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孫子兵法讀後感範文大全

個人孫子兵法讀後感範文大全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個人孫子兵法讀後感範文大全,歡迎閱讀與收藏。

  個人孫子兵法讀後感 篇1

  《孫子兵法》經典語錄: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之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孫子關於“五事”的說法,雖然是那個歷史條件下對戰爭的一個宏觀認識,但是到了現在仍然有很好的借鑑意義。我想這就是《孫子兵法》歷久彌新的魅力所在。

  “道”可以理解為,戰爭的道義、立場。說的就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這個意思,一場正義的戰爭,必將贏得人民的擁護,也必將取得勝利。這裡給我的啟示就是,提高官兵戰鬥意識,不僅需要用當前緊張形勢來刺激大家,更需要用馬克思主義戰爭觀來武裝官兵,讓大家在大是大非面前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只用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大家的“戰鬥隊”意識。

  “天”和“地”比較好理解了。無論哪一個時代,打仗就要講究天時和地利。在現代戰爭中雖然武器裝備可以實現全天候、全時段、全地域作戰,但是佔據有利的天候和地理條件,在武器裝備和兵員素質相差無幾的情況下就會掌握戰爭主動權。

  這個“將”說的就是指揮員。孫子對“將”的要求是:智、信、仁、勇、嚴。這5個字,對於現代的指揮員而言有了更深一層的意義。智,應該是一種開放的、發散的思維狀態,不能固步自封簡單的學那些固定的內容。信,從指揮角度來看就是命令不能反覆更改,否則嚴肅性就會打折扣,官兵自然不信服。仁,將的仁慈應該體現在大度、豁達上,歷史上的很多名將,雖然紀律嚴明,但都是以理服人,這就是將最大的仁慈。勇,戰爭到最後是人與人的較量,體現的是國家的意志力,如果將不勇,那麼兵必潰敗。嚴,就是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無論訓練還是管理,都要按照打仗的標準來抓。

  “法”應該是一支部隊最基本的東西,也是大家感受最直觀的東西。也是目前基層部隊最難抓的內容,關鍵就在於能不能堅持到底、一以貫之。軍隊任何事物,都要形成制度規範,用統一的尺度去衡量,才能做到步調一致。

  個人孫子兵法讀後感 篇2

  本篇所說的虛,主要指兵力分散而薄弱;實,主要指兵力集中而強大。

  除兵力外,虛實還包括主動與被動、有備與無備、整治與混亂、勇敢與怯懦、飽逸與飢疲等方面的含義,指代廣泛,闡述全面。

  當讀到上述這段話的時候,我想到的是:這真能扯,虛實指代的兵力的強弱就夠了,為什麼還能包括那麼多方面的含義,這是不是在給這篇文章貼金啊。

  如果是西方的軍事家寫兵法的時候,估計會寫如下的內容:

  1、兵力的集中與分散。

  2、主動出擊與被動迎戰。

  3、有準備與五準備。

  4、軍隊整治有序與軍隊整治混亂。

  5、軍隊的勇敢與軍隊的怯懦。

  6、軍隊的吃飽且休息好與軍隊的飢餓且疲勞。

  7、等等幾個方面來描述戰術。

  8、然後我就對比了一下古代中國和西方是如何打仗的。

  9、古代中國是用各種兵法,運用各種陰謀,陽謀進行戰爭。

  而我從羅輯思維是聽過古代西方是如何打仗的資訊是雙方直接剛正面,不帶慫的那種,舉得一個例子就是剛有火器的時候,雙方是離一定距離站著的互射。

  我從羅輯思維中也瞭解到,春秋的打仗形式也是一種類似的剛正面,按照羅輯思維裡面的比喻就是類似於踢正步,只不過後來楚國參與這個遊戲的時候,沒有按照規則來。(古代中國祭祀與戰爭是一種高貴的活動,普通平民是無法參加的,只有貴族能參加,楚國君主是自封的,周王沒有分封給他,所以那個時候的楚國是所謂的蠻夷,所以他打仗就是為了勝利)

  然後到戰國年代的時候,就是開始各種打仗就是要戰勝敵人了。

  再看近現代西方或者全世界進行各種戰爭都是使用各種陰謀詭計。

  也就是說中國也有剛正面的歷史,只不過早早的就消散在歷史的長河中了。

  所以我們的老祖先早就開始進行總結與提煉了。

  虛實篇應該就是包含了多重含義的,而不是簡簡單單的指兵力強弱的,是把能想到的所有的情況提煉成了虛和實。

  個人孫子兵法讀後感 篇3

  《孫子兵法》首先教給我的,不是如何去打仗,不是去如何佈局,他讓我感受到的是兵法的境界,用老子的話說:“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我最近對這個點感受得很深,我很難用言語去準確地表述他,但他絕非是高高在上的。借用今天《論語別裁》南師解釋崇德的一段話:一個人的德業的成就,和一個人的風格,品行,風度,氣質都有關係。有了這樣的成就,在外表上是可以一望而知的。我覺得就是這樣一個“大”的東西,可以超越一個人身體的疲乏,思想的飄忽,情感的侷限,到達一種很“自然”的狀態。

