賦》,在數百字的短文中,你能體會到人在宇宙中的渺小。他的後半生在流放中度過,在一個地方沒有呆到三年,離京都越來越遠,遠到海外蠻地。“苦難讓人成長”,殘酷的生活造就了一代文豪,他是一位樂天派,他把對生活與人生的感悟付諸於詩文。文字成就了他的偉大。

  他為人所愛的不僅是才華,豪爽、正直,這些品質更為人所喜,但是作為政治家,這些品質註定他會失敗的。他不喜官場,也不為官場所容。無論是他的政敵王安石等當權,還是他的“同黨”執政,他的正直的言論讓人不安,最終他只能遠離政治的中心。

  可是他又非常熱愛他的人民,只要有機會執政一方,他就把當地治理的井井有條,比如治理黃河,建設西湖,林語堂說他是火命,在他的執政生涯中總與水對抗。在杭州他為後人留下了西湖美景,他是一位離不開大自然的詩人。既陶醉在自然的懷抱中,又與老百姓生活在一起,這樣的長官人們能不被喜愛?

  月夜當空,他最喜的是與人夜遊,沒有文友相伴就與百姓縱談。在蠻地與百姓聊天,沒有文化沒關係,他說,談鬼故事也行啊。於此,我讀到一種深深的孤獨。

  他是一位樂天派,在海南蠻荒之地,他忍受著熱帶的高溫,艱苦的自然環境也沒有徵服這位老人,他永無止境地探究著生命的樂趣,他親自釀酒,還學瑜伽煉仙丹,他熱愛生活,享受生活。

  他的朋友圈遍及各個層次。皇上皇后對他尊敬有加,老百姓也把他當作自己的父母官,當他入獄時,當他流放時,萬人空巷相送;當他到達某地時總有許多人在岸邊相迎。怪不得人們總是樂於談論他的故事,他就生活在人民中間,在位時他時時為百姓著想,即使下野也想辦法影響當政者。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後感1000字2

  林語堂先生的小品漫筆看過一些,列傳卻是第一次拜讀,看了之後,才後知後覺的發現林語堂寫列傳也是精彩十分,拿起便不忍釋卷。難怪這本書能被成為四大列傳之一。

  蘇東坡是我國眾所周知的大文豪,但人們喜歡他,敬重他,並不只僅是他的才調。這一點,在這本《蘇東坡傳》中,可謂解析的酣暢淋漓了。光是看書後那鱗次櫛比,令人咂舌的參考材料的附錄,便可知林語堂花了多少心思在研討蘇軾,解讀東坡。

  這本書記載了蘇東坡崎嶇的終身,從名聲大噪到幾經放逐,直至。材料具體,言語生動這些長處自不必說,最讓我感動的是林語堂對蘇軾這個人物傾瀉的汗水,在書中的每句話裡簡直都能感觸到,林語堂就像一個忠誠的“粉絲”,跨過千年韶光,去尋覓偶像魂靈中亮光的動聽之處。其實前史哪裡有或許百分百復原,林語堂對蘇東坡毫不小氣的溢美之詞,也被有些人點評不行客觀。而我卻以為,正因如此,林語堂所刻畫的蘇東坡,才顯得分外有血有肉,才分外讓人喜歡與歎服。他的才調,他的磊落,他的仁心,他的志向,他靈通的才智,傳奇的人生,並不會由於年月的消逝而減損半分,反而引得後世知音的共識。

  林語堂先生當然也是知音之一,他不由得拿起筆,把他的感悟寫下。書中說:“創作之能使歷代人人愛讀,而不為時間短的文學風氣所吞沒,乃至歷久而彌新,必定具有一種咱們稱之為發乎內心的‘真純’。”而正由於蘇東坡品格中那“真純”的一部分,體現在其文章與業績中,才得以傳得千古美名。我想,打動了林語堂先生的,也正是那份“真純”。

