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讀後感1000字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讀後感1000字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讀後感10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這本書寫於1902年,是勒龐基於當時發生的一系列社會現象所作的針對群體心理學的思考。
在這一書中,勒龐闡述了群體以及群體心理的個體時,他有著自己鮮明的個性化特徵,而當這個人融入了群體後,他的所有個性都會被這個群體所淹沒,他的思想立刻就會被群體的思想所取代。而當一個群體存在時,他就有著情緒化·無異議·低智商等特徵。
而勒龐提出所有群居生物,不管是動物還是人,都會處於一個頭領的統治之下。這便是群體的領袖。勒龐認為很多領袖更像是鼓動家。群體的領袖透過不斷地斷言·重複和傳染進行普及的手段來建立自己的名望,使群體願意服從於他。《烏合之眾》中領袖的這種特徵與韋伯提出的個人魅力型權力接近。然而個人魅力型的權力產生於動亂和危機之中,崩潰與穩定秩序條件下的日常事務管理以及使這種權力制度化的嘗試中,並不適用於對現代公司的管理活動。
假若一個公司由一群失去自主個性的烏合之眾和一個領袖組成。在平時的工作中,領袖透過不斷地斷言·重複和傳染進行普及的手段來使自己獲得名望,忽略群體中的個體特點,那麼公司必定會失去人心,組織的工作效率日漸低下,最終走向倒閉的`結局。
距勒龐寫下《烏合之眾》已過去了一百多年,社會性質已經發生了巨大改變。現代管理學認為,人是理性人,人的個性不可被完全忽略。在管理組織的過程中首要的原理即是人本原理,一方面強調組織被管理者參與管理,參與組織活動方向·目標以及內容的選擇·實施和控制。這些組織活動都需要根據人的特點和態度來進行領導和激勵,群體去個性化在現代社會變得更加困難。
然而雖然《烏合之眾》中對於群體和領袖的定義有失偏頗,但它仍舊有值得我們學習和反思的地方。不管在哪個時代,不管在哪個地區,烏合之眾都是存在的烏合之眾的存在很容易導致搭便車效應。倘若在一個組織中,管理者與決策者只注重集體效益,忽視個體。在這個組織中有的人看似工作其實毫無投入,有的人認真工作,卻與沒有認真工作的人得到一樣的報酬,那麼他們就會喪失工作積極性。烏合之眾這個群體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終蔓延整個組織,使組織失去秩序。《烏合之眾》詳細描述了這些烏合之眾的典型心理特徵,透過讀這本書,管理者在管理公司時,可以對烏合之眾的心理進行分析,提前避免管理問題和叛變行為的發生。
由於社會歷史的進步,群體的文化水平越來越高,個體意識越來越明顯,《烏合之眾》的現實價值意義已經大幅度減弱,但是它對於現代企業管理還是具有著借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