  《孫子兵法》其次教給我的,是一顆“仁愛之心”,要為別人著想,要學會去理解別人。共情是愛的基礎,一個人心裡所想的,所經受的,藉由別人的口中,文字中表達出來,該是多麼親切的事情!始計篇:將者,智,信,仁,勇,嚴也。作戰篇:故知兵之將,生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謀攻篇: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九變篇:故將有五危,必死可殺,必生可辱,忿速可侮,廉潔可辱,愛民可煩。凡此五者,將之過者,用兵之災也。用間篇:故惟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多麼仁愛,多麼有將相風範!

  《孫子兵法》再次讓我體悟到的:是謀略---縝密的思維方式;在用間篇中談到:必索敵人之間來間我者,因而利之,導而舍之,故反間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鄉間,內間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間為誑事,可使告敵。因是而知之,故生間可使如期。五間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於反間,故反間不可不厚也。以反間為切口,將鄉間,內間,死間,生間形成一個環,凝固成一股氣,此為謀略。

  個人孫子兵法讀後感 篇4

  足智多謀的人往往會取得勝利,而愚蠢的人往往會不經意間落入他的圈套。《孫子兵法》中有一句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覺得很有道理,只有當你瞭解清楚了交戰雙方的優點和缺點時,才能更好地憑藉自身的優勢,去攻克他人的弱勢,這樣才能戰勝對手。

  書中有這麼一計,叫“樹上開花”。這一計是孫臏在敵人圍攻他,敵強我弱的情況下,製造假像,迷惑對方的兵馬,誘使對方的兵馬攻擊過來。利用這個間隙,帶領兵馬從第二條路走,從而逃出敵人的魔掌。在學習上也是一樣,在做閱讀題時,往往有些題目不會明顯地顯出答案,出題者似乎會巧妙地用上“樹上開花”這一計,來迷惑學生,如果我們不會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就無法正確理解與作答。所以,學習時我們不能被一些字眼迷惑,要多換個角度來思考,不要把答案固定,要全面一點、細心一點,這樣你自然會有所收穫。

  我還記得有這麼一計,“拋磚引玉”。這一計是說犧牲自己的一些東西來引獲另一些更好的東西。是的,有時我們放棄了一件東西,收穫的不僅僅是一件,而可能會是許多件。放棄的可能是銀,而得到卻可能是金。在學習上也是一樣,付出就是磚,成績就是玉,只要我們肯把自己的精神投入到學習上,“拋磚引玉”,就一定會有收穫。

  可見,《孫子兵法》告訴我們,在學習上也要足智多謀,要想想如何用方法來克服困難,如何從困難中脫身而出。

  我們讀書,當然不能死讀,要學會靈活運用,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更不能一成不變地看問題。不然,得到的就不會是“玉”了。

  個人孫子兵法讀後感 篇5

  假日的午時,暖風微醺,我坐在窗邊,手捧中國古代著名兵法書《孫子兵法》,靜心閱讀。它是春秋末年我國古代大軍事家孫武所著,它既是一本軍事著作,又是一本哲學著作,圍繞怎樣用兵,怎樣陪練,怎樣百戰不殆而寫。其中“始計第一”作為整書的開篇,是全書的精華所在。而後面的作戰、軍形、用間等十二篇則分塊描述必勝的法則。

  看著看著,我就被書中人物非凡的智慧、謹密的思緒所深深吸引住了,思緒隨著它悠然飄到了古代。在書中,我認識了諳熟兵法的韓信,傑出的軍事家李牧,愛兵如子的吳起等歷史上的著名軍事統帥,讓我感受到了他們的智慧和優良品質。

  經過這本書,我還了解到了許多的著名戰役,由著名的截擊戰——肥下之戰,有經典中的經典--淝水之戰,還有大規模的戰役--城濮之戰等,書上都描述的十分仔細,大將使用計謀的具體方法更是側重描述,令我身臨其境,彷彿看到了兩支隊伍發起衝鋒,激烈戰鬥的場景。此外我還了解到了地形對打仗的好壞,多樣的攻法,還有使用間諜獲取情報的重要性等。這些在現代生活中仍然十分重要。

  最令我記憶深刻的是大規模戰役——城濮之戰。它是晉文公躍升為春秋五霸之一的成名之戰。城濮之戰的勝利能夠說是軍事謀略的勝利,居於劣勢的晉國,正確分析了當時的客觀形勢,恰當地選擇了戰場,採取政治外交聯盟,造成了對己方有利的形勢,掌握主動權,處於有理、有利的戰略地位,最終取得了勝利。這讓我想到了我的學習。在學習上,我要變被動為主動,上課時認真聽講,掌握正確地學習方法,下課後主動完成作業,而不用大人監督,讓自我紮實掌握基礎知識,並且要靈活運用,不要死讀書,讀死書,這樣才能提高自我的學習成績,取得更大的提高。

  我喜歡閱讀《孫子兵法》,它是一本難得的好書,是中華文化史上的寶貴遺產,五千年來的謀略奇書!經過這本書,我也找到了正確的學習方法,指引我不斷努力,不斷提高!

