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有感
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有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中提到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確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寫論文,搞科研。帶著這個問題,我閱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是啊!我們應當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裡,使學校教科書裡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蘇他還提到一位成功的歷史老師,他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讀到這些,我臉紅了,因為在這之前,我一直理直氣壯地給自己不能坐下來好好讀書找理由。讀了這些,我深感慚愧,正如玉玲瓏老師在教學手記中說的那樣,我應該給自己來一次徹底地“清掃”,“掃”去那些所謂的理由,應該靜下心來,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實實在在,認認真真地去讀書,多讀書,博覽群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大海,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使自己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讓別人一看就看得出自己是讀書之人,讓書香飄溢!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還說到:“要做到教會學生自學,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要使一個人在上小學和中學的時候就酷愛讀書,並且學會在閱讀過程中認識自己。如果一個人在中學畢業後要麼完全不懂得閱讀,要麼他閱讀的範圍只侷限於一些低劣的偵探小說,那麼他的內心世界就會變得粗魯,他就會去尋求感官的刺激……”“請你不必害怕把學校教學的整塊時間用在讓學生讀書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讓學生花一整天的時間到書籍的海洋裡去遨遊。讓書籍以歡樂的激情去充實年輕的心靈吧!讓書籍去佔據青年時代吧!如果你的學生感到書籍永遠是一種新奇之物,如果年輕人總想單獨地躲起來去享受這種瑰寶,如果在青年當中有許多這樣有讀書癖的怪人,那麼,我們的社會目前還不能對付的許多棘手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越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越是需要透過大量的閱讀來充實他們的頭腦,而不是靠補課、補課再補課。閱讀能帶給他們思考,透過思考而獲得的能量遠比教師灌輸給他們的要大得多。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對這個世界的瞭解就越多,對他興趣的刺激也就越大,對知識的敏感度越強,進而促使他自覺地再次閱讀,已獲得更多的知識,更全面地瞭解這個世界。蘇霍母林斯基說過:越是學習成績差的孩子,越需要大量的閱讀來開發他們的心智。快樂教育的創始人斯賓塞也說過:“我們的每一父母都要象學經商、學工作那樣學習如何教育孩子。”學生的知識面寬廣了,還愁他們的'作文不會寫,寫不好嗎?當他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時,還用擔心他們厭學嗎?現在,我的身邊的大多數家長竭力反對自己的孩子閱讀課外書籍,只讓他們死摳書本。認為書上會了,學習成績自然會好。而不必把時間浪費在無用的課外書上,認為連學習都還有困難,還有什麼工夫去讀那些亂七八糟的閒書呢!!!也有些老師把學習困難的學生的腦力勞動的範圍壓縮到最底限度,不惜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把他們拉來補作業、背書、默寫,自己弄得心力交瘁,學生學習效果也不好,要麼是不理解去死記硬背,今天會默,明天就忘,要麼就是記住了不知道怎麼去用,成為一種“死”知識。知識點稍微變化一下,便又束手無策了。久而久之,他們覺得自己付出了比別人多出數倍的時間,仍然沒有絲毫起色,肯定是天生蠢笨了,便對自己徹底喪失了信心,破罐子破摔!
所以,還孩子們自由閱讀的時間,給他們獨立思考的空間吧。我們教師作好他們的引路人,引導他們向正確的方向前進,而不必完全掌控那風帆的方向。
從今天開始,我給自己一個時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