  林語堂先生行文灑脫天然,嬉笑怒罵之間,總能在片言隻語中顯示人生的才智。然而生逢濁世的他,也有許多無法,想必在蘇軾身上,他看到了一種歷經劫難仍然可貴的純潔與高雅,這也正是他神往與尋求的人生境地。在《林語堂散文》中,他就曾說道:““火熱大方的心境應該由一種哲學加以保證,避免受人生的環境所糟蹋,由於人生是最嚴格的。火熱的心境是缺乏敷衍環境的,熱心有必要和智與勇結合起來,一個徹底瞭解人生的人是一直英勇的。無論如何,智假如不能生勇,便無價值。智阻止了咱們的愚笨的野心,把咱們由這個國際的時尚的騙子—無論是思維的騙子仍是人生的騙子—中解放出來,是咱們得到勇氣”。熱心加上才智,才幹發生直麵人生的勇氣,這種勇氣絕不是匹夫之勇,而是一種豁達灑脫的大才智。

  在林語堂心中,蘇軾正是一位這樣的勇者,在千年之後仍然用不滅的品格魅力照亮人們的心靈。感謝林語堂先生,讓更多的讀者,也有幸,做一回蘇軾這位傳奇文人的知音。

  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後感1000字3

  穿過梨花帶雨的清夢,繞過朝代更迭的山水,碾過暖寒交替的歲月,你帶著那抹風趣幽默的微笑,向我走來。我輕閉雙眼,與你擁抱,嗅著你身上夾雜著的田間泥土味兒,感受你身上的絲絲溫暖,聽著你的故事。

  “白雲在青天,可望不可即”

  夢迴宋朝,在明月幾時有的水調歌頭的醉意裡認識你,在大江東去的念奴嬌的豪放裡閱讀你,從是花還是飛花的楊花詞的纏綿裡品味你。每一首詩詞,都時刻向世人告知你的文學造詣之高。

  “眉山有三蘇,草木為之枯”,這是多麼高的稱讚啊。你的才氣是上天賜予你禮物,二十多歲便受到歐陽修的推崇和賞識,試問,誰人能像你一般有這樣的機遇和才華?而你也沒有辜負自己的才華,將其發揮到了極致,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與辛棄疾一同成為豪放派詩詞的拔尖人物,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為“宋四家”這些都是你才華橫溢的見證。你的人格魅力歷盡磨難也不失本色,豁達,包容,赤誠,尤其是對生命的熱愛,你的人生就是最偉大的作品。

  “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

  你的性子,註定了你的仕途坎坷。可是那個時代,入朝做官是讀書人的目標,亦或是說,是他們畢生的追求。為父守喪或許是你人生的第一道難關的開始,你不幸的捲入政治風暴,成為政治的犧牲品。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說的就是你吧,在王安石風頭正盛之時,與他硬碰硬,想獨一人之力,與黨派鬥爭,滿肚子的不合時宜,卻又滿肚子的才氣。明知不可而為之,想來你已經料到自己的結局。你一直為百姓而抗拒朝廷,為寬免貧民的欠債而向皇帝懇求,必至成功而後已,你只求獨行其事,一切付之悠悠。在為官職所羈絆時,你自稱侷促如轅下之駒。處次亂世,你猶如政壇風暴中之海燕,是庸妄官僚的仇敵,是保民抗暴的勇士,雖然歷朝天都對你懷有敬慕之心,歷朝皇后都是你的真摯友人,但你還是屢遭貶降,甚至遭到逮捕,忍辱苟活。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在黃州你買田種地,向農民請教種田技巧,與乞丐一起閒聊,享受每一天給你的快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從大官僚變成農民,沒有了金錢財務的煩心,你更加快樂。在耕耘之餘,遊覽山間小路,在竹林裡彈琴小憩,沒有了繁忙的政務,你的日子更加美滿舒服。

  時光荏苒,生活給的難題,你給出了答案:“一樽還酹江月”的灑脫是你的答案,“一蓑煙雨任平生”是你的答案,“門前流水尚能西”是你的答案。掉進泥濘,灑脫的拂去塵土,微微一笑,不理無謂的紛爭。把你貶到黃州,你有酒有肉日子賽過神仙,把你貶到惠州,你有荔枝鮮果度日不覺艱難,把你貶到儋州,

  你教書育人造福一方百姓。世界以痛吻你,你卻報之以歌。不知更幾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後感1000字4

  近日讀了林語堂版的《蘇東坡傳》,不愧是語言大師,活現了一個更加真實、鮮活的蘇東坡。大師為大師寫傳,這點很吸引人。在林語堂眼裡,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個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一個月夜的漫步者,一個詩人,一個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他比中國其他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慧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