  個人孫子兵法讀後感 篇6

  孫子曰: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於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從企業管理方面學習孫子兵法這一篇,首先告訴我們企業戰略決定一切,始計第一沒有戰略謀算註定是要失敗的,未戰而必須先算,從五個方面制定企業戰略:一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的方向高度統一,二政策的變化。三當地市場情況。四各子公司部門主管的任命。五制度的調整。戰略制定完畢不能盲目的去執行,要做市場調查,調查我們的計劃是否可行,主要是和競爭對手比較優劣,不能關起門做生意,是否可行是需要拿到戰場上檢驗。戰略計劃成功與否主要在"勢"創造有利於自己的態勢,作到有利於我們的形勢,掌握主動權,再派遣部隊攻佔市場,為了減少部隊的傷亡,彈窯裝備的損耗,還要迷惑對手出其不意的打擊對方,具體用運存乎一心。

  個人孫子兵法讀後感 篇7

  收到喆媽公益閱讀贈送的這本書,很是驚訝。捧著這麼一本古色古香的線裝本,讀著聞名世界的孫子兵法,彷彿整個人都高大上起來,眼前也彷彿瀰漫起戰火,雙方激烈交戰,孫子在遠處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場面一幕幕展開……

  這本《孫子兵法六韜三略》是《中華經典誦讀教材》(第二輯)的其中一本。這一套書最大的特點就是全部採用繁體、大字、豎排、注音。

  提到繁體字,就想到我曾經遍查字典,抄學繁體字的情形,不知道為什麼就對繁體字有莫名的喜歡。而且現在學毛筆字的時候,老師也提到用繁體字寫出來的書法作品更有韻味。現在讀這本《孫子兵法六韜三略》還可以同時學習繁體字,真是一舉兩得呀!

  全書選用大字加拼音的方式,再也不用擔心古文中的字不認得了,也不用擔心會讀錯音,大字也非常省目,讀起來真是酣暢淋漓之感,不得不為編者的良苦用心而感動。

  這部書,除了孫子兵法,還有六韜,共六卷;三略,分上略、中略、下略。孫子兵法又有十三篇,分為始計篇、作戰篇、謀攻篇、軍形篇、兵勢篇、虎實篇、軍爭篇、九變篇、行軍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

  如《用間篇》是這樣描述的,“孫子曰: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外騷動,怠於道路,不得操事才七十萬家。相守數年,以爭一日之勝,而愛爵祿百金,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將也,非主之佐也,非勝之主也。……”誦讀經典的同時,學了文言文、學了繁體字、學了兵法,豈止是前面所述的一舉兩得,簡直是一舉數得。

  這一套經典誦讀教材,值得擁有!

  個人孫子兵法讀後感 篇8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用計者多勝——讀《孫子兵法三十六計》有感。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因此被人們奉為“兵經”、“百世談兵之祖”。孫子兵法中關於作戰方向、作戰形式、作戰指導原則等的論述,都是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一思想為基礎的。它的作者是春秋時期的偉大軍事家孫武。因為這本書內容豐富,所以歷代兵學家、軍事家無不從中汲取養料,用於指導戰爭實踐和發展軍事理論。

  這本著名的書籍同樣也吸引了我的目光,於是,我也捧了厚厚的一本回家。

  開啟書,我就不禁迷上了,這本古籍裡,內容生動形象通俗,既介紹了本經,又介紹了相關的譯文和歷史的故事,不像以前的書一樣百讀不得其解,過於深奧,用計者多勝——讀《孫子兵法三十六計》有感。讀了一會,我就讀懂了計篇所蘊含的深刻含意:戰爭是國家大事,是關係人民生死、國家存亡的重要問題,必須深謀遠慮,多用計謀,才能保住國土,保持繁榮富強。除了本篇計篇之外,《孫子兵法》部分中還有著:形篇、勢篇、作戰篇等等。翻到《三十六計》部分,這兒不僅有了先前的介紹,歷史講述,還新增了現代的可用之途和仁人志土用此計謀成功的經歷。

  讀完了這一本書,我感觸頗深:原來一個人精兵法計謀是多麼重要,可以穩定民心,掌控大局,促使國家逐漸強大、繁華,但並非一件容易之事,所謂看花容繡花難,必須日夜攻讀,才能牢記在心,隨時隨地地發揮,倘若沒有讀通讀懂,就會變成一無所用的知識。所以,看過一兩遍的我決定現多看幾遍,將其讀通讀懂,便於靈活利用。

