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權制與資本主義》讀後感1500字

《父權制與資本主義》讀後感1500字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父權制與資本主義》讀後感1500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奔著看父權制和資本主義如何結合的目的而來,但沒想到這是一部馬克思女權主義之書。不過,這也激起了我很大的好奇:為什麼用馬克思理論分析女權,以馬克思理論的視角看待父權制和資本主義會是什麼樣子?

  讀完前三章(我以為前三章基本說明了此書的大部分主題),我終於明白作者的思路以及為什麼採借馬克思理論了。全書的討論圍繞家務勞動展開,而核心問題是:家務勞動算是真正的勞動嗎?如果是,它是生產性勞動,還是非生產性?它屬於市場內的勞動,還是市場之外?它算是某種家庭內部的再生產嗎?

  當以生產和再生產、市場和非市場、資本等視角去看待女性問題時,馬克思就鬼魂上身了。所以也就不用奇怪,為什麼女權主義要扛起馬克思的大旗。後來,作者還特意開出一章專門分辨到底是馬克思的女權,還是女權的馬克思。當然,後者佔據上風。

  對家務勞動的性質之爭觸及到了一個本質性問題:市場和家庭的邊界。當我們把家務勞動歸入市場之內,認為它產生了使用價值,甚至可作為商品來討價還價時,市場便侵入家庭這一歷來被視作私人領域的範圍;若把家務勞動排除在市場之外,也就是把它排除在了生產性勞動之外,雖然家庭的私人性得到保障,但毫無疑問,好不容易被承認的家務勞動便沒有了立足之地。

  面對這一二元性問題,作者求和,採中庸立場,給出“市場和家庭不是隔絕獨立的,而是互相依存的”這一結論。然後我們就看到,以資本主義社會一夫一妻小家庭製為代表的家庭形態是怎樣和資本主義(也就是市場)相互結合的。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家庭不是超然與資本主義之外的,而是在其廣泛籠罩之下,所以必然受其影響。

  資本主義下的家庭形態,依然逃脫不了許多根深蒂固的傳統,最根本的一點就是弗洛伊德理論中所說的建立在性統治上的父權制。男性在性、生育和生產等方面都對女性佔有統治地位,而女性自身的資源產出與分配都得聽命於男性。這是傳統家庭在面對資本浪潮來襲時的先天性特點。

  資本市場和父權制家庭很容易形成一種同構。比如,家庭作為一個生產單位,作為勞動力產出的終端源源不斷地供應市場,而女性在家庭中的附屬地位也會讓其在市場中處於不利地位。再有,以夫妻、父母親子等角色達成的規範和權威會以性和世代的形式不均等地進行權力分配。說白了,這相當於文化現象在不同文化情境中的嫁接,但沒變的一點是:弱的還弱,強的繼續強,並且經過一番偽裝還要掛羊頭賣狗肉,像以愛為名的`勞動,情感綁架等等。

  如果要為女性爭取正當的權利,那麼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把家務勞動納入市場之中,給從事家務勞動的女性發工資。但這也就意味著,家庭的大門向市場完全敞開了,那些曾經被我們視為家庭情感來源的活動,統統可以用錢來衡量。想想要給母親發工資,母親也就成為一種職業,母愛便能和商品一樣用錢買賣,這真的好嗎?

  反觀男女平等,一個重要的物質基礎就是男女雙方同時作為勞動力出售給市場成為個人化的商品。與此同時,家庭內的某些活動被架空了。家庭作為一個共同生產單位的性質被強烈消解,原本隸屬於女性的特有活動(育兒和家務)轉移到家庭之外。如果要以功能學派的思維來理解,這裡必然出現一個功能替代的問題——女性走了,誰來代替女性做家務?當然,家務僅僅是一個家庭必須解決的問題之一,除此之外,還有育兒、養老等等。(其實我們能在這裡感覺到家庭發生變遷的某些先兆和動力)。

  作者在中文版的序言中總結了全世界解決上述問題的三種模式。一種,公共部門大包大攬(某些優越的歐洲福利國家);一種,從市場購買廉價勞動服務(菲傭為典型代表);還有一種被稱為亞洲模式,由親屬或其父母一手承擔(中國城鄉社會,尤以年輕城一代為主)。單論亞洲模式,可笑的是,當年輕女性從家務中掙脫以後,以往所遭遇的剝奪和壓榨又轉至年老一輩(尤其年老婦女)。好像未必能有一種理想的平等模式可作為完美解決方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