  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很多方面像李白、老莊,樂觀、豁達,會享受人生,不故作深沉。蘇軾的文才更博,詞、文、詩、畫、書法都是第一流,就連烹飪也很有一套。蘇軾在文字上最傑出的成就是把豪放風格揉入原本一味婉約哀傷的詞裡,使得詞的地位能跟詩相比肩,在詩被唐人寫盡後,開闢了文學的一塊新天地。而蘇軾自己的詞剛柔兼濟,氣象萬千,境界高遠,單拿詞的成就來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蘇軾的文字,無論是史論,還是奏摺,都寫的縱橫恣肆、雄壯宏遠;小散文則如孤雲出岫、清靜淡泊。

  他認為蘇東坡是中國歷史上當之無愧的、極令大眾傾心仰慕的偉大文人,這不僅是基於他的詩歌和散文的魔力,更基於他總是英勇地堅持自己的'原則和主張的滿腔正氣,在苦難中尋找樂趣的罕見本領,以及由此形成的明亮的人格魅力。

  在蘇軾的身上,體現出了讀書人的天性。學而優則仕,又因為書生本性遭受排斥和貶謫。值得慶幸的是,對讀書人最寬容的年代讓蘇東坡趕上了。北宋一百多年,沒有因為文字的緣故殺過一個讀書人。幾千年的中國,還沒有哪個政府心胸有這麼博大。雖然蘇東坡命運坎坷,幾次被貶至荒域,他自己也曾發牢騷:“人生糊塗識字始”。但總的說來,北宋的讀書人還是幸運的,也是敢說話的,人文之盛,春秋戰國以來就數這個年代。

  蘇軾的一生都卷在政治旋渦中,卻又始終超脫於政治之上。無論是反對派當權派,還是自己的黨人得勢,他過得都很“失敗”。一任一任的皇帝私下都很喜歡他,一任一任的太后都成為他的朋友,可是他卻遭到貶官、逮捕,一輩子幾乎沒能在一個地方住上三年,恰如風中飛蓬,東飄西蕩。然而,他以天真無邪的心靈到處捕捉這在常人看來難以忍受的屈辱生活中詩意的片刻,化為永恆,使我們大家都充實不少。蘇東坡最好的文章都是在被貶謫時寫就的,卻絲毫沒有怨氣,相反卻表現出極其超遠的視野和極其闊大的心胸。

  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後感1000字5

  讀畢《蘇東坡傳》,一股對東坡的喜愛與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這樣一個多姿多彩的人物,讓我為之傾倒的同時,思考之餘,也給了我許多啟示。

  一切出色的東西都是樸素的。高爾基如是說。作為一個完整的人,我眼中所欣賞的樸素換種說法,可以說是全面真實,而東坡就是這樣的人,他這六十四年的完整一生完美地詮釋了"樸素"這個詞。林語堂先生這樣描述東坡:"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明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數百字都無法描繪蘇東坡的全貌。是啊,再多的篇幅,對於刻畫這樣富有生機的人皆是蒼白而徒勞的。

  瞭解東坡的人都知道,作為政客的他一生顛沛流離,從蘇氏三父子乘舟離開眉山的壯雄心勃勃,到輾轉黃州,再是一路向南到達嶺南,最後越過雷州海峽,老死瓊州……朋黨之爭中蘇軾從來不是不知曉政治規則,而是他的本性讓他明知故犯,所有的私慾在他眼中卑微至極。比起榮華富貴,他更樂意關注百姓的愉悅和疾苦。正是他的清醒與堅持,使他困於朋黨之爭,只要他認為變法脫離實際與救百姓於水火相牴觸,他就是要反抗到底。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不管政治生活中多少風雨,甚至是冷箭撲面而來,東坡都用豁達做蓑衣,樂觀做草帽,波瀾不驚地緩緩駛船,坐看風景。蘇軾真的是個徹頭徹尾的樂天派,即使深陷泥潭,他依舊可以唱著小調和三五個知心好友共享生活的樂趣,他為妓女題詩,與和尚趣談,與鄰人學做菜,在東坡耕耘,美化生活環境,作文寫詞樂不亦乎。蘇軾平易近人,一生交友無數。引車賣漿者亦可與他成為知己。