  個人孫子兵法讀後感 篇9

  文章總結:前一篇主要是討論廣義用兵打仗應力爭“全勝”的思想。這一篇則是討論戰爭的攻守問題,並著重講述如何造成一種守必固、攻必克,以求“全勝”的形勢。

  本篇主要論述如何依據敵我雙方軍事實力的強弱,採取攻守兩種不同形式,“自保而全勝”;提出了先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進而求勝的作戰指導原則。

  大體分為三部分:

  第一,提出在戰爭中實行進攻與防守所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總的原則是,“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具體地說就是:守要守得“不可勝”,攻要攻得有機可乘;兵力少時應著重防守,兵力有餘方可進攻;守要守得像“藏於九地之下”那樣隱蔽,攻要攻得像“動於九天之上”那樣出其不意和勢不可擋。

  第二,提出應先認清必勝的形勢然後用兵的原則。認為一般的人所能預見到的勝利、以及透過兵刃交鋒、硬拼死打獲得的勝利都不是最理想的勝利,“非善之善者也”。唯有從敵我雙方實力及其發展趨勢的對比中把握必勝的形勢,進而採取措施奪取的勝利,才是善於用兵的人應該努力爭取的勝利。由於這種勝利的特點是“先勝而後求戰”,是“勝易勝者”,所以取得這種勝利的人往往既無“智名”,又無“勇功”,但他們卻是每戰必勝而沒有差錯。

  第三,強調善於用兵的人應重視“修道而保法”,修明政治,嚴肅法度,以造成我方必勝的形勢。同時,還應從土地、人口和物質資源、軍隊和兵員,以及綜合實力等方面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進行詳細地比較與衡量,確認已形成必勝形勢後,方才用兵。而一旦用兵就能像“決積水於千仞之溪”那樣勢不可擋。

  個人孫子兵法讀後感 篇10

  我們中國人應該感到幸運,我們都出生在一個編織出書香文化,歷史遙遠的國家。《孫子兵法》,一顆掛在遙遙歷史長河中耀眼明星。

  《孫子兵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兵書,後來所出現的用兵妙計全基礎於之上,《孫子兵法》,內容涉及十分廣闊,但把它當成一本兵書去研究是遠遠不夠的。還在研究它的哲學思想,它被翻譯成多國語言,每個人看了都無一不稱讚的,是全世界共同的財富。孫子兵法孕育在我國的春秋末期,當時是一個天下混亂的時期,而此時,思想也在慢慢的出現派別,思想就在這時出現崛起。這是為什麼《孫子兵法》不出在外國,而出在中國,不出在現代,而處在古代的最根要原因。《孫子兵法》講的就是“謀略”二字,但講的是大謀略,而不是小謀略,也就是小花招。這裡面的兵法,往往出其不意地出招而使之完敗。兵法往往是講究抓住敵人的缺點,《孫子兵法》則完美的詮釋了這一點。

  《孫子兵法》的意義不僅僅是一部兵書,而是我們炎黃子孫的幾千年來華夏文明的結晶。它的用途不能只侷限於兵法。《孫子兵法》強調一個“謀”字。《孫子兵法》——是美國西點軍校和哈佛商學院高階管理人才培訓必讀教材,影響松下幸之助、本田宗一郎、盛田昭夫、井深大一生的書,通用汽車CEO羅傑·史密斯、軟銀總裁孫正義成功的法寶,商界必備實戰手冊啟迪人生權變創新的智慧。孫子兵法僅從用兵來去研究是非常單薄的,在人生的路途中,孫子兵法也不為一個非常好的借鑑。商業之城即戰場。

  《孫子兵法》是現存中國和世界軍事理論史上最早形成戰略體系的一部兵學專著,共分十三篇,雖然只有五千餘言,但內容包羅永珍、博大精深,涉及到戰爭規律、哲理、謀略、政治、經濟、外交、天文、地理、等方面內容,堪稱古代兵學理論的寶庫和集大成者,在世界廣為傳播。

  《孫子兵法》雖不可避免地受到它所處時代的限制,有著這樣或那樣的缺陷。但瑕不掩瑜,這些缺陷並不能掩蓋它的光輝,絲毫也無損於它的偉大。

  個人孫子兵法讀後感 篇11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也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內容博大精深,思想深邃富贍,它所闡述的謀略思想和哲學思想,被廣泛運用於軍事、政治、經濟等各領域中。

  孫子在《作戰篇》中提到“其用戰也勝”,即“速戰速決”的戰略思想。這樣便可以保證軍隊後勤供給與保障系統的力量。陳勝吳廣大起義中就用到了這一思想。若將其引申而言,即我們做任何事,都不要拖沓,否則就會耗費時間,精力,金錢。