  "天才可以感知卻無法琢磨。"無法細數其功,我們只是知道蘇軾自始至終都保持著他那難能可貴的赤子之心,隨風飄蕩卻始終笑的坦然,而這份坦然正是源於他內心的純粹。這讓我想到這本書的作者,另一個大才子林語堂,他在書中寫道:"我喜歡他,所以我瞭解他。"正是源於這份純粹的寫作緣由,這發自內心真正純粹的喜歡,我們才有幸透過林先生的筆觸去感受這樣一個雖已作古千年,卻依舊立體多面的天才,幸之。

  林語堂說:"讀蘇東坡的生平,我們一直在觀察一個偉大的思想和性靈的人生足跡,而他只是在塵世中偶然成形,留下了短暫的印記。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切回憶,但是他卻為我們留下了他靈魂的歡欣與心智的快樂,這些都是萬古不朽的寶藏。"是啊,東坡就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而他赤子般的笑聲隨著歷史長河飄蕩,使一代又一代人為之動容。

  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後感1000字6

  生活不可能一直如童話般無憂無慮,或陽光普照,或經大風大浪,或寒雨溼身,都應該是人生的常態。一生經歷坎坷的人不少,那為什麼蘇軾的名字沒有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呢?我想最好的回答應是,“一蓑風雨任平生”,正是這種對待風雨的態度成就了不一樣的蘇軾,改變了他生活本來的色澤。

  蘇軾的一生,傳奇而跌宕。出生眉山,蘇軾自幼好學,高中進士後母親去世,初出仕途時桀驁不馴,常被打壓,後因王安石變法貶官外地,經歷“烏臺詩案”後被貶黃州。此時的蘇軾已蛻下了少年人的輕狂,投身於美食美景,《赤壁懷古》便都是那時留下的傳唱作品。一晃幾年,他被重新啟用,提拔速度如同坐火箭,蘇家空前興盛。但是造化弄人,命運並沒有就此放過他,而是真正下了毒手——蘇軾被一貶再貶,身邊的親人朋友也相繼離開了他,像一團雲霧般飄散得無影無蹤。後於六十六歲病逝於真州。

  蘇軾是歷史的長河中一顆巨星,熠熠生輝,逾千百年而不暗淡,而他的偉大與他經歷過的所有挫折與困難都是分不開的。“在寂寞裡,磨鍊了心志,洗滌了靈魂,並使他的才華得以更大程度的發揮”,是的,偉大固然得益於他橫溢的天才,但更多則是來自生活的挫折與磨練。

  “在痛苦中,有人墮落,有人迷離,有人卻可以昇華;有人寄情聲色,有人流連於山水,而蘇軾,選擇向佛教中汲取精神的力量。”在諫官群襲,烏臺詩案過後,蘇軾貶於黃州,雖然受到了不小的驚嚇,但並沒有一蹶不振。他開始了對佛教的學習,獲得了心靈的自由與愉悅,不過他身上儒道的灑脫與飄逸仍淌在他的血液裡。相比從前,他更成熟地看清楚了官場,注重養生,樂於交友,開荒耕種,研究美食,文字少了一些對政治的不滿和對新政者的厭惡,多了一份淡雅與禪意。《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都是此時的名篇,所有的憤懣都隨著“大江東去”而逝。我們無法想象,蘇軾面對大川如何寄託自己“逝者如斯夫”的感慨,只能揣度他怎樣在一次次的苦難中,療愈自我,悲憫蒼生。

  烏臺獄中的折磨,黃州務農的辛苦,惠州的無限慘淡,海南缺衣少食的生活……這些都沒有打敗蘇軾,反而讓他越挫越勇,為什麼?因為他豁達開朗、樂天知命的人格魅力,因為他“一蓑風雨任平生”的隨意與平和。“若其一生順風順水,也許依然偉大,但一定不如飽受錘鍊後更偉大。”苦難並不可怕,只要有一顆強韌的心,再大的難也不是難,而是砥礪人生的利器。

  現在,浮躁當道,智者失語,又有多少人可以理解並體會到蘇軾那歷經風雨卻任平生的樂觀與堅強,豪邁與詩意?