  孫子在《謀攻篇》中講軍事謀略。他認為戰爭不是解決敵國間糾紛和爭議的唯一手段,用兵的上策是打破敵人的戰爭謀略與部署。他還提到“全勝”的計謀,提出要透過智謀使敵國軍隊屈服而不靠作戰;獲取帝國的城邑不靠強攻;控制敵國不靠持久作戰,不使自己疲憊而又可獲取全勝,充分闡釋了謀略的重要性。此外,孫子還提出國君與軍隊之間的關係,主張國君不宜干涉軍隊的具體指揮事務,否則將自亂其軍而致敵勝利。韓信攻燕就運用了這一思想。

  孫子在《軍行篇》中說擅長用兵的人,先要做到不被敵人戰勝,再伺機去戰勝敵人。孫子提出應加強防禦,進攻得當,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策略:敵人兵力多,就採取守勢:敵人兵力少,就採取攻勢。這樣既能保全自己,又可取得勝利。

  《孫子兵法》這部“兵學聖典”中闡述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和謀略思想,具有普遍的現實意義,值得我們細細品味,仔細閱讀,走進孫武的博大胸襟與過人謀略,走進煙雲四起的歷史沙場,走進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成敗。鑑於往事,也照亮我的人生。

  個人孫子兵法讀後感 篇12

  《孫子兵法》是我最喜歡的一本軍事書。它是孫子在春秋時期所寫,在往後的軍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孫子兵法》分為13篇,講述了戰爭策略、作戰指揮、戰場上的隨機應變、軍事地理和特殊的作戰方式。讓我們知道了孫子的軍事理念,讓我國的軍事變得越來越好。

  其中我最喜歡第三篇《謀攻篇》中的“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它的意思是:上等的用兵策略是以謀取勝,其次是以外交手段挫敵再次是出動軍隊攻敵取勝,最下策才是攻城。因為,它告訴我凡事能用智慧解決就用智慧解決,使用武力是最低等的辦法。使用武力常常會鬥得兩敗俱傷,而用智慧,則可以不用一兵一卒而得到最大的利益。

  在我上課的那個班級裡常常會發生這樣子的事情。因為一點小事情而打起來,結果都被老師罰。其實可以找老師來教育那位同學,也可以找班長,讓班長教育他。這樣既可以讓他改正錯誤,而自己也沒損失。

  其中,我還喜歡一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了解對方也瞭解自己的,百戰不敗;不瞭解對方而熟悉自己的,勝負各半;既不瞭解對方也不瞭解自己,每戰必遭遇危險。因為,你瞭解自己,也瞭解對方就可以做好準備和計劃,勝利自然就是你的。

  我有一個好朋友,叫張徐彥。我們從小就在一起玩,對對方知根知底。有一次,我們倆打羽毛球。他天天都會打球,而我就是偶爾打一次。雖然他打球的實力比我強,但是他打球有弱點,我每次打短球時挑他的弱點進攻,使他總接不到,憑著這點,每次都跟他打個平局,他還每次都不服氣呢。

  《孫子兵法》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讓我學會了很多軍事知識,並且將這些軍事知識很好的地運用到生活中,讓我得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個人孫子兵法讀後感 篇13

  如果將對《孫子兵法》的推崇,歸之於需要,而不是戰爭實踐的檢驗,這個貌似很不合理。

  再比如,他說“《孫子兵法》在中國有如此高的地位並不奇怪,因為據傳,拿破崙在聖赫勒拿島囚禁的最後歲月,看到《孫子兵法》時,曾老淚縱橫道:”如果我早看到它,我怎麼會落到如此下場。“

  ――姑且認為傳說是真,雖然文中含意明顯。此文邏輯:”因為拿破崙喜歡孫子兵法,所以中國人把孫子兵法地位放得很高。“對嗎?正確的邏輯難道不是”因為孫子兵法很有價值,所以在中國地位很高,甚至連外國的拿破崙也喜歡。“?

  這如果不是暗諷,那就是典型的倒因為果。

  ”大象公會“的文章讀過不少,並給朋友推薦,鼓勵其將來寫出類似的文章。”大象公會“該篇文章深夜推送,一頓飯的功夫有近2萬點擊、一百多個點贊。雖然也知大象公會文章重在知識、見識、見聞,而非立論說理。但該文與親身經歷和認知實在相悖,乃至不吐不快。

  有讀者會質疑:以所謂個人經歷和認知作為辯論基礎是否嚴謹。我也認為他人無法查證的個人經歷,遠不足以支撐一場嚴謹的辯論,但我仍想就孫子及《孫子兵法》的地位作用提供如下的思路:

  ——《孫子兵法》與西方經典軍事著作《戰爭論》有多少相似之處?

  ——有多少支外隊將《孫子兵法》作為其軍官培訓課程?

  這兩個問題如能搞清楚,孰是孰非一目瞭然。在網際網路的時代,有太多的”神話“被大眾討論、檢驗,然後破產、倒掉。《孫子兵法》是不是又一個虛假的神話?如果真的是,就讓它倒掉好了,我們不需要用虛假的神話來提升自信心,那恰是沒有自信心的表現。

  如果不是,則應該正本清源。因為這是先人的智慧結晶,這是我們的驕傲所在。

  個人孫子兵法讀後感 篇14

  即使是兩千五百年前的書,然後,時間的悠久,歷史的變革,並沒有讓這本兩千五百歲的書籍與我們產生隔閡。然後,《孫子兵法》對筆者而言是親切的。

  印象中,與權謀有關、與兵法聯絡的文字,必定帶有不可一世的冷漠,甚至有讓人難以啟齒的陰險。

  然而作為“世界三大兵書”之一、“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鼻祖”的《孫子兵法》是熱情的,是光明的,是激勵人心的。

  作為兵法,《孫子兵法》倡導“慎戰”,第一篇《始計篇》便提出了“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慎戰思想。第二篇《作戰篇》便講述了“久暴師則國用不足”的戰爭與經濟與人民生活的關係。第三篇《謀攻篇》道明瞭“不戰而屈人之兵”“必以全爭於天下”的至上兵法。

  諸如此類的兵家思想,表面上在指導戰爭的進行,實則處處彰顯和平的思想。

  在軍事領域,世界處於和平狀態,莫不因為《孫子兵法》提出的“不戰而屈人之兵”這一偉大兵家理論,才有不單純以武力解決紛爭的國際局面。

  而對筆者個人而言,《孫子兵法》是良師是益友,其書五千言,包羅永珍,深入淺出。將許多對個人發展有利的道理揭露出來。

  生活就是戰爭——同人爭,同天爭,同萬物爭,同疾病爭,還有同自我內心不合真理的意念爭。

  臺灣學者林英華在《孫子兵法》中提取出六十七條原理,作為人生的座右銘。

  而在閱讀《孫子兵法》的過程中,筆者有了阿特伍德一般的感悟,“每讀一次便會肅然起敬”,“而益發覺察自我的藐小”,於是愈發激勵著自我前行。

  個人孫子兵法讀後感 篇15

  不得不說,現在讀文言文還是挺痛苦的,如果放在高中去讀,肯定通順很多。邊看原文邊看翻譯,翻來翻去果真不如讀實體書來的更便捷。

  真沒想到公園前500年的孫子兵法文字不多卻也如此博大精深,不論是戰爭全域性的用兵之道還是區域性細節的地形火攻間諜,在孫武筆下結構嚴謹條理清晰。

  孫子兵法提出的了很多軍事戰略及構想諸如“五事七計”“兵貴速不貴久”“不戰而屈人之兵”“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兵之行,避實而擊虛”“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君命有所不受”“陷之死地而後生”等等,幾千年來一直被奉為經典,影響深遠,甚至到二戰中推廣普及到全球,值得國人一讀。

  本書在每篇文後都有兵法在商界、軍事、政治中的應用,某些事例有些牽強,該更新嘍,不過對於理解兵法還是有益處的。

  個人孫子兵法讀後感 篇16

  《孫子兵法》在全世界有數十種翻譯本,流傳至世界各地。國外人士亦是視之為奇書。

  如被譽為“經營之神”的`日本企業家松下幸之助,對《孫子兵法》極度膜拜:“中國古代先哲孫子,是天下第一神靈,我公司職員必須頂禮膜拜,認真背誦,靈活運用,公司才能興旺發達。”

  如美國共和黨主席阿特伍德,自稱“《孫子兵法》是我一生中僅見最博大精深的戰略檔案”,並且,阿特伍德“每兩天就會讀一次”,每讀一次便會“肅然起敬”,“而益發覺察自我的藐小”。

  篇章僅有十三篇,字數僅有五千言,而如此簡約瘦削的著作,卻在兩千五百年間深得眾人欣賞與熱愛,這十三篇五千言中必有魅力。

  豈是顏如玉可媲美?

  個人孫子兵法讀後感 篇17

  這個版本的《孫子兵法》排版質量很不錯,譯文也比較精準,每篇後面有精選的小節,並附有案例。不過我對案例沒興趣,看的過程中跳過了,也不知道案例選材的質量如何。不過總體來說,這本書的質量是很不錯的,我給4分。

  想起一件很幼稚的事兒,以前一看到別人在讀《孫子兵法》,心裡就忍不住想“哎呀!這人是不是個陰謀家啊!”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我們這些普通人,弄懂了兵法中的哲學智慧便好。至於聰明的人能將兵法中的智慧遷移到職場生活中加以發揮,最後不損人還利己的,那自然更妙。當然,如果兵法的精髓沒參透,就在職場和生活中玩“陰謀”,最後玩脫了的,可千萬別怪老祖宗呀!