  蘇軾一生,因豁達而精彩,因了悟實現了自我的救贖,昇華成一顆永恆璀璨的星子,它點亮在黑色的夜幕,閃亮在失落人的心頭,照亮在迷茫者的前路。

  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後感1000字7

  很高興能夠讀完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按照時間順序,蘇軾的一生在政治鬥爭與黜陟遷徙的大背景下展開。其實看完以後對他的人生有一種印象就是疲於奔命。古代的交通本就不便,而他一生在數個州縣輾轉,路途遙遠跋涉之苦可想而知。但是仔細一想,奔命或許不假,他也確實接受過很多始料不及的搬家命令,但是還不至於用“疲”來形容他。真正的天才,總是不知疲倦的。而蘇東坡的天才,體現在他“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上。

  一開始對原著的書名感到奇怪,gay指的不是一種性取向嗎?查了資料才知道成書時間其實是早於gay這個詞的“同志”義廣泛使用的,也就是說,“TheGayGenius”指的是“快樂的天才”。標題如此,不難看出林語堂對蘇軾最概括的一個評價了,而且他也喜歡用gay這個詞,不光形容蘇軾,還描繪了京城富麗堂皇的街道、坐擁西湖的杭州、有伎女請他題詞的聚會宴飲,也描寫了侍妾朝雲的形象,而且緊接著就是“在蘇東坡的一生中,似乎王朝雲是最懂他的女人”,這也才配得上蘇東坡的“gay”。

  “蘇東坡一生的經歷,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才華與慈悲讓他步入仕途、名滿天下,受各方百姓愛戴,也讓他受朝中小人嫉妒;剛正與狷介讓他慘遭構陷,又或是扶搖直上,然而政局更替,無人知曉明天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更甚者身陷囹圄性命攸關;唯有他的樂觀曠達,無時無刻不在支援著他,讓他有願望也有能力支援他人,讓他如清風一般活著,帶給人美感與希望。黃州突圍之後,這個才華橫溢的中年人才開始瞭然自己的內心,他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己與世界的關係,“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這是他認識到自己也不過是大千世界中平凡的一粒塵埃,真正的天才,從不以天才自居;“眼前見天下無一不好人”,一千個讀者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謂世界,皆在自己心中,內心澄澈,世界自然宛如明鏡。

  更為觸動我的,是他在去世前的最後一句話。維琳方丈對他耳語:“現在,要想來生!”蘇東坡輕聲說:西天或許有;空想前往,又有何用?勉強想就錯了。”這是他的道教道理。解脫之道在於自然。他的一生無不在踐行這個道理,他遵從著自己的本心,不計後果,因為無論結果如何,至少問心無愧。我生病三年,也是從抗拒慢慢向順應轉變,若是無比困難,勉強或許適得其反,但既然本心想要走向更遠的未來,腳步蹣跚也不應停歇,若是有荊棘攔路,“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成與敗很快就被時間抹去,而留下的是我的那一份“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雖不至於像蘇軾一樣萬古不朽,但至少可以使君微展笑顏。

  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後感1000字8

  他是林語堂筆下的那位樂天派,他是平民百姓口中一聲聲的“東坡先生”,他更是弟弟口中“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黎民百姓”的蘇東坡,他更是蘇軾。

  道說蘇東坡的一生,一字足矣:苦。蘇軾一生勞累奔波,他去過海南、去過惠州、去過黃州,可以說人不是老死,而是累死的啊!我覺得蘇軾與我國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很相像,像是在何處呢?在同樣的為平民百姓一次次的申冤中,在一次次為人民著想時,在一次次警醒自己應當潔身自好,應當盡好大臣的本分裡,在為國家付出,在一次又一次的不假思索,再到最後心無愧對,無愧對於一切,蘇軾的身上讓我看到了屈原的影子,向我描繪了正人君子的故事。

  還是聊回蘇東坡吧,雖說蘇東坡確確實實是受了家庭的影響,促使他成為蘇軾,然,更為重要的莫過於是他自己的努力。他若不勤奮,就不會在險境中做一回以耕田為生的農民,就不會有遠近聞名的東坡肉了,好學是他在朝堂上的盾,善心是一把鋒利的寶劍,勤奮是幫助他逃脫生天的刀,勇敢是使他不懼艱難排擠的矛,四個兵器他都有,怎能讓他不名列前榜呢?“最怕天才也勤奮!”朱載上曾如此形容蘇軾:“先生開卷一覽便能夠終身難忘,為何還親自抄書呢?”蘇軾卻道:“不是的,我抄《漢書》已有三遍了,邊抄邊背,抄第一遍時,每段專抄三字做題目,第二遍則選兩個字,到了第三遍便只取一字,只要提起這個字,我便能接下去。”朱載上覺得有趣,隨後念一字,蘇軾便應聲背,且一字不差!足以證明,即便是像蘇軾這樣天分高的天才,學習還這般努力,那麼天資庸俗的人應當更加發奮努力啊!