  此外,個人覺得:讀諸子百家的書,看似學說各異,道理不同。然而追本溯源,卻還是很難避開《易》。所以讀這些書,不妨從讀《易》入手,自然就簡單很多。

  個人孫子兵法讀後感 篇18

  這個暑假裡,我讀了一本很有意義的軍事書——《孫子兵法》。這本書使我得到了很多啟發。

  這本書寫的是孫武透過實戰總結出的經驗,並列舉了一個個生動的戰例。這本書既讓我學習到了打仗的智慧,又讓我看到了一個個朝代的興盛與衰弱,給我上了一堂生動的歷史課。這真是一舉兩得。

  《孫子兵法》分為幾章,有作戰篇、謀攻篇、火攻篇、地形篇……

  其中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謀攻篇,裡面有一個故事講的是南宋的名將韓世忠大戰金兵的事。當時韓世忠只有八千人,而金兵卻有十萬人,韓世忠憑藉自己的聰明取得了勝利,使強大的金兵全軍覆沒。

  讀完這本書,我彷彿回到了過去,看到了整個戰場的全過程。讀完這本書,我似乎變得更聰明瞭,懂得了遇到困難學會用策略來解決。

  我很喜歡這本《孫子兵法》,它讓我懂得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它讓我懂得了任何事情,重於實踐。在今後的生活中,我一定把聰明放在學習上,一步一步地向著人生目標前進!

  個人孫子兵法讀後感 篇19

  原文: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圮地無舍,衢地交合,絕地無留,圍地則謀,死地則戰。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

  解析:孫子說:凡是用兵的方法,主將接受國君的任命和命令,聚攏軍隊整裝待發,在難以通行的地方不要駐紮過夜,在四通八達的地方要提前找好盟友,在地形險惡的地方不要停留,在容易被圍攻的地方要提前準備好方案,在沒有退路的地方要決一死戰。有些路不能走,有些敵軍不能攻擊,有些城池不能攻佔,有些地利不能爭奪,有些國君的命令不能接受。

  理解:打仗,情況多變,思維不能僵化,在不同的條件下針對性的決策,時刻記得自己的目標,不要偏離,甚至要適當的放棄短期利益,承受一定風險損失。

  個人孫子兵法讀後感 篇20

  縱觀古今對《孫子兵法》的讚譽,橫看中外對《孫子兵法》的致用。《孫子兵法》的意義已經突破了作為兵書的範疇了。

  《孫子兵法》在世界上已經滲透到經濟、商業、教育、管理、體育、醫療、家庭、生活等諸多方面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以及我國港臺地區的企業管理者,率先將《孫子兵法》的戰略思想推廣到企業間競爭和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出現了許多巧用兵家謀略,獲得成功的企業與企業家。

  如日本兵法經營塾的塾長大橋武夫,1957年便用《孫子兵法》的理論指導其公司的經營管理,開始了他的“兵法經營生涯”,之後,大橋武夫發表了專著55部,多處引用《孫子兵法》的資料。

  日本臺灣南朝鮮的經濟界中,一些知名人士、工商巨擘,如石坂泰山、土光敏夫、王永慶、孫法民等人,大多想當熟悉《孫子兵法》。

  在美國和日本的體育界中,棒球足球等體育競賽也普遍採用了《孫子兵法》的競爭原則,許多運動員對《孫子兵法》中的精妙警句脫口而出。

  在醫學界,有人將《孫子兵法》的理論與治病結合起來,取得良好的效果。

  日本還有許多人應用《孫子兵法》的原則,寫出了《孫子與人際關係》《孫子與高考戰略》《孫子兵法與戀愛》等大眾讀物。

  未讀《孫子兵法》時,對各界各人士的吹捧,半信半疑。

  讀罷《孫子兵法》,其短短五千言,真理俯拾即是。如此多姿多彩的五千言,實在不能言其瘦削如槁木,實則別有天地。

  個人孫子兵法讀後感 篇21

  《孫子兵法》果然名不虛傳,不愧為國之瑰寶、傳世經典!

  《孫子兵法》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珍寶中的珍寶,影響極為深遠。雖歷經二千餘年,依然魅力無窮,讓人受益匪淺。它不僅是一部兵法著作,還是一部哲學著作,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學著作。《孫子兵法》是大謀略、大智慧,不是一般兵法書籍所比似的,它好比是兵法書籍中的聖經。唐太宗李世民曾講過,“吾觀歷代之兵法,莫過於此。”比如孫武所推崇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便可見一斑。

  據傳,拿破崙在英國聖赫勒拿島囚禁的最後歲月,看到《孫子兵法》時,曾老淚縱橫道:“如果我早看到它,我怎麼會落到如此下場。”唯一能與《孫子兵法》的萬能智慧相媲美的,或許只有《易經》了。《孫子兵法》其內容涵蓋之廣泛,思想獨到之全面,邏輯思維之稹密,心思細膩之慎微,謀略縱深之宏遠……著實令人驚歎!

  “兵聖孫武”與“文聖孔子”齊名乃是眾望所歸,民心所向。一文一武實為齊魯之絕代雙驕,中華之萬世楷模。

  本書除了完整展現《孫子兵法》原典並進行現代文全譯外,分別從軍事、經濟、政治三個角度進行闡釋和論述,其中既有中國古代著名的軍事戰例、歷史事件,也有“世界五百強”的經典案例、成長故事,讀後頗能受益。

  《孫子兵法》不僅是一部舉世公認的最權威的軍事著作,而且它所包含的戰略思想還被廣泛地應用在商戰上。商場如戰場,兵法中的很多戰略思想,運用到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等諸多方面,同樣妙不可言。

  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商業學院都把《孫子兵法》融入工商管理碩士課程中,要求學生熟讀《孫子兵法》。可見,由《孫子兵法》所衍生出來的學科不僅僅在於軍事,它早就突破了兵書的限制,在當今被廣泛地應用在各個領域。《孫子兵法》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它包含了許多深刻的哲理,已成為指導經濟、政治、文化、外交乃至人生各個方面的不朽經典。

  個人孫子兵法讀後感 篇22

  這一篇文章主要介紹《孫子兵法》的第十一篇“九地篇”的第三部分,順詳敵之意。

  一、兵法解析

  是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預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國,則其眾不得聚,威加於敵,則其交不得合。是故,不爭天下之交,不養天下之權,信己之私,威加於敵,故其城可拔,其國可隳(hui)。施無法之賞,懸無政之令,犯三軍之眾,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

  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夫眾陷於害,然後能為勝敗。

  故為兵之事,在於順詳敵之意,並敵一向,千里傻將,此謂巧能成事者也。

  意思就是:

  不瞭解各諸侯國計謀的,就不能與他們結交;不掌握山林、險阻、葦塘、沼澤地形的,就不能調動軍隊行軍,不任用熟悉當地地形的人來做嚮導的,就不能得地利,九種地形的利害關係,有一種不知道,就不能稱霸於諸侯、號令於天下的軍隊。那種能稱霸諸侯,號令天下的軍隊,如果進攻大國,就能使大國的民眾和軍隊來不及集中力量進行反抗,把他的兵威加於敵國,就能使敵國和其他諸侯國不能結交。因此擁有這樣軍隊的國家,不必要同敵國去爭著與其他諸侯國去結交,也用不著同敵國去爭著在其他諸侯國國內培植自己的權勢,只要伸張自己的主張,憑藉自己的實力,要實行超出軍法規定的獎賞,頒佈超出行政常規的號令,趨勢全軍兵眾就如同指揮一個人一樣,命令他們去執行任務,而不必說明作戰意圖,叫他們去奪取勝利,而不必說明可能遇到的危險。

  把軍隊放置在形勢上處於危亡的境地,然後才能得到生存。使士兵陷於危險的境地,然後才能反敗為勝。

  所以,用兵作戰的事情,就在於能偽裝順從敵人,並且詳察他們的意圖。要集中起兵力,攻向敵人的一點。這樣,雖然長驅千里,也能夠擒殺敵人的將領。這就是所謂的巧妙能成大事啊!

  用兵作戰,要知諸侯、熟地形、用嚮導,即知己知彼、知天知地,而且要精於計謀,這樣才能成為霸、王之兵,震兵威、權威於諸侯國之中。而“順詳敵意”的謀略,則是假裝順從敵人的意圖和心理,投其所好,因勢利導,把敵人引向錯誤,再敵人暴露出弱點的時候,乘機進攻之,從而取得主動權。

  《百戰奇法》說:“凡與敵戰,若我眾強,可偽示怯弱以誘之,敵必輕來與我戰,吾以銳卒擊之,其軍必敗。法曰:‘能而示之不能’”“能而示之不能”,屬“詭道十二法”之一,可簡稱“強而示弱”。這樣可以使敵人驕傲、上當,從而獲得全勝。

  二、古今例項

  戰爭是智慧和實力的較量。戰爭客觀地造就了兵家的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隨行用勢,因敵權謀。用孫子的話說就是:“踐墨隨敵,以決戰事。”

  所謂踐墨隨敵,就是說選擇作戰方向,制定作戰方針和作戰計劃,都應該隨敵情的變化而變化。踐墨隨敵是企業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中求生存、爭發展的有效法則。運用此法則,要求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無論是企業經營計劃的制定,還是企業的產品和市場開發,都必須靈活的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以市場為導向,牢固地樹立樹立市場觀念。

  企業的產品只有透過市場到達消費者的手中,產品的使用價值才能實現。因此,市場是聯絡生產和消費的橋樑。在現代經濟生活中,企業家要善於把握市場調研、預測規劃、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製、企業生產、流通銷售和市場服務的各個環節。企業家的市場觀念還必須具有強烈的時間觀念。

  當今的市場需求瞬息萬變,市場行情朝夕不同,,一些有利於市場發展的時機有可能轉瞬即逝。企業家要儘快瞭解市場情況的變化,要善於把握準確的資訊,抓住時機,搶時間,爭速度,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總之,企業家要堅持一切為著使用者的思想,敏感地感受市場的供需脈搏,關注市場的變化,以富有獨創性的經營佔領市場。市場觀念是企業家的一個首要觀念。

最近訪問