  “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什麼意思?就是上到上的玉帝太后,下到下的市井百姓。畢竟,在蘇軾眼中,天下沒有一個不是好人。從前,回想起背誦蘇軾寫的詞《蝶戀花》,只因為好聽,卻獨獨未料這詞背後的憂愁與無奈,蘇軾的詩詞別有一般韻味,那不是喜怒,更不是悲歡,而是發自內心的淒涼,就像蘇軾的人生貶官,一貶再貶!直到天涯海角,無處不去!艱辛與痛苦,背井離鄉是體會不到的。

  讀了書後,瞭解到《蝶戀花》絕非字眼上的美好,此詞乃是形容蘇軾的人生,如野草般春風吹又生。一輩子都在路上的他,又告訴我,自王朝雲離世後蘇軾便“終身不聽此詞”命運如此無情,“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不論人或事,終難完美,不論什麼都不是絕對的。與弟弟難再相見之情。人間友人知己離別之痛,世間國家朝堂亂之苦。縱使蘇軾的一生,盡都是苦,但是他沒有,他,仍舊是別人居心叵測挖空心思對付他且都能一笑而過之人,蘇軾的身上,盡是難得可貴的精神。蘇東坡,一個不平凡的人。

  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後感1000字9

  對於蘇軾,大部分人都在評論他文學修為方面的貢獻,說的都很精彩,自我感覺不如他們的感悟深、說得好。我就在其他方面談談個人看法吧。我以前對蘇軾瞭解僅限於詩詞,讀完《蘇東坡傳》後,才有了更深的感悟。

  天性和後天培養同樣重要。蘇軾天資聰慧,有一個非常好的家庭環境,父親是大學問家,無論做人、做事都堪稱表率,母親深明大義,處處以身作則,給予了蘇軾兄弟另一方面的教誨。這種生活環境也為他們所擁有的那種悲天憫人的慈悲胸懷和以天下為已任的家國情懷打下了堅實基礎。但我感覺少了一些逆境磨鍊,性格中也就少了剛強,我想這可能也為蘇軾兄弟在以後的政治鬥爭中不佔上風的原因。

  蘇軾一生都在糾結“出世”與“入世”,他一直都想歸隱,但遲遲下不了決心。他也想實現自己的宏大政治報復,但缺乏政治鬥爭的激情和必要的手段,從他面對“王安石變法”的作為到對各種政治勢力角逐的態度,他都是持一種厭倦的觀點,自古優秀的政治家必須集救國志與強國法於一身,而蘇軾明顯缺乏後者,雖然他曾經身居高位(當過帝師),影響巨大,但始終沒有跳出文人性情。他的志向因此不得以實現,而他本人也沒有能力去創造或者改變這種不利局面。

  個人命運始終是與國家命運一致的。如果蘇軾兄弟沒有從小立下為國為民的志向,估計他以後的成就不會這麼大,詩詞中的意境不會這會高,也不會得到人民真心的愛戴。所以說為民情懷伴隨蘇軾的一生,哪怕在他人生最困難的黃州、嶺南及至海南流放時,支撐他以積極態度生活的還是為國效力,為民造福。

  做人要有悲天憫人的心腸。從蘇軾的成長軌跡及做人做事風格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好人。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對妻子真心,對兄弟和睦,對朋友以誠信,教子女以大道,所以他每走一個地方,都能影響、團結、帶動一大批人。“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就是這種情況的真實寫照,在等級分明的封建王朝,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蹟。他兩任抗州,為當地兩修“六井”,鬥瘟疫、擴西湖,修蘇堤,築河壩,任密州時帶領百姓抗蝗災大生產,任徐州同百姓抗洪流保家園,就連在嶺南、海南地區在個人溫飽情況都無法解決的情況下,還在想著在政策面上為周圍百姓解決實際困難,如果他個人不具備這些素養,他不會被這麼多人所敬仰,他在困境中,也不會有那麼多的人來幫助他,他的詩詞也不會流傳千古。

  最後借用一句話來總結一下吧:“蘇軾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文學家”。時代造就人物,時勢成就人物。有多大才能,只看能克服多大困難,成多